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矿物类生药的概念一切来源于天然药材中药材
最新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重点名词术语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2.朱砂点:中药经验鉴别中形容断面油室或油细胞所致的深色小点。
3.芦头:生药的根茎。
4.芦碗:生药表面的凹窝状茎痕。
5.星点:存在于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型维管束(周木式)。
6.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合成的本身必需的代谢物质。
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对生物体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8.★中药: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9.★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10.★道地药材:是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11.子座:是指容纳子实体的褥座。
12.子实体: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够产生孢子的结构。
13.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习称云锦花纹。
14.★过桥杆:味连和雅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15.★晶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6.★嵌晶纤维:是指次生壁外层密嵌草酸钙结晶的纤维17.艼:指不定根。
18.起霜:生药断面长时间暴露析出白色结晶的现象。
19.★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怀中抱月。
20.★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21.★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显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22.三岔茸:具有两个分支的花鹿茸;具有三个分支的马鹿茸。
23.二杠:具有一个分支的花鹿茸。
24.凹肚脐:天麻的末端自母麻脱落后残留的圆脐形疤痕。
25.鹦哥嘴(红小辫):冬麻顶端具有的红棕色顶芽。
26.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27.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3.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4.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5.中药材: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6.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7.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8.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9.有效成分: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10.辅成分: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1.无效成分: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2.真伪鉴定: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13.纯度鉴定: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14.品质优良度鉴定: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15.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16.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7.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8.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19.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20.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生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菊花纹:(甘草)甘草形成层环不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车轮纹:(粉防己)粉防己断面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云锦纹:(何首乌、大黄)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星点:(大黄)大黄髓部的异形维管束朱砂点:(当归、木香、苍术)当归断面有多数散在红棕色点玉兰金井菊花心:(黄芪)黄芪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筋脉点:(牛膝、狗脊、莪术)牛膝外围三友2~4轮点状异形维管束狮子盘头:(党参、三七)党参根头部稍膨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牙痕铜皮铁骨:(三七)三七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体重质坚实蚯蚓头:(防风)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蝴蝶片:(川芎)川芎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起霜、吐脂:(苍术)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可洗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棕眼:(天南星)天南星顶端茎痕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针眼:(半夏)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凹窝周围密布麻点状须根痕怀中抱月:(松贝)松贝棱瓣,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成星月状虎皮斑:(炉贝)炉贝句具棕色斑块鹦哥嘴、红小辫:(天麻)天麻顶端有红棕色鹦嘴状芽苞凹肚脐、肚脐眼:(天麻)天麻顶端有圆脐形疤痕点轮环:(天麻)天麻表面有纵皱纹及由多轮潜伏芽排列而成的点状横环纹起镜面:(天麻)断面角质样地衣斑:(肉桂)肉桂外表面有的可见灰白色斑纹过桥:(黄连)黄连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基源(来源,origin,source):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和药用部分。
初生代谢产物:是合成的对生命必需的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普通的脂肪酸类及其脂类、核酸类等成分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会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
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7.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
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
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
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生药学简介

生药与中药的概念生药(crude drug)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具有“生货原药”之意。
广义的生药应指所有来自天然的原料药材,包括了中药材、民间草药、民族药及可供提取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
简言之,生药即天然药材。
在我国,生药与中药材(含草药和民族药)关系十分密切。
所谓中药(Chinese medicines)通常是指以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进行炮制、加工和使用的药物,是天然药物的一部分。
而草药(medicinal herbs)通常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多为中医所用,地域性较强,使用地区较窄,一般在各级医院和药店难以购得的天然药及其简单的加工品。
草药和中药在中国统称中草药,也是中国医药体系的一部分。
民族药(ethnomedicines)是指各少数民族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
在我国,也属中医药体系的一部分,但限定在一定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区)内使用,有其特有的用药习惯,如藏药、蒙药、维吾尔族药等。
民族药属于人种药物的范畴。
随着草药、民族药的不断被发掘,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有较好疗效,质量标准明确的草药、民族药将会和中药一样被广泛使用和在全国广泛经销。
生药和中药材、草药、民族药的关系很密切,它们的含义有时较难明确区分,通常主要看其是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作为用药的原则,如是,则称中药材,否则可称生药。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研究生药的品种及来源,确保来源真实目前生药的来源比较复杂,伪劣品经常出现,各地的用药历史,用药习惯有所差异,药的名称亦有不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时有出现,如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功效的贯众,其药用部位为根茎及叶柄基部,目前疗效确切的以贯众为药名的药材就有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紫萁贯众(紫萁科紫萁Osmunda japonicaThunb.)、狗脊蕨贯众(乌毛蕨科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 f.)Sm.)、苏铁蕨贯众(乌毛蕨科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Hook,f.)Sm.)、荚果蕨贯众(球子蕨科荚果蕨Metteuccia乩m疏卸一teris(L)Todard)和峨眉蕨贯众(蹄盖蕨科峨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Ching)。
生药

一、名解1.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2.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3.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4.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植物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原生质)的过程所生成的物质5.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初生代谢产生的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脂类、糖类、氨基酸等成分。
6.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利用这些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代谢途径。
7.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次生代谢所生成的物质。
8.凯氏带(凯氏点):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上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凯氏带的宽度不一,但常远比其所在的细胞壁狭窄,故从横切面观,增厚的部分呈点状,故又称凯氏点9.维管射线:贯穿在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中,呈切向延长,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称为维管射线。
位于木质部中的称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中的称为韧皮射线。
髓射线指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10.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对生药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11.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臵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顾将药材处理的此过程称为发汗12.泛油: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生药复习

