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中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中药鉴定考点复习(七)

3.动物药、矿物药考点专题 247种中药,242张彩图一、动物药 一、动物药 经典考点:常用动物类中药药用部位 1.干燥全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3.动物体某一部分:角、鳞甲、骨、贝壳(石决明、牡蛎、海螵蛸)、脏器(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刺猬皮等) 4.生理产物: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排泄物、其他(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5.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6.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重点动物药 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较光亮(白颈),有雄生殖孔、受精囊孔2对,以条大、肥厚、不碎、无泥土者为佳 水蛭:蚂蟥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两端各具一吸盘。
水蛭长2~5cm。
以体小、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全蝎:有螯肢和钳状脚须,形似蟹螯,后腹部尾状,末节有锐钩状毒刺,以完整、色绿褐、身干、腹中杂质少者为佳 蜈蚣:22个环节,步足多,以条大、完整、头红、足红褐腹、腹干瘪者为佳 土鳖虫:呈扁平卵圆形,背面紫褐色,有光泽,无翅,以完整、色紫褐、腹中内容物少者为佳 斑蝥:鞘翅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以个大、完整、颜色鲜明、无油败气味者为佳 蛤蚧:背部有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以体大、肥壮、尾粗而长、无虫蛀者为佳 龟甲:背甲拱状、腹甲板片状,以略带血迹、身干、个大、无残肉、洁净者为佳 鳖甲:背甲两侧有对称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以块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者为佳 石决明、牡蛎、海螵蛸:贝壳 珍珠:具特有彩色光泽,破碎面层纹,以纯净、质坚、有彩光者为佳(海珠广东,淡珠浙江) 僵蚕:表面有白霜状气生菌丝,足8对,断面有丝腺环4个,以条粗、质硬、色白、断面光亮者为佳 蟾酥:团蟾酥断面棕褐色,味初甜有麻舌感,粉末嗅之作嚏。
动物类中药

蛤蟆油 Oviductus Ranae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两栖动物纲蛙科动物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产地东北三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
叠.表面黄白色,具脂肪样光 泽,偶带灰白色薄膜状干皮, 手摸有滑腻感.用温水浸泡 体积可膨胀10~15倍膨胀度 不低于55.气腥,味微甘,嚼之 有黏滑感.
熊胆粉 Pulvis Fellis Ursi
来源脊索动物门熊科动物 黑熊 Sef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 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片状、颗粒或粉末. 黄色至深棕色. 质脆,易吸潮. 气清香,为极苦微回甜,有清凉感.
成分主含胆汁酸: 牛黄熊去氧胆酸、牛黄鹅去氧胆酸等.
性状鉴别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 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 叉分枝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 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称为胶口镜面. 气微腥,味微咸.
海马 Hippocampus
来源脊索动物门鱼纲海龙科动物
线纹海马 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 刺海马 H. histrix Kaup、 大海马 H. Kuda Bleeker、 三斑海马 H. trimaculatus Leach 或 小海马 海蛆H. japonicus Kaup 的干燥体.
附注:熊胆
来源熊科动物黑熊Sef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 棕熊Ursus arctos L.的干燥胆.
性状鉴别
长扁卵形,囊状. 囊皮薄,囊内为胆仁,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硬膏状,色 泽深浅不一,金黄色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习称铁胆或 墨胆、黄绿色习称菜花胆. 气清香,味苦. 水试: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却不扩散短时. 火试:起泡而无腥气.
