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味中药图(动物类)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常见的100味中药彩图!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常见的100味中药彩图!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常见的100味中药彩图!中药彩图图谱是执业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很多考生搞不清楚的地方。

今天于老师整理了常用100味中药彩图,帮助大家备考学习,具体如下:硫黄:自然硫(S),表面不平坦,脂肪光泽。

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面呈针状结晶形。

硫黄味酸,性温。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

芒硝: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条痕白色,断面呈玻璃样光泽,味咸。

芒硝味咸、苦,性寒。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石膏: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纤维状集合体,条痕白色,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滑石:含水硅酸镁[Mg3(SiO10)(OH)2]条痕白色,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

滑石味甘、淡,性寒。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

外用清热收敛。

炉甘石:碳酸锌(ZnCO3)似蜂窝状,条痕白色,有吸湿性。

炉甘石味甘,性平。

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赭石: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铁赤铁矿,三氧化二铁(Fe2O3)。

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

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

赭石味苦,性寒。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自然铜:二硫化铁(FeS2),硫化物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

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

断面可见银白色亮星。

自然铜味辛,性平。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雄黄:二硫化二砷(As2S2),硫化物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深红或橙红色。

条痕淡橘红色。

雄黄味辛、苦,性温。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朱砂:主含硫化汞(HgS)。

磁铁吸尽含铁的杂质。

条痕红色至褐红色。

朱砂味甘,性寒。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羚羊角:牛科赛加羚羊的雄兽角。

“骨塞”,除去骨塞后,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头,习称“通天眼”。

身边常见中草药

身边常见中草药

身边常见中草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

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

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

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

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

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

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
浸泡处理后盘成圆盘形,竹签十字形交叉穿过蛇体固定,干 燥。
银环蛇
• 形态: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 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 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
• 表面: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5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 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 片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棱鳞片较大,为六角 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 单行。内表面黄白色。
• 形态 “马头蛇尾瓦楞身”。完整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 可达30cm,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前方有一管状长吻,无 牙,两眼深陷。躯干七棱形。尾四棱形。渐细卷曲。
• 表面 黄白或黑色;全体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三斑海马 体侧背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有一黑斑。
• 质地 体轻,骨质,坚硬。 • 气味 气微腥,味微咸。
• 产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 广东等省。
• 采制: 野生者多在5-9月捕 捉;家养者全年可以捕捉。 除去内脏,拭净,不可水洗, 用竹片撑开,缠尾,使全体 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蛤蚧
• 形态:呈扁片状,头颈部和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 1/3,腹背部宽6-11cm ,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 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 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 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 (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脊椎骨及两 侧勒骨突起。四足均具五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 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
• 采制: 广地龙春至秋季捕捉,沪 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 除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 温干燥。

中药学_牛脾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牛脾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药理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从牛脾中提取转移因 子(TF),TF的药理作用见“猪脾”条。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分布:CD4、 CD8、CD/CD8比值均降低,经单纯60Co放 疗之后,其CD4明显上升;当同时使用EB 病毒特异牛脾转移因子后,其CD4上升更 为显着,CD4/CD8比值恢复正常,
性味: 味甘;微酸;性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归经: 脾;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消积除痞。主脾胃虚弱;食积 痞满;痔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研末,1-3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相关疾病症状: 补脾、健脾开胃、健脾消积、开胃、宽中、 痞块、脾胃虚弱、食积、消积、痔瘘。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原始形态:
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 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 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 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 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 黄褐色或白色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生态环境: 1.其性格温驯,生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 地区为多。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补脾。
2.《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脾开胃, 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
3.《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作脯, 消痞块。
4.《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 痿。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牛脾
药理作用:
的能力,使牌指数显着减低。经淋巴细胞 抑素处理,能提高Fl成年鼠骨髓移植后 30d的存活率及两种不同品系小鼠骨髓移 植的效果。淋巴细胞抑素的SP1组分,经 3H-TdR渗入试验,在25μg/ml浓度下, 能抑制刀豆球蛋白(Con A)和脂多糖 (LPS)诱导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表明

