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广西北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广西北海北海,地处广西南部、北部湾东海岸,北海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南宁、湛江等地,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北海开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海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简介北海,位于广西最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它还是一座具有亚热带滨海风光的美丽城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北临钦州,东北临玉林,东邻湛江。
北海是中国南部海滨的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大自然优厚的馈赠为这里钩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真正的冬暖夏凉。
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22.9℃。
北海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5000个,比内陆城市高出50~100倍;以著名的银滩为代表的海滨带,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阳光、沙滩”的全部要素。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
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多台风。
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
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广西北海简介和历史

广西北海简介和历史
广西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与海南晋江口直接相连,也是依托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门户城市。
北海拥有2400多年的珠
江水文化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加勒比海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
北海一直有“南看海、北出江、东接关、西抵湖”的形象,被誉
为“珠江入海口”。
1989年,北海市正式由原北海县升格改组而成,
是一座典型的港口城市,集港、桥、技术、贸易、旅游等各业于一体。
北海迎来了许多发展的进程,从旧口岸到“中国最大的川港口”;从“中国水质文化之乡”到“为水生态清洁和空气污染治理贡献社会
效益的山城”;从被联合国称为“平衡生态循环的经典例子”的非洲福
里斯特河到实施“千亩川湾”防污工程保护海湾环境;从开发最大的运
河群把海湾变成“水上公园”到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北海历史故事讲解

北海历史故事讲解
北海历史故事有很多,比如在公元前202年前后,秦朝灭亡,中国陷入战国混乱时期,各诸侯相互攻伐。
春申君派遣大使访问南越,并以黄金百万两为贡品,向车邑王行礼,请求购买宛良马一千匹。
但车邑王惧怕汉朝强盛,不敢交出所求之马,只好用数量相当的其他马代替之。
此外,北海还曾被八国联军入侵,整个北海惨遭践踏,尤其是万佛楼,一万多尊金佛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以后,北海曾闭园10余年,直到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等到新中国成立,北海公园才得以修葺。
广西北海合浦历史文化简介

北海人文荟萃,历代名人辈出。
从秦汉至民国的两千多年间,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在北海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给北海留下珍贵的文化遗迹。
北海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定边爱居的赵佗(秦),廉山留名的费贻(汉),珠还合浦的孟尝(汉),海门屯兵的高骈,爱民如子的颜游秦(唐),芒鞋不踏名利场的苏东坡(宋),名与州府的危祐(宋),为民请命的李逊、俞大猷(明),一肩一仆的徐柏(明),殚力亲民的康基田、李经野(清),著名画家王鉴(清)等廉吏良臣,载诸史册者达130多名。
明清时期,北海共有进士24人,秀才贡生、举人600多人。
在合浦的史籍记载中,有许多与廉政有关的建筑和故事,如现存廉泉井、海角亭、孟尝亭、伏波庙、东坡亭、孟太守祠、县学宫大成殿等大量珍贵的历史廉政文物,广为流传的廉政故事《珠还合浦》等。
清官廉吏在廉州的惠政厚德,构成了中国吏治文化中的一个典范,为北海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合浦作为历代征服交趾等地分裂势力的重要军事基地和战场,出现过很多在北海合浦开疆屯兵戍边的名将,有开渠运粮平定南越的屠睢和监禄(秦),伏波将军路博德(汉)、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汉)和楼船将军段志(汉)。
历代名将还有毛炅、璜陶、徐陵、吕兴移、卢循、龙骧、敦逵、张镇、李永盛、许弘、恒氏夫人、佟国玺、冯子材及抗法三英将麦凤标、关志松、陈德贵等达六十余名。
抗日战争时期,北海产生了一大批显赫史志的知名人物,如陈铭枢(著名爱国将军、南京政府代理行政院长),林翼中(抗战时任农林部长、国民党“六大”中央执行委员),香翰屏(抗战时任第九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张君嵩(抗战时任国军少将师长),邓世增(抗战时任国军中将司令、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劳冠英(七十四军第六任军长),沈载和(抗战时任十九路军广州办事处主任、广东省银行行长),苏殿金(民国时曾公费留学日本,知名中医学家)等。
新中国建国以后,北海更是人才辈出,如岑麟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龙大均(著名经济学家、博士)、邹瑜(原国家司法部部长)、陈建功(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英敏(著名剧作家)、梅艳芳(香港著名艺人)等;还有合浦县的乾江“教授村”,解放后教授村的专家学者竟有数百人,学科遍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仅按获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计就有200多人(其中正教授60多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数十人。
北海简介和历史

