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基本县情

合集下载

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的规划

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的规划

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的规划一、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基本概况1、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自然情况位于色头镇北部,地处东经112°57’03’’—112°58’44’’,北纬35°58’42’’—35°59’48’’。

全村总面积4020亩。

土地面积2531亩。

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100亩。

有林地面积121亩。

村庄、矿区等公宅用地270余亩。

宜林荒山面积大,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海拔在1022—1223米之间。

坡向以阳坡和半阴坡为主,坡度在15-25°之间。

是营造混交林的良好基地。

台地较为集中连片。

适宜栽植地埂核桃。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9.3℃,年日照时数2265小时。

年均降雨量为600mm,集中在7、8、9三个月。

全年无霜期156-163天。

工程区主要土壤有褐色土和草甸土。

土层厚度20-50厘米,母岩和母质主要有沙页岩和石灰岩、红黄土、红粘土等。

区域内乔木植被有油松、刺槐、杨树、苹果、梨等。

葵木类有醋柳荆条、酸枣、胡枝子等品种。

草木植物有白草、羊胡草、蒿类、黄芩、苍耳、山菊花等。

2、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社会经济情况275户1007人,耕地面积114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煤炭、运输为主,人均纯收入3786元,人均产粮532公斤。

近几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成了投资16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修通了反小线的村级公路2公里,使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xx年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户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街巷绿硬化户户通,主要街道水泥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二、南召县河东中心商务区指导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安全为切入点,把植树造林与社会主义的基础建设、环境改造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把建成现代化的示范基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南召县历史悠久

南召县历史悠久

南召县历史悠久,文明开发较早,古代文化灿烂。

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南召猿人破洪荒立足中原,已群居于今县境云阳镇西北3公里的杏花山下,科学工作者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是国内...南召县历史悠久,文明开发较早,古代文化灿烂。

约五六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南召猿人”破洪荒立足中原,已群居于今县境云阳镇西北3公里的杏花山下,科学工作者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是国内发现的七大古人类遗址之一。

发掘出的猿人洞穴牙齿化石和遗物,、表明先民们“血缘群婚”、“穴居野处”,依靠“原始群”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使用砸击和捶击的粗糙打制石器,依山傍水过着采集和野猎生活。

与杏花山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遗址,是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洞穴内发现的一米厚残余烬层证实,先民们结束了“茹毛饮血”;食用火烤的熟食,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历史。

县境内还发现有18处仰韶文化早期至龙山文化晚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标志着县境内史前文明传承不断,辉煌灿烂。

夏禹时县境属豫州之域。

商世为谢国地。

西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封申伯侯国,为申国地。

东周庄王九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灭申国,设申县,遂属楚之申县。

周赧王十二年(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韩取楚之宛北地区,遂属韩。

周赧王二十三年(前292年),秦将白起攻取韩,遂属秦。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始置雉县。

西汉、东汉因袭雉县。

三国雉县属魏国南阳郡。

晋时雉县属南阳国。

南朝宋武帝废雉县;北朝北魏置武川、北雉二县,属荆州北清(一说北淯)郡;西魏又置向城县,雉阳郡领之。

隋开皇初(公元589年)废雉阳郡及北雉,以武川为蒙州治;仁寿中改蒙州为洧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清州为洧阳郡,县境分属其武川、向城二县。

唐武德初废武川,并入向城县;贞观六年(632年),向城县隶属邓州。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废向城,人临濑。

宋、金、元皆未设县。

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召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始终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积极发展“林+药”特色产业,推广中药材种植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南召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1发展现状南召县境内有各类中药材253科11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材有200多种。

特别是辛夷,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元末明初就与山茱萸、冬花并称南召县三大特产。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召县辛夷产量基本保持在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占河南省产量的70%以上。

截至2022年12月,南召县以辛夷、山茱萸、杜仲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47万hm 2,总产量达7000t ,年产值达3.5亿元[1]。

其中,辛夷种植面积达1.67万hm 2,年产干药4600t ,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山茱萸种植面积达0.95万hm 2,年产干药800t ;杜仲种植面积达0.67万hm 2[2]。

南召县已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295个、中药材初加工企业10家。

南召县成立了中药材发展中心,对该县中药材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近年来重点建设“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

同时,确定把辛夷、杜仲、黄精、白及、山茱萸、艾草及连翘等作为十大道地中药材进行重点培育。

南召县先后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认证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绿色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辛夷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等称号。

