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3篇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3篇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场所,确保安全至关重要。
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县不少学校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能力和措施相对薄弱,随时面临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
各中小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把它作为执政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行动,彻底排查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学校重(特)大伤亡事故。
二、建立机构,全面普查为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有效防止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经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会商决定:从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校区(舍)及周边地质环境普查工作,凡是存在(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学校都要分类登记造册,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整治、加强监督的依据,作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向各级人民政府申报立项整治的依据。
普查工作按照分片普查,逐校排查的原则,采取重点查和一般查相结合,彻底摸清辖区学校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存在后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
第一普查小组:由莫建全、吴世康、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渠江、天星、城郊、板桥、三板、宝城、有庆、鲜渡、琅琊、卷硐片区;第二普查小组:由程兴社、许明勇、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临巴、土溪、流溪.三汇、丰乐、文崇、涌兴、贵福、岩峰、清溪、静边片区。
三、健全制度,落实应急处置预案凡是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好日常(特别是汛期)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
学校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为保障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防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总、分析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应急抢险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受灾师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师生进行紧急救治,保障医疗救护工作。
(5)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及时报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态。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学校应定期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对易发、多发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2.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设施。
针对我校易发地质灾害区域,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师生防地质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监测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
2. 紧急响应(1)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紧急响应状态。
(2)应急抢险组迅速组织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受灾师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3)医疗救护组对受伤师生进行紧急救治,保障医疗救护工作。
3. 恢复重建(1)地质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对受灾区域进行修复,确保校园基础设施恢复正常。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预案(精选5篇)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预案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预案(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预案1我镇地处姚南山区,山高坡陡,地表易受台风暴雨的侵害,因而防御地质灾害工作是事关我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进一步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相关地质情况,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大岚镇防御地质灾害预案。
一、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御地质灾害的首要任务,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末然,充分发动群众,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技术措施上做好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把灾情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各村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服从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上级防御地质灾害部门的指挥调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要讲究团结协作,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在抗灾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全镇防御地质灾害形势和准备工作(一)防御地质灾害形势由于是山区,山高坡陡,遇暴雨侵袭,地表水流向集中,主流短汇流快。
个别山体地质较差,土壤揉和力较差,可能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根据我镇的实际,防御地质灾害主要以防山体滑坡为主,按区域的不同,把全镇分为3个组,14个小组,以联村干部会同各村干部具体落实各村的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落实抢险和安全转移等工作,接受镇防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
镇要求各村落实防御地质灾害管理员,做到到岗到位,对有隐患的地质点,分别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御地质灾害工作预案。
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

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1为保证幼教中心在地震发生前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地震分类:根据地震强度和其对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一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简称特大破坏性地震),烈度达8度以上,相当于本市范围内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的7.0级以上的地震。
二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烈度达7-8度(含8度),相当于本市发生5.5-6.0级(含6.0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的地震。
三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烈度达6-7度(含7度),相当于本市辖区内发生5.0-5.5级(含5.5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
四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市辖区内发生4.5-5.0级(含5.0级)地震,或距我市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五类:强有感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相当于本市辖区内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幼儿园在实施地震应急工作中,须随时将了解到的震情、灾情向幼教科报告,并酌情提出救援请求。
三、应急机构组成及职责:成立抢险救灾组、通讯组、交通组、医护组等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及成员。
分工负责,紧急处置。
1、抢险救灾组:组长:副组长:组员:2、通讯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年级组长班组长3、交通组:4、医护组:五、应急措施:1、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地震,不能惊慌失措。
学校地质灾害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地质灾害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加强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学校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教育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校领导负责制,分级分部门负责,确保工作落实。
(3)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建立健全学校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4)依法规范,科学处置。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2.1 成立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后勤部门、安全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指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3 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4 各部门职责:(1)教务部门:负责组织师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2)后勤部门: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安全部门:负责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4)总务部门: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筹集和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5)政教部门:负责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三、预防和预警3.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学校应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了解校园周边地质环境,识别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学校地质灾害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提高我校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在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时,采取的应急响应、处置和恢复措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应急指令。
