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与祸
论福与祸

论福与祸“论福与祸”的命题来自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黄建钢老师在他的“继续解放思想”的阐述中也提到了这个深邃的道理。
为什么“福与祸”的道理要运用到继续解放思想中去?继续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历史。
所以要解放的有对历史的看法,因为历史是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对历史进行否定或肯定,而要把对历史福祸的判断放在历史的事件,长河和进程中进行。
一.福与祸的基本内涵1.“福与祸”的由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语出《老子·五十八章》。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的是说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但是它是具有一定的的辩证法思想内涵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通常讲的是“矛盾”,老子讲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因此“祸”“福”之间是一个对立矛盾;然而“祸”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有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因此“祸”与“福”之间又是一个统一的矛盾。
2.“福与祸”的有关典故福与祸的辩证思想自古就有,古人也有不少关于因祸得福,有失必有得的例子。
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里有一篇这样的故事: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几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上好的胡马。
于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就一直流传下来,㈡大禹治水得美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却得到了千古美名。
㈢文成进藏换国邦交好文成进藏,远嫁吐蕃,她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失去了待在皇宫里欢乐、舒适的生活,却得到了西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坚贞纯洁而又伟大的爱情,更换得了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和平友爱的情谊。
3.中国经济的福祸辩证中国人自古就被朴素的辩证法教育:福与祸相倚,危与机同行。
许多事物都有两面性,福祸是相依相存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哪里,谁说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哪里,谁说的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不幸中藏着幸福,幸福中藏着灾难。
这句话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精彩阐释,特别突出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转化。
幸运和不幸交织在一起,融为一体。
运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处于明显的灾难之中,而运势是次要的、从属的,处于潜伏状态。
好人和坏人都在不断斗争。
当好的战胜了坏的,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事情就决定了进入一种快乐的状态,而坏的则变成了一种潜在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转化为对立。
好事一定要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韩非子·解老》说得好:“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得事理,则必成功。
尽天年,则全而寿。
必成功,则富与贵。
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以其成功也。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
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饱不忘饥,存不忘亡,福不忘祸,在胜利面前戒骄戒躁,继续保持并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也鼓励人们失意落魄时要看到光明的前景而振作勇气,坚定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要想给一个人带来灾难,首先要以微福为荣,要看他会怎么受苦。
要想保佑人,先要做出微灾的表率,就看他会不会救了。
天道在给一个人带来灾难的时候,首先要给他一些祝福,让他变得傲慢迟钝,看他是否懂得承受。
上天要保佑一个人,首先要降下一些灾难来警醒他,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自救的能力。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关于福与祸的名言

关于福与祸的名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福与祸的名言及其意思和出处:
1.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道德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祸事可能会成为好事的契机,而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好事也可能会带来祸事。
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候我们所遭遇的不幸可能会成为好事的契机,而有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好运也可能会转化为不幸。
3.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汉·刘向《说苑·权谋》
这句话的意思是,福运不会同时到来,而祸患却往往接踵而至。
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气变化难以预测,人的命运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福祸往往难以预料。
这些名言都表达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失和变化。
福之祸兮所倚,祸之福兮所伏,祸福相依什么意思

福之祸兮所倚,祸之福兮所伏,祸福相依什么意思《易经》中的“福”、“祸”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福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养成的。
《周易》中是这样说的:“三变易,难之为易,成而易之。
”中国有很多的哲学和文化。
一个大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它所经历的一切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记和美好的想象。
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想要完全不被它所影响,这是非常困难得事情。
所以现在人也会把好与坏之间不断地转换。
有时候我们所做出来的事情没有得到满意,我们就会想着怎么样来解决,所以这种感觉总是让人很烦躁。
但是就因为这样吗?不会!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事情。
如果去想把事情做好之后对自己好一些,不要让人知道一点,那就让别人看到我们真实的一面吧!让别人看一下自己是怎么做?"其实有很多原因都不能避免这一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它。
”——《易经》中说道到这句话中告诉到了答案到底为什么?我一直都在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个故事:“福之祸兮所倚,祸之福兮所伏,祸福相依”这句话里面是什么意思?现在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吧!01、祸之福兮所倚,福之祸降而有终这句话其实说的很好理解,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说生活中是有福之祸,但是所倚,福也是这样的吗?这句话中的福不是来自于外界对生活的影响,而是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我之前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所以在生活上也是比较平凡的,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和背景!有一点小小的成就也让我觉得很骄傲,感觉特别的充实。
而且我想要通过自己去创造,也希望能够对自己有一个肯定,然后去获得。
”他自己才知道自己在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对于现在也是有很多疑惑的!其实大家都在纠结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个家跟自己之前所追求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吧?其实我也是想要让自己得到更多。
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觉得我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所以我也特别珍惜我跟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希望能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一个状态与兴趣就能够了!希望和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着把自己能够好好的表现出来!但是为什么呢?"我总是找借口我不去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利得事情。
祸福相依的唯美句子

