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
秦汉新城历史文化保护调研报告

秦汉新城历史文化保护调研报告秦汉新城统筹兼顾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探索出大遗址保护、历史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取得实效。
一、历史文化遗存基本概况秦汉新城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遗址保护区面积达104平方公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1处,包括秦咸阳宫遗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渭陵、延陵、义陵、康陵等9座西汉帝陵和霍去病墓。
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积淀,为秦汉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秦代主要历史遗存情况1、秦咸阳城遗址。
秦咸阳都城的范围从今渭城区渭城街道办冶家台东,包括窑店、正阳二个街道办及底张街办的一部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主要建筑是冀阙宫廷,在今窑店街道办姬家道、牛羊村北部原上。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的30年间,考古工作者通过勘查和发掘,共发现各类遗址遗迹230余处,其中6处经过试掘和重点发掘,揭露面积15000余平方米,清理战国秦墓128座,出土和采集文物5000余件。
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夯土建筑遗址27处,包括宫墙遗址和重点发掘的第一、二、三号宫殿遗址,以及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长达4公里的墓葬区。
1988年1月,秦咸阳城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汉代主要历史遗存情况1、汉长陵。
汉长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办后排村北约1320米,怡魏村南约1190米,咸阳二道原南缘。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的合葬陵。
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证实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
1988年1月,汉长陵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汉安陵。
汉安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办白庙南村东南约670米。
安陵为汉惠帝刘盈与孝惠张皇后的合葬陵。
2001年6月,汉安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汉阳陵。
汉阳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办张家湾村北约870米处。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城市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危机。
如何保护和利用城市文化遗产,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的角度,探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及方法。
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1.城市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代表着城市文明演进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现象。
城市文化遗产可分为建筑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景观等多个类别。
2.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目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意识、缺乏专业的保护机构和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问题等。
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1.制定科学规划制定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和措施是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城市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类、界定保护范围,并明确保护目标、原则和措施,确保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保护意识提升公众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普及城市文化遗产的知识,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3.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加强城市文化遗产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确保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受破坏。
4.提高保护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和技术人员,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加强对传统材料和工艺的保护和修复研究,推动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探索1.合理利用城市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与城市文化遗产相关联的产业,实现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2.建立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国内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专家与学者参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进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断见证着高楼大厦的崛起与都市风貌的日新月异,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使其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忆,是民族的灵魂,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坚守“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避免盲目开发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比如,对于古建筑、历史街区等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充分考虑其特殊性,通过科学合理的修缮和改造,既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又赋予其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
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应实现有机结合,让文化“活”起来,服务于社会公众。
例如,可以将一些历史遗迹改建成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好去处;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再者,政府应当出台更为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惩处力度,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历史瑰宝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既要注重传承与保护,又要探索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

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汉时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城市规划、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对于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秦汉时期的城市规划在秦汉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在秦朝,首都咸阳的城市规划就体现了非常高的水平。
咸阳城的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城内有四座城门。
城池是由大型夯土墙筑成的,外部加以护城河和垛坞,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城内不仅设置了市场、行政衙门、兵营等必要设施,还建造了各种宫殿、观亭、楼阁等美化城市环境的建筑。
