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7:豆科甘 草

合集下载

11(4学时)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11(4学时)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4)轮伞花序
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 的叶腋, 花序轴及花梗极短, 成轮状排列, 如唇形科(薄 荷、芝麻)的花序。
3.混合花序
同一花序同时生有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如主轴 为无限花序, 侧轴为有限花序。(如大葱、五角枫)
(山桃)
1.花的类型
一朵花中,雄、雌蕊都存在,并发育正 两性花 常。
(油菜、水稻)
单性花 (2) 雄蕊
与雌 蕊状

杂性花
中性花
花中的雌、雄蕊二者缺一。 仅有雄蕊的称雄花: 仅有雌蕊的称雌花。 雌雄同株(核桃);雌雄异株(银杏)
指同一种植物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 [杂性同株(芒果);杂性异株(南酸枣)]
花萼片彼此联合. 花萼片完全分离.
2.花冠类型
合瓣类花冠 管 状 菊科植物的中心花 钟 状 南瓜、桔梗 漏斗状 空心菜.牵牛花 高碟状 水仙、黄栀子 坛 状 柿树 唇 形 泡桐(两侧对称) 舌 状 向曰葵边花(两侧对称)
离瓣类花冠 十 字 油菜、白菜 蔷 薇 桃、梨 辐射状 茄、番茄
蝶 形 豆科(两侧对称)
如: 葡萄、爬山虎、黄瓜。 5.缠绕茎: 茎呈螺旋状缠绕。
如: 牵牛、菟丝子。
平卧茎: 茎平铺于地面,节上无根。 地锦草
攀缘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一)叶的形态
1.叶形 叶片的形状常以长宽的比例、最宽部分的位置和 叶的象形来进行描述。
2.叶尖
3.叶基
4.叶缘:
A.全缘 B.锯齿状 C.重锯齿 D.牙齿状
I. 网状叶脉
羽状网状叶脉 掌状网状叶脉
三出脉
II. 平行叶脉
直出平行叶脉 侧出平行叶脉 射出平行叶脉 弧形叶脉
6.脉 序
二、叶的形态术语

《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第二节 菌类
1.重点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第九章 蕨类生药
1. 重点掌握绵马贯众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功效等。
2.掌握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第二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略)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1.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1. 重点掌握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1. 重点掌握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略)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药用植物
1、 重点掌握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菊科、百合科的科特征及各科重要药用植物主要特征,并列出每一科中至少两种重要药用植物名称。
2、 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一般特征
3、 了解蓼科、木犀科、唇形科、桔梗科、薯蓣科、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
1.重点掌握大黄、何首乌、川乌、附子、黄连、白芍、淫羊藿、厚扑、五味子、延胡索、板蓝根、苦杏仁、黄芪、甘草、黄柏、人参、三七、柴胡、当归、川芎、马钱子、黄芩、丹参、洋金花、毛花洋地黄叶、地黄、金银花、桔梗、青蒿、红花、苍术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坚定、理化鉴别、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类纲
2. 了解生药的取样方法、常规检查项目。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1.掌握生药原植物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1.掌握生药性状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药”2.“中药”3.“草药”4.“道地药材”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A.《本草图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纲目》D.《证类本草》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A.730种B.1082种C.1892种D.12092种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1.C2.C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一节生药的分类简答题: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答案: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填空题:1.基源项包括、、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答案:填空题: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一、名词解释:1.初生代谢2.次生代谢二、填空题:1.初生代谢产物包括、、、、、。

2.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答案:一、名词解释: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1.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酯类核酸2.生物碱萜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内酯类苷类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单项选择题:1.挥发油常用的显色试剂是( )A.醋酐浓硫酸B.α-萘酚浓硫酸C.香草醛浓硫酸D.异羟肟酸铁2.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 )A.淀粉粒B.糊粉粒C.脂肪油D.草酸钙结晶答案:单项选择题:1.C2.D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简答题:1.何为生药的鉴定?2.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剖析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剖析

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药”2.“中药”3.“草药”4.“道地药材”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A.《本草图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纲目》D.《证类本草》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A.730种B.1082种C.1892种D.12092种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1.C2.C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一节生药的分类简答题: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答案: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填空题:1.基源项包括、、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答案:填空题: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一、名词解释:1.初生代谢2.次生代谢二、填空题:1.初生代谢产物包括、、、、、。

2.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答案:一、名词解释: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1.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酯类核酸2.生物碱萜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内酯类苷类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单项选择题:1.挥发油常用的显色试剂是( )A.醋酐浓硫酸B.α-萘酚浓硫酸C.香草醛浓硫酸D.异羟肟酸铁2.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 )A.淀粉粒B.糊粉粒C.脂肪油D.草酸钙结晶答案:单项选择题:1.C2.D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简答题:1.何为生药的鉴定?2.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

