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商汤见伊尹》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 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 分)(二)(一) 《马说》(二)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 :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 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 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 “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 “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4. 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 韩愈生活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建议想 对他说说?(4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 人才的控诉。
我想对韩愈说:千里马固然是由伯 乐来发现的,但是在伯乐出现之前也应 该学会毛遂自荐,为自己争取机会,而 不是被动的等待。且当今社会条条大道 通罗马,无人赏识不妨自我创业。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 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况且用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 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 之处。(3分)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 者赏识、任用而被埋没,“不以千里称 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 强烈不满。”)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两__马_并__驾___ (2)虽有千里之能 虽:___虽__然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_“__饲__”__,喂 (4)策之不以其道 策: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阅读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显露。

(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吗。

2.(1)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3)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意对即可)3.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马说》阅读及答案2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马说》(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马说》(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马说》(附答案)阅读古文《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解:《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1.问题: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故虽有名马。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是马也。

()⑥才美不外见。

()⑦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⑧策之不以其道。

()()()()⑨食之不能尽其材。

()⑩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各比喻什么?4.文章采用什么样的写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哪一句表现主旨的?说说你学这篇文章后的启示?6.如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应该怎做呢?7.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附答案: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即使②只是③有时④通“饲”,喂⑤这⑥通“现”⑦况且⑧用鞭子打⑨通“才”⑩马鞭子面对2.翻译句子。

①因此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低贱人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就不再以千里马著称了。

②尚且想跟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

(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断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 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道:________________
(3)是子不欲吾善也善:_____________ (4)因下彭氏之子因:_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15.【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

【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2分)
答案:
12.(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 半道而问曰
13.(1)有时 (2)方法 (3)好 (4)于是
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您这是要去哪里?
15.【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1分);【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