在汉朝时期,长安城的规划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当时,长安城就已经拥有了四条主要的街道,以及市场、朝堂、学舍等配套设施,而作为皇城的崇文殿、太和殿、华严殿等建筑更是无人不知。
二、城市建筑的风格和技艺在秦汉时期,城市建筑的风格和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铁器、钢铁、瓦器等材料的使用也日益普及。
在城市建筑风格上,建筑师们开始对传统的雕刻、琉璃、砖瓦等手工艺进行改进和发展。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奢华的宫殿、壮观的城墙、华丽的寺庙等建筑一一涌现,为秦汉时期的城市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临江城的城墙上,建筑师使用了一种称为“玉壶砖”的砖块,这种砖块具有极高的硬度和韧性,可以抵御强力的攻击。
这一技术在后来的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城市生活和文化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城市的生活和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商人、手工艺人和其他职业人群,货物的交流也更加便捷。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的城市生活充满了人文气息。
在长安城中,可以看到一些文人墨客在楼阁之中写作、吟咏,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司马迁、班固、张衡等。
各种书院和学堂也纷纷涌现,其中著名的菜根谭学堂和明经课堂等就在长安城中。
在城市的学问氛围之中,办公普及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秦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代都城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国家——秦国的国都。
秦城遗址的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秦城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性开发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秦城遗址的历史价值秦城遗址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统一的标志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迁到了秦城,秦城成为了秦国的政治中心,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统一国家的历史时期。
秦城遗址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秦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它采取了“方圆结合”的规划理念,城市的布局严谨有序,城墙、宫殿、官府、民居都按照严格的规划进行建设,展现了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
研究秦城遗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秦城遗址所在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体现了秦国的文化特色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其文化与古代中国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秦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国的文化特色,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传承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工艺秦城遗址所在地区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在古代具有非常高的水平,通过对秦城遗址的建筑遗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建筑工艺和技术,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市生活的特点秦城遗址见证了中国古代都市生活的特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居民生活等方面都能够反映出古代中国都市生活的特点,通过对秦城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秦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城建筑遗址之一。
秦城遗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秦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朝的都城。
秦王政权的建立与秦城的修建直接相关,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秦王政权结束后,秦城遗址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对研究秦朝及中国古代建筑、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价值:秦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一,其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展示了秦代城市建设水平的高度。
遗址内还有大量的壁画、器物、陵墓等文化遗产,代表着古代秦文化的独特风貌。
秦城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3. 旅游价值:秦城遗址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作为秦朝的首都,秦城遗址的存在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通过游览遗址,游客可以了解秦王政权的建立、秦朝的辉煌,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为保护秦城遗址的价值,并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性开发措施:1. 加强遗址保护:针对秦城遗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修复和保护遗址中的建筑、壁画、器物等文物,确保其完整性和原始性。
加强遗址的监测和巡查,预防和处理可能的破坏和盗掘行为。
2. 建设丰富的文化展示设施:在遗址周边建设相关的博物馆、文化中心等设施,展示和介绍秦城遗址的历史、文化。
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秦代的历史和文化。
3. 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秦城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合理规划周边的道路和建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组织研究和交流活动:积极组织相关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学者和专家对秦城遗址的研究和了解。
通过开展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研究者来到秦城遗址,推动秦城遗址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秦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是中国秦文化的中心。
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深入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环境侵蚀和人为破坏,该遗址的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继承秦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性开发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遗址的保护。
该遗址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利用遗址内外的自然资源,建设防护设施,加强监测和保卫工作,确保遗址的安全和完整性。
其次,要强化遗址研究和展示。
秦城遗址的研究和展示是继承和传承秦文化的关键环节。
需要加强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细致的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充分展示秦朝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就。
同时,应该加强对遗址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历史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要推动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遗址旅游是一种保护性开发方式,可以弘扬秦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推动遗址旅游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超负荷,确保遗址不受到进一步损害。
在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制定规范的旅游管理制度,强化对旅游行业的监管。