执业药师-常用237味中药彩图+鉴定+产地

执业药师-常用237味中药彩图+鉴定+产地

太全了!常用237 味中药彩图+鉴定+产地,赶紧收藏!一、根及根茎类狗脊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块状,残留金黄色绒毛;饮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偶有金黄色茸毛残留绵马贯众长倒卵形,略弯曲,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奇特异。

细辛(关药,产于东北,“辽细辛”)常卷曲成团,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有须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大黄(西北药)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虎杖饮片为不规则厚片,表皮可见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射线放射状,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牛膝(四大怀药之一,产于河南)饮片呈圆柱形的段,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异型维管束,习称“筋脉点”川牛膝(川药,产于四川、西藏等)饮片呈圆形或椭圆形薄片,切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可见多数黄色点状异型维管束排成数轮同心环商陆横切片: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纵切片: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太子参(华南药,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药材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断面中心淡黄白色威灵仙药材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黄色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常有裂隙川乌(川药,产于四川、西藏等)有小瘤状突起的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草乌(主产于东北、华北)药材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附子(白附片,川药,产于四川、西藏等)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附子(黑顺片,川药,产于四川,西藏等)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断面角质样白芍(浙药,产于浙江)饮片断面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赤芍(关药,产于东北三省等地)药材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有须根痕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饮片为类圆形切片,木部放射状纹理,具裂隙黄连(川药,产于四川、西藏等。

动物类中药学习课件

动物类中药学习课件

(2)结合型胆红素 取粉末0.1g,加盐酸 1ml及氯仿10ml,振摇混合,氯仿层呈黄 褐色。
取氯仿层,加入氢氧化钡试液5m1,振 摇后生成带绿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 和沉淀;
取氯仿层约1ml,加醋酐1ml与硫酸2滴, 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
(3)薄层色谱
[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作用、 抗惊厥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
系在牛体胆囊内放入异物(砂石、贝壳碎 片、塑料碎片等),再注入易感菌(大肠杆 菌液2ml)促使胆囊发炎,造成病理变化而 促使胆结石形成。
培植牛黄多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 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
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牛黄基 本相同。
牛黄商品中发现伪品不少,如用黄连、大黄、 黄柏、姜黄、鸡蛋黄的粉末、马铃薯或染色 淀粉伪造而成,使用显微鉴别和理化方法均 易鉴别。
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 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症。
[动物形态]
林麝
体长70~80cm,体重约10kg。 头部较小,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耳缘、
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 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 全身橄榄褐色,并有橘红色泽。 雄麝腹部在脐和阴茎之间有麝香腺呈囊状,
药理作用也相似。能行气止痛。用于治 疗扭伤、血肿、肩周炎、咽喉肿痛等症。
人工合成麝香
以合成麝香酮(dl-muscone)为主,按规定比 例配制而成。 经药理试验、理化分析、临床实验证明, 与天然麝香的性质和作用近似,并对心绞 痛有显著缓解作用。
牛黄 Calculus Bovis
[ 来 源 ] 为 牛 科 动 物 黄 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习称 “天然牛黄”。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常用中药材

常用中药材

常用中药材目录
说明:
本目录共列入药材共计343种:植物类290种,动物类32种,矿物类21种。

多来源药材为本药材有多个原生物来源,均为药典收录,临床功效相同,共计116种,累计有215个不同品种来源,部分品种在市场不同来源价格不同;同来源药材为本药材的其他部位已被单独列入药典,功效相同或不同,有37种有同来源药材,累计47种。

民间习用品为地方习惯用药,功效相同或相近,价格较便宜,未被列入国家药典,部分已被列为地方标准,部分地区作为替代品使用,共有168种药材有民间习用品,累计232个品种。

共列出91种药材的伪品,累计列出189种伪品,无效或有毒,不可替代使用。

总计列出910种,并标注出27种名贵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