中药鉴定学15

第十五章动物类中药一、概述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
常用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
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等。
③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
④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
4.动物的生理产物: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
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
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
此外,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l5倍。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1.地龙:来源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
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等。
采收加工: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
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动物类中药分类、心态与特点

• [采制] 春夏两季捕捉。先用 沸水烫死,再用竹片插入头 尾,绷直,干燥。或再用竹 板扎成板状,10条或50条为1 板。
少棘巨蜈蚣
• 形态 扁长条形,长9-17cm,宽0.5-1cm,全体 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有头 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有触角及 毒钩各1对;躯干部第4-20背板常有纵棱2条; 腹部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 两侧,作钩形,最后一对脚尾状,易脱落。
• 表面 头部黄棕色,体灰 黄色,被有白色粉霜。
• 质地 质硬而脆,易折断。
• 断面 平坦,外层白色, 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或亮 黑色的丝腺环4个,习称“胶 口镜面”。
• 形态 呈长圆形,长12.5cm,宽0.5-1cm头及口 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 和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 落。
• 表面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 黑色,其上有3条黄色或棕 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 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 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 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 有黑色绒毛。
• 气味 气特异而臭,刺激 性强,不宜口尝。
(四)脏器类 哈蟆油、熊胆、鸡内金、 紫河车、桑螵蛸、海狗肾、鹿鞭、鹿 胎等。
(五)生理病理产物 珍珠、蟾酥、牛 黄、麝香、僵蚕、五灵脂、夜明砂、 白丁香、蝉蜕、蛇蜕、蜂房、蜂蜜、 马宝、狗宝等。
(六)加工品 阿胶、鹿角胶、鹿角霜、 鳖甲胶、龟甲胶、水牛角浓缩粉、 血余炭、人工牛黄等。
常见动物类中药
蜈蚣的性状鉴别歌诀
全虫扁平长条形,背部黑绿头褐红。 背生两条突棱线,腹部皱缩色黄棕。 全体环节二十二,每节对足两侧生。 触角毒钩各一对,味辛微咸有臭腥。
土鳖虫
• [来源]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等省 • [采制] 夏秋两季捕捉,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细目一动物类中药的概述要点一药用动物的分类和植物界一样,动物界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如门、纲、目、科、属、种,而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在动物分类系统中与药用动物有关的有10门,它们是(由低等到高等):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药用动物如脆针海绵;腔肠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蜇、珊瑚等;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如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如石决明、牡蛎、乌贼等;节肢动物门,药用动物如东亚钳蝎、蜈蚣、地鳖、南方大斑蝥等;棘皮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参、海胆;脊索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马、蟾蜍、乌梢蛇、黑熊、梅花鹿、林麝、牛等。
