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班语文文言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共94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2.能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背诵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fú
yǐ
yú
学 , 弗 若 之 矣 。 为 是/其 智/弗 若 与 ? 曰 :
非/然 也 。
理解文意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笔记
或资料; 2.联系上下文; 3.反复诵读,用心思考; 4.同桌、小组内共同探讨。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全国
善于,擅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学奕 虽然在听讲。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指鸿鹄
引,拉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 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zhì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共98张PPT)

zhì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对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比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习态度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 三心二意)
截然相反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
yì
弈
下
棋
围棋
学弈:学习下围棋。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 善④ 弈⑤ 者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擅长。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 长下棋的人。
⑤弈:下棋。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③, 惟④弈秋之为听。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对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比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习态度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 三心二意)
截然相反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
yì
弈
下
棋
围棋
学弈:学习下围棋。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 善④ 弈⑤ 者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擅长。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 长下棋的人。
⑤弈:下棋。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③, 惟④弈秋之为听。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语文六年级总复习 文言文共29页PPT

语文六年级总复习 文言文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谢谢!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谢谢!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16篇)PPT

五年级上 10、士人读书
清·曾国藩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 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五年级下 1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战国 韩国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 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 可同世而立。”
六年级上 13、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秦 吕不韦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 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 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 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 ,待伯乐而后至也。
六年级上
14、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 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六年级下
16、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战国 郑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
六年级下
16、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战国 郑国 列御寇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 焉,东流注于河。
四年级上
4、王戎不取道旁李 《世说新语·雅量》南朝 宋 刘义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2 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再见
22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22 文言文二则
走进作者
22 文言文二则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
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他擅长画农家、山 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 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他曾画饮 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 得多么细致入微。
知识链接
22 文言文二则
《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 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 米 ,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 风趣新颖。
课文大意
22 文言文二则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 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 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 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 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 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2 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二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品读感悟
伯 牙 鼓 琴
22 文言文二则
22 文言文二则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年级14.文言文两则 人教 (共20张PPT)教育课件

: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 们提不 起兴趣 可能就 是运维 我们没 有做好 。想想 看,如 果一件 事情你 能做好 ,至少 做到比 大多数 人好, 你可能 没有办 法岁那 件事情 没有兴 趣。再 想想看 ,一个 刚来到 人世的 小孩, 白纸一 张,开 始什么 都不会 ,当然 对事情 开始的 时候也 没有 兴趣这 一说了 ,随着 年龄的 增长, 慢慢的 开始做 一些事 情,也 逐渐开 始对一 些事情 有兴趣 。通过 观察小 孩的兴 趣,我 们可以 发现一 个规律 ,往往 不是有 了兴趣 才能做 好,而 是做好 了才有 了兴趣 。人们 总是搞 错顺序 ,并对 错误豪 布知晓 。尽管 并不绝 对是这 样,但 大多数 事情都 需要熟 能生巧 。做得 多了, 自然就 擅长了 ;擅长 了,就 自然比 别人做 得好; 做得比 别人好 ,兴趣 就大起 来,而 后就更 喜欢做 ,更擅 长,更 。。更 良性循 环。教 育小孩 也是如 此,并 不是说 买来一 架钢琴 ,或者 买本书 给孩子 就可以 。事实 上,要 花更多 的时间 根据孩 子的情 况,选 出孩子 最可能 比别人 做得好 的事情 ,然后 挤破脑 袋想出 来怎样 能让孩 子学会 并做到 很好, 比一般 人更好 ,做到 比谁都 好,然 后兴趣 就自然 出现了 。
2、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孟子 是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孔子学 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 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 孔子“仁”的思想并将 其发展成为“仁政”思 想,被称为“亚圣”。
学弈
两小儿辩日
读词语
dòu
yú cāng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tāng shúweì zhì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 名丘,字仲 尼。鲁国(今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他的一生 言行被他的学生编 成《论语》一书, 留传于世。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文言文两则 (共20张PPT)

汝/多知乎?”
回
首
页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一心一意
弈秋之为听;
专心一志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32021/10/232021/10/2310/23/2021 10:12:29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32021/10/232021/10/2310/23/2021
两小儿 孔子 这ì 学弈 诲 专心致志
yuán zhuó hóng hú 援弓缴 鸿 鹄
yǔ jù
fú yǐ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非/然也。
(赛课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 (共31张PPT)

