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历史文化名人简介
北海文化历史底蕴研究

北海文化历史底蕴研究吕余生王戈北海市盛产珍珠,人称南珠的故乡或珠乡。
北海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同文化既相互开放、碰撞冲突,又相互交流整合、吸纳融和的发展过程。
北海文化的形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如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址,精神形态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精神形态的文化,是由科学、伦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是进行文化开发的前提。
这对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海文化历史底蕴如何呢?一、历史文化悠久丰厚1、珠乡历代遗存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北海市历史文化的悠久丰厚。
文物,是某一地域历史文明的结晶及其历史演进的文化载体。
文物遗存物的数量多少、品位高低,反映着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风貌。
据2001年秋统计,北海共有文物保护单位94处(因英国领事馆旧址等6处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天主教主教府楼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均被合并划为一个国家级的北海近代西式建筑群,故文物保护单位由原来的108处改为94处),其中省(区)级5处,市级6处,县级80处。
合浦汉墓群、大士阁以及北海近代西式建筑群等三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品位较高。
在考古文物方面,有新石器时代古遗址5处,其中有些遗址发现有石斧、砺石和青铜碎片等遗物;有些遗址出土有夹沙陶片、陶网坠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这充分说明,在几千年前,北海地区已有先民繁养生息,从事农耕或渔猎等生产活动。
同时,在考古调查中,也发现有汉、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古窑址数十处,有些窑址生产的陶瓷器,还是对外贸易用的。
此外,还有古城址、古墓葬、古炮台、烽火台、寺庙亭塔以及近现代主要史迹等数十处文物保护单位。
有些文物保护单位还与施政廉明的孟尝太守、大文豪苏东坡、爱国将领陈铭枢等历史名人的人生际遇有着历史的关联。
合浦汉墓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为配合国家基本建设,曾发掘数百座汉墓,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愈万件。
合浦介绍南珠乡韵

那些年,
• • • • •
祖籍合浦的名人
劳义 合浦西场镇 梅艳芳 合浦常乐镇 吕良伟 合浦廉江(星岛湖) 陈铭枢 (原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军长,合浦公馆镇) 张发林 (红林大酒店董事长)合浦公馆镇
特色物产
• 自古就有“东珠(日本产)不如西珠(欧洲产),西 珠不如南珠”之美誉。合浦采珠历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 合浦珍珠就是我国珍珠的名品,目前,故宫博物院里陈列 的珍珠多为合浦出产。慈禧太后的皇冠上镶嵌的数千颗珍 珠便是合浦珍珠。
南珠乡韵
珠还合浦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 岸,是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下辖的唯一一个县。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和大西南进 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的门户和 通道之一,县城距离北海机场和港口码头仅20多公 里,县内沙田、官井等港口,可直达国内沿海各城 市、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1988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民间盛 传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园酒。
•
广西较大河流——南流江的出海口就在合浦。三面环 海水质优良,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三废”污 染,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充足,是各种经济鱼类、贝 类、虾蟹类、藻类的良好栖息和繁殖场所。盛产、青蟹、 文蛤、近江牡蛎、方格星虫、竹蛏、栉江珧、大獭蛤、藻 类和多种经济鱼类。此外,还有“四大家鱼”、罗非鱼、 鲤、鲫、乌鳢、胡子鲶、合浦毛蟹
•
南珠
特色物产
• 美人鱼,又名儒艮,俗称 海牛,其实十分丑陋难看。主 要生活在合浦县沙田镇一带海 域。海牛看似笨拙,实际上很 灵活,在水中每小时游速25公 里。至于“美人鱼”常被描绘 成头披长发的美女,这与海牛 生活在海藻丛中,出水时头上 披有 水草有关。
家谱

子向升女淑霞,淑华,淑民,娟
向升媳乔建秀
子守正
(以上由史庆沪于2010年9月转达提供。)
文彬子会和(过继庆恒)会升,会平会海(桐),(1女)
庆恒媳王玉琴