中药药用种类较多的有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其次是环节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
要点二动物类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的常用动物类中药如:细目二动物类中药的鉴定要点一性状鉴别气:如麝香的特异香气。
味:如蜂蜜的纯正甜味,熊胆味苦回甜有清凉感等。
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
手搓法: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1)如蛤蟆油以水浸泡可膨胀10~15倍。
而伪品在7倍以下;(2)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3)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
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
要点二显微鉴别对于动物类中药,尤其是贵重或破碎的药材,除进行性状鉴别外,常应用显微鉴别其真伪。
在进行显微鉴别时,常需根据不同的鉴别对象,制作显微片,包括粉末片、动物的组织切片和磨片(贝壳类、角类、骨类、珍珠等)等。
要点三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在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别中应用亦十分广泛,如熊胆、牛黄、蟾酥、斑蝥等的鉴别。
用红外光谱法对54种动物药进行的鉴别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动物药材鉴别特征明显,稳定性、重现性均好。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一)

光泽。
石决明 Concha haliotidis
来源
性状鉴别
珍珠
来源
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 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状鉴别
杂色鲍(九孔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
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 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 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 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 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 开孔。内面光滑,具珍珠样 彩色光泽。 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 味微咸。
• 天然珍珠:形较圆,平滑细腻,洁白如玉,内外一色。淡 水养殖的珍珠外形不规则,比天然品颗粒大,多为长粒状, 带有瘤结,光泽弱,断面中央有异物。
性状鉴定
• 淡水养殖珍珠-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表面光泽较弱。
显微鉴别
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 到珍珠的特有彩光。 一圈圈的具有红、橙 、黄、绿、青、紫色 虹彩般的光泽,称为 “珍珠虹光环”。“ 珍珠结构环” 与“ 珍珠虹光环”为珍珠 特有特征,可与任何 伪品相区别。
动物药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按药用部位动物药可分为
①全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土鳖虫、斑蝥、 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蕲蛇、乌稍蛇、蛤蚧; ②角骨类:鹿茸、鹿角、羚羊角、龟甲、鳖甲; ③贝壳类:牡蛎、石决明、珍珠母; ④脏器类:蛤蟆油、熊胆、紫河车、鹿鞭、鹿胎; ⑤生理或病理产物:珍珠、牛黄、僵蚕、蝉蜕、蛇 蜕、马宝; ⑥分泌物或排泄物:麝香、蟾酥、五灵脂; ⑦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血余炭等。
若属名改变,在原定名人姓氏外加括号表示,一般不写人名。 如有亚属,则亚属名放在属名之后,并加括号。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 性状与经验鉴别法
• 天然牛黄能“挂甲”,麝香有手搓、针刺、火烧、水试等鉴别方法。水试, 火试。
七、 动物类中药

第十章动物类中药
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牡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石决明——平胆潜阳,清肝明目。
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
桑螵蛸——养肾固精,缩尿、止浊。
