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白芨的种植与管理

白芨的种植与管理1、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
将白芨种分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大块茎切成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上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5cm,深10cm,按株距7-8cm放块茎1个,芽向上,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湿。
2、整地时施入生物有机肥80-120kg/亩。
追肥每年3-4次,每次每亩20-30kg洋丰15-15-15复合肥,结合除草施用。
一年除草4次,一般分别于4月、6月、8月、10月;每次除草都要浅除,避免伤根。
3、病虫害防治(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要注意排涝防水。
(2)叶斑灰霉病: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
可以轮换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
(3)黑斑病:在白芨上交易发生。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
翌年5月中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
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
防治方法:一般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也可在栽苗时浸苗基部10分钟。
(4)蛴螬(qi cao):金龟子幼虫,取食作物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
(5)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是咬食块茎,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6)地老虎: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缺苗断条。
虫害防治技术:在蛴螬、金针虫发生严重地区,应以拌肥、闷种为主,蝼蚁发生严重地区,以毒饵为主;地老虎发生严重地区,以深翻灭卵,除草杀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
辛硫磷对害虫有强触杀以及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
特别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
每亩用50%乳油250ml加水500kg浇灌;或者每亩用50%乳油250ml拌土撒施;或者每亩用3%粒剂10公斤撒后浇水。
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规程

中药材白芨栽培技术规程白芨,又称白芨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
白芨的栽培技术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繁殖、管理和采收等方面。
一、选地白芨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较高。
选地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积水和过于酸碱的土壤。
同时,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
二、繁殖白芨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白芨的种子较小,发芽率较低,所以需要进行种子处理。
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左右,然后晾干备用。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的白芨植株进行分株,每株保留2-3个芽眼,然后将分株移植到新的土壤中。
三、管理白芨的管理主要包括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白芨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2-3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施肥方面,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有机肥的追施,每次施肥量为每平方米5-10公斤。
病虫害防治方面,白芨容易受到蚜虫和红蜘蛛的侵害,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四、采收白芨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当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根部。
采收后,将白芨晾干,然后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不良部分。
最后,将白芨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五、市场前景白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可度提高,白芨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
白芨可以用于制作中药饮片、药膏等,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同时,白芨还可以作为保健品的原料,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总结白芨的栽培技术规程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选地、繁殖、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白芨的生长状况和药用价值。
随着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增加,白芨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
希望本文对于白芨的栽培技术有所帮助,为中药材的种植和利用提供参考。
白芨栽培方案范文

白芨栽培方案范文白芨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植物,其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提高白芨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栽培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科学的白芨栽培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白芨的生态要求、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白芨生态要求一、选择适宜的环境白芨喜欢温暖、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适宜的降水量为800mm~1000mm。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优先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尽量避免积水,确保种植场地的通风良好。
二、土壤要求白芨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栽培前应进行土壤分析,并进行土壤改良。
一般来说,可以适当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或腐败的秸秆等,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第二部分:白芨种植技术一、选种与育苗白芨采用无性繁殖方式进行,可以选择生长茁壮的种苗进行繁育,并尽量选择来自良好生长环境的种苗。
苗期管理可采用覆盖秸秆雪覆盖的方式,以充分保证苗木的生长。
二、整地与播种在整地阶段,应将种植地进行深翻,同时进行细碎,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整地后,进行适当的间隔抢培养,以减少杂草的生长。
在播种前,可先进行苗床的铺设,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最后进行轻微的覆土。
三、育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是保证白芨获得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苗期,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波动过大或湿度过高,可通过覆盖遮阳网、防风网等方式来调节温湿度。
另外,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生长期管理在白芨的生长期,应适时进行疏苗和追肥。
一般在3~4叶期进行疏苗,以便保证每株植株的正常茁壮生长,疏苗后还应及时进行追肥,以提供充分的养分供应。
第三部分:白芨病虫害防治白芨病虫害易受到根腐病、粉瘤病、褐斑病、蚜虫的侵袭。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病害防治1.合理轮作,杜绝连作。
间隔2~3年,以减少病菌的数量和侵染。
白芨种植技术白芨的种植方法(白芨怎样种植)

白芨种植技术白芨的种植方法(白芨怎样种植)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止血功效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功效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各地都有种植。
那么,白芨种植技术,种植时间,施肥方法你都知道吗?白芨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
用旱地种植,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把土翻耕25㎝,每亩施农家肥1000㎏,没有农家肥可撒施复合肥50㎏,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做宽140㎝的高墒。
2、种植。
选择驯化好的白芨块茎,每块带2个芽,蘸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3㎝,深6㎝,按株距11㎝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新芽出土。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
种植后喷洒乙草胺封闭,覆盖上一层松毛,以墒为单位,采用拱架支撑,并加盖遮阴网,以利白芨出苗齐。
6月是白芨生长的旺季,杂草也长得快,需进行除草,除草时要浅锄,避免伤根。
②追肥。
白芨是喜肥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但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应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
白芨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烂根病在雨季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诱杀或拌毒土,也可用益富源催芽生根液700倍液浇施。
5、采收及加工。
白芨种植3年后,10月地上茎枯萎时,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在清水中浸泡1 小时后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8分钟,取出晒干。
白芨种植时间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
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
花后到8月中旬施1 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施肥方法(1)土壤施肥法腐熟农家肥: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需用益富源生物菌肥发酵剂腐熟后才能施入土壤,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
白芨病虫害防治