北海简介和历史
北海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是中国的15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北海地处北纬20°30',东经109°07',南临南海,东临钦州市,西靠崇左市。
全市总面积为1199.6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
53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4.24平方公里。
北海市的海岸线长达
500多公里,风景秀丽,是南海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之一。
北海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古代北海为南方九
州之一的交趾国所辖。
唐朝时期,北海成为广西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
宋代时,北海成为交通要冲和海上贸易中心。
明朝时,北海又成为对
外的门户,是广西家珍商船聚集之地。
现在的北海城区在清朝道光年
间(1821—1850)才开始规划建设。
近年来,北海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北海
市的风景资源丰富,有北海银滩、海洋世界、涠洲岛等许多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同时,北海港口也是南海重要
的航运枢纽,是南海沿岸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
总之,北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景色秀丽、经济繁荣的
城市,是广西和中国南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北海的历史简介

北海的历史简介金代时期,统治者完颜亮正式建“中都”,琼华岛由于自然条件和辽代的基础,便于统治者们享乐,于是便大事经营,建了精美的离宫别馆。
据《世宗本纪》、《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其布局以琼华岛为中心,围绕孩子建造了不少离宫别馆。
由于北方缺乏太湖石,传说还特别去汴京拆除了宋徽宗所营筑的万寿山艮山的太湖石,运到北海来布置琼华岛。
元代时期,忽必烈至元四年规划建立“大都”,于是北海便成了一座封建帝王的“禁苑”。
称之为“上苑”。
至正八年赐名“万寿山”。
池赐名“太液池”。
元代关于“万寿山”、“太液池”的文献不少,而且有实物为证,所以能比较详细的了解当时的情况。
关于元代”太液池“、”万寿山“的情况,陶宗仪《辍耕录》一书记载的比较详细。
明、清两代,三海因为在皇宫之西,故称为西苑。
北海为西苑的一部分。
在明代初期的建筑布局仍然与元代相近。
永乐15年改建皇城,西苑即成了皇城的西半部了。
宣德八年对琼华岛广寒殿、清暑殿的修葺也是对原有建筑的维修。
这时期北海的情况可从明代李贤、韩雍的《赐游西苑》中得知一般。
从文献记载看,明代琼花岛的建筑大致与元代万岁山的差不多,但是东岸已经增添不少建筑,太液池的沿岸也得到了发展。
清代的北海,在规模上仍然与明代差不多,但是在建筑上确有了两次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顺治八年将琼华岛山顶的主要建筑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拆除,建筑了一个巨大的喇嘛塔,即今天我们看到的北海白塔。
另一次较大的变化是乾隆年间增建的许多建筑。
从现在的北海建筑情况看,绝大部分是乾隆时期扩建的。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统治者虽然被推翻,但是北海仍然被军阀所占据,经过五六次的筹划才得以公开开放,而且票价很贵,只有有钱的阶级才能来此游玩,普通劳动者是很少能够来这里的。
1949年解放以后,人民政府立即开展了对北海污泥垃圾的清理工作,对古代建筑加以保护,使得北海一年四季都是劳动人民游览和休息的场所。
自改革开放以后,快学堂等重要文物古迹又以所谓”承包“的形式被以”文物保护“的名义被私人公司承包,当成了花天酒地的私人会所。
北海的历史文化简介

北海的历史文化简介北海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北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地区曾是古代广西文化的中心。
在北海的许多地方,人们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痕迹,这些痕迹见证了北海的繁荣和发展。
北海的历史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北海的古代建筑。
北海有许多古代建筑,如钟山古寺、古城墙等。
钟山古寺是北海市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建于唐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
古城墙是北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朝,为城市提供了保护。
这些古代建筑展示了北海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次是北海的历史遗迹。
北海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观音寺等。
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北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展示了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和文化。
南海观音寺是北海市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唐代,是北海佛教文化的重要遗迹。
这些历史遗迹使北海成为了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场所。
第三是北海的传统文化。
北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崇礼文化、广西民歌等。
北海的崇礼文化是北海市的独特文化,以其独特的礼仪和价值观念而闻名。
广西民歌是广西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北海是广西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些传统文化使北海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后是北海的民俗文化。
北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赛龙舟、民间舞蹈等。
赛龙舟是北海市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民间舞蹈是北海市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北海市的文化生活。
北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在北海,人们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海的历史文化是北海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也是北海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希望北海的历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北海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海历史地情记