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蟾酥——有毒。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动物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动物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动物类中药(含常用别名)蟾、蜚、蟦、蛆、螽、阿胶、白贝、白胶、白蜡、百脚、斑猫、斑蚝、斑蝥、胞衣、豹骨、贝齿、贝子、壁虫、壁虎、壁茧、壁钱、壁蟢、鳖甲、鳖壳、鳖首、鳖头、蚕蛾、茧黄、蚕茧、蚕沙、蚕砂、蚕衣、蟾酥、蝉甲、蝉壳、蝉蜕、虫胶、虫蜡、丑宝、玳瑁、瑇瑁、淡菜、地鳖、地胆、地狗、地龙、蝃蝥、雕骨、豆蚝、杜龙、发髲、蜚蠊、蜚虻、蜂肠、蜂毒、蜂房、蜂蜡、蜂蜜、蜂乳、干蟾、蛤蚧、蛤壳、狗宝、狗鞭、狗骨、狗肾、谷虫、龟版、龟甲、龟胶、龟壳、聒聒、聒子、蝈蝈、海蚆、海蜌、海胆、海蛾、海粉、海锅、海龙、海螺、海马、海参、海燕、海蜇、蚶壳、红蝉、红蛤、红娘、猴骨、猴枣、虎鞭、虎骨、虎肾、花子、獾油、皇浆、黄蜡、黄螺、蟪蛄、火树、甲片、将军、僵蚕、僵虫、蚧蛇、金胆、坎气、坎炁、壳菜、狸骨、蛎房、蛎蛤、辽参、泠角、龙涎、龙泄、蝼蛄、鹿鞭、鹿骨、鹿胶、鹿角、鹿筋、鹿皮、鹿茸、鹿肾、鹿胎、鹿尾、鹿血、鹿心、驴鞭、驴肾、乱发、麻虫、马宝、蚂蟥、蚂蜞、虻虫、蜜蜡、鸣蝉、牡蛎、木蜡、溺垽、牛黄、牛角、牛虻、牛肾、狍茸、蜱蛸、脐带、蛴螬、蕲蛇、蜣螂、青丹、青虹、青蛇、秋蝉、蚯蚓、蛐蛐、全虫、全蝎、雀苏、雀头、人退、桑蛸、珊瑚、上甲、蛇胆、蛇皮、蛇退、蛇蜕、麝香、申骨、申枣、生香、石镜、石蜜、石饴、守官、鼠妇、鼠粘、树蜡、水马、水母、水雁、水蛭、獭肝、胎盘、胎衣、天虫、天龙、田螺、亭长、铜胆、土鳖、土虫、兔粪、王浆、王乳、网虫、网工、猬胆、猬皮、文贝、文蛤、文甲、蜗牛、乌鸡、蜈蚣、犀黄、蜥蜴、蟋蟀、象皮、象牙、蝎虎、血余、蟹壳、蟹爪、熊胆、熊蹯、熊骨、熊掌、雪鱼、燕窝、羊肝、药本、药鸡、药珠、鱼白、鱼肚、鱼胶、鱼鳔、芫青、蚖青、芫蜻、赃郎、蚱蝉、蚱蜢、鲊答、蟑螂、蟅蟒、珍珠、真珠、知了、蜘蛛、珠菜、珠母、珠牡、紫贝、紫胶、紫矿、白贝齿、白丁香、白花蛇、白僵蚕、白螺壳、白秋霜、斑龙珠、壁钱幕、壁蟢窝、鳖甲胶、秉氏鲵、蚕茧壳、苍耳虫、潮湿虫、穿山甲、虫白蜡、樗蒲鱼、刺海螺、刺猬皮、刺鲀皮、大壁虎、当门子、地龙子、顶头螺、豆斑蝥、蜂皇浆、蜂王浆、凤凰退、凤凰衣、傅致胶、鳆鱼甲、甘草黄、甘中黄、狗结石、瓜黑蝽、龟版膏、龟版胶、龟甲胶、龟鱼皮、鬼眼睛、哈蚂油、蛤蟆酥、海肚脐、海粉丝、海蛤壳、海狗肾、海挂面、海麻雀、海男子、海螵蛸、海蜻蜓、海天狗、海窝窝、海五星、海蜇头、蚶子壳、核桃虫、黑兜虫、黑花蛇、黑砂星、红海粉、红娘虫、红娘子、红珊瑚、猴子枣、花斑毛、獾子油、黄狗肾、混元丹、鸡冠虫、鸡黄皮、鸡内金、假猪螺、金钱蛇、鲸涎香、九香虫、蚵蚾虫、癞虾蟆、灵猫香、灵猫阴、羚羊角、鲮鲤甲、龙腹香、龙涎香、龙子衣、鹿角胶、鹿茎筋、鹿茸血、露蜂房、驴皮胶、驴三件、驴阴茎、麻雀粪、麻蛇子、马结石、马蛇子、马头鱼、猕猴骨、明月砂、墨鱼骨、木附子、牛胆汁、牛角腮、牛角笋、牛角胎、螃蟹壳、螃蟹爪、千里光、羌活鱼、青娘虫、青娘子、秋白霜、人指甲、人中白、人中黄、桑螵蛸、山蝈蝈、山羊血、杉木鱼、蛇师子、肾精子、石决明、石龙子、石首骨、屎蜣螂、手爪甲、鼠妇虫、水獭肝、水仙子、天螺蛳、天鼠屎、田鸡油、田中螺、土鳖虫、土牛儿、瓦楞子、腽肭脐、晚蚕蛾、晚蚕沙、望月砂、乌骨鸡、乌梢蛇、乌鲗骨、五倍子、五谷虫、五角星、五步蛇、五灵脂、武山鸡、霞天膏、仙人衣、相思虫、香娘子、雄雀矢、鸭内金、鸭肶胵、鸭肫皮、鸭肫衣、燕蔬菜、燕窝菜、羊肠枣、夜明砂、鱼脑石、鱼首石、原蚕蛾、原蚕屎、珍珠母、竹丝鸡、紫贝齿、紫草茸、紫河车、紫梢花、紫霄花、白螺蛳壳、苍耳蠹虫、蟾酥眉脂、大红珊瑚、葛上亭长、哈士蟆油、鸡蛋膜衣、鸡子白皮、金钱蕲蛇、灵猫香膏、龙落子鱼、蜜蜂毒素、小白花蛇、鸭肫内皮、檐老鼠屎、长尾黄羊角、大乌壳硬虫、鹅喉羚羊角、金钱白花蛇、石首鱼头石、鸡肶胵里黄皮、人中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人中黄——甘草黄、甘中黄、人指甲——手爪甲、人退、九香虫——黑兜虫、瓜黑蝽、干蟾——蟾、癞虾蟆、土鳖虫——土虫——地鳖、土鳖、蚵蚾虫、马宝——鲊答、马结石、马蛇子——麻蛇子、蜥蜴、蛇师子、石龙子、五谷虫——蛆、谷虫、水仙子、五灵脂——药本、五倍子——文蛤、木附子、瓦楞子——蚶壳、蚶子壳、牛角腮——牛角胎、牛角笋、牛黄——犀黄、丑宝、凤凰衣——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乌鸡——乌骨鸡、药鸡、武山鸡、竹丝鸡、乌梢蛇——黑花蛇、青蛇、水蛭——蚂蜞、蚂蟥、水獭肝——獭肝、石决明——鳆鱼甲、千里光、龙涎香——龙涎、龙泄、龙腹香、鲸涎香、田螺——田中螺、黄螺、白丁香——雀苏、雄雀矢、青丹、麻雀粪、白贝——贝齿、贝子、海蚆、白贝齿、白僵蚕——僵蚕、天虫、僵虫、白螺蛳壳——白螺壳、鬼眼睛、地龙——蚯蚓、地龙子、地胆——蚖青、杜龙、青虹、虫白蜡——白蜡、虫蜡、木蜡、树蜡、血余——发髲、乱发、全蝎——全虫、蛜?、红娘子——红娘虫、红蝉、苍耳虫——苍耳蠹虫、麻虫、牡蛎——蛎蛤、蛎房、龟甲——龟版、龟壳、龟甲胶——龟胶、龟版膏、龟版胶、龟鱼皮——刺鲀皮、羌活鱼——雪鱼、秉氏鲵、杉木鱼、灵猫香——灵猫阴、灵猫香膏、阿胶——驴皮胶、傅致胶、鸡内金——鸡黄皮、鸡肶胵里黄皮、驴肾——驴阴茎、驴鞭、驴三件、青娘子——芫蜻、芫青、青娘虫、相思虫、金钱白花蛇——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鱼鳔——鱼白、鱼胶、鱼肚、鱼脑石——石首鱼头石、石首骨、鱼首石、狗宝——狗结石、夜明砂——天鼠屎、檐老鼠屎、黑砂星、玳瑁——瑇瑁、文甲、珊瑚——大红珊瑚、火树、红珊瑚、珍珠——真珠、药珠、珍珠母——珠牡、珠母、刺猬皮——猬皮、仙人衣、哈士蟆油——哈蚂油、田鸡油、虻虫——蜚虻、牛虻、穿山甲——鲮鲤甲、甲片、蚕沙——原蚕屎、晚蚕沙、蚕砂、蚕茧——蚕衣、蚕茧壳、茧黄、蚕蛾——原蚕蛾、晚蚕蛾、鸭肫衣——鸭肶胵、鸭肫内皮、鸭肫皮、鸭内金、脐带——坎炁、坎气、海马——水马、马头鱼、龙落子鱼、海龙——水雁、海参——辽参、海男子、海胆——海肚脐、刺海螺、海锅、海粉——红海粉、海粉丝、海挂面、海蜇——石镜、水母、樗蒲鱼、海蜇头、海燕——五角星、海五星、海螺——假猪螺、顶头螺、海窝窝、海狗肾——腽肭脐、海麻雀——海蛾、海蜻蜓、海天狗、海螵蛸——乌鲗骨、墨鱼骨、桑螵蛸——蜱蛸、桑蛸、黄狗肾——狗鞭、狗肾、蚱蝉——鸣蝉、秋蝉、知了、蚱蜢——螽、蟅蟒、蛇蜕——龙子衣、蛇皮