2存在的问题2.1基地规模小而散南召县现有中药材品种多,但基地规模化、标准收稿日期:2023-06-04作者简介:孟凡玉(1979—),男,河南南召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走出脱困之路——南召县县乡财政状况调查

走出脱困之路——南召县县乡财政状况调查

共 性支 出难 以保 障 。 财政 管 理体 制 尚 不 完善 。 响财 影
政 高效运行 。主要表现在 : 乡镇 事权 和 财权不协调 、 不统一 , 独立性相对 较小 : 对财政困难 乡镇的转移支付制 度不够完善 , 部分乡镇财政 困难状况
突出 ; 财税 关 系 不 顺 , 税 三 个 部 门 财 管理 体 制 不 一 ,三个 部 门 “ 随 其 各
的 情况 下 , 往往 采 取 “ 调 ”收入 凑 空 平衡 , 摊支 出转 平衡 , 付不 付 、 挂 应 应 退 不 退压 平 衡 等 诸 多办 法 来确 保 财 政账 面 平衡 。此种 虚 假 平衡 , 制 约 也 了县 乡财政 的 良性 循环 。
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
财 政 压 力 大 。 一 是 企 业 负债 率 高 。 0 4 年 底 , 县 工商企 业 长 、 到20年 全

本原 因。 召县 是 山 区农 业 县 , 二 、 南 第 三产 业 发展 滞后 。 经济 过 热时 期 发 在 展 起 来 的 企 业 起 点低 、 模 小 , 规 因市 场 竞争 力差 , 了一批 , 了一 批 , 垮 关 停 了一批 。同时 , 受基础 设 施 条件较 差 、
深 化 财政 体 制 改革 , 高 财政 运 提
维普资讯
走 出脱 困 之 路
南召县县乡财政状况调查
一裴 志 江
县 乡财 政 是 整 个 国 家 财 政 的 基 础环 节 。缓 解县 乡财政 困难 , 已成 为 当前 各级 政 府 关注 的焦 点。 近 日 , 南 召县 人 大 常 委 会 组 织 人 大 代 表 对 全
财政 收入 。
县 乡经济基础 薄弱 ,结构 不合
理 , 源 匮乏 , 县 乡财 政 困难 的根 财 是

南召县“一化性”柞蚕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南召县“一化性”柞蚕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柞蚕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柞蚕特定生产方式(一) 柞树栽培1. 品种选择。

柞树种植选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麻栎和栓皮栎,进行人工种植。

2. 整地。

柞树种植应先进行场地整理,主要是清理杂树、野草、乱石等。

3. 种植。

柞树种植分为种子直播和柞苗栽植两种。

种子直播的坑穴宜小(穴深0.2 m,直径0.3 m),每穴播种子7~10粒;柞苗栽植的坑穴宜大,以不屈根为宜,每穴栽植1~2株。

一般柞树行距1.0~1.5 m,株距1.0~1.5 m。

4. 树型。

柞园内树型主要有无干树型、中干树型。

无干树型是在无干柞树长2~3年应轮伐更新时或柞树休1~3 cm 处全部伐去,1~2龄蚕为好。

中干60~80 cm 处砍掉,作主干,同时选留个粗壮平伸的侧枝作为一级拐枝,其余枝条全部砍30 cm 长,并选~3个粗壮枝作为二级拐枝。

以后只剪伐三级拐枝以5.柞园管理。

柞园建成后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补植抚柞苗补栽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可采用种子直播或柞年生时,每年松土除草1~2次;3~4年生时,每1次松土除草。

为提高柞叶的产量和质量,需加强柞园培肥管理。

105~10 kg。

柞树生长2~3年后,枝条增多,树干粗大,不便1~2年生老梢。

柞树整枝修剪可增强树势,提高柞叶产量和质量。

年以上柞墩,枝条丛生稠密易发生病弱枝、虫害枝,要及时疏枝整形。

生产上为解决春季火芽不足,可在春分前后将2~3年长势旺盛的柞树较粗枝条的上端截去1/3,同时修去枝干上细毛枝。

截梢柞树发芽迟,树叶鲜嫩肥厚,可饲养4龄柞蚕。

6.柞树病虫害防治。

要有完善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预案。

柞树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早烘病。

防治方法:秋后清除病叶、病枝,可以减少越冬病原;合理密植,促进通风透光,能够起到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柞树主要虫害有肖黄掌舟蛾、黄二星舟蛾和刺蛾类,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初。

