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 全套课件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径 游泳 速度 滑冰 滑雪 自行 车 划船 举重
体操 艺术体操 跳水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马术 武术套路
无防 型 射击 射箭
设防 型 篮球 手球 足球 水球 曲棍 球 冰球 击剑
摔跤 柔道 拳击 跆拳道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排球
3. 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 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从 而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得以体现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的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科学化水平不断
5. 对运动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
运动员的爱国热情、努力进取的精神、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养成文明 礼貌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运动道德作风。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结构图
现代科学
现代体育科学
其 体 体 他 育 育 预 控 测 制 学 论
运 动 心 理 学
田麦久(2000)完成了2000-2020年我国竞 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的专题研究, 建议我国应采取“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 国”的发展目标,划分了不同阶段我国竞技体育 的努力目标,即“二首一尾”(2000-2004) “保三争二”(2005-2008),“坚定立足第一 集团”(2009-2016)和“挑战冲顶”(2017- 2020),提出了实现我国2020年竞技体育发展目 标的3个行动策略,即区域优势组合策略,同项 群优先发展策略,油点布局扩散策略,这些研究 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竞技体育规划提供 了科学依据。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课件(最权威)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起源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2、个性心理因素3、社会学因素(二)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二、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1、概念: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1)运动训练是最主要的构件2)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3)运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于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1)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结果(2)竞赛是运动训练的一种形式或手段(3)相互依存关系(4)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二)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和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下机体的适应性和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6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三)运动训练学的目的和任务1、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理论的三个层次
一般训练理论
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 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身体训练 技战术训练 心理智能训练等
运动训练学第一部学术专著
前民主德国学者的创造性工作源自迪 · 哈雷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 生物学因素 – 个性心理因素 – 社会学因素
现 代 竞 技 体 育 的 发 展
–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 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 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 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 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 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Dr.D Harre
运动训练学(1965) Trainingslehre
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 1 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
• •
2
3 4
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参赛理论体系的提出与构建 运动训练活动的哲学认识论研究
竞技体育的现代 社会价值
第二节 运动训练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一、运动训练的释义
运动训练(狭义):指在教练员 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 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
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运动训练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
运 动 训 练 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
•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
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020年最全最新的运动训练学知识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2、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
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到方面。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有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简)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问答)(一)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的途径。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科学的选材出了具有优势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对手在比赛 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 中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 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竞
评 裁判
赛
定 员的
规
手 道德
则
段 业务
水平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1.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 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 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 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指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不 均衡发展的相互关系。 (刘大庆,1997)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 缺陷,为其它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所弥补和代偿,使 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的效果。(刘大庆,1997)
二、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
训练原则
练什么 ? 练多少 ? 怎么练?
训练内容 训练负荷 训练方法 训练安排
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
第三节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是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
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 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 竞技水平 2. 比赛名次
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
与
木桶模型 积木模型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1. 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 义
(1)状态诊断的作用
为运动训练过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 出发点;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评价;实施有 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2)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作用:
[课件]运动训练学第一章PPT
![[课件]运动训练学第一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c927386bd97f192279e9e1.png)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教 练 员 的 指 挥 水 平
不 可 控 制 因 素
对手在比赛中的 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 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 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比赛条件
裁 判 员 道 德 业 务 水 平
形机素协战技心智 态能质调术术理能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返回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 •3、社会学因素
基本动因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 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智能 •意志水平
竞技能力构成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国籍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项目
高尔夫 F1 美式橄榄球 NBA 足球 NB58 32 28.5 27.5 25 24 24 23.5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竞争性; 集群性; 规范性; 公平性; 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2. 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 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6. 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指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不 均衡发展的相互关系。 (刘大庆,1997)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 缺陷,为其它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所弥补和代偿,使 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的效果。(刘大庆,1997)
1.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
补偿效应
1.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每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又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有必要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即可 科学地概括并准确地描述这些共性特征,以便为运 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照系。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对手在比赛 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 中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 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道德
则
段 业务
水平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1.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 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 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 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
与
木桶模型 积木模型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1. 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 义
(1)状态诊断的作用
为运动训练过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 出发点;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评价;实施有 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2)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作用:
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题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提出制订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小结
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学定义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运动训练学的层次划分 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构成及模型 状态诊断
第二节 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 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 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二)运动训练学及其任务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引论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缘起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 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 标的体育活动。 * 生存挑战; * 宗教祭祀; * 军事需要
竞技体育的缘起
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 元的。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 素;社会学因素。
二、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
训练原则
练什么 ? 练多少 ? 怎么练?
训练内容 训练负荷 训练方法 训练安排
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
第三节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是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
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 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 竞技水平 2. 比赛名次
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 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 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 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训练理 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 水平。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本源性(来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综合性(需要众多理论学科的支持) 实践性(需要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检验真伪)
(二)现代竞技体育的百年回顾
1.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2.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 3. 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 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
提高; 5.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构成因素
竞技表现
体能
力量素质 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
竞
技能
竞
动作质量 动作稳定性
技
技
战术 能力
自身发挥 干扰对手 影响判定
能 力
能
结
心理
力
能力
参赛情绪动员 比赛情绪控制 竞技意志保持
构 图
运动 智能
知识运用
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的比较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 2. 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括运动成绩 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
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该包括运动成绩指标, 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起始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
运动成绩诊断; 竞技能力诊断;(先天性和后天性) 训练负荷诊断
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运动成绩指标; 竞技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