、蛇退、鹿角胶——白胶、鹿胶、鹿肾——鹿鞭、鹿茎筋、鹿茸——斑龙珠、望月砂——明月砂、兔粪、羚羊角——泠角、淡菜——壳菜、海蜌、红蛤、珠菜、斑蝥——斑猫、花斑毛、斑蚝、葛上亭长——亭长、豆蚝、豆斑蝥、红娘、鸡冠虫、紫贝——贝子、文贝、紫贝齿、紫河车——胞衣、混元丹、胎衣、胎盘、紫草茸——紫矿、紫胶、虫胶、紫梢花——紫霄花、花子、蛤壳——海蛤壳、蛤蚧——蚧蛇、大壁虎、蛴螬——蟦、核桃虫、鹅喉羚羊角——长尾黄羊角、猴骨——猕猴骨、申骨、猴枣——猴子枣、羊肠枣、申枣、蜈蚣——天龙、百脚、蜗牛——土牛儿、天螺蛳、蜂乳——王浆、王乳、蜂王浆、蜂皇浆、皇浆、蜂房——蜂肠、露蜂房、蜂毒——蜜蜂毒素、蜂蜜——石蜜、石饴、蜂蜡——蜜蜡、黄蜡、白蜡、蜣螂——大乌壳硬虫、屎蜣螂、鼠妇——鼠粘、潮湿虫、鼠妇虫、蝈蝈——聒子、聒聒、山蝈蝈、蜘蛛——网工、蝃蝥、网虫、蝉蜕——蝉甲、蝉壳、熊胆——金胆、铜胆、熊掌——熊蹯、蕲蛇——白花蛇、五步蛇、蝼蛄——地狗、蟪蛄、燕窝——燕窝菜、燕蔬菜、螃蟹爪——蟹爪、螃蟹壳——蟹壳、壁虎——守官、蝎虎、天龙、壁钱——壁虫、壁蟢、壁钱幕——壁茧、壁蟢窝、蟋蟀——将军、蛐蛐、蟑螂——蜚、蜚蠊、香娘子、赃郎、蟾酥——蟾酥眉脂、蛤蟆酥、鳖头——鳖首、鳖甲——上甲、鳖壳、獾油——獾子油、麝香——当门子、生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动物类中药的鉴定本章学习要点1.各种鉴定方法在动物类中药中的应用。
2.各药材的来源及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部分药材的主产地及特殊的采收加工方法。
3.部分药材的组织及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4.部分药材所含成分的类别及主要有效成分、特征性成分或与气、味相关的成分。
5.部分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及结果。
6.部分药材检查项的内容和结果。
7.部分药材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及所用溶媒。
8.部分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被测定成分。
9.部分药材中有害物质检查的种类和限量要求。
310.部分药材的伪品(或掺假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
复习题【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哪项不是广地龙的性状鉴别特征DA.呈长条薄片状,弯曲,边缘略卷B.长15~20㎝,宽1~2㎝C.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D.第4~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E.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2.体节明显,受精囊孔3对,在6/7~8/9环节间,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
此药材是CA.冬虫夏草B.水蛭C.沪地龙D.僵蚕E.斑蝥3.广地龙区别于沪地龙的主要性状特征是CA.内脏已除去,呈板片状B.质脆易折断C.具“白颈”,体长15~20㎝D.气腥,味微咸E.全体具环节4.地龙中具降压平喘作用的化学成分是BA.蚯蚓解热碱B.次黄嘌呤C.纤溶酶D.蚯蚓素E.蚓激酶5.地龙中具溶解血栓作用的化学成分是EA. 蚯蚓解热碱B. 次黄嘌呤C.蛋白质D. 蚯蚓素E.蚓激酶6.《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地龙含重金属不得过DA.百万分之十B.百万分之二十C.百万分之二十五D.百万分之三十E.千万分之十7.下列哪项不是蚂蟥的性状鉴别特征AA.呈扁长圆柱形,体长2~5㎝,宽2~3㎜,体多弯曲扭转B.全体有许多环节构成,前吸盘不明显,后吸盘较大C.背部黑棕色,有许多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棱线D.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E.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气微腥8. 水蛭中的抗凝血酸性物质水蛭素存在于DA.干水蛭药材中B.活蚂蝗头部C.活柳叶蚂蝗头部D.活水蛭唾液腺中E.干蚂蝗药材中9.下列哪项不是杂色鲍的性状鉴别特征DA.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B.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旋肋和细密生长线C.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D.末端6~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E.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10.下列最大且孔口突出壳面的一种石决明是DA.羊鲍B.耳鲍C.皱纹盘鲍D.澳洲鲍E.白鲍11.石决明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角蛋白B.多种氨基酸C.碳酸钙D.蛋白质E.草酸钙12.珍珠真伪鉴别的要点是EA.圆球形,表面光滑,有光泽B.表面具彩光,珠体半透明C.断面有平行层纹D.表面具特有的珍珠光泽E.表面具特有的珍珠光泽,断面有同心层纹13.磨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粗细两类同心环状层纹,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特有同心环状如虹彩般的光环,此药材是BA.