子向勇,向水,女向英,向兰,向珍
向勇媳于庆云女立群,立洁,立峰
立群婿蒋涛子蒋昕航
立洁婿解博子解裕泽
立峰婿边志明子边奕然
向水媳光迪玉子金磊,女立娜
2 3原族谱中史庆堂家人记忆为史庆三。
3
(以上由史金强于2010,10.,转达提供。)
会海(无子)
文孔子会永
会永子庆安,庆有,庆顺,庆成,庆保
会亭子庆贵
经礼子文成(无子)
经纬子文太,文忠,文友
文太子会盛,会玉,会众(皆无子)
文忠子会平,会川,会江
文有(无子)
会平(过继庆礼)
会川(过继庆智)
会江子庆礼,庆义,庆智
庆緯子兆仁,兆信,兆兴
兆仁媳孙惠林
子哲民媳杨谊
女爱丽,丽红
爱丽婿董玉庆
丽红婿刘晓峯
史俊超
兆信媳王淑琴
子哲生,哲力
哲生媳刘晓林
子晨鸣
哲力媳王华
兆兴媳韦永华
子哲军女晓燕,晓冬
哲军媳任纪民
子立锦
晓燕婿汪辉东
晓冬婿陈洪生
庆祺
女兆华,兆玉,爱华,子平
兆华婿庞庆生
兆玉婿李东生
爱华婿周庆国
平媳张慧
子哲伟
子李成伟媳刘娟
的0.25,居第八十五位。分布很广,山西,湖北较为集中,两省史姓约占全国汉族
史姓人口0.39。
史氏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有记载至今已经二千多年的历史
而且至今族谱的世系严明,是我国除孔孟家族外族谱最完整的一家。孔孟家族自古
合浦、乾体、乾江

合浦、乾体、乾江李瑞声钟定世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问我俩:“你们老家为什么时称‘乾体’(合浦话的谐音为‘勤礼’)时称‘乾江’呢?”据《合浦县地名志》记载:传说“此地最早是姓陈三兄弟居住,成墟后,以人名分为乾体、乾江、乾德三个区。
后统称三区为乾体,乾体又叫‘乾江’。
”数百年后,乾体发展为合浦县小有名气的墟市,陈氏三兄弟则成为乾体开发的始祖。
这只是传说的记载。
下面我们从历史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变化、经济、内外贸易、文化等方面探讨合浦、乾体、乾江之间的关系。
一、合浦郡、合浦县《合浦县志》和张荣芳编著《秦汉史论集》的记述是:“秦末西汉初,赵佗被封为南越王,南越地区成为汉诸侯王国之一。
汉武帝元鼎五年,南越国宰相赵建德、吕嘉叛反,汉派兵于元鼎六年冬平定南越国,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珠崖、儋耳六郡。
其中合浦郡是由划出南海与象郡交界的地方置为合浦郡。
”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合浦郡包括徐闻、高凉(故治在今之广东阳江县北)、合浦、临允(故治在今新兴县南70里)、朱卢(故治在今海南琼山县东南30里)五个县。
”《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合浦郡所属五县没有改变,唯‘临允’作‘临元’,‘朱卢’作‘朱崖’。
郡治合浦。
”西汉设合浦郡时,同时设合浦县,县辖地为今合浦、浦北、北海、灵山、钦州、博白、廉江、容县、北流以及邕宁、横县的一部分。
可见,当时的合浦郡的范围很大,西起合浦,东达新兴、阳江、雷州半岛及整个海南岛,是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而合浦县只是合浦郡属下的五县之一,且为郡治所在地。
二、合浦港、乾体港、乾体1、合浦港合浦既是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那么这个始发港就成为合浦港了。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廉州府》篇内(山川)载:“郡人呼之通舟筏者曰江,仅资濯溉曰水,二水相通处为海,水之入海处曰港。
”可见合浦港是在南流江出海处的近海区域。
2、乾体港《新唐书》载:“合浦全部之水,皆从乾体港入海。
合浦的介绍——合浦县历史文化和现状(二)

合浦的介绍——合浦县历史文化和现状(二)四、动物资源枝繁叶茂的红树林不仅为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而且以大量的凋落物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形成并维持着一个食物链关系复杂,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
环境区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区内鱼类有鲈鱼、真绸、鲻鱼、梭鱼、弹涂鱼、狼牙虾、虎鱼、海龙、海马、黄鳝及鳗鲡等。
虾类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脊尾对虾、周民新毛虾及中华管鞭对虾等。
蟹类有锯缘青蟹、招潮蟹等。
贝类有牡蛎、僧帽牡蛎、中国绿螂、蓝虫蛤及泥蚶等。
红树林下泥滩底栖生物有沙蚕、蠕虫和星虫,以及蛇类等。
栖居于红树林外侧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
林内还栖居有猫头鹰、树鹞、白鹤等鸟类。
大士阁大士阁又名四牌楼,位于合浦县城东南85公里的山口镇永安村内。
大士阁因过去在阁楼上曾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
大士阁现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大士阁该阁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道光年间曾重修一次,为中国距海最近的古建筑之一,是合浦县保存最长久的一座古建筑物。
大士阁占地面积397平方米,坐北向南。
面阔3间,进深6间。
全阁由两亭组成,亭高6至7米,主要承重为36根木圆柱。
全阁均为榫铆连接,无一钉一铁。
屋脊、飞檐和封檐板均雕塑或绘有神话人物、飞禽走兽和花草等。
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宋、元时期的遗风,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