祸福相依的唯美句子
1. 祸与福,如暗与明,两者相依相存,没有祸就没有福。
2. 没有深渊的祸,就不会有高山的福。
3. 祸福无常,如水中月,看似虚幻,又如影随形。
4. 每一次祸,都是一次人生的钻石锻炼,铸就坚强与成熟。
5. 福被视为美好,但若过度享受其喜悦,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招致祸患。
6. 曲折的人生路途,祸与福交织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 生命中的祸福往往不由我们选择,但我们可以用坚强的意志去应对它们。
8. 祸福轮回,如梭穿行,时而昏暗,时而耀眼。
9. 祸福相依,让我们学会珍惜每一份美好,也让我们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坚强。
10. 祸福无常,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无论风雨还是阳光,都能够勇敢面对。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体现的哲学原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体现的哲学原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一种对生活中的喜悦与痛苦相互依存关系的哲学原理。
这一原理表明,福与祸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互为表里,相互转化和依赖的。
无论是福还是祸,都有能力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发生。
福兮祸所伏,即福运之中蕴藏着可能带来祸患的因素。
当人们处在一段福运之中,生活顺利,人缘好,常常会放松警惕,忽视潜在的危险。
此时,祸患潜藏可能随时会破坏人们的福运。
一个富有的商人可能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企业破产,财富荡然无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认识到福运中所蕴含的祸患,并在经历挫折后,借此谨慎行事,避免再度陷入祸患之中。
祸兮福所倚,即在逆境中所遭受的祸患中,蕴藏着转化为福运的潜力。
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通过努力和坚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转变目前的状况,获得更好的生活。
一个失业的人可能因此意识到自己原先从事的工作并不被重视,于是决定学习新的技能,最终找到一份更加满意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从祸患中获得了新的机遇,实现了福运的转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哲学原理也强调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应对困境的方式。
当人们处在福运中,应该保持警惕,时刻关注潜在的危险,避免过于放纵和自满。
当人们遭遇祸患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相信困难的背后隐藏着转变命运的机会。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一种哲学原理,强调了福与祸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一原理提醒人们在福运中保持警惕,避免疏忽大意;在遭遇困境时坚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寻找转变命运的机会。
只有在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喜悦与痛苦,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2019江西省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福与祸

2019江西省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福与祸一、经典开头【开头1】引言式老子曾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优,孰知其极?其无正。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二者是对立的;然而“祸”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有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因此二者之间又是统一的。
唯有正确看待“福”与“祸”之间的辩证关系方能实现化“祸”为“福”。
【开头2】案例式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纵观历史,能够青史留名的人莫不都是“福祸相依”的最好证明。
若他们都未遭遇横祸,也许就没有如此成就。
因为只有灾祸中的磨砺才能实现由“祸”到“福”的转变。
因而,人生沉浮,福祸相依的人生才能圆满如初。
【开头3】排比式月有阴晴圆缺,日有晨曦昏黄,花有花开花谢,水有潮涨潮落,人有旦夕祸福。
万物皆有规律,人在宇宙,沧海一粟,得与失、福与祸是世间常态。
福来福往应对自如,但最关键的是面对“祸”,不论是人生、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正确看待“祸”才能迎来“福”。
二、经典写作框架【分论点1】1.力求上进,以求“化祸为福”。
2.谨小慎微,避免“化福为祸”。
3.福兮?祸兮?心态平和。
【分论点2】1.正确面对“福”才能“稳如泰山”。
2.理性看待“祸”才能“化险为夷”。
3.人生沉浮,福祸相依人生才能圆满如初。
【分论点3】1.正确看待人生之“祸”,方能实现人生精彩2.正确看待社会之“祸”,方能实现社会进步。
3.正确看待国家之“祸”,方能实现国家昌盛。
三、经典结尾【结尾1】概括式人们总认为“福”是幸运的,而“祸”则是一种厄运。
其实福祸的转变就在微妙之间。
福与祸的辩证关系深刻启示我们: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的小路才真正体味生活的快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结尾2】引言式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说的是如果将要来临的是祸,那你的担心也是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既然是祸,你总是躲不过去的,而如果将要来临的是福,那你就根本用不着担心他是祸。
与福祸有关的谚语

