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引言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按摩手法,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篇文章将围绕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展开,全面介绍该课程的内容、重要性和培养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判断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能够独立操作针灸和推拿技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二、课程内容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推拿学以及临床实践等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针灸推拿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气血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学生需要熟悉中医的基本术语和理论框架,以便能够理解和应用后续学习的内容。
2. 针灸学针灸学是针灸推拿课程的重点和核心。
学生将学习针灸学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针灸器械的使用方法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准确地定位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并了解针灸的治疗原理和禁忌症等。
3. 推拿学推拿学是针灸推拿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推拿手法、按摩技巧和手部力度的控制等。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正确地运用推拿技术,解除疼痛和疾病的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4. 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针灸推拿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进入医院临床实习,亲身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与临床医师合作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将能够熟悉临床实践的流程和规范,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能力。
三、课程重要性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注重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
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按摩手法,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其次,针灸推拿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507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0学时总学分数: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1.针灸推拿学是一门介绍经络腌穴理论和针灸推拿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与中医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分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历史和发展概况经络的概念及功效应用。
脸穴分类,特定穴意义及应用,”俞穴定位的方法。
各论主要论述了各经脉的循行路线及其规律,腌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针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及其他常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顺利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络循行路线及其规律,腌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培养学生分析、运用针灸处方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9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4.课程作用《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中医外科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推拿技术课程标准

《推拿技术》课程标准(共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使用)一、课程设置1、设置依据《推拿技术》是针灸推拿技术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是临床治愈疾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可持续发展性。
《推拿技术》的课程内容同时兼顾中高级按摩推拿师资格考试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课程定位《推拿技术》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符合针灸推拿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任职要求,开设于第3、4学期,272学时。
分别在第3学期开设《推拿手法学》96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60学时),第4学期开设《推拿临床治疗学》176学时(理论88学时,实践88学时)。
在课程体系中,前修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学》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供基础理论,为后续的《小儿推拿技术》、《保健推拿技术》等临床应用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①依据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以推拿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推拿岗位操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②基于典型服务设计学习项目: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安排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临床推拿治疗的典型服务为载体,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设计6个项目,若干项任务。
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体会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学习。
③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中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在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用理论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以实践操作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工学交替,以项目教学为载体,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练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教”与学生“学”一体化。
普护《针灸推拿技术》课程标准2013

课程名称
针灸推拿技术*
专业选修 2 16
B
32 16 专业能力拓展 课
课程性质 学分 实训学时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职业资格考证课程 主要授课方式
否 是
发言与提问、 课堂教授、 课堂讨论、 其他、项目模拟
主要授课地点
实训与实操结合、闭卷、单项技能 实训场所、 一 主要考试/考核方式 与综合技能相结合、开卷、课题答 体化教室 辩、实操
五: 推拿疗 学会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并清楚注 法 (理论 2, 意事项 实训 4) 六: 常见病 1.能用腧穴组方治疗常见病 治疗 (理论 2.用推拿手法治疗常见病 4,实训 2)
能用推拿手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能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常见病,并有 效。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除启发式、导入式外,倡导案例式、互动式、问题讨论式、直观式、情景式、 角色扮演、模拟门诊、“教、学、做”一体化等的教学模式,突出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技术手 段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二、教学资源:实训室、课件、多媒体、光盘、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试、闭卷考试相结合。按 100 分制, 由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训、期末组成,分别占 30%、20%、50%。
1.能熟练的进针、运用捻转提插及辅助 手法,达到得气的目的。 2.针刺遇到意外情况不慌,能熟练的处 理,并预见之。 3.灸法、刮痧、火罐、皮肤针、三棱针 等操作要达到要求。
四:腧穴 (理论 4, 实训 6)
1.说出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 2.学会找穴的方法 能够在身上正确找出 60 个腧穴。 3.能说出至少 60 个常用腧穴的定位、 主治并在身上找准
针灸推拿学、骨伤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physiology)(供五年制针灸推拿学、骨伤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及防治疾病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包括《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课程。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自身健康也越来越受重视。
传统中医针灸推拿,多年来以其独特的调理体质和养生理念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为了保证中医针灸推拿的安全性,防止患者在治疗中遭受损伤,需要实施一定的标准。
本文针对中医针灸推拿的培训进行了规范化,以解决直接受培训的人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二、中医针灸推拿的培训标准(1)学习学员应具备中医针灸推拿培训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方法。
受训者应在完成培训后,具备中医针灸推拿培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考试学员应在完成培训后,参加相应的考试,考核学员的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3)Univerisity确保学生按照中医针灸推拿的培训标准学习,参加各种考试,提高学习效率。
(4)受训学员应在完成培训期间,紧密结合实践,加强实践技能的练习,以充分掌握本学期培训教学内容,并获得较高的成绩。
三、技术要求(1)掌握中医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理解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其相关技术,运用合理的手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2)了解中医针灸推拿的器械操作及其结构特点,了解各种器械的操作方式,掌握其各自的使用技术。