冬季可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减少越冬害虫;养蚕期,结合巡园工作,随时捕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6—7月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的成虫。

现在南召汉族民间丧葬习俗

现在南召汉族民间丧葬习俗

现在南召汉族民间丧葬习俗南召二中高二(2)班马存辅导老师刘杰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一定的丧葬礼俗制度。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影响,丧葬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而民间丧葬风俗,变化较小,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民间丧葬风俗的传承与变革,与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转型的广度及深度之关联性不大,民间对官方所制定的新式丧礼遵行甚少,即使有所改革,旋即回复旧俗,仍然广泛地实行着传统丧俗。

南召县地处南阳盆地北部边缘,是典型的山区小县,境内聚居汉、回、满、蒙古等23民族的居民,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加之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现在南召汉族民间的丧礼更加趋于传统丧葬习俗。

南召汉族民间素行土葬,且崇尚厚葬之风,繁文缛节,十分复杂。

现在南召汉族民间丧俗一般有如下程序:换衣,招魂,报丧,设灵,守灵,选墓、打墓,入殓,出殡,行葬,撒五谷种,圆坟,守孝,五七等。

换衣。

经验证亡者真正气绝之后,由亡者亲人,一般是子女或直系亲属在年长者的指导下,拿出为亡者准备好的寿衣,为亡者换上。

“赤裸裸的来,崭新新的走”是换衣的原则,亡者亡时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要换掉。

换衣要及时,否则时间长了,亡者身体僵硬,寿衣穿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招魂。

换完衣服之后,亡者门首竖柳枝白纸幡旗,子女家属成员围尸哭泣尽哀,但泪水不能落在亡者身上,否则将不吉利,影响亡者转世投生。

然后进行招魂,以期亡者复活。

因为传统丧葬文化认为,人死乃是魂魄离开了躯体,魂升到天上,魄进入地下,若招唤及时,仍能复归,故此仪式在古代叫做“复”。

具体做法是由亡者亲属将亡者衣服或卧具扔到正房上面,一边扔一边哀嚎亡者的称谓,并于屋前树招魂幡,祝愿亡者的灵魂能够安息,不要成为游魂野鬼。

报丧。

上面一系列工作完毕后,派人告诉亲友,俗称报丧。

旧时通信条件有限,报丧者则由亡者亲人头裹白布,手上拿一条白布巾,前往亲戚家哭报丧事。

亡者如是男人,则由亡者侄子到亲戚家报丧,亡者如系女性,必须由儿子或女儿给外婆家报丧。

河南南召马市坪风电项目现场踏勘情况说明0209

河南南召马市坪风电项目现场踏勘情况说明0209

河南南召马市坪风电项目现场踏勘报告1.1概述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隶属南阳市,全县总面积2946平方km,境域东西长约95km,南北长约62km,辖16个乡镇,64万人口。

南召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处与暖温带交错的边缘,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其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降雨充沛。

因有西北部、北部高大群山屏障,阻挡和削减了南下的冷空气,故冬季比同纬度的临县气温偏高。

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

南召县交通便利,马市坪风电场一期工程由南召县东升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总规模为100MW,分两期开发,一期40MW,二期60MW。

1.2测风塔现状A、该风电场位于南召县马市坪乡,风场西北方向6.7km处有一测风满一年的测风塔1829#(,该测风塔距南召气象站约31km,本期场址呈不规则多边形,风场范围海拔高度在1018~1684m;由于此次合作方未到场,未找到改测风塔实际位置。

下图为数据位置:B、场区较近的测风塔还有0001#(8个月数据,R-5.6km)。

实际位置如下图:查看0001测风塔的安装报告,与实际位置有690米距离,据合作方反馈为在安装路上设置坐标导致了坐标偏差。

现场查看测风塔,有测风仪器、记录仪,详见下图:C、场区较近的测风塔还有3239#(6个月数据,R-2km)。

实际位置如下图:现场查看该测风塔,有测风仪器、记录仪,目测仍在测风收集数据,如下图:1.4测风塔与风场机位相对位置如下图1,与该风场T1机位距离最近测风塔为3239#和0001#,距离分别为2km和5.6km,其中3239#现阶段取得的数据只有6个月,其测风具有代表性,0001#与1829#测风塔由于距离较远,不具代表性,数据只能作为相关性分析。

