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

合集下载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_446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_446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正在火热备考阶段,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备考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小编搜集整理了“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知识点:总成本费用(1)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说明:总成本费用一般指的是年总本费用,它发生在项目的运营期。

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维持运营投资)或:总成本费用=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其中:1)经营成本:一般已知2)折旧的计算(重点掌握平均年限法)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即:固定资产原值= 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3)残值的计算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提示:残值与余值的区别;余值=残值+(折旧年限——运营年限)×年折旧费4)摊销的计算(平均年限法)年摊销费=(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摊销年限注意:建设期、建设前期、运营期、计算期、还款期、折旧年限、摊销年限的区别。

5)利息的计算总成本费用中的利息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即:运营期某年的利息和=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6)维持运营投资维持运营投资根据实际情况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予以资本化,即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一种是费用化,列入年度总成本。

一般采用后者。

7)固定成本及可变成本项目背景一般会说明成本的比例及计算基数,其中可变成本通常与产品可变单价及数量有关。

以上内容是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点:总成本费用的构成与计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广大考生提供“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使用该服务后即可免费收到准确各省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准考证打印提醒、考试时间等信息。

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种财务分析(含计算公式)

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种财务分析(含计算公式)

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种财务分析(含计算公式)一、引言该报告旨在对本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在项目实施前进行科学地决策。

财务分析是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现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该项目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率等关键指标,以及风险评估。

二、成本分析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的数量无关的成本,通常是不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工资等,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固定成本=租金+工资+保险费用等2.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与产品数量成正比例的成本,如原材料、包装等,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可变成本=单个产品成本×生产数量3.总成本总成本是指所有成本之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三、收益分析1.总收益总收益是指在一个期间内所有销售收入的总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总收益=销售单价×销售数量2.净收益净收益是指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净收益=总收益-总成本3.毛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每个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异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毛利润率=(销售价格-单个产品成本)÷销售价格×100%4.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指一个企业在利润总额上所赚取的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净利润率=净收益÷总收益×100%四、投资回报率分析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者在一项业务或企业中所获得的回报相对于其投入的成本的比例,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投资回报率=净收益÷项目投资总额×100%五、风险评估项目风险是指项目实施期间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新项目往往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需求、竞争力等。

项目财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风险,避免损失。

六、结论通过对本项目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投资回报率也较高。

但是,应该要注意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规避风险。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计算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计算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计算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企业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方式。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所有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成本都计入其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高、产品种类少、生产规模大的企业。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其中,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分摊。

举个例子,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00元,间接材料费用为200元,间接人工费用为300元,制造费用分摊为100元,那么该批产品的完全成本为:
1000元+ 500元+ 200元+ 300元+ 100元= 2100元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而不计算间接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低、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小的企业。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举个例子,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00元,那么该批产品的变动成本为:
1000元+ 500元= 1500元
总的来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是企业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营策略来决定。

总成本效用公式

总成本效用公式

总成本效用公式
总成本效用公式是管理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是在分析
企业的生产决策时所使用的一种法则。

该公式可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其中,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则是随着
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总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和。

而效用
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感到满意或有用的程度。

对于企业而言,要在产量最佳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在
总成本和消费者付出的价格之间达到平衡。

因此,总成本效用公式可
以帮助企业在生产决策中权衡利弊,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当企业决定进行生产时,首先必须考虑到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通
常是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例如租金和工资等。

但随着生产量
的增加,可变成本也会相应地增加。

可变成本通常包括材料、劳动力
和其他生产费用。

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决策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便确定最佳的生产目标。

另外,总成本效用公式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作出更明智
的决策。

企业需要在总成本和消费者付出的价格之间取得平衡,以便
能够获得最大利润。

如果企业的总成本过高,价格就会超出消费者的
预算。

如果企业总成本过低,价格则会低于市场价格,导致盈利不足。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总成本效用公式分析生产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以便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总之,总成本效用公式在企业的生产决策和价格制定中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以
及总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平衡点,以便获得最大的收益。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 完全成本法(Full Cost Method):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其核心是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

直接成本包括原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则通过一定的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完全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结构多样的企业。

2. 可变成本法(Variable Cost Method):可变成本法是一种基于可变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在该方法中,只将可变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成本则被视为期间费用。

可变成本法适用于企业产品结构简单、固定成本占比较大的情况。

3. 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 Method):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原料和直接人工作为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忽略了间接成本的影响。

该方法简单明了,适用于产品结构简单、间接成本占比较小的企业。

4.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 Method):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制定的标准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企业预先制定的单位产品成本,它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和生产效率。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稳定、管理规范的情况。