(3)学习服务技术要求,掌握与服务有关的规定、技术要求、服务流程和操作要领等,以确保患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
(4)熟练掌握西药的知识,懂得药物的稀释、配伍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从而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为严格监督药品的使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安全要求(1)在实施中医针灸推拿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止患者在治疗中受伤。
(2)使用遵循正确的施术方法,确保治疗时不受伤害。
(3)在施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范,履行有关技术安全措施。
(4)在治疗中要遵守医疗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得到安全的治疗。
五、总结中医针灸推拿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然疗法,其施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如今,《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已经制订实施,将受训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服务流程进行了规范性化。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材料相关)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ISBN7-80231-008-3 课程名称针灸推拿学授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72理论实践考核性质考查36 36适用专业中医骨伤二、课程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内容简介:“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供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类专业的针灸推拿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之用。
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附篇三部分,共九章。
绪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
基础篇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治疗篇主要论述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附篇主要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保健推拿等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
2、课程的性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针灸推拿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适用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使用。
4、课程作用: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5、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理论学时为36,实践学时为36。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
中医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的灵活有效的健康疗法,在临床使用中,其应用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社会的健康和
安全,目前有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有关中医针灸推拿培训标准的文件,
以确保护士培训的质量和护理的标准化。
一、培训的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妇产科护士、重症护士、康复护士及兼任护理工作者。
二、培训的要求
1、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医针灸推拿相关知识、技能以及负责护理人
员的实际临床操作能力。
2、要求护士对病人的针灸推拿运用方法、护理操作流程有正确的
理解,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3、要求护士具有可靠的护理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掌握与病人相关的礼节及处境礼仪。
4、要求护士掌握临床实践中贵重的药物、器械使用的知识,熟知一些简单的中医治疗法,能够正确地运用中药、辨证、针灸等治疗手段。
5、培训的结果应及时安排考核,以确定培训是否成功、护理效果如何以及临床护理上的知识、技能及操作实况。
三、培训的内容
1、中医针灸推拿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古代医药文献、穴位穴刺现代医学知识及应用;
2、针灸推拿技术概述,如传统针灸技术、腧穴法、电针、拔罐、按摩护理、经络护理以及当今发展起来的护理诊疗等;
3、中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本草纲目》以及现代《中医技术与材料》等;
4、实践部分,包括人体结构学、穴位穴刺技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医学设备及护理机械的设计和应用等;
5、文献实践,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文献协作能力,写护士临床报告,明确病情分析,制定护理方案并记录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学》课程标准
二、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内容简介:“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供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类专业的针灸推拿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之用。
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附篇三部分,共九章。
绪论主要论述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
基础篇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治疗篇主要论述针灸推拿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的运用、推拿的基本治法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附篇主要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保健推拿等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
2、课程的性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针灸推拿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才,适用于骨伤专业的学生使用。
4、课程作用: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5、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理论学时为36,实践学时为36。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灸推拿学》本课程是以骨伤、针推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该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并对针灸推拿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
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 本课程设计力求贴近临床,综合各教学医院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为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积极收集专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使用的信息,以各种方式反映在教学上。
3.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加强开展院校师资融合教学,使本课程更充分地体现职业针对性、教学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等培养要求。
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了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临床学院内科实训室。
师资配备: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员等。
六、课程教学设计
七、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注意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
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1.考核性质与方式:考查,理论采取笔试的方式,实验采取操作考试及实验报告结合的方式。
2.成绩的记录及组成:百分制等级制
总成绩100%=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成绩50%+实训成绩20%
3.考核项目与评价方法
八、教学保障条件
(一)实训条件
在安排的授课时间,将每2~3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训模块的指导要求,利用仿真模型达成实验目标。
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抽考学生,教师总结。
在其它时间,开
放针灸推拿室、按摩室等,实行有专人管理和实训教师指导的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全套操作录像和教学助学课件输入装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多媒体综合实训室,以供学生观摩。
(二)师资条件
我校建立完善的学生评教和教师同行互评制度,准确及时反馈保证教学质量精益求精。
同时外请知名专家不间断的进行教学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
(三)教材编写或选用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利用等。
. 制作急诊技能操作录相:与医院专家合作,制作一套规范的急诊技能操作录相,投放至急诊科多媒体综合实训室和网络课程上,对于指导学生技能操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建设急诊科网络课程:将教材、课程标准、技能实训及考核评分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达标测试题、参考文献目录、授课视频、急诊科技能操作录相等上网,课程内容随时更新,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 建立急诊科网站或论坛鼓励学生到论坛解惑答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学习价值。
九、参考文献/书目
1.教材:针灸推拿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参考书籍:
赵毅、季远主编的推拿手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十、说明
本标准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发展,及时调整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