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电车线路历史

合集下载

巴士三汽55年成长见证上海城市巨变

巴士三汽55年成长见证上海城市巨变

5 辆 申豪 S WB 6 1 2 0 V 4 L E低人 口高等级空调车在 6 3
路 投入 运 营 , 该 车选 配 V o l v o D 7 E 2 9 0国三 发 动机 、 自动 变 速 器 、V o l v o B 7 R底 盘 可 调 空 气 悬 挂 、前 后 盘 式 制 动 。低 地 板 化 以及 大 面 积 全 景 侧 车 窗 使 得 整 车 欧 风 十 足 。 如今 的 公 交 车 型更 是 向大 容 量 、 低 地 板 、低 排 放 和 高 舒 适 性 发 展 ,强 力 空 调 、环 保 发动 机 、无级 自动变 速箱 、气 囊悬 挂 架 避震 器 、 新 风 装 置 和 车载 数 字 移 动 电视 也 搬 进 了公 交 车 厢 。
地 的 巨大 变化 。
起 讫 站 为 昌化 路 至 曹 杨 八 村 。2 0 0 1年 5月 向西 延 伸 到 真 光 新 村 。2 0 0 7年 9月 ,再 次 向西 延 伸 到 定 边 路 。1 9 8 8年 l 2月 开 辟 1 1 2 路 ,起 讫 站 为人 民广 场 至管 弄新 村 。1 9 9 9年 1 2月 向北 延伸 到 大华新 村 。
起讫站 向两面延伸 ,东面延伸到西谈家渡路 ,西面
延 伸 到 江 桥 三 村 。2 0 1 0年 2地区市民夜间出行 , 三汽公司还将夜宵线 3 4 0 路同步延伸到金园一路靖
远路 ,解 除 了江桥 地 区市 民夜 间出行 的后 顾之 忧 。
环 路为 界 ,中 山环路 以外 三 、四公 里 基本 属 于郊 区 。
巴士三汽在历经数十年创建公交品牌活动中 , 强化机制 、积累经验 、推陈出新 、争创特色 、诚信
社会 、不 断展 示企业 新 形象 。创 造性 地 向社 会展 示 公 交 品牌线 路 服务 特色 ,相 继推 出了 “ 红领 巾”班

上海城市记忆:老城厢的11路环城圆路无轨电车

上海城市记忆:老城厢的11路环城圆路无轨电车

上海城市记忆:老城厢的11路环城圆路无轨电车
1915年2月1日华商3路有轨电车开通,由小东门经新开河、老北门、新桥街至老西门(南端)。

1916年2月1日华商2路有轨开通,由小东门经大东门、小南门、尚文路至老西门(北端)。

1928年老西门2路和3路有轨电车接轨,3路有轨电车改为环城圆路,由小东门沿原线至老西门后再沿2路有轨电车线路行驶回小东门,也就是现在11路的前生。

1933年2路有轨电车也改为圆路。

1937年8月因抗战爆发华商电车停驶,电车轨道和设备被日军拆毁,战后亦未恢复。

1945年12月10日1路环城圆路公共汽车开通。

1953年7月1日新辟21路无轨电车替代1路公共汽车行驶,其架空设备均由市公交公司自行设计、制造、施工。

1954年环城内圈由14路无轨电车替代,环城外圈由24路无轨电车代替。

1962年9月1日人民路、中华路恢复行驶环城圆路无轨电车,定名11路。

1992年1月20日配合施工,11路电车内圈停驶,后恢复。

1996年8月17日配合延安高架施工11路电车外圈停驶,后恢复。

2006年8月28日超级电容公交车上线11路内圈试运营,2008年上线11路外圈运营,无轨电车正式退出11路运营,目前新型智能化高能超级电容公交车已经在11路测试,不久之后将上线运营。

华商电车(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老西门的有轨电车(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1路无轨电车(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导语】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传统的骑行工具到现代化的地铁网络,上海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变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上海城市交通的变迁。

【1. 简述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上海市的交通工具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当时,上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人力车、牛车以及少量的马车。

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2.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电车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交通工具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电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上海出现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车、牛车和马车。