是研究南方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据志书记载,自明代至清代合浦地区曾遭多次风暴袭击和地震摇撼,附近几里内庐舍倒塌,唯独大士阁岿然屹立。
该阁在建筑学上有很大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海角亭海角亭合浦海角亭位于合浦县城西南。
北宋时为纪念汉代曾任合浦太守的孟尝“去珠复还”的政绩而建。
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经明成化、嘉靖多次迁建,至隆庆年间迁定于今廉州中学校内。
旧时此地为廉江出海口,涨潮时,海面“百舸争流”,两岸人烟稠密,每逢春秋佳日,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饮酒赋诗。
合浦风景旅游景点

合浦风景旅游景点位于广西北部湾海岸线的合浦县,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和丰富自然景观的地方。
以下是合浦县的几个旅游景点介绍,让您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神秘。
1. 岚城古镇岚城古镇是合浦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它坐落在南宁市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距离北海市、钦州市、崇左市、玉林市等城市均不远。
这里有4个大门,古城墙、宏伟的城门楼、古建筑群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古代的建筑、风俗、传说等。
2. 合浦大峡谷合浦大峡谷是一处具有浓厚地质遗迹特征的旅游胜地。
主要景点有大峡谷、红石和小峡谷等。
大峡谷的地质结构非常独特,主要是由红石、花岗岩和黑色砂岩组成。
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游客可以欣赏到峡谷的奇妙景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
3. 桂林山水世界桂林山水世界是一个全新的大型景区,是中国梦幻美景的绝佳代表。
这里有桂林山水相似的山峰、溪流、瀑布、洞穴等,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美景。
此外,还有极具特色的桂花园、水上游乐、荷花池等,游客们可以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假期。
4. 碧海银沙景区碧海银沙景区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度假胜地。
这里有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奇异的海岛和茂密的森林。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海景,体验各种水上运动,以及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食。
5. 合浦丹霞地貌合浦丹霞地貌是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奇异的石柱、凹凸不平的崖壁和清澈的溪流。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神秘的自然景观,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景点都是合浦的特色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精彩的故事。
希望您在合浦旅游时,可以尽情享受它们。
历代名人咏合浦诗词选

历代名人咏合浦诗词选送周尚书弘正诗【南北朝】庾信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
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少年新婚为之泳【南北朝】沈约山阴柳家长,莫言出田野。
丰容好姿颜,便僻工言语。
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红轮映早寒,画扇迎初暑。
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罗襦金薄厕,云鬓花钗举。
我情已郁纡,何有表崎岖。
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
莫争三春价,坐丧千金躯。
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无因达往意,欲寄双飞凫。
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羞言赵飞鸿,笑杀秦罗敷。
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高门列驺驾,广路从骊驹。
何惭鹿卢剑,讵减府中趋。
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珠还合浦【唐】邓陟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
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编。
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
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
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