• 中麻黄 • 多分枝,直径1.5-3mm, 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 膜质鳞叶长 2-3mm, 裂片3(稀2), 先端锐尖。断面髓部略成三角状圆形。
•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 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 膜质鳞叶长1-2mm, 裂片2(稀3), 上部为短三角形, 灰白 色,先端多不弯曲, 基部棕红色至鬃黑色。
• 【性状】草麻黄 • 1、细长圆柱形,少分枝,有的带 少量棕色木质茎。 • 2、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 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 3、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 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 稀3),锐三角性,先端灰白色,反 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 4、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 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 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味苦 。
【药理作用】
1.解热发汗作用——挥发油 2. 平喘作用——麻黄碱 祛痰作用——挥发油 3. 利尿作用——伪麻黄碱 4.抗病原体作用——挥发油 5.收缩血管、升压作用 ——麻黄碱 6. 对大脑,脑干与脊髓均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颤。 【功效主治】本品性温、味辛、微苦。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用于 风寒感冒、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水肿。用量1.5~9g。
• 【显微特征】茎节间横切面:草麻黄 • 1、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 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 下陷气孔。2、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 处,壁厚,非木化。3、皮层较宽, 纤维束散在。4、初生韧皮纤维束新 月形。5、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6、形成环类圆形。7、木质部呈三角 状。8、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 有环髓纤维。9、表皮细胞外壁皮层 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 砂晶或方晶。
• 中麻黄 形态上与草麻黄相 似,主要区别为:木质茎直 立或斜向生长;雄球花数个 簇生于节上,雌球花3个轮 生或2个对生于节上;种子 常3粒。 • 木贼麻黄 木质茎直立或斜 向生长,节间短;雄球花多 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 雌球花成对或单生于节上; 种子通常1粒。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A.《本草图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纲目》D.《证类本草》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A.730种B.1082种C.1892种D.12092种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一节生药的分类简答题: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填空题:1.基源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和药用部分。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动植物学名和药用部分两部分组成。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一、名词解释: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1.初生代谢产物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酯类核酸2.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萜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内酯类苷类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单项选择题:1.挥发油常用的显色试剂是( )A.醋酐浓硫酸B.α-萘酚浓硫酸C.香草醛浓硫酸D.异羟肟酸铁2.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 )A.淀粉粒B.糊粉粒C.脂肪油D.草酸钙结晶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简答题:1.何为生药的鉴定?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总结 (1)

生药总结 (1)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胚珠包藏在由心皮形成的子房内3.具双受精现象 4.孢子体高度发达双子叶植物纲根系直根系茎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叶具网状叶脉花通常为5或4基数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子叶 2枚单子叶植物纲须根系维管束呈散状排列,无形成层具平行或弧形叶脉3基数具单个萌发孔l枚马兜铃科蒴果含生物碱、挥发油及硝基菲类成分。

马兜铃酸类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为有毒成分细辛【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干燥根和根茎【性状】根细长气辛香,味辛辣、麻舌粉末淡黄灰色,有浓郁香气有油细胞、石细胞【功效与主治】性温,味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马兜铃【来源】马兜铃科北马兜铃南马兜铃干燥成熟果实【功效与主治】性微寒味苦;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蓼科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掌叶大黄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斜方形网状纹理(由黄棕色射线与类白色薄壁组织交织而成),习称锦纹。

质坚实,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

皮部极狭,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其内侧有细密的棕红色射线。

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常维管束)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

名词术语: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芒状小点,习称星点。

【显微特征】掌叶大黄根茎横切面1.木栓层与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2.韧皮部射线3-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近形成层处可见大型黏液腔。

3.形成层环明显。

4.木质部导管非木化;木纤维少量存在,壁非木化。

5.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外木式异常维管束(星点);在髓周边的星点呈环状排列,形成星点环。