电车的出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1933年的地铁建设】1933年,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一号线。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地铁的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拥堵的问题,也使得上海的交通更为高效和便捷。

随后,上海地铁网络逐渐扩张,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4.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私家车、共享单车和出租车的兴起】随着上海市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逐渐增加。

私家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灵活的出行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共享单车的兴起成为了一种新的交通选择。

与此上海的出租车业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5.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交通工具将继续发生变革。

智能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有轨电车系统
01 历史沿划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Shanghai Zhangjiang Tram),是服务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其类型为导轨电车。其首条线路于2009年12月31日开通,使其成为上海首个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由于张江地区本身已有一些公交线路运营,再加上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具有“潮汐”的特点,主要是以早晚 上下班客流为主,而生活客流较少,所以,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运营初期可能会出现亏损。浦东公交署相关人士对 此表示,张江地区制订了一个总体方案,使普通公交与有轨电车有机地结合,既要增加有轨电车的客流,以减少 亏损,又不能增加乘客的出行负担,故专门成立了上海浦东现代有轨交通有限公司,由其负责运营管理。
与现有的公交车是在道路两侧设置车站不同的是,上海张江有轨电车采用的是岛式车站,即像某些地铁车站 那样,车站设在路中间,两边一来一去同用一个车站。在道路中间嵌入单轨道、占路少,导轨只比路面稍高,不 采取“硬隔离”,其他车辆需要“借道”时也不会有明显不适。“这样,只要对现有道路中央的隔离带进行改造 就行了,不再占用道路两侧的面积,加上车站大都设置在十字路口附近,乘客只需通过人行道就能到达车站,无 论来去,只需穿过半条马路即可。”相关人士表示。为配合有轨电车行驶,张江功能区内信号灯也将进行调整, 当有轨电车行至十字路口时,信号灯将转为绿灯保证通行。而当有轨电车停下后,与有轨电车行驶路线同向的十 字路口信号灯将转为红灯,乘客可通过人行道离站。为减小线路的影响范围,最终的实行方案将采用有轨电车和 社会车辆混行的方式,以合理使用道路空间资源。道路中央双车道独立运行,右侧行车。
截至2020年10月,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运营线路共有1条,为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运营里程9.0千米,共设 车站15座。

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磁悬浮列车站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
铜陵市环形天桥,缓解了十字路口交通拥堵 (他的家乡)
扬州市双层公交车
谢谢观赏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你们,想念那 些快乐的大学时光。。。
60年代匈牙利产依卡路斯车型模型
六 十 年 代 广 州 无 轨 电 车
广州60年代已经能自主生产钢架客车。1963
年广州生产第一批越秀牌钢架铁车厢大客车, 也是华南地区第一批钢架公共
在同一时期的上海,1963年8月,第一辆663
型无轨电车驶上上海南京路街头。
60年代上海公共汽车广泛采用煤气做燃料
50年代行驶在北京科学路上的公共汽车
50年代停在北京电子管厂门前的公共汽车
三. 六十年代
制作者:最清纯的女生就是反应速度有点慢
60年代广州开始有了真正的柴油发动机结构大 客车。这批车型是由匈牙利依卡路斯汽车厂制 造、国家统一进口的,当时分配到了北京、广 州和上海等城市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下面这张 图是后来的车迷制造的经典依卡路斯车的模型。
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普通月票每张99元优待月票元优待月票每张每张63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车普通月票每张张840840元优待月票待月票588588元元均折合新人均折合新人这是当时的售票员当年的司机制作者学院成绩最高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声宣告走到今天已经整整60年了
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 及演变
50年代广州人力车还在运营。这也表示当时公 共汽车的运力还是远远不够。
50年代昆明(左)上海(右)公交车
50年代沈阳公交车
北京第一辆公交车
50年代北京公交车
• 北京建国初期公共交通的主力是始建于1924年的有轨电车。 但在解放的时候,只有49辆电车勉强能走,将近100辆电 车停在车场里,无法动弹。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经过半 年的抢修,所有的电车终于又奔跑在了长安街上。