北海历史地情记(公元7l4——1984年)黄家蕃辑北海独立成市,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事,而历史上它只是合浦县的一个组成部份,所以在编撰北海建国前的历史情况时,我们只能根据合浦志乘上的有关记载。
这份“地情记”是按年代先后顺序,逐一记录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天文、地理方面各种自然现象的异变,供研究这方面情况的同志参考。
限于资料来源,我们只能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编起;它还是很不完备的,疏漏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有识之士赐教,补充完善。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秋,合浦北海竹林开花结子,天旱饥荒(《县志》,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同)。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33年)九月(夏历,以下同),飓风拔木,廉北一带毁坏房屋千余间。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乙未(初二),彗星出现。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夏,钦廉地方饥荒(《文献通考》)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六月,地震(《元史、五行志》)。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天空出现“长星竞天”。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飓风。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九月,地震有声,连震十六日(《明史五行志》)。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六月,地震有声。
十一年(公元1498年)七月初傍晚,有星从东南流向西北,声震如雷。
十四年(公元1501年)春,彗星出现于东南方。
七日,廉北大风雨,“发屋拔木,官民廨舍尽坏”。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饥荒,簕竹结子如麦,人民采食充饥。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大雨雪,水结冰,草木枯死,民多冻毙。
五年(公元1526@)-t一二月,大雨雪,地水结冰,树木枯折民多冻毙。
八年(公元1529年)大饥荒,十二月,地震。
九年(公元1530年)九月,地震。
十三年(公元1534年)八月,彗星出现。
十六年(公元1537年)六月,大雨雹。
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冬,簕竹结实,可食,俗传若与蒜同食中毒。
据老人说,簕竹约50年左右结子一次,查丙戌(公元1466年)、甲戌(公元1514年)、壬戌(公兀1562年)、庚戌(公元1610年)戊戌(公元1658年)等年推算则可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海老街骑楼景区北海的骑楼街道,包括中山路和珠海路。
其形成要从北海最早的片区——北海村谈起。
北海村形成于1796——1820年,1820——1862年,自北海村向东发展形成西靖街,这便是珠海路的缘起。
1862——1884年,北海口岸开放,广府商人落户北海渐众,西靖街向东延伸,成“大兴街”。
此后,商业不断繁荣,大兴街向东发展,于1885——1894年间形成“升平街”,辛亥革命后,继续向东发展形成“东安街”、“东华街”、“东泰街”。
1927年,自西靖街至东泰街全街改称珠海路。
在此过程中,广府商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开创了北海的商业繁荣,而且带来了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
这可以从至今尚存的,几科与大兴街同时期形成的民建一街(1870年左右)所留存的旧式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得到印证。
其建筑形式与今天广州旧城区西关的老里弄“毫无二致”。
这些商铺,多为土瓦、木门面、墙头出挑、凹阳台、卷棚,有的门头或楹额画花描草、缀以木雕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19世纪下半叶,大量西方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在北海建成,有海关、领事馆、洋行、学校、医院、教堂等建筑。
这些建筑均为券廊式风格。
由柱列划分出的空廊是适应南方炎热气候的有效建筑手段。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逐渐为北海人民所认同,民间建筑工匠们逐渐掌握了欧式建筑的做法,他们根据自己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出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从而推进了西方建筑文化在北海的发展和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
拓建于1927——1931年的中山路和珠海路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西方建筑文化在北海发展和成长的集中体现。
两条街总长3公里,其中珠海路骑楼风貌至今仍保留相当完好。
自1925年始,为北海成立独立市创造条件,改造旧城区街道和城市面貌,拆除旧式商铺,统一要求新建欧式骑楼,这在北海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大手笔。
仅短短几年时间,北海从原来的悠悠小巷南国风情,变成了异国情调飘逸的一颗海之明珠。
北海市区里最有名的是号称“天下第一滩”的十里银滩,其次应该就算这条充满历史沧桑的老街了。
其实骑楼老街并不是北海独有,广州上下九路、厦门中山路、中山孙文西路等等很多南方城市都有这么一条骑楼街道,但说实话,保存得像北海老街这么好,这么如原貌的,还真是我见过的唯一。
北海老街现在叫做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包含北海老街在内的“北海近代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北海老街还是北海以旅游为主的商业街,一般从北海市中心北部湾广场坐三轮车过去要4—5元,也有很多1元拉你过去的,不过据说要至少进一家购物店,我觉得如果你时间不是非常充足,还是不要在乎这3、4元。
北海老街是游客到北海的必游之地。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
今天北海旅游业日渐发展,老街又迎来第二春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北海老街还有很多酒吧、创作基地等等,经常搞搞文化活动。
北海老街与其他城市骑楼老街不同的就是它依然这么沧桑。
斑驳的墙体显示着老街的历史和沧桑。
到老街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那里的楼、那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不禁让你忘却是身处都市。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齐齐围着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