形成层类圆形。

射线呈星芒状射出,含深棕色物,在其韧皮部近形成层处有时可见黏液腔。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7豆科黄芪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7豆科黄芪
(玉屏风散)、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 (防己 黄芪汤)、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配当归人 参肉桂)。 ? 用量9~30g。
? 1.纤维细 长,两端常 纵裂成须状 2.具缘纹 孔导管分子 甚短 3.木栓细 胞表面观呈 多角形
[化学成分]
? 皂苷类
? 黄酮类
? 多糖类
[药理作用]
? 调节免疫功能 ? 抗衰老 ? 对肾炎肝炎保护作用
? 抗心肌缺血
[临床应用]
? 味甘,性微温。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自汗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产地】 Nhomakorabea以 栽 培 的 蒙 古 黄 芪 为 好
[性状]
? 黄芪根呈圆柱形, 表面黄棕色,断 面 “金井玉栏” 明显,有 “菊花 心”。质坚韧, 纤维性,嚼之有 豆腥气,味甜。
? “金井玉栏” : 皮层和韧皮部都 白色,形成层以 内黄色,似井。
?[显微特征]
p302
粉末特征
豆科Leguminosae
? 黄芪 ? 甘草
黄 芪Radix Astragali
? 原名黄耆,始载于《本草纲目》, 李时珍解释:“耆长也,黄耆色黄 也,为补药之长,故名。”
[来 源origin]
? 膜荚黄芪Astragaluo memleranaceuo
根 ? 内蒙黄芪Astragaluo mongnolicas 两者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 草 Radi物甘 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 及根茎。
[原植物]
小叶披针形,长圆状卵形,荚果直或稍弯; 荚果长,稍弯,扁平光滑——光果; 荚果短,直,肿胀——胀果;
②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甘草甜素)。 ③解毒(甘草甜素,可能是水解产生的葡醛
酸所致),降低组织胺、水合氯醛、乌拉坦、 可卡因的毒性。 ④抗溃疡。 ⑤甘草次酸有抗白血病作用。
苦 参 Radix Sophorae Flavescetis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 燥根。
淡棕黄色 木栓细胞红棕色,表面观
多角形,微木化。 纤维成束,直径8~14μm,
壁厚,微木化。 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
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草酸钙方晶多见。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
网纹导管。
[化学成分]
三萜类 黄酮类
[化学成分]
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钙盐), 为甘草的 甜味成分,及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
甘草酸水解后得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8β-甘
草次酸。 甘草甜素(无溶血作用) (水解)
甘草次酸(有溶血作用)+ 葡醛酸
[临床应用]
①补脾益气——能补益心脾之气。用于心气不 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 食少便淆。治心气虚,常以之为主,配伍人参、 阿胶、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治脾气虚, 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小叶卵圆形,果弯曲,被褐色刺状腺毛—乌拉甘草
[性状特征]
根呈圆柱形,长可 达1m。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纵皱 纹、皮孔及细根痕。 质坚硬,折断面粗 纤维性。横切面棕 色,形成层环明显, 射线放射状。
根茎表面有芽痕、 疤痕,断面中心有 髓。
显微特征
乌拉尔甘草根横切面 乌拉尔甘草根粉末
②清热解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金银花、 连翘、桔梗---生用。治药物、食物中毒,在无 特殊解毒药时,可以甘草治之,亦可与绿豆或 大豆煎汤服。
③缓急止痛——腹中挛急疼痛——芍药甘草 汤—生用。
④祛痰止咳——多种气喘咳嗽---生用。 ⑤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矫味---生用。
[药理作用]
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甜素、次酸), 促进储水、留钠和排钾。
显微特征 乌拉尔甘草根横切面
木栓层 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
常见裂隙。 韧皮纤维成束,其周围薄壁
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 成晶鞘纤维。 束内形成层明显。薄壁细胞 中含有淀粉粒 。 木质部射线宽,导管较多。 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 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 维。
横切面详图
显微特征乌拉尔甘草根粉末
用于血痢、黄疸、小便赤黄、赤白带下、 疥癣恶疮、皮肤瘙痒等。外用洗患处。 用量4.5~9g。
近代用来抗癌。有小毒,用量适当。
番泻叶 Folium Sennae
• 主产于印度、埃及 和苏丹。我国云南 海南有栽培。
• 主要含有蒽醌类化 合物:番泻叶苷A、 B、C、D及芦荟大 黄素苷。
• 用于习惯性便秘等 症。
[性状特征]
根呈圆柱形。表面棕 黄色至灰棕色,有纵 皱纹和横向线形皮孔。
栓皮很薄,多破裂向 外卷曲,易剥落而现 黄色光滑的内皮。质 坚韧,折断面纤维性, 黄白色,木部可见放 射状纹理。气微、味 极苦。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生物碱 主要成分为D-苦参碱
D-氧化苦参碱
[功 效]
本品性寒、味苦、具清热利尿,燥湿 杀虫的功能。
槐米
来源:豆科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称 为“槐花”,后者称为“槐米”。
化学成分:主含有芸香苷(芦丁,rutin), 花蕾中可达到20%以上,花中可达10% 以上。
用于便血、痔疮出血等血热症。 附:槐角,为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