上海历史——上海百年之最(一)【1901~1920年】

上海历史——上海百年之最(一)【1901~1920年】

上海歷史——上海百年之最(一)【1901~1920年】1901~1905年有汽车之始。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从香港带来两辆汽车,此为上海(也是中国)有汽车之始。

最大的外商地产商。

1901年,英商哈同洋行开业。

至1931年时,拥有地产449.098亩。

第一张汽车照会。

1902年1月30日,工部局发出第一张汽车特别临时照会,按马车月捐银洋2元。

第一所新式私立学校。

即爱国学社。

1902年11月16日由中国教育会创办于上海泥城桥福源里。

第一次学潮。

是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的“墨水瓶风潮”。

校方以教师座位上放有一只墨水瓶为由头,开除进步学生,遂激起全校学生公愤,宣布全体退学。

第一家大型私营造船厂。

即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1902年由朱志尧创办。

第一次足球比赛。

是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的足球对抗赛。

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制造厂。

即大隆机器厂。

1902年由严裕棠创建。

第一家广式糕点食品店。

即利男居茶室。

1902年创设。

第一家外商绢丝厂。

即怡和丝厂,1902年由英商创办于杨树浦。

第一家卷烟厂。

即浦东卷烟厂。

1902年由国际烟草托拉斯英美烟公司创办。

第一部横式排版的中文图书。

即严复著《英文汉诂》。

190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第一本小说杂志。

即《绣像小说》。

1903年5月27日在上海创刊。

第一家肥皂厂。

即中国肥皂矿烛公司。

1903年由跨国制皂企业英国联合利华有限公司设立。

最早有电梯设备的楼房。

1903年,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开始兴建,至1905年落成。

第一所幼稚园。

即上海西门外庆安里的“幼稚园”。

1903年由吴馨与吴朱哲创办。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组织。

即万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1904年3月10日创建。

首次发行欠资邮票。

1904年3月16日由江海关首次发行。

第一家机制皮革公司。

即上海硝皮公司,1904年成立。

第一个地方自治机关。

即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

1905年10月16日成立。

上海公交

上海公交

上海公交1908年3月5日,外滩至静安寺路段响起了“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通车正式通车运营,揭开了上海远东第一大都市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序幕。

此后,长途车、出租车、货运车等应运而生,呈现出上海城市交通多元化的格局,更带来了上海滩的繁华与热闹。

解放初期,上海公交线路共44条,运营车辆934辆,年运客流2.37亿人次,到90年代初,上海公交已形成年客运量近50亿人次,年行驶里程103.86万公里,拥有408条线路,6562辆公交车的规模。

1992年9月,作为公交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全国首家城市公共交通股份制企业—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短短3年多时间,巴士集团在全国公交率先走出了一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公交发展新路。

2核心业务编辑公交是巴士集团交通核心产业的基础,现有六家营运公司,车辆规模7500辆(其中空调车90%),经营线路340余条,年客运总量14亿人次(占全市公交50%强,其中市区占到70%以上),日均销售收入660万元,是上海公交行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最优、职工收入最高”的龙头企业。

3服务理念编辑巴士新新926路公共交通先进水平,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提高产业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行营业智能化管理,加快车辆升级换代。

在未来两年中,巴士所属公交将率先实现车辆空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目标。

未来三年,以“产业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服务人性化”为标志,巴士集团将基本完成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

交通产业将以信息化为先导,集群式调度、远程实时监控等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手段将全面取代传统、落后的点到点管理方式。

到2007年,巴士集团所属运营车辆的车载GPS及其控制系统将全面建成;以上海申沃、万象大宇、青年等高等级城市客车为主体。

上海市区环线内公交车将基本实现高档化;柴油公交车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公交线网按照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及公交优先的发展政策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

上海公交历史

上海公交历史

上海公交历史921年4月26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位于浦东周家渡,资本25万元。

随即开筑上南县道(公路),从上海浦东周家渡至江苏省南汇县泥城。

1922年8月7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家渡)周(浦)线长途汽车通车,线路长13.85公里。

1924年4月12日: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黄炎培任董事长、顾伯威任经理,集股15万元,事务所分设在北京路(今北京西路)靖远里1号恒大纱厂批发所内和浦东庆宁寺。