与福祸有关的谚语导读:本文是关于与福祸有关的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祸莫大于贪欲,福莫大于知足。
2、凡事但存天理在,安心自有福来临。
3、大福由命,小福由人。
4、福祸为邻,利害相连。
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6、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7、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8、以祸为福,孰知其极。
9、生人妻,死人墓,捞了就是祸。
10、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11、谁都不要讲得狠,打起摆子一样冷。
12、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3、谎话没长腿,招祸凭张嘴。
14、是福跑不掉,是祸躲不脱。
15、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16、有福不享是乐,无福要享是祸。
一人有命,全家走运。
17、福无双至犹难舍,祸不单行却是真。
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9、做得是奴,吃得是福。
2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21、状元是假,福分是真。
22、男人有福个人福,女人有福带满屋。
23、天灾犹可活,人祸实难当。
24、注定的祸避不开,非份的福求不来。
25、金从土中出,福从手上来。
26、有福不会享,扯蓬不架桨。
27、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2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9、因祸得福,乐极生悲。
30、祸连福,福扯祸。
31、憨人有憨福气,痴人有痴造化。
32、祸福无门,全在自寻。
33、鞭子抽打是快牛,慢人有个慢人福。
34、运有多和少,福有迟和早。
35、好事不成双,祸事不单行。
36、是儿不死,是财不散。
37、叶怕秋风扫,人怕灾祸到。
38、祸随福至,福随祸来。
福至心灵,祸到心慌。
39、水到江中不见流,人在福中不知福。
40、日望太阳夜望灯,人望幸福树望春。
41、口不择言,祸害在前。
42、损人是祸,让人是福。
43、天狂要起风,人狂要遭凶。
44、红颜薄命,丑女有福。
45、卦有仰仆,人有祸福。
46、利到智昏,祸到心昏。
47、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48、爽口食多恐作病,快心事多防遭殃。
49、享少年福,吃老来亏。
50、庸人护短不假,懒人享福不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与祸
来源:《心理月刊》2011-01-27 17:32 专栏作者:曾奇峰
说几句
分享MAILRSS
第1页:福与祸
第1页:福与祸[字号:大|中|小]
Next >福与祸
1978年和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研究人类判断与决策的心理学家。
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甚至开玩笑地说:“所谓的…新经济‟,实际上就是心理学。
”
人类的判断与决策,实在是人类最有趣、也最复杂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小到早上几点起床、晚餐吃什么东西,大到从事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配偶或者是不是还要活下去,等等。
心理学家详尽地研究这些过程,很多结论除有趣外,还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判断和决策的经验。
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关于福与祸的关系。
老子曰: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千百年来,这句话都是指导我们待人接物的至理名言。
为了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先把它展开来看看。
它本来的意思是,好事之后或者之畔有坏事在那里等着的,坏事之后或者之畔也会有好事。
换成概率的语言来说:有了好事,坏事来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反之亦然,遇到坏事,好事也就更近了。
不敢妄言老子这句话是错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在好事降临之后,坏事来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或者相反),那就肯定错了。
这有心理学家的研究为证。
譬如,美国的《体育画报》有个惯常的做法:将取得一系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的照片登在封面上。
令人吃惊的是,一旦登出来后,该运动员的成绩马上就有所下降。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如此频繁,以至于人们称之为“《体育画报》厄运”。
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即使没有被登上杂志封面,这样的运动员成绩有所下降也是必然的事。
他们将这样的情形叫做“向平均数回归”。
这是一个统计学现象。
意思是过分好和过分坏的情形都是概率较低的。
在发生了一系列过分好或者过分坏的事情之后,事情总会向概率较大的、不好不坏的、平均的状态发展。
在教育上有一个现象:某学生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但紧接着这个学生的成绩又不那么好了,于是就有人认为,“骄傲使人退步”,由此得出结论说,不可以再表扬这个同学了。
实际上,根据“向平均数回归”的原理,你表不表扬他,他都会慢慢接近他的正常水平,而不会永远处在可以制造“奇迹”的“异常”状态。
从异常“好”的状况到一般状况,对比的反差也许会让人觉得“祸”来了,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不是“祸”,而是趋于正常的状况。
明白这点,可以使我们在福来到之际不那么紧张,在随后而来的“祸”面前,也不再那么消极。
相反的情形是,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厄运之后,一般会相信好运一定会降临的。
如果他有这样信念的同时也不停止努力的话,那好运多半会降临的;但是,如果他只是等着厄运之后似乎必然出现的好运而无所作为,那他一定会失望的——因为好运与你过去和现在的厄运无关,而与你是否做了什么来寻找它有关。
换句话说,好运的几率不会因你遭了罪而增大。
我们看到的事实也的确是这样——那些运气不好的懒人,一辈子都等不到他们想用倒霉换取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