学弈
2021/8/15
1
➢生平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 ➢思想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 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 “孔孟”。 ➢主要作品: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孟子》。
2021/8/15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1/8/15
14
本课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 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 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 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021/8/15
15
2021/8/15
16
作者与作品
• 选自《列子·汤问》 。
•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 列御寇的作品。其中寓言故事百余 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 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 永味长,发人深思。
2021/8/15
5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21/8/15
6
➢仔细朗读课文。 ➢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21/8/15
2021/8/15
11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非然:不是这样。
译文: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021/8/15
12
文章脉络:
➢诲二人。 ➢不同的学习态度。 ➢不同的学习结果。 ➢结论。
2021/8/15
1
➢生平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 ➢思想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 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 “孔孟”。 ➢主要作品: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孟子》。
2021/8/15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1/8/15
14
本课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 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 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 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021/8/15
15
2021/8/15
16
作者与作品
• 选自《列子·汤问》 。
•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 列御寇的作品。其中寓言故事百余 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 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 永味长,发人深思。
2021/8/15
5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21/8/15
6
➢仔细朗读课文。 ➢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21/8/15
2021/8/15
11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非然:不是这样。
译文: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021/8/15
12
文章脉络:
➢诲二人。 ➢不同的学习态度。 ➢不同的学习结果。 ➢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1
1 本章知识点
1、理解词语 2、翻译句子 3 了解内容 4、领悟文章的道理
2
一、课内文言文复习
1.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7
4.《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词语解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峨峨:高。 (5)洋洋:广大。(6)乃:于是、就。
【词语解释】
(1)弈:下棋 (2)弈秋: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 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4)之:的。 (5)善:善 于,擅长 (6) 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 鸿鹄:天鹅。(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1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 起。弗若:不如。 矣:了。 (16)为:谓,说。 (17)其:他,指后一个人。 (18)与:吗。 (19)曰:说。 (20)非:不是。 (21)然:这样。
3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 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3
5. 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
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
提前。 3.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
8
二、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等知识。P130 课内复习: 《杨氏之子》甚:很。诣:拜见。乃:就,于是。 《伯牙绝弦》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洋洋:广大。 《文言文两则》弈:下棋。以:认为。及:到。 下问题:
(5)“但”表示“只”。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11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却不同。 如: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先自度(duó)其足 ” 度: 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dù!” 度: 名词,尺码。 又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
9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7)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辨日》
4
文言文解题技巧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 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碰 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 索,而应继续阅读。)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 题。
5
2.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10
2. 辨析词的古今义
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如:
(1)表示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吾日三省吾身。
(2)表示第二人称“你”:汝、乃、尔、子、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走”表示“跑”;“行”表示“走”。 兽见之皆走。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或”表示“有的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
归纳,并牢记例句。
12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 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 “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 作动词“喂奶”。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 词,放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6
3.《杨氏之子》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
(1)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3) 设:摆放,摆设。 (4)甚:很。 (5)诣:拜见。 (6) 未闻:没有听说过。 (7)示:给……看。 (8)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9) 乃:就;于是。 (10)曰:说。
1
1 本章知识点
1、理解词语 2、翻译句子 3 了解内容 4、领悟文章的道理
2
一、课内文言文复习
1.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7
4.《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词语解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峨峨:高。 (5)洋洋:广大。(6)乃:于是、就。
【词语解释】
(1)弈:下棋 (2)弈秋: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 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4)之:的。 (5)善:善 于,擅长 (6) 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 鸿鹄:天鹅。(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1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 起。弗若:不如。 矣:了。 (16)为:谓,说。 (17)其:他,指后一个人。 (18)与:吗。 (19)曰:说。 (20)非:不是。 (21)然:这样。
3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 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3
5. 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
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
提前。 3.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
8
二、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等知识。P130 课内复习: 《杨氏之子》甚:很。诣:拜见。乃:就,于是。 《伯牙绝弦》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洋洋:广大。 《文言文两则》弈:下棋。以:认为。及:到。 下问题:
(5)“但”表示“只”。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11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却不同。 如: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先自度(duó)其足 ” 度: 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dù!” 度: 名词,尺码。 又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
9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7)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辨日》
4
文言文解题技巧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 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碰 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 索,而应继续阅读。)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 题。
5
2.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10
2. 辨析词的古今义
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如:
(1)表示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吾日三省吾身。
(2)表示第二人称“你”:汝、乃、尔、子、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走”表示“跑”;“行”表示“走”。 兽见之皆走。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或”表示“有的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
归纳,并牢记例句。
12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 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 “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 作动词“喂奶”。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 词,放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6
3.《杨氏之子》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
(1)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3) 设:摆放,摆设。 (4)甚:很。 (5)诣:拜见。 (6) 未闻:没有听说过。 (7)示:给……看。 (8)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9) 乃:就;于是。 (10)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