1925年春:上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改办轻便铁路客运,在上南路原汽车公路上加铺铁轨,行驶钢轮机车载客,公司更名为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1926年7月:上川线全线竣工通车载客营运,线路全长20公里。

1931年3月11日:市公用局轮渡管理处开辟高桥码头至高桥镇之间的公共汽车线路。

民国25年8月1日高桥海滨浴场开放,该线延伸至海滨浴场,翌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停办。

1935年:浦东汽车公司开辟11路(东昌路-洋泾)。

1938年2月28日:日军强行接管上川线,属伪上海市交通局管辖。

1942年1月24日:伪市公用局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上川上南两路管理处。

1945年9月29日:市公用局接收上海都市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川上南两路管理处、英商中国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

随即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发还民营。

1946年5月1日:浦东地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设在周浦镇,资本法币1亿元。

公司下设交通事业部及木材部。

同年8月6日周浦至南汇长途汽车先行通车。

1949年7月1日: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

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6年3月:东昌路-高桥公共汽车线路调整至陆家嘴,定名81路。

1956年10月25日: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

原直属上海公用事业局的上海市公共汽车第一车场、第二车场、公私合营上海市浦东公共交通公司划归该公司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线路1.服务沪东两万户——6路6路(1954.9.17——)前身为1954年4月17日开辟的通宵行驶61路公共汽车,起讫站为北海宁路——松花江路1985年8月3日61路公共汽车改为6路无轨电车由溧阳路开往图们路1999年,6路延伸至武进路河南北路,自图们路循原线至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武进路至终点站。

回程自武进路,九龙路,周家嘴路,循原线2.高架下的电车——8路8路(1953.7.1——)前身为1953年7月1日开辟的通宵行驶60路公共汽车(松潘路——五角场)1983年12月25日60路公共汽车改为8路无轨电车(松潘路——五角场)1993年,配合内环线施工,8路电车改道隆昌路,松花江路至黄兴路原线。

1999年北段延伸至三门路市光路2004年7月24日配合中环施工,8路调整走向,调整后的走向为:向三门路方向:自原线起经黄兴路、国定路、国和路、政立路、国京路循原线;向杨树浦路方向:自原线起经市光路、政立路、国和路、国定路、黄兴路循原线。

2007年8月上旬临时改线段被确立为正式走向3.终点,就是下一段新旅程的起点——11路11路(1945.12.10——)1945年12月10日,开辟第一条市营公共汽车线路1路环线回路车(老西门——老西门),1953年7月1日,1路公共汽车被21路无轨电车代替1955年现21路开线,环城内外圈分别由14路和24路代替1962年9月1日,环城电车恢复,11路开通4.辉煌不再,却依旧坚强——13路13路(约1946——)前身为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开辟的12路公共汽车(提篮桥——新闸路)(具体开线日期不详)1956年11月1日更名为72路(提篮桥——康定路忻康里)1960年10月8日72路被13路电车(提篮桥——曹家渡)取代2002年9月5日,13路临时延伸至中山公园2005年9月17日恢复至曹家渡5.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14路(1914.11.15——)1914年11月15日由英商电车公司开通,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由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开往老闸桥1916年,延伸14路无轨电车越天后宫桥(河南路桥)至北火车站1951年7月,南端延伸至人民路1952年12月,北端延伸至武进路1953年,北端延伸至沈家湾(四川北路武进路东)1954年,南端延伸至老西门1955年起,改为环线,循原线至老西门,顺时针绕中华路人民路一圈,循原线1958年,14路延伸至全家庵路(临平北路)1983年9月15日,北端延伸至打虎山路1988年,南端调整至延安东路1990年,南端调整至东新桥1999年,14路北端延伸至本溪路,走控江路,江浦路,本溪路,控江路2001年8月14日,14路延伸至中山北二路,填补江浦路北段交通空白2007年5月,因四平路地铁施工塌方,改走辽源西路,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不久后恢复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14路南向北改走河南中路(新铺西侧便道),河南路便桥,河南北路(新铺西侧便道),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北向南改走河南北路,七浦路,江西北路,天潼路2008年6月配合打虎山路施工,14路往东新桥方向临时改走控江路,大连路,新港路2008年6月底,因四平路地铁施工再次塌方,改走控江路,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不久后恢复6.电车配车最少的线路——15路15路(1948.5——)1948年5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委会开辟15路公共汽车,徐家汇至北站。