建议尽快取得3239#一整年数据或在厂区内新立测风塔展开同期测风。

1.5现场地形地貌及敏感因素现状根据可研地质构造资料显示:该风场拟建场区内及附近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区内断裂最晚活动到侏罗系及燕山期,不属于全新活动断裂,地质结构较稳定,本工程建设基础开挖有引发基坑边坡崩塌的可能性,遭受基坑边坡崩塌危险性小,道路施工有引发路基边坡崩塌的可能性,遭受路基边坡崩塌危险性小,因此勘察设计时应做好基坑支护及护坡,加强边坡稳定性设计。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是我国一处富有的锑矿床,地处南召县境内,是南召县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

该矿床的形成与沉积、改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下面对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1.地质情况: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黄河流域南缘山区,主要由变质岩、角闪岩、黑云母片麻岩、石英岩组成。

2.矿物组成: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矿物主要为锑矿、方铅矿、蚀锌矿等。

其中锑矿为主要矿物,占矿石总量的90%以上。

3.矿床类型: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变质岩、角闪岩等中。

4.构造特征: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中深成岩作用。

通过对矿床地质构造分析可以得知,这一矿床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

5.矿床分布特征: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南召县东南部的响水河流域中。

矿床呈带状分布,长度约5公里,宽度150米~300米,矿体走向为东北-西南,倾角70度以上。

二、南召响水河锑矿床找矿标志在进行锑矿床勘查时,通过矿床的特征来找到发矿迹象,从而找到矿体。

在南召响水河锑矿床勘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找矿标志:1.地质标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主要在不同类型变质岩体内分布,在进行勘探时,应当针对这些地质特征,进行矿床勘查。

另外,需要认真分析矿床分布情况,找出矿床的走向、厚度、岩性等特征。

2.地球物理标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探标志主要是重力异常、磁异常。

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找到这些物理标志,为锑矿床的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3.微地形标志:微地形的变化对于锑矿富集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在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中,矿体的分布与微地形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构成微凹陷地形的岩石中较易发现锑矿体。

4.矿体表面变化标志:锑矿在地表上的反映是相当微弱的,但有些矿体在地表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进行矿床勘查时,需要认真分析矿石体表面的变化,找到可能的矿床迹象,进行进一步勘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召基本县情
南召县位于南阳盆地北缘,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63万人,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南召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手足胝胼,开发着这块富饶的土地。

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南召县至今。

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原铜、铁冶炼的重要产地,今仍留有数十处古冶炼遗址。

南召山河秀丽,人文、自然景观荟萃,是中原风光旅游胜地。

境内有“南召猿人”遗址和猿人洞穴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5处,唐代古刹丹霞寺、宋代道观兴阳观、五垛山北顶祖师庙、真武顶风景区驰名豫西。

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牧虎顶原始森杯,是南北珍稀动植物宝库,为中原唯一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

楚长城遗址,被中国长城学会誉为“长城之父”、“祖赐长城、无价之宝”。

兼有“北雄雨秀”特色的石人山南麓九龙沟风景区,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休。

百尺潭大瀑布、仙人洞、蓄水13亿立方米的鸭河口水库等自然景观,气象万千,景色迷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避暑胜地。

南召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达47种,铁、锰、铅、锌等金属矿藏储量240万吨以上,黄金总储量60万吨,金红石总储量5000万吨以上,煤炭储量1.5亿吨,大理石地质储量2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74%,木材蓄积量575万立方米,水资源达13亿立方米。

南召有着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国家“八五”计划重点项目——鸭河口310万千瓦火电厂已并网发电,河南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在崔庄回龙沟建成。

焦枝铁路、207国道纵贯全境,程控数字电话通联海内外,南距南阳机场60公里,可飞抵郑州、广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

宁西铁路、207国道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必将为南召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特色农业已经形成,林、蚕、牧、菌、毯、渔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已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

先后被国家、河南省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特色文化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县、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县、全省绿色道地中药材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南召县是全国辛夷原产地,全国辛夷主产区,种植面积40万亩,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南召人民,按照“农业奠基,工业立县,科教兴召。

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富县富民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

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南召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县培育出“南召辛夷”、“柞木香菇”、“南召地毯”、“鸭河鱼”、、“南召柞蚕”、“波尔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八大特色产品,企业出口创汇额连续保持全省前列。

一方热土,八面来风。

朴实热情的南召人正张开双臂,敞开胸怀,热诚欢迎更多的贤君志士到南召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