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题赠高闲上人【唐】陈陶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
鼎湖闲人梦,金阁静通神。
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
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时,荆璞本来真。
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合浦无明珠【唐】李贺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珠还合浦赋【唐】陆复礼珠行藏兮,与道为邻。
政善恶兮,感物生神。
私以务贪,必去土而若耀;光之崇俭,则还浦而归淳。
我政无累,匪求则至。
宛若中流,昭然明媚。
对三光而分色,契一德而潜致。
盈虚无关,不随月魄以哉生;往返有孚,殊异奔星之出使。
徒见其表迹,罔知其奚自。
睹映水之新规,谓沈泉之初弃。
为人利也,且一贯以称珍;与众共之,虽十斛而一匮。
然知此殊之感,惟政是随。
当政至而则至,偶谷离而则离人而无道兮不去何以,人而有德兮不复何为。
止旧浦而可采,同蛴投而在斯。
刘付氏来历

刘付,读音作liú fù(ㄌㄧㄡˊ ㄈㄨˋ),亦写作“刘傅”,中国姓氏]山底开基始祖刘傅丽川姓氏演化“刘付”原写作“刘傅”。
刘傅,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代傅鸾,属于合姓为氏。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后,“刘傅”的新一代误把“傅”简写作“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读书时姓氏就是写“刘付”,但父辈的人现在还是写“刘傅”),目前,在公众场合,一般都以“刘付”代替了“刘傅”,但两种写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代傅鸾,属于合姓为氏。
上古时期,黄帝的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被封于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孙便以地名称为姓氏,称傅(付)氏。
由于该支傅氏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因此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传至大始祖傅腾宵,为明朝翰林院庶吉士,妻谢氏,生六子。
次子傅鸾,号鸣凤者,即刘傅氏之始祖。
傅鸾应广东都堂韩榜之召,于明孝宗弘元年戊申岁(公元1488年),带了妻子杜氏,背了婴儿,与胞弟一起从福建上杭县城关珠玑巷迁往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陆川县交界处的“山底”(地名)开基。
由于旅途遥远,傅鸾邀请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刘荣相伴,千里跋涉,历经风雨,当他们才走到广东韶州府境内时,傅鸾不幸患病而逝,遗下了寡妇孤儿。
傅鸾的胞弟与盟兄刘荣继续陪着杜氏带了遗孤傅丽川,历尽辛苦,终于到达广东廉江地区的山底(今广东廉江石角镇山腰管理区)。
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刘荣便担起了“托孤”的责任。
当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回报养父刘荣的承危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
从此百家姓中新增了“傅刘”这个实际以二姓相合的复姓(合姓)。
有一年,刘傅氏二世祖万金(傅丽川)上京考试,报名时即写“傅刘万金”。
考官大惑不解,问他:“百家姓里哪有此姓?你为什么这样写?”傅刘万金把原委说过一遍后,考官很认真地说:“生身不如养身大,生身父母能生你,他(她)们早逝,无法尽父母之责,将你养育成人长志,故养身父姓应放在生身父姓之上,也就是说应将“傅刘”二字倒过来,即刘傅(刘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援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东汉初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建武十六年(公元前42年),出征交趾。
建武十八年春,马援平定叛乱。
马援出征交趾,合浦郡成为总要军事基地。
合浦郡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参与了进军道路的建设、运输工具的制造及后勤物资的准备等工作,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合浦县等地区还流传着当地人民为马援进军修桥铺路的故事。
现今合浦县城连州镇流行着一种名叫“马流话”的方言,据说为马援率师南征交趾时大军曾驻扎于此,故有“军人春谷积康成山”之名。
马援是合浦名臣祠中祭祀和供奉的名臣。
马援出征交趾健全了封建郡县制治理,推动和发展了农耕经济,以“马援通道”繁荣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为补偿合浦人民在战争中的损失而“立珠崖县以属合浦”。
马援出征交趾时,在合浦县留下的遗迹、遗址众多,有伏波将军庙、伏波滩、铜柱山,铜船湖等。
赵佗(汉族先民),南越国创建者,号称“南越武帝”。
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
秦汉之际,天下大乱,交趾叛乱,并派兵攻占合浦,南越王赵佗驻军合浦,设行宫作大本营,指挥训练水师,筹集军粮,率军反击入侵的瓯雒国军队。