石决明(耳鲍)B.珍珠C.牛黄D.杂色鲍E.牡蛎14.珍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角壳蛋白B.多种氨基酸C.碳酸钙D.多种微量元素E.铅盐15.天然珍珠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可见荧光显DA.亮白色B.红色C.棕色D.浅蓝紫色E.亮黄绿色16.养殖珍珠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可见荧光显EA.亮白色B.红色C.棕色D.浅蓝紫色E.亮黄绿色17.珍珠磨片具有哪类层纹可区别其伪品BA.粗层纹B.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环状层纹C.较明显的细层纹D.彩色的同心环纹E.凹凸不平18.海螵蛸属于何种动物类药材CA.贝壳B.卵壳C.内壳D.皮壳E.全体19.下列哪项不是海螵蛸(金乌贼)的性状鉴别特征EA.内壳最厚部分位于前半部,长13~23㎝B.疣点明显突起,略作层状排列C.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1骨针D.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E.自尾端到中间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无骨针20.全蝎原动物属于 CA.软体动物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脊索动物E.棘皮动物21.全蝎主产于AA.河南、山东B.黑龙江、吉林C.内蒙古D.广东、广西E.四川、云南22.全蝎的加工方法是EA.置通风处,阴干B.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晒干C.置沸水中烫后晒干D.置沸水中或沸盐水中烫后烘干E.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置通风处,阴干23.全蝎中对神经系统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成分是AA.蝎毒素B.马氏钳蝎神经毒素Ⅰ和ⅡC.抗癫痫肽D.铵盐E.甜菜碱24.《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全蝎的醇浸出物不得少于BA.10.0%B.20.0%C.30.0%D.40.0%E.33.0%25.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步足1对,生于两侧,弯作钩状。
此药材是DA.地龙B.水蛭C.全蝎D.蜈蚣E.海螵蛸26.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的药材是CA.地龙B.水蛭C.蜈蚣D.全蝎E.土鳖虫27.蜈蚣躯干部组织胺的含量为头部的CA.6倍B.5倍C.7倍D.8倍E.9倍28.土鳖虫具解毒作用的化学成分是AA.鲨肝醇B.尿囊素C.氨基酸D.樟脑E.醋酸乙酯29.土鳖虫具有镇静作用,外用能促进皮肤溃疡面和伤口愈合,有生肌作用的化学成分是BA.鲨肝醇B.尿囊素C.氨基酸D.樟脑E.醋酸乙酯30.下列哪一项是长螵蛸的性状鉴别特征CA.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长2.5~4㎝B.表面浅黄褐色,上面的1条带状隆起不明显C.略呈长条形,表面灰黄色,上面有1条明显的带状隆起,质坚而脆D.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4㎝E.表面灰褐色,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微向上翘,质坚韧31.斑蝥的来源是DA.斑蝥科动物斑蝥及小斑蝥的干燥虫体B.芫青科动物斑蝥及小斑蝥的干燥虫体C.斑蝥科动物黄黑大斑蝥及南方小斑蝥的干燥虫体D.芫青科动物南方大斑蝥及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E.斑蝥科动物斑蝥及小斑蝥的雌虫干燥体32.斑蝥胸腹部的颜色是CA.亮蓝色B.白色C.乌黑色D.黄色E.黄绿色33.斑蝥背部革质鞘翅的特点是BA.黑色,具白条纹B.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C.黄色,具红色细条纹D.黄色,有3条蓝色纵条纹E.乌黑色,具红色斑点34.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的药材是EA.土鳖虫B.水蛭C.桑螵蛸D.地龙E.斑蝥35.斑蝥体表刚毛的显微特征是EA.棕黄色,细刺状B.无色,刺状C.淡棕色,短柱状D.红色,短柱状或细刺状E.黑褐色,一类细而长,较直,另一类短刺状36.斑蝥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等的有效且毒性大的化学成分是BA.蚁酸B.斑蝥素C.脂肪酸D.蛋白质E.羟基斑蝥素37.斑蝥的抗癌成分是BA.蚁酸B.斑蝥素C.树脂D.斑蝥蛋白E.斑蝥色素38.检查斑蝥素的理化鉴别方法是 AA.斑蝥粉末的升华物加硫酸溶解后,加热,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后,溶液显樱红色或紫红色B.斑蝥粉末的升华物加硫酸溶解后,加热,滴入间苯二酚后,溶液显绿色C.斑蝥粉末的升华物加硫酸溶解后,加热,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后,溶液显污绿色D.斑蝥粉末的升华物加硫酸溶解后,加热,滴入间苯二酚后,溶液显棕黄色E.斑蝥粉末的升华物加硫酸溶解后,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后,溶液显淡黄色39.取斑蝥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