5. 截止法(Cut-off Method):截止法是一种将未完成产品的累计成本纳入本期成本的方法。

在截止法中,将上期未完成产品的成本与本期新增成本进行累加,然后按照完成的产品数量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截止法适用于需要考虑未完成产品成本对本期成本计算的影响的情况。

6. 差异法(Differential Cost Method):差异法是一种基于成本差异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成本差异是指在不同决策方案之间成本的差异。

通过对比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可以评估决策的成本效益。

差异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决策分析和比较的情况。

7. 补偿法(Replacement Cost Method):补偿法是一种基于替代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管理会计公式范文

管理会计公式范文

管理会计公式范文管理会计是指为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有信息支持的会计系统和方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会计使用了很多公式和模型。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管理会计公式。

1.成本公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分析成本的变化。

2.产量和成本公式-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化/产量的变化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帮助管理者决策何时增加或减少产量以达到最佳运营效益。

3.制造成本公式-直接材料成本=原材料价格×单位所需原材料量-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业务费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帮助管理者了解制造成本的构成和分析成本的变化。

4.价值链分析公式-附加值=销售收入-材料成本-外购件成本-人工成本-其他直接成本-附加值率=附加值/销售收入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附加值和附加值率,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的价值。

5.盈亏平衡点公式-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可变成本率)-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盈亏平衡点产量×销售价格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量和销售额,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在何种产量和销售额下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6.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投资额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投资回报率,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管理会计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成本分析、决策分析和绩效评估,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优化经营效果。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短期成本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②平均成本(AC)= TC/Q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6均衡条件Qd = Qs7边际替代率MRS =8总效用最大化 = = …… = = λ预算线:I = P1Q1 + P2Q2 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9.边际产量:MP = d TP/d L 平均产量:AP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 L/w L= MP K/r, wL+ rK=C 捷径 L=K=Q11.平均收益AR = = P 边际收益MR ==d TR /d Q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列出方程组,解Q1 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 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 P1Q1TR2 = P2Q2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 Q2的函数第一章引论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

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

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随着全球资源的紧张和价格上涨,有些人认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过时”,所以企业必须放弃总成本领先战略,走差异化战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总成本,欢迎阅读。

什么是总成本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

即: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总成本,记作TC(total cost)。

定义编辑根据成本核算的不同方法,按照其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程序,产品总成本是生产某种品种或数量的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的总和。

意义编辑通过总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计算期的总支出,将总成本与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比较,能获得有意义的分析指标。

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往往对于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有重要意义。

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相结合,便能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公式编辑总成本TC(total cost)是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变动成本(TVC)之和。

因此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成本曲线之上,两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的数值。

总成本曲线的特性完全取决于总变动成本曲线的特性,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也是先递减地增加,后递增地增加。

TC=TVC+TFCTVC=C(Q)TFC=C0TC=C(Q)C0总变动成本记作TVC(total variable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可变投入的总花费。

TVC=f(Q)。

变动成本的曲线如图1所示。

总固定成本记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个生产时期内,对不变投入的总花费。

由于在生产中不变投入是一个不变的量,所以总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即在短期内固定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变化没有关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如图2所示。

总成本及可变成本的计算一、营业收入及税金的估算(一)营业收入的估算营业收入=产品或服务数量量×单位价格(二)相关税金的估算1.增值税案例考试一般不考虑增值税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业收入及税金的估算
(一)营业收入的估算
营业收入=产品或服务数量量×单位价格
(二)相关税金的估算
1.增值税
案例考试一般不考虑增值税的问题。

所有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2.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包含在营业收入之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

考试时一般会简化,告诉计算方法,例如:以营业额为基数,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率为10%。

(三)补贴收入
案例考试一般也会回避“补贴收入”,考了一定就会告诉你是否计算所得税。

二、成本与费用的估算
(一)总成本费用估算
1.总成本费用构成与计算
(1)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2)生产要素估算法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薪酬+折旧费
+摊销费+修理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
式中其他费用包括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和其他营业费用这三项费用,是指由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工资或薪酬、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等以后的其余部分。

按生产要素法估算的总成本费用,其结果列入“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下表。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
人民币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合计
计算期

n
1
外购原材料
2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3
工资及福利费
4 修理费
5
其他费用
6
经营成本
(1+2+3+4 +5)
7 折旧费
8 摊销费
9
利息支出
10
总成本费用合计
(6+7+8+9)
其中: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表总成本6+7+8+9 其中固定可变
上表中只有工资和福利费用,固定成本是计时工资,可变成本是计件工资,怎么区分固定成本=折旧+摊销+利息+计件工资+修理+其他是不是4+5+7+8+9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