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
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南方沿海的骑楼,初步划分为闽派和粤派。
闽派骑楼由于受当地传统木雕技艺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堆满了浮雕图案。
粤派骑楼以广州为中心,由于历史较为久远,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满州风格和欧式风格。
北海因过去地籍管辖一直属广东,因此北海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
但与福建、广东骑楼相比,北海骑楼没有过于烦琐的雕饰,而是更加简洁,线条精美,高潮突出,整体和谐。
其艺术处理之成熟,堪称奇葩。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应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
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有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到老街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那里的楼、那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不禁让你忘却是身处都市。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齐齐围着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涠洲岛,湛蓝的海出发之前并不太了解北海涠洲岛,以为不过是一座火山岛,在搜集资料中发现她还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别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我想这两个地方都不是那么容易去到的,“最美”第二名,应该很美啊!怀着这样的憧憬,当我登上那座海岛,尽管天气并不十分理想,尽管行程比较匆匆,尽管我的摄影技术低下,但依然被涠洲岛那份纯净自然的美给震撼,我知道我只是一个过客,与她擦肩而过时不经意地憋了一眼,并未认真地去发掘她更多的美。
北海涠洲岛是广西最大的海岛,南北方向长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也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
涠洲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的旅游资源,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
上岛门票是90元。
涠洲岛盛塘村哥特式天主教堂,1869年,法国籍传教士范神父,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教堂。
五彩滩的海蚀地貌,奇丽的海岸地貌是涠洲岛的一大景观。
五彩滩,退潮后才能欣赏到最美,涠洲岛为正规全日潮,基本上上午为退潮时间,下午为涨潮时间。
涠洲岛的海水清澈见底,可以潜水,据说大概150元左右每人,价格当然低过海南,景色却不逊于海南。
石螺口海滩,这里除了沙滩海水和阳光,还有烧烤、水果、潜水、观光船……1元一个扇贝,10元4条鱿鱼。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最美的地方就是鳄鱼山火山地质公园。
凝固的火山熔岩与海水交融在一起,真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涠洲岛最后一次剧烈的火山运动在七千多年前才趋于平静,七千多年,对于地球来讲,短得像昨天。
火山熔岩冷却时形成的悬于海面上的火山洞。
突兀于海面上的火山熔岩石,站在上面留影,被强烈的海风吹着,还是有些胆颤的。
海蚀洞上有人在钓鱼,涨潮时,这里俨然一座天然拱桥。
千奇百怪的火山熔岩地貌,是涠洲岛的最大看点。
时间在这里停止在千万年前的那次火山喷发,火山岛、海蚀地貌、阳光沙滩海水,还有木栈道,涠洲岛无愧“最美”第二。
“海枯石烂”,只是这里海未枯,石也未烂。
火山公园的月亮湾,这里也是涠洲岛的火山口地带。
滴水丹屏景区,就是赤红色的岩壁上不停地有水滴下,这里的沙滩极其幼滑。
涠洲岛南北方向的长度为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
涠洲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其中75%以上是客家人。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区36海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从高空鸟瞰,涠洲岛象一枚弓型翡翠浮在大海中。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
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堪称人间天堂、蓬莱宝岛。
我们乘坐的快艇停靠涠洲岛客运码头时,那片湛蓝的海呈现眼前,随后的旅程,清澈湛蓝的大海始终伴随左右。
涠洲岛海底能见度高,海水清澈,潜水之类的游乐项目比海南便宜很多,珊瑚礁潜水130元可以搞定,潜水我们没参加,6个人花80元上海底观光船转了一圈。
美景就是随便拍都可以拍到很美,石螺口海滩是海滨浴场,也是渔民打渔的场所,上次我就是在这附近打渔。
这样的美景LP当然不会放过,其实我们都没有放过。
大海是我女儿猫猫的最爱,玩沙玩水,猫猫每次都玩到癫,猫猫从小对大海一点都不畏惧,而且非常喜欢,坐在沙滩椅上,猫猫开心异常。
简陋的海底观光船,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布海底的海胆,这片海域珊瑚已经很少了,涠洲岛清澈、能见度不错的海水。
站在高处远眺猪仔岭,前一天中午趁着退潮之际,我一个人跑到这座小岛之上,猪仔岭附近海域一片湛蓝,可惜今天天气不是很好,近处的相思树开了黄色的花。
南湾被涠洲岛紧紧地抱在怀里,这里是涠洲岛居民的主要聚集地,海的颜色多变,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换而变换,火山地质公园附近的海水。
涠洲岛最壮观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在这处鳄鱼山火山地质公园,黑色的火山熔岩千百年来被海水冲刷着,有人在礁石上海钓,即使钓不到鱼我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海枯石烂的美景会不会地老天荒?滴水丹屏的海岸有着最细幼的沙滩,已经坍塌的巨型“人头像”依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涠洲岛上30多个小时的时光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尽管经历了很多,但我还是后悔行程如此匆匆,如果有时间在滴水丹屏的沙滩上嬉戏,有时间在石螺口的躺椅上听风,有时间在火山口的栈道上沉思……这些都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匆匆地我来了,匆匆地我又走了,涠洲岛,我想我还会去……涠洲岛,百年珊瑚教堂涠洲岛是“中国第二美的海岛”,她的美不仅美在“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还美在那壮丽的火山地质奇观,更美在那淳朴的海岛民风,盛塘天主教堂就是涠洲岛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