综上所述,秦城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秦文化,需要加强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展示,并推动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文明。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秦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建造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秦城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而且能够丰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自信十分重要。
对秦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秦城遗址的价值和保护性开发措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一、秦城遗址的价值1、历史价值秦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都城,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建造的首都,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一系列法家改革,打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朝代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时期。
秦城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化价值秦城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有助于丰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中国的历史文化软实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法家改革,包括以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措施,有独尊儒术、焚去诸子百家之外、独尊一经孤直耳目。
秦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自信,对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旅游价值二、保护性开发措施1、加强保护意识对于秦城遗址的保护,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政府应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展览、编写宣传资料等方式,提升社会公众对于秦城遗址的保护意识。
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秦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中来。
只有让社会公众真正意识到秦城遗址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好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加强管理力度秦城遗址的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制。
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秦城遗址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秦城遗址得到有效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王博程永辉摘要: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城市面积扩张、城市建成区衔接之间产生了矛盾。
本文通过对秦咸阳城遗址的分析,将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
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规划衔接、遗址文化展示、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并重的城市遗址保护利用新模式。
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解决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问题。
关键字:城市遗址;展示利用;文物保护引言城市遗址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遗存或存在于现有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包括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历史意义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数城市遗址曾是城市中最具活力、最有生气的人类活动密集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类地区逐渐荒废。
我国目前关于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多集中在遗址本身遗留的实体建筑物(构筑物)、遗址中发现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和城市遗址的价值三方面,而对于城市遗址与旧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城市规划与遗址保护规划的衔接问题、城市遗址蕴含的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兼容问题等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途径与方式。
1 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面临问题1.1 发展用地的协调城市遗址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老城区,以地上建筑为主的遗址,经过多次修缮,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
此类城市遗址规模普遍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已成为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职能保留现有功能,不可更改。
第二类位于是城市的边缘区,多是废弃的大型遗址,仅有部分遗留,区域内现存的多为耕地。
此类城市遗址,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与城市遗址产生矛盾,这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1.2 多方面价值的体现城市遗址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遗址本身,还包含遗址的整体格局、遗址所蕴含的文化体系和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在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遗址本身的保护已经不能满足具有某一时代特征的遗址的保护要求,我们应当着眼于更大的范围,将关联性较强的遗址作为体系,形成点线面一致的遗址保护体系,将同类遗址所承载的文化作为遗址保护的重点,突出遗址的文化价值。
1.3 多层次规划的衔接城市遗址是过去城市中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频繁集中的地区,也是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重点区域,城市遗址在现代城市中由于自身所在区位的限制,承担了不同的功能。
因此,城市遗址的保护既需要满足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又要满足城市中的各类规划的要求。
依据实际情况,这些规划往往会产生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问题。
不同层次的规划对于保护的内容、展示的方式以及建设的重点要求不同,导致各层级规划在遗址保护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遗址保护规划体系并加强各规划编制单位的相互沟通。
2 秦咸阳城遗址概况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约15公里的窑店镇一带,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邻渭水,北依泾河,地形北高南低。
其南部属冲积平原,渭河谷地,多淤泥,土质肥沃;北部地形稍高,属高平原地带。
春秋时期,这里名渭阳,即渭水之北的咸阳,至战国中期,秦国迁都至此,始名咸阳。
秦咸阳城遗址在我国悠长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的都城。
秦咸阳城遗址主要包含咸阳宫宫墙遗址、咸阳宫1、2、3号建筑遗址、兰池宫遗址、“六国宫殿”遗址、作坊遗址等(图1)。
图1 秦都咸阳宫城垣范围及其建筑遗址分布图2.1 兰池宫遗址兰池,或称兰池陂,是由秦始皇建立的皇家游乐场所,并且在兰池的北边建造了“兰池宫”。
兰池宫位于今咸阳市东北方杨家湾附近,即在兰池西侧的塬头上,与秦咸阳宫第一宫殿遗址东西对峙,两者相距约3.5公里左右。
兰池宫作为秦咸阳宫中的游乐场所,展现了秦文化中皇家园林的规格,对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图2)。
