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生产原理及性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氯气的性质(习题及答案)

氯气的性质(习题及答案)

氯气的性质(习题)1.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氯气有刺激性气味B.氯气可以与水反应C.铁丝在氯气燃烧生成氯化亚铁D.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2.据报道,某工厂发生管道内氯气瞬间泄漏的事故。

如果你是处理事故的现场总指挥,你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告诉人们该气体有毒B.提醒人们向较高的地方逃离C.提醒人们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D.提醒人们用食醋浸湿毛巾捂住鼻子逃离3.根据所学漂白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在漂白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B.苏打粉C.白酒D.白醋4.浓盐酸与次氯酸钙能发生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①CO2②HCl③H2O(g)④O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列有关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B.氯水和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退色,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新制氯水需盛放在无色瓶中D.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6.下列有关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水中只含Cl2和HClO两种分子B.氯水放置数天后其pH变小,酸性增强C.新制氯水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它退色D.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主要是氯气7.将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新制氯水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A.碳酸钠溶液B.镁粉C.硝酸银溶液D.硝酸钙溶液8.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后颜色又退去,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9.工业上制取氯气采用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 Word版含解析

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0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1.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桂香村曾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公安、消防、环保多部门联合处置3小时,疏散了400余名群众。

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A.②③④⑤B.①③⑤⑦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⑥解析:NaOH浓溶液碱性强,对人体有害;Cl2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而且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Cl2的密度大于空气,人群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较安全。

答案:D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解析:在干燥的条件下氯化氢、氯气均不能呈现出酸性,氯气也不呈现出漂白性,故A、B不正确。

在溶液中氯化氢、氯气都能产生Cl-,通入硝酸银溶液中都出现白色沉淀AgCl,故C选项错误。

氯气与碘化钾在溶液中能置换出I2,而I2能够使淀粉呈现蓝色,氯化氢无此性质,故D是正确的选项。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D.实验室用MnO2和稀盐酸加热法制取Cl2,若有14.6 g HCl参加反应,则可制得7.1 g Cl2解析:氯水久置后,HClO分解,故久置氯水相当于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变红,不褪色,A 错;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C错;实验室制取Cl2要用MnO2和浓盐酸,不能用稀盐酸,D错。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Cl 2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B. 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取漂白粉 C. 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 D.氯化氢3.常温下,下列卤素单质中为紫黑色固体的是( ) A.氟 B.氯 C.溴 D.碘4.下列物质里,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A.NaCl 溶液B.新制氯水C.漂白粉D.液氯5.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白雾的是( ) A.铁在氯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钠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 FeCl 2B. Na 2OC. CuCl 2D. HCl7.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 A .变红 B .先变红后变白 C .变白 D .不变8.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3KClO 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KSCN 的2FeCl 溶液变红2Cl 具有还原性9.下列试剂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浓硫酸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漂白粉密封避光保存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10.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有Cl 2分子和H 2O 分子 B.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 2C.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D.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11.某同学利用含有HCl 杂质的2Cl 及下列装置探究2Cl 能否与水反应,其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A.c →d→a→b→eB.d→c→a→b→eC.d→a→c→b→eD.d→c→b→a→e 12.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稀盐酸:+2232+2H =H O+CO CO -↑ B.钠投入水中:+-22Na+H O=Na +OH +H ↑C.Al 2(SO 4)3溶液中滴入过量稀氨水:3+32242Al +4NH H O=AlO +4NH +2H O -+⋅ D.氯气溶于水:+-22Cl +H O=H +Cl +HClO13.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Ⅰ:若二氧化锰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 图Ⅱ:仅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 图Ⅲ:产生了棕黄色的雾D. 图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l 2与水反应:Cl 2+ H 2O = 2H ++ Cl -+ClO -B.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 3++ 3NH 3·H 2O = Al(OH)3↓+3+4NH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金属钠:3Na+ Fe 3+=3Na ++FeD. 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2 2AlO -+ CO 2+3H 2O=2Al(OH)3↓+ 23CO -15.如图所示,A 处通入干燥的2Cl ,打开B 阀后,C 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关闭B 阀时,C 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则D 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NaOH 溶液D.饱和NaCl 溶液16.某温度下,将2Cl 通入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O 、3NaClO 的混合液,经测定-ClO 和-3ClO 的浓度之比为1:3,则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二、填空题17.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制的氯水分成三份:①向第一中滴入AgNO 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第二份中滴入NaHCO 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第三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练习题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Cl 2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B. 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取漂白粉 C. 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 D.氯化氢3.常温下,下列卤素单质中为紫黑色固体的是( ) A.氟 B.氯 C.溴 D.碘4.下列物质里,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A.NaCl 溶液B.新制氯水C.漂白粉D.液氯5.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白雾的是( ) A.铁在氯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钠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 FeCl 2B. Na 2OC. CuCl 2D. HCl7.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 A .变红 B .先变红后变白 C .变白 D .不变8.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3KClO 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结论A 滴有KSCN 的2FeCl 溶液变红 2Cl 具有还原性B 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 2Cl 具有酸性 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2Cl 具有漂白性9.下列试剂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浓硫酸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漂白粉密封避光保存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10.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有Cl 2分子和H 2O 分子 B.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 2C.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D.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11.某同学利用含有HCl 杂质的2Cl 及下列装置探究2Cl 能否与水反应,其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A.c →d→a→b→eB.d→c→a→b→eC.d→a→c→b→eD.d→c→b→a→e 12.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稀盐酸:+2232+2H =H O+CO CO -↑ B.钠投入水中:+-22Na+H O=Na +OH +H ↑C.Al 2(SO 4)3溶液中滴入过量稀氨水:3+32242Al +4NH H O=AlO +4NH +2H O -+⋅ D.氯气溶于水:+-22Cl +H O=H +Cl +HClO13.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Ⅰ:若二氧化锰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 图Ⅱ:仅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 图Ⅲ:产生了棕黄色的雾D. 图Ⅳ: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l 2与水反应:Cl 2+ H 2O = 2H ++ Cl -+ClO -B.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 3++ 3NH 3·H 2O= Al(OH)3↓+3 +4NH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金属钠:3Na+ Fe 3+=3Na ++FeD. 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2 2AlO -+ CO 2+3H 2O=2Al(OH)3↓+ 23CO -15.如图所示,A 处通入干燥的2Cl ,打开B 阀后,C 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关闭B 阀时,C 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则D 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NaOH 溶液D.饱和NaCl 溶液16.某温度下,将2Cl 通入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O 、3NaClO 的混合液,经测定-ClO 和-3ClO 的浓度之比为1:3,则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二、填空题17.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制的氯水分成三份:①向第一中滴入AgNO 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第二份中滴入NaHCO 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第三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1.1《氯气的生产原理》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1.1《氯气的生产原理》练习(含答案)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1.下列不属于氯碱工业的有关产品的是( )A.烧碱B.盐酸C.液氯D.CO2解析: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烧碱、氯气、氢气为直接产品,盐酸、液氯为再加工产品。