南越王赵佗在合浦留有糠头领(今石湾境内)、古行宫(今合浦东山寺)等遗址。
赵佗在位期间,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尊重越人的习俗,让越人参加政权管理,并鼓励汉人与越人通婚,维护了岭南的整体统一。
赵佗还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的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费贻费贻,四川南安人。
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
费贻生于西汉向东汉转变的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素闻费贻的才能和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
费贻在任期间,政情刑简,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
他还亲自下田间教农民制造竹简水车、修筑山塘,蓄水灌溉农田,将当时的水田一造耕种改造为两造。
同时,还引进中原种植桑、抽丝织布等技术,使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大家都深感费贻太守惠德爱民。
明崇祯本《廉州府志》记其:“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敬重”,“仕合浦太守为政清简,民怀其德,或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费贻故也。
”费贻在合浦太守任上期满离职时,老百姓攀辕百里扣留,一直送到今公馆境内一座大山下(即望海嶂)方肯洒泪惜别。
后人为了感激费贻的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遂将此山命名为大廉山,以作纪念。
此后,大廉山也就成为了南珠古郡的镇郡宝山。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大廉山之名将合浦改为廉州,以树清廉勤政之风气。
此后,珠乡有了传世千秋、象征廉政官德的“五廉”(廉山、廉州、廉垌、廉泉、廉江)名胜古迹。
孟尝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
会稽上虞人。
东汉顺帝(126年—144年)时任合浦太守。
当时的合浦,史载: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珍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违纪约束,珍珠逐渐徒到交趾接界。
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困的人饿死在道路上。
面对百业俱废,珠徒于交趾的困境,孟尝“求民病利,革易前弊”,制定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措施,厉行清廉勤政。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境地出现了商贸流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迁走的珍珠也回到了合浦。
这就是传诵千古的“珠还合浦”典故的起源。
后来,孟尝因病上书朝廷请求辞官还乡获准。
离任之日,珠乡百姓攀车拦道,使他的马车无法行进。
孟尝只好半夜搭乘乡民的小船悄悄的离开。
孟尝在合浦留下了“珠还合浦”的千古佳话,以及孟尝祠、孟尝风流坊、孟尝衣冠镓、还珠亭、还珠村、还珠岭等宝贵文化遗产。
孟尝事迹载《后汉书》、明崇祯本《廉州府志》等。
高骈高骈,咸通五年(公元864年),交州的战事未定,安南兵祸又起,朝廷在海门镇(廉州古称海门)屯兵达3万,但是,南祒兵集结却超过了六万。
负责领军的经略使张茵畏敌不敢进军攻击,朝廷任命骁卫将军率兵5000先行进军,高骈兵至南定(在今越南河北顺城龙城乡),正在秋收的峰州众“蛮”猝不及防,被高骈大破,所有大田收获,都成了高骈的军粮。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又从海门发兵围交趾,高骈亲自督兵攻城,攻占交趾。
至此将近10年的安南边患得到安定。
唐朝在安南置静海军,以高骈为节度使。
颜游秦颜游秦是在隋末唐初出任廉州刺史的。
史籍称其在廉州刺史任上“抚恤境内,敬让太行,争讼绝息,风教大治”。
由于他功绩突出,还得到了唐高祖李渊亲笔玺书的慰问鼓励。
这是史载合浦官员吏中,唯一一个受到皇帝直接嘉奖的官员。
颜游秦来廉州任刺史时,朝廷珠禁尚未开放,前任官员为了迎合朝廷权贵的喜好,以刑求逼索珠民下海采珠贡献,民不聊生。
颜游秦到廉州上任后,即向朝廷上书,为民请命,要求开放珠池,让珠民和其他百姓都得以生计。
颜游秦的建议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珠池开放后,珠民能够自由采珠,自由贸易,促进了珠市贸易的发展,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郡中吏民在赞扬颜游秦为民请命,把他称作“颜有道”。
即清廉勤政“有道”,治理地方“有道”,爱惜百姓“有道”。
颜游秦在廉州刺史的任期内,以廉著称,史书称其“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
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
歌传京城长安,唐高祖李渊听到后颇为欣慰亲笔书“廉州颜有道”以作褒扬,《唐书》为之立传。
宋《续世说》作了记述。
《廉州府志》将之列入“名宦志”。
颜游秦事迹传于民间口碑。
危祐危祐,北宋人,天禧三年进士(1019年),曾官至太学博士,因直言当朝宰相的过错,于景佑元年(1036年)被外放任廉州太守。
在廉州太守任上,危祐为官清廉素有正声。