此方法检查的化学成分是BA.蚁酸B.斑蝥素C.脂肪酸D.蛋白质E.羟基斑蝥素40.粉末升华物加硫酸2~3滴,微热,溶解,继续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
此药材是CA.地龙B.水蛭C.斑蝥D.全蝎E.蜈蚣41.斑蝥的升华物加硫酸2~3滴,微热,溶解,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成红色,在紫外灯下观察,所显荧光颜色是DA.蓝紫色B.紫色C.淡黄色D.绿色E.棕黄色42.《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斑蝥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实验,所用对照品为CA.羟基斑蝥素B.蚁酸C.斑蝥素D.羟基斑蝥胺E.以上都不对43.《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斑蝥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成分是DA.分光光度法,羟基斑蝥素B.薄层扫描法,羟基斑蝥素C.高效液相色谱法,羟基斑蝥素D.气相色谱法,斑蝥素E.高效液相色谱法,斑蝥素44.药用部位是4~5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的药材是BA.地龙B.僵蚕C.斑蝥D.全蝎E.蜈蚣45.药材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药材是CA.土鳖虫B.蜜蜂C.僵蚕D.全蝎E.蜈蚣46.以条粗、质硬、色白、断面光亮者为佳,表面无白色粉霜、中空者不可入药的药材是AA.僵蚕B.桑螵蛸C.斑蝥D.海螵蛸E.以上都不对47.下列有关蜂蜜内容哪项是不正确的DA.蜜蜂的原动物有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B.蜂蜜放置久或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C.春蜜中的洋槐花蜜、紫云英蜜、枣花蜜质较佳D.秋蜜如荞麦蜜、棉花蜜有毒E.蜂蜜以稠如凝脂、气芳香、味甜而纯正、无异臭杂质者为佳48.下列哪项不是蜂蜜检查项的内容EA.淀粉和糊精B.相对密度C.酸度D.5-羟甲基糠醛E.毒性49.《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蜂蜜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成分是EA.分光光度法,葡萄糖B.薄层扫描法,果糖C.高效液相色谱法,还原糖D.气相色谱法,葡萄糖E.滴定法,还原糖50.在我国商业部批准的蜂蜜标准中,对哪种酶值规定为8以上CA.转化酶B.葡萄糖氧化酶C.淀粉酶D.过氧化氢酶E.转氨酶51.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的药材是BA.蛤蚧B.海马C.僵蚕D.全蝎E.蜈蚣52.有关蟾酥的内容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A.原动物是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B.药用部位是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C.主成分是强心甾体化合物D.主产于河南、河北E.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53.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的此药材是CA.僵蚕B.海马C.蟾酥D.斑蝥E.蜈蚣54.为动物分泌物的干燥品,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状液的药材是CA.牛黄B.蛤蟆油C.蟾酥D.熊胆E.阿胶55.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此药材是CA.龟甲B.海马C.蟾酥D.全蝎E.蜈蚣56.粉末甘油水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色不规则形碎片,并附有砂粒状固体;浓硫酸装片观察,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片四周逐渐缩小而呈透明的类圆形小块,表面显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逐渐消失。
此药材是BA.斑蝥B.蟾酥C.麝香D.牛黄E.鹿茸57.具有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的化学成分是BA.华蟾酥毒基B.脂蟾毒配基C.蟾酥碱D.羟基华蟾毒配基E.蟾毒配基58.蟾酥中具有较强麻醉作用的化学成分是CA.华蟾毒配基B.脂蟾毒配基C.蟾毒灵D.羟基华蟾毒配基E.蟾毒配基59.取蟾酥氯仿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BA.紫色B.蓝紫色C.蓝绿色D.绿色E.黄色60.《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蟾酥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成分是CA.分光光度法,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B.薄层扫描法,脂蟾毒配基C.高效液相色谱法,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D.气相色谱法,蟾酥碱E.