一、名解: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2、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3、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4、中药:指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5、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药和草药统称中草药。
6、药用植物:能入药的植物就成为药用植物。
7、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8纹孔: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9、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10、气孔:气孔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
11、节与节间:茎上生长叶的部位称为节,两节之间的部位称为节间。
12、树皮:落皮层也成树皮。
树皮指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次生韧皮部。
13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二知识点归类: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注,也是我国本草的启蒙者,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2、《新修本草》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载药(884)种。
3《本草纲目》是一部集我国历代药学之大成而精深的本草学专著,载药(1892)。
4,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
生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1年生药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药学: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加工或仅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2.中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3.生药:从广义上说,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4.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5.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6.荧光分析: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7.水试:水试法鉴别中药材,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8.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9.准确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10: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11.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中,大多具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碱性化合物12.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高等植物中,尤其是花、叶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13.挥发油:挥发油(volatile oils) 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 ,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大多数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14.中药炮制: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15.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二、填空题:1. 中药材商品自古以来就存在__ 同物异名__ 与___同名异物___ 的混乱现象,所以有必要加以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理论6:诊断
❖ 八纲- 对相对应的证候是对人体进行诊断的基础和依据
表-里是辩识身体不和谐的两纲 ❖例如皮肤,肌肉为表症,病轻;内部器官是里症 例如肺,肾,肝,病重
寒-热不和谐会影响人体的平衡 ❖寒症是受寒邪或阳虚阴盛造成的;热症是受热邪, 或情志内伤/阴虚阳亢造成的 ❖例如愤怒,刺激,性急,严重的头痛均会引起高 血压而需要凉性去火的药物。
不通则痛—疼痛(胀、窜、攻痛) 气塞不行—胀闷(气行则舒) 气窜游走—走窜(轻重,部位不定)
❖ 血代表着润泽,滋润,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共同作用可以保持身心的愉悦感
血脉受阻或溢出脉外成为“离经之血”,可能致病。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精是生命的物质化源,人体与生具来 “生殖之精”“ 水谷之精”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 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本理论 1:阴-阳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一切组织结构 既彼此相互联系,密切合作,又可划分为相互对立 的阴阳两部分,并运用阴阳对实被用来确定正气和邪气的盛衰 ❖虚是指人的正气不足,造成各种虚弱征候; 实是指体内邪气盛实,正气不虚,邪正激烈 斗争。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阴症:气不足则功能衰退,阳不足则虚寒 内生 ❖阳症:邪正相争,阳热亢盛
中药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 采集、性能、功效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平阳秘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其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余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其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中药的产地
什么是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质优效高的特产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如广陈皮、新会皮(橘皮)、四大怀药(怀菊花、 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川连(黄连)、川椒(花 椒)、川断(续断)、阳春砂(砂仁)等。
道地药材的变迁 山西上党人参绝灭,现以东北人参为贵。 川芎《本经》即有收载,宋代才成为道地药材。
剥取树皮 动物药物的采收
中药的贮存
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 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 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因此必须贮 存和保管好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阴
阳
中医理论2:五行
❖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 与相克的联系。
❖ 相生的关系例如木生 火;木生火(如左图 土黄色箭头所标); 火生土
❖ 红色箭头体现了五行 之间相克的关系:
例如: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理论3:藏象及经络
脏腑
脏:心、肝、 脾、肺、肾
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 子胞
(一)气虚
久病重病 劳累过度 年老脏弱 元气自衰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元气亏虚 机能减退
脏腑衰退——气弱声低(弱) 神疲懒言(疲)
不荣于上——舌质淡嫩(淡) 头晕目眩
血行乏力——脉虚无力(虚) 卫表失固——自汗 劳则耗气——动则加甚
(二)气滞
情郁气机阻滞 病理产物滞塞 脏虚寒凝气滞
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
(2). 生物制品 : 干扰素,球蛋白 (3). 天然药物: 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
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中药: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3. 民族药: 草药: 黄芩茎叶(清热解毒) 藏药: 西藏延龄草、独一味、水母雪莲花 蒙药: 兰盆花、铁线莲、照山白
三七原道地药材产地为广西(广三七、田七), 现为云南(滇三七)。
中药的采集
植物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在植物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2.叶类药材: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3.花类药材: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4.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5.根和根茎类药材:以阴历二、八月为佳 6.树皮和根皮类药材: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
❖ 中药
❖ 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 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 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 生药 生药指的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 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第一章 中药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
中医的基本理论
1.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2. 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
气、血、精,津液
一是指人体流动着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
二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就是由于上面所说 的气,随着经脉不断的运行,起着内养脏腑,外 养肌肤的作用。
❖ 气分为4种 来自于父母的气:是在出身前生命被孕育时就形 成的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真气” 积存于心肺中的“宗气” 分布在血脉中的“营气” 分布在血脉之外的“卫气”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正经
经络系统
经脉
络脉 连属 部分
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 十五别络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 中医理论4:病因
六淫 疠气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病理产物 其他病因
❖ 中医理论5:病机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气、血、津液失常
药学导论—
中药学、生药学、 上海,天200然9 药物化学
第一章 中药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 第三章 生药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
一、药物的分类 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1). 化学合成药物(西药) 合 成 药: 阿司匹林, 奥美拉唑 半合成药: 蒿甲醚,头孢氨苄 抗 生 素: 青霉素,红霉素 直接提取: 麻黄素,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