白芨病虫害防治白芨作为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它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然而,白芨也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其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白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和实施,对保护白芨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防治白芨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合理灌溉管理:白芨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是过度灌溉容易导致病菌滋生。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控制灌溉的频率和量,以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通过科学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损失。
3.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识别病虫害,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可以运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病虫害的症状和特征,从而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4. 文化措施:保持种植地的卫生和整洁,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残留物和根系,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遵循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隔,保证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益生菌等自然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环保、无毒和高效的特点。
通过引入天敌来吞食害虫,或使用益生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较重时,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然而,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7. 病害预防:定期给植株进行施肥和补充营养,增强植株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可以利用草木灰、辣椒水等天然物质,进行病害预防和治疗。
总结起来,白芨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灌溉管理、种植抗病虫害品种、病虫害监测、文化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病害预防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在种植白芨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和要点,以确保白芨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一、土壤要求白芨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5-7.5之间。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避免在盐碱地、酸性土壤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种植。
如果土壤质量不好,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肥料,并进行灌溉和排水处理。
二、适宜的气候条件白芨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在种植时,应该选择气温适宜、降雨充沛的季节,避免在干旱或者寒冷的季节种植。
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中,需要注意对白芨进行保湿和遮荫,以防止叶片受到烧伤。
三、繁殖方式白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需要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播种。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的根茎进行分割,然后进行移栽。
在进行繁殖时,应该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四、栽培管理1.肥料施用在种植白芨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
在种植初期,应该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等。
在生长期间,应该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白芨的生长和发育。
2.病虫害防治白芨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白粉病、叶斑病、蚜虫等。
在种植时,应该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同时保持通风和排水良好,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3.灌溉和排水在种植白芨时,应该注意灌溉和排水。
应该避免过度浇水或者积水,同时保证白芨的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4.采收和贮存白芨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当根茎逐渐变黄时就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后应该进行洗净、晾干和贮存。
白芨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霉变和质量下降。
五、结语白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种植白芨需要注意土壤、气候、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管理,以确保白芨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护环境和健康。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对于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白芨的栽培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生长状况和产量,还关系到其药效和质量,因此掌握白芨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适宜环境白芨适应性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阴凉的环境。
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6~28℃,适宜光照为半阳光到荫蔽,适宜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山区地区最好选择山脚下或山谷地带,避免过于峻峭和阳光充足的地带。
二、繁殖方法白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状茎分株和种子繁殖。
根状茎分株的繁殖方法比较简单,是常用的一种繁殖方法。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将株分成若干个小株,每株保留3~4个交替排列的叶子,种植到花盆或者直接种植到地里。
种子繁殖是一种较难掌握的繁殖方法。
在春季选择好的种子,经过浸泡消毒后,种植到育苗盘中。
育苗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湿度,及时浇水和通风换气,可在5~7天后出苗。
三、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搜集好的腐熟有机肥并掺入土中,最好用腐熟的牛粪或鸡粪。
2. 土壤管理:要经常清除杂草,以免影响白芨的正常生长。
在生长期内需要适时的喜肥和加强灌溉。
四、病虫害防治1. 防治病害:在白芨生长期间需防治害虫和病菌的侵袭,以避免影响白芨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使用一些环境友好的草药制剂,如苦木炭、蒲公英或者红树皮浸水等。
2. 防止野生动物侵害:在农村地区,白芨的种植也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
可以采取防护措施,如搭建简易荫棚,用尼龙网覆盖周围的草丛,有效避免野兔、松鼠等野生动物的侵害。
五、采摘与贮藏白芨的药用部位为块根,一般在栽培2~3年后进行采挖。
采挖时应挖掉整株植物,清洗干净,在阴凉处晾干。
贮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可将白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持其完整的块根形态,以保证药效和质量。
总之,白芨的栽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科学的技术支持下,才能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白芨根。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白芨的栽培技术1-引言白芨(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又称公丁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百合科。
白芨生长快、适应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园艺植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芨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育苗技术、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土壤要求2-1 土壤类型白芨喜欢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或壤土。
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都不适合白芨的生长。
2-2 土壤pH值白芨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为严格,最适宜的pH值为6-5-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3 土壤肥力白芨喜欢肥沃的土壤,土壤中应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白芨之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3-育苗技术3-1 种子处理白芨的种子较小,容易沉淀,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首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
接着,将种子与砂子混合,以增加播种均匀度。
3-2 播种在培育盒或播种盘中,撒上适量的育苗基质,然后将种子均匀洒在基质上。
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保持适度湿润。
3-3 温度和湿度控制白芨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可以在育苗盆上覆盖塑料薄膜,增加湿度,同时定期喷洒水雾。
4-栽培管理4-1 光照白芨喜欢充足的阳光,但太强烈的直射阳光会对植株造成伤害。
所以,应选择阳光充足但有遮荫的种植位置,或进行适当的遮阴。
4-2 浇水管理白芨对水分需求较高,但不能过湿。
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夏季干旱时,应增加浇水次数。
4-3 施肥白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
在生长季节,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或使用适量的缓释肥料。
4-4 除草和杂草处理白芨短时间内不能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和水分,应定期除草和清除杂草。
5-病虫害防治5-1 病害防治白芨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病等。
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及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
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一、概况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
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
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
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
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四、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
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
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五、采收加工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
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六、有效成分块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