1957年,15路公共汽车启用新番号65路。

1958年,65路公共汽车率开辟全市第一条夜宵线路。

1959年12月15日,65路公共汽车由15路取代1971年1月,由北站延伸至乍浦路,填补18路延伸留下的空档。

1976年,15路电车缩回北站1979年,夜宵线改称315路,并延伸至天钥桥路零陵路。

1980年,为缓解北京-西藏路口紧张,往北站方向改走芝罘路,浙江路至北站。

1981年3月,15路电车延伸至上海体育馆。

1985年,改道经西藏北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至北站,不再走芝罘路。

1987年,为缓解北京-西藏路口紧张,北站方向改走乌镇路。

1988年,北站终点更名为“天目东路”。

1995年左右,废弃乌镇路迂回线路,恢复1985年的西藏北-曲阜路走向。

2003年6月17日,因西藏路改造,过苏州河时天目东路方向改走河南路桥,上体方向改走浙江路桥2005年,因四川路桥停驶电车,四路电车线集中河南路桥,为保证行车,大幅缩减电车数量。

2006年,配合天钥桥路单行,改走宛平南路。

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15路南向北改走河南中路(新铺西侧便道),河南路便桥,河南北路(新铺西侧便道),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

7.连接两座著名寺庙的线路——19路19路(1926.12.30——)1926年12月30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辟19路无轨电车,由民国路(人民路)至小沙渡(宜昌路)1950年9月,调整为昆明路到宜昌路1953年,东端延伸500米至提篮桥1961年1月,东端延伸至兰州路桥1962年8月,缩线回提篮桥下海庙1972年4月,西端调整至澳门路2003年6月17日,配合西藏路桥施工,过苏州河时19路双向改走河南路桥2004年11月12日,配合巴士电车155路开辟,19路让出下海庙终点站,延伸至通北路17路总站2006年10月29日,19路配合泰兴路(康定路-新闸路)道路改造,双向临时改道江宁路,新闸路。

2007年1月25日,恢复原线8.上海电车的名片——20路20路(1928.9.27——)1928年9月27日由英商电车公司开辟20路无轨电车,自兆丰公园(中山公园)至静安寺1939年延伸至外滩,走向约为愚园路,乌鲁木齐路,南京路,陕西路,威海路,福州路。

外滩1963年8月15日,20路替代有轨电车,驶上南京路,成为上海电车的名片1990年夏,配合愚园路施工缩线至静安寺,不久后恢复2005年11月,配合安西路施工,20路临时改走中山公园终点站-长宁路-江苏路-愚园路循原线行驶2006年12月9日,20路电车配合河南中路拓宽工程,往九江路外滩方向临时改道九江路、四川中路、南京东路;往中山公园方向直行九江路2007年2月3日,恢复安西路行驶9.改汽浪潮中的幸运儿——22路22路(约1946——)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开辟4路公共汽车从北京东路外滩经白渡桥沿长治路、长阳路抵兰州路,另有4路甲至临青路。

1954年2月1日,4路公共汽车由22路(引翔港—广东路外滩)无轨电车代替1960年1月15日,从引翔港延伸至隆昌路,后南端终点延伸至十六铺1986年延伸至内江路1987年7月15日,延伸至军工路1992年,外滩架空线拆除。

22路汽车仍经过外滩,22路电车缩线至闵行路白渡桥2003年9月5日,22路电车调整走向,军工路终点站撤销,新设图们路终点站,图们路方向走向为长阳路原线-内江路-敦化路-长白路,闵行路方向走向为图们路-控江路-内江路-长阳路原线。