曾正言:”某不敢扰民以固位也。
“危祐在任期间,谨记先贤吏风,勤政恤民,积极推动廉州古城的建设,使廉州古城逐步成为边郡名城。
其拒收珍珠扇的事迹后世传佳话。
珠乡民众为纪念这位清廉爱民的太守,将他列为三贤祠中祭祀,称他是“尊尧集上心逾赤”,“高风千古动儒绅”。
危祐事见《广东新语》、《江西通志》、《廉州府志》。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东坡先后担任过知府、太守、团练副使、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因党派斗争牵连、先后五次被贬,最后一次被贬至海南詹州。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崩,微宗立,天下大赦,苏轼得以收赦南归,量移廉州(今北海合浦等候安排)。
在合浦,苏东坡挥笔写下了“万里瞻天”题词,表达了风波万里的孤忠情怀和“芒鞋不踏名利场”的志向。
苏东坡在廉州留有东坡亭、东坡井等遗址,还有东坡笠,东坡哯、东坡肉等轶闻。
留有《移廉州谢表》、《书合浦舟行》、《与秦少游书》及《戏和合浦僧》、《廉州龙眼》等诗歌文章十余篇和“万里瞻天”手迹,东坡去后,珠乡人建亭纪念,撰联赞曰:“沧海遗珠品重南国,雪浪旧迹人仰东坡”。
还有赞联:“两朝政绩一代文宗,人间威凤祥麟,浩气岂随春梦去:白浪珠江,绿波南浦,海角蛮烟瘴雨,摘星曾感夜光来。
”东坡居廉州事,《二十五史宋书》、《东坡志林》、《合浦县志》均有记载。
李逊李逊,江西南昌人,一生不畏权贵,刚直不阿。
明景泰五年(1454年)任廉州知府,当时,廉州守珠池太监谭纪贪赃枉法欺压珠民。
李知府维护珠民利益,使谭纪不能得逞。
谭纪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诬陷李逊放纵珠民盗采珍珠。
朝廷不问青红皂白,将李逊逮捕监押在锦衣卫狱。
李逊在狱中将谭纪在廉州杖杀民众,强入民宅抢劫财物的罪行报知朝廷,皇帝便将谭纪下狱,并与李逊当面对质,谭纪无言以对,只好认罪,李逊官复原职。
李逊不畏强暴,一心爱民,受到廉州人民爱戴。
李逊去任后,合浦人民在白龙城外立碑纪念他的功绩。
徐柏徐柏,福建浦城人,明朝嘉靖时进士。
初任地方官,后升至户部主事。
赴廉州知府任时,身边只带着一个小书童。
徐柏到任后,深入沿海一带布置防务,率领民众构筑工事,防止倭寇和海盗侵扰,使沿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徐柏施行政清刑简之治,大力兴办书院,提倡文章教化。
鼓励农耕为本,奖励垦田开荒,发展农业商贸,开设商户珠市,使廉州府出现了:“阜市东来接海崖,市中烟火起楼台,几家竣宇相高下,无数征商处去来”的繁荣景象,徐柏因此深得了珠乡民众的敬重。
据史籍记载,徐柏离任之时,珠乡士民送珍珠给他以作纪念,他婉言谢绝:“吾一肩来也,一肩去也,别无余物,来守是邦,应与廉州名相符也”。
后人因此把徐柏称为“一肩一仆太守”以传诵他的高洁品行,合浦廉州府学孔庙的七贤太守祠中祭祀有他的神位,警示后世为官者。
徐柏事迹见《廉州府志》。
王鉴王鉴(1598年-1677年),字玄照,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被誉为“清四王”之一。
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崇祯八年(1635年),任官连州知府。
任职期间,清风惠政,大力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有政声,后人以“王廉州”称之。
王鉴在合浦任职三年,对合浦文化教育事业和书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画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虞山十景图》、《梦境》等,流传于世。
康基田康基田,山西兴县人,清乾隆二十二年进士,三十八年(1773年)赴廉州知府。
珠乡人尊称其为“康府”。
他以进士授江苏新阳知县,历任通判、知府、按察使(正三品),总督(正二品)、兵部尚书、刑部吏书、协办大学士(正一品),既是清朝一代名臣,也是著名的水利专家。
康基田在廉州知府任上,大力整治暴吏为民除害,发展教育事业,整治廉州城,推广开集市,发展蚕桑事业,大力修复历史古迹等。
为珠乡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政绩卓然,众口交碑。
康基田;离职升任之时,珠城吏民攀辕百里相送,沿途泣别之声不绝于耳。
一些曾被他查罚斥过的属吏,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代良臣,丰碑自民心。
康基田事迹详见《清史稿》、《合浦县志》。
《清史稿》卷三六,康基田所撰的励志联“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酞有为有守学必有师”广为传颂。
陈铭枢陈铭枢(1889年-1965年),著名爱国将领,字真如,北海合浦县曲樟乡樟嘉村人。
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
后任国民党政府效能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代理院长。
1949年6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和第二、三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中央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文员。
陈铭枢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曾捐资创建合浦廉州中山公园和东坡公园、合浦图书馆(今北海中学校园内)、合浦五中校务楼、璋嘉真如小学、合浦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