(2)应急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治受伤人员,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5)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接到上级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启动预警响应。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各工作小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 应急响应(1)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2)应急抢险救援组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3)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4)物资保障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充足。
(5)宣传教育组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处置1. 人员疏散(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地质灾害情况,制定人员疏散方案。
(2)应急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师生疏散,确保师生安全到达安全区域。
2. 抢险救援(1)应急抢险救援组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3. 信息报送(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地质灾害情况。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全校师生通报地质灾害情况。
学校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范文(四篇)

学校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范文第一部分: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和内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学校这样的人员密集场所,更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和事故处置工作。
为此,学校制定了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学校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第二部分: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工作1. 地质灾害监测设施学校应安装必要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包括地震监测仪器、滑坡监测仪器、泥石流监测仪器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的定期巡查,包括对园区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评估。
对于可能存在危险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学校应接入相关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获取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进行有效的传达和发布。
同时,学校还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响应能力。
第三部分:地质灾害事故处置应急预案1. 地质灾害事故报警与通知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事故,任何人员都应立即报警,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救互救,并进行临时安全疏散。
2. 地质灾害事故伤员救护和医疗救援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物资,并组织专业人员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护和医疗救援。
同时,学校还应与附近医院建立紧密联系,提前做好伤员转运和接诊准备工作。
3. 地质灾害事故疏散和避难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学校应立即启动疏散和避难预案。
根据灾害情况,学校应组织师生有序撤离危险区域,并前往预先安排好的安全点进行避难。
在疏散过程中,学校应设置必要的指示牌和疏导标识,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4. 地质灾害事故后续处理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抢修工作,确保场地的安全和畅通。
学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学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学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
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1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一、地质灾害抢险工作方针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二、领导成员及职责1、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白云小学立即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于xx副组长:韦xx 姚xx成员:xx小学全体教师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学生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于以佳负责。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韦昌贵、安全管理员姚福洲和少先队辅导员沈定翠负责。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学生疏散组。
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并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吴炳云、数学教研组组长杨天寿、语文教研组组长吴蕾和门卫陈支书负责。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头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
案
坡头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主动有效地开展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洪涝及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渑教体文〔〕36号文件(关于转发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渑池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渑池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洪涝及地质灾害点分布
我校辖区现没有明显的洪涝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部分学生所住位置位于常村煤矿及以前村属小煤矿采煤区域,存在隐患可能。
二、洪涝及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已查明洪涝及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范围为村西边十一、十二组及村东四、五组居住学生。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洪涝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是强降雨引发的特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至10月的主汛期。
学校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各班主任为成员的
防灾减灾工作。
(二)工作职责
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学生、教师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生、教师极端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当根据上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将地质灾害的相关资料发到每一位教师、学生及家长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到实处。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
在汛期,各校要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全面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抓紧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及时上报。
1、汛前检查的主要任务是: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应急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力等。
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是指在强降雨期间或者之后,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居民居住区或学校等区域或地段。
其划定标准如下:(1)居住区房前屋后人
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或坡肩边缘;(2)居住区房前屋后高陡自然土质斜坡或坡脚;(3)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低洼地带;(4)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其它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均应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2、汛期巡查的主要任务是:进入汛期,学校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运行,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所确定的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发生前兆特征(地声、井水变浑、井水干涸、裂缝扩张等)的巡回检查。
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疏散人员、转移财产,或采取临时支护处理措施等),同时向镇中心学校报告;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调查鉴定险情,提出处理对策措施。
3、汛后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汛期过后,学校认真检查本辖区内的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情况以及险情是否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决定是否继续监测,或者搬迁治理,并通知有关监测单位和监测人。
(二)速报制度
1、地质灾害报告的时间要求
(1)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学校应在15分钟内报告镇中心校。
在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理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理工作结束。
(2)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学校在30分钟内报告镇中心校。
在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理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理工作结束。
2、地质灾害报告的内容要求
(1)速报报告: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和财产等,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造成死亡、失踪和受伤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等,成功预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①抢险救灾工作;②基本灾情;③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④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⑥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⑦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三)《防治方案》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
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
2、协调配和、通力合作。
在镇中心学校的领导下,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两情,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3、加强指导、健全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1)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警制度;(2)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