2.2 战国平民墓葬遗址战国平民墓葬遗址是秦咸阳宫遗址中为数不多地展示平民文化的片区,通过对平民墓葬的考古研究,以及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平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平民文化更贴近于现代社会中老百姓的生活,不同时代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有何不同,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的一种方式,也使得秦咸阳城遗址带给大众更多的亲切感、归属感(图3)。
图3 秦都咸阳黄家沟某墓葬平面图2.3 手工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目前共发现手工作坊4处,分别是长陵车站手工作坊遗址、聂家沟手工作坊遗址、胡家沟手工作坊遗址、柏家嘴手工作坊遗址。
其中长岭车站手工作坊遗址具有制陶、冶炼、制骨等功能,其服务对象为平民和皇室贵族,而胡家沟、聂家沟手工作坊遗址紧邻秦咸阳宫,柏家嘴手工作坊遗址紧邻兰池宫,此三者可能为官署作坊,服务对象可能为皇室贵族。
图4 长陵车站作坊遗址平面图、剖面图3 规划策略研究3.1 规划引导与规划衔接并举3.1.1 上位规划解读《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在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中提出建立“经济创新、科技强市,社会和谐、平安富市,生态宜居、环境优市,历史文化、旅游名市。
”在大遗址保护方面要求以保护为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基础,提升城市形象,建设西部旅游名市。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断注重旅游开发的指导下,结合城市遗址的保护开发,成为目前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结合点。
咸阳市总体规划在市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提出了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要求,涉及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
提出应严格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遗址本体及环境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并及时制定遗址保护专项规划。
将历史脉络相近的遗址与帝陵进行整合,打造以秦汉文化为主的旅游区。
可见咸阳市对目前大遗址的开发利用极为重视,通过展示历史文脉的方式来提升咸阳的城市形象,打造陕西民俗风情的展示基地,为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1.2 相关规划整合《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中在西安市与咸阳市相接的区域内划分出新的片区,用来建设连接西安与咸阳建成区的西咸新区,从而推动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
在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内,包含了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古都遗址带,这两条遗址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有图5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图 6 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及分区重要的地位,包含了秦汉文化、帝陵文化等。
秦咸阳宫遗址位于两条遗址带的交汇处,是展示秦文化的重要节点。
通过建设秦咸阳宫遗址公园对这一地区的秦汉文化进行展示,形成历史文化产业集中地。
同时规划还指出应当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来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各时期的帝陵、古都遗址等。
对咸阳市各类历史古迹保护提供保障并形成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型组团,满足了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要求,更好地使二者结合。
《秦汉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 中将秦咸阳城遗址所在的秦汉新城定位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
该片区的发展职能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秦汉历史文化创新区、大西安休闲商务区、大西安城乡统筹示范区。
分区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秦咸阳城遗址的基础上建立秦咸阳城遗址公园及国家秦汉历史博物馆,提出了秦咸阳宫的保护利用方式,通过建立遗址公园的形式对秦咸阳城遗址进行利用,既能满足遗址保护的要求,同时使秦咸阳城遗址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能够重新传承于世。
3.1.3 探索各级规划衔接的方式 图8 秦汉新城大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方式图7 “人”字型遗址带从咸阳市总体规划到秦汉新城分区规划,都从更广的区域对秦咸阳城遗址进行了定位,为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政策性的保障,其中,“秦汉文化旅游区”更是被多次提及。
《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中要求打造秦汉文化旅游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要求建立秦汉文化带,《秦汉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将秦汉新城定位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
与秦咸阳城遗址相关的各级规划通过对秦汉文化的重视达成一致,并将这一文化脉络向下延续,使其在打造咸阳市文化名市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地作用。
3.2 遗址文化展示与娱乐体验共存3.2.1 通过遗址展示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秦咸阳城遗址在现阶段的考古资料基础上,其展示的主要对象为秦咸阳宫殿遗址区、兰池宫遗址区、战国平民墓葬区以及手工作坊区。
其中秦咸阳宫殿遗址区与兰池宫遗址区体现的是秦时期的皇家生活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办公以及皇家园林等。
平民墓葬区涉及普通百姓的墓葬文化,而手工作坊区则包含民办与官办之别,这些皇家文化与平民文化相互交织,是秦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展示使现代人既能感受当时的皇室生活,又能了解平民百姓的日子。
将秦咸阳城遗址作为咸阳市秦汉文化的重点来打造,形成咸阳特有的历史文脉,把秦汉文化作为咸阳的城市形象来塑造,通过对与遗址相关的文化展示来提升咸阳的文化内涵,使咸阳成为历史文化名市。
3.2.2 注重娱乐体验,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在遗址的展示过程中,规划展示路线,仅仅对遗址本身的展示是不够的,应当注重旅游者对于遗址所承载文化的切身体验,使游客能够置身其中。
通过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深入地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寻求文化认同。
秦咸阳城遗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丰富游客的娱乐体验,例如宫廷生活体验、宫廷礼仪体验、蹴鞠、宫廷马车等。
将秦时期的宫廷文化、娱乐活动重现,打造成参观秦咸阳城遗址的主要项目来吸引游客,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
3.2.3 城市遗址原貌展示与文化演绎结合,提升遗址的观赏性多数城市遗址经过岁月的考验之后,遗留下来的地上遗存已经破败不堪,通过“修旧如旧”或者保留原貌的方式对遗址进行展示,是遗址保护的重要方式。
对遗址的展示应当不仅局限于对遗址本体的保护,还应包括从秦朝延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发生与这一时期,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等。
可以将这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以话剧、戏剧等形式进行演绎,提升遗址的观赏性。
3.3 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并重3.3.1 转变观念,遗址保护应当注重公众参与遗址保护涉及到原有居民居住、生活以及迁村并点等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部分大遗址位于城市边缘,还涉及到大量耕地征收的问题。
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遗址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遗址保护中引入公众参与的理念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包括民意调查、社会非营利性组织意见采纳等。
根据居民需求就行遗址开发,使大遗址的保护利用过程既满足政府部门树立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又可以保障原有居民生活需求并且可以提供一定量的就业岗位,促使居民从根本上支持遗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