10.在巴士论坛上引起争议的线路——23路23路(1946.7——)1946年7月,市公交筹委会开辟6路公共汽车(老西门-曹家渡)1948年3月25日,市公交筹委会开辟20路公共汽车(东门路—斜桥)1954年10月,23路(曹家渡—老西门)开通替代公共汽车6路和20路上世纪60,70年代延伸至高雄路并且西端终点站调整至忻康里,具体时间不详2003年3月1日,23路调整走向, 双向改走黄陂路, 金陵路2007年3月31日,23路电车忻康里方向改走江宁路,武定路,武定西路,万航渡路,康定路2007年4月21日,配合10号线老西门站施工,23路往忻康里方向改道肇周路,建国新路,西藏南路11.过地道的电车线路——24路24路(1938.9.15——)1938年9月15日,由法商电车公司开辟24路无轨电车,至延安路为止,以北由英商运营。

3个月后与英商电车公司联运,由安纳金路(今东台路)老西门至劳勃生路(长寿路),后走向几经调整,现终点站位于豆市街复兴东路和长寿新村,离当年最初的起讫站不远1955年起改为环线,由宜昌路循原线至老西门,沿逆时针绕中华路人民路一圈,循原线1962年11路开通后终点站恢复至老西门1994年11月25日,24路因陕西路单行而改道石门路,后恢复1997年12月,配合复兴东路拓宽工程竣工, 24路电车延伸至复兴东路外滩, 增设吉安路老西门, 豫园双向站2001年8月1日,为配合复兴东路隧道施工,24路临时缩线至豫园,并开设至复兴东路外滩的汽车2005年3月1日,包括11,17,24,26在内的巴士电车重庆南路场的线路归入巴士新新管辖2004年1月20日,24路调整走向,并恢复行驶至复兴东路外滩。

调整后的24路行驶路线为:循原线至复兴东路、中华路、白渡路、豆市街原地调头,并增设老西门、尚文路、大南门、小南门、大东门站,撤销原老西门、豫园站,后恢复原线行驶2006年3月11日,24路电车配合陕西北路(康定路-新闸路)道路改造,往复兴东路外滩方向临时改走西康路,新闸路,陕西北路。

同年恢复原线行驶2007年4月21日,配合10号线老西门站施工,24路往复兴东路外滩方向改道建国东路,建国新路,西藏南路,盐城路,中华路,复兴东路2007年6月初,24路回归巴士电车公司12.东区电车No.1——25路25路(约1946——)抗战胜利后,上海公共交通公司经营的11路公共汽车自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过白渡桥经唐山路大连路至平凉路临青路止,另有11路甲延伸至军工路。

1954年,11路公共汽车改名为31路,由天山新村至平凉路军工路1958年11月1日,31路被25路无轨电车(十六铺—军工路)取代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25路南端终点曾先后调整至广东路外滩和东新桥(具体时间不详)1990年左右,缩线至峨嵋路余杭路附近1999年,25路延伸至南崇明路,往南崇明方向:循原线至唐山路,新建路,周家嘴路,海宁路,四川北路,南崇明路至终点站。

往军工路方向:南崇明路,崇明支路,天潼路,河南北路,海宁路,周家嘴路,梧州路,汉阳路,循原线2005年起因四川北路南段停驶电车,终点站改至乍浦路桥,改走原线,海宁路,河南北路,天潼路,乍浦路进终点站,北苏州路,四川北路,天潼路,河南北路,海宁路,原线2007年6月23日起,配合河南北路七浦路地铁施工和河南路拆桥,25路南向北改走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回原线,北向南改走河南北路,七浦路,江西北路,天潼路13.见证大杨浦百年沧桑——28路28路(1908.3.24——)1908年英商电车公司开通2路有轨电车,由杨树浦路勒克诺路(宁武路)至上海总会(广东路外滩),后改称3路1912年8月,英商与法商部分线路实行通车不通票的联营,3路改称8路1937年,北端终点延伸至周家嘴渡口(杨树浦底)1960年因为南京路和外滩拆除轨道,8路和12路合并,由杨树浦底驶往静安寺,线路名仍为8路1963年,由于南京路彻底拆除轨道,8路调整线路,新走向为由杨树浦路经大名路、天潼路、浙江路至东新桥为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