高效液相色谱法,蟾酥碱61.下列哪项不是龟甲(腹甲)的性状鉴别特征EA.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B.后端具三角形缺刻C.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D.盾片(角板)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E.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骨板3块呈锯齿状嵌接62.下列哪一项是鳖甲的性状鉴别特征EA.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两端具三角形缺刻B.外表面灰褐色或黑绿色,有红色斑点C.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横凹纹3条D.外皮脱落,可见盾片11块E.内表面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63.蛤蚧的原动物来源是BA.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B.壁虎科动物蛤蚧C.鬣蜥科动物蜡皮蜥D.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E.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64.药材蛤蚧背部的特点是EA.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红色条纹B.灰黑色或银灰色,背部两侧各有一排红色斑点C.棕色或黄棕色,密布突起的蓝色斑D.灰棕色或黄棕色,有3条黄红色横纹E.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灰绿色或砖红色斑点65.蛤蚧尾的特征是DA.短粗,尾长是体长的一半,有数条银灰色环带B.细长,尾长超过体长,无银灰色环带C.细长,尾与体约等长,无银灰色环带D.细长,尾与体约等长,有6~7条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E.尾短粗,尾长是体长的一半,无银灰色环带66.蛤蚧有四足,四足均有五趾,五趾的特征是CA.五趾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B.五趾均具爪,趾底面无吸盘C.4趾具爪,趾底面具吸盘D.4趾具爪,趾底面无吸盘E.五趾均具爪,趾间有皮膜相连67.下列哪项不是蛤蚧的性状特征DA.头略呈扁三角形B.口内具角质细齿,无大齿C.吻部半圆形D.吻鳞切鼻孔E.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68.为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背部具多数白色环纹的药材是AA.金钱白花蛇B.蕲蛇C.乌梢蛇D.眼镜蛇E.蝮蛇69.金钱白花蛇主产于BA.贵州、云南B.广东、广西、海南C.浙江、江西D.湖南、湖北E.辽宁、吉林70.下列哪项不是金钱白花蛇的性状鉴别特征DA.呈圆盘状,头在中间,尾纳于口中,盘径3~6㎝B.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4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C.黑环纹宽约3~5行鳞D.白色环纹在背部宽于黑环纹E.背正中有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71.金钱白花蛇的背部特征是EA.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斑纹B.棕红色,有黄色花纹C.黑褐色,有红色环纹D.黑色或灰黑色,有10条左右白色环纹E.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5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72.经验鉴别术语“连珠斑”是指DA.蕲蛇的背部有黑色斑纹B.乌稍蛇的背部有黑色斑纹C.乌稍蛇的腹部灰白色,有类圆形黑斑D.蕲蛇的腹部灰白色,有黑色类圆形斑点E.金钱白花蛇腹部有黑色斑纹73. 经验鉴别术语“方胜纹”是指CA.蕲蛇前部有17~25个淡黄色菱方形斑纹B.蕲蛇背部有10个左右红色菱方形斑纹C.蕲蛇背部两侧各有17~25个“V”字形斑纹,“V”字形的上端在背中线相接D.乌稍蛇背部有24个红棕色菱方形斑纹E.金钱白花蛇背部有24个白色菱方形斑纹74. 经验鉴别术语“翘鼻头”是指BA.蕲蛇的鼻头向上突出B.蕲蛇的吻端向上突出C.乌稍蛇的鼻头向上突出D.乌稍蛇的吻端向上突出E.金钱白花蛇头与鼻端向上突出75. 经验鉴别术语“佛指甲”是指DA.乌稍蛇尾部末端呈细长三角形B.蕲蛇尾部末端呈细长三角形C.金钱白花蛇尾部末端有一长三角形角质鳞片D.蕲蛇尾部末端有三角形角质鳞片E.乌稍蛇尾部末端有一长三角形角质鳞片76.从蕲蛇毒中提取的具有去纤,降低血脂,用于治疗脑血栓,高凝血症等的成分是EA.多量出血性毒B.少量神经性毒C.凝血酶样物质D.3种抗凝血活酶E.精氨酸酯酶77.《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蕲蛇的醇浸出物不得少于BA.9.0%B.10.0%C.11.0%D.12.0%E.12.6%78.背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的药材是BA.蕲蛇B.乌稍蛇C.金钱白花蛇D.大白花蛇E.水蛇79.全体绿黑色或黑褐色,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纵贯全体的两条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