答案:D2.实验室用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盛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B.可用一张白纸放到集气瓶后,观察氯气是否收集满C.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D.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氯气的制备实验,可在讲台上直接做氯气的制备实验解析:该实验中不能用长颈漏斗,氯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A不正确;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要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不正确;氯气属于有毒气体,不可在讲台上直接制取,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D不正确。

答案:B3.某学生在实验室制氯气时可能进行如下操作: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MnO2粉末;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向烧瓶里滴加浓盐酸;⑤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③加热发生反应;④收集气体;⑤尾气处理。

答案:D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Cl2质量( )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解析: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答案:B5.为防止污染空气,吸收制取氯气时的尾气选用的吸收剂最好是( )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饱和食盐水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多余的Cl2要用NaOH溶液吸收,不要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不利于Cl2的充分吸收。

【寒假分层作业】第06练 氯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寒假分层作业】第06练 氯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第06练 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流程及相应原理氯气的尾气处理,用较浓的氢氧化钠或石灰乳吸收尾气。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处理氯气,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小,澄清石灰水只能吸收少量氯气(即使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也不能用来吸收氯气)。

2.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烧碱等产品的工业,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3.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的反应: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反应现象: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应:Cl 2+H 2O HCl +HClO 。

②次氯酸(HClO)是易溶于水的弱酸,比碳酸酸性弱;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HClO=====光照2HCl +O 2↑。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4)氯气与碱的反应①Cl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该反应可应用于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工业上制取漂白剂,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为NaClO 。

②工业上制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漂白粉的保存:漂白粉应密封、避光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4.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

一、选择题1.(2021·河北张家口市期末)下列有关Cl 2的性质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Cl2可用于对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加热条件下,Cl2与过量Fe反应生成FeCl3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D.工业上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答案】C【解析】A.Cl2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A项正确;B.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和铁的量无关,B项正确;C.Cl2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D.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或消石灰反应制备漂白粉,D项正确;故选C。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 氯气的性质练习题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 氯气的性质练习题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练习题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菌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C.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2D.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解析: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强氧化性,C 菌消毒剂,B正确;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2错误;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D正确,答案选C。

答案:C2.关于干燥氯气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黄绿色的气体解析:氯元素可以失去电子,氯气有还原性,A正确;氯元素可以得到电子,氯气有氧化性,B正确;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C错误;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D正确,答案选C。

答案:C3.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当使气体通过( )A.浓硫酸B.干燥的石灰C.固体氢氧化钠D.碱石灰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A正确;干燥的石灰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B错误;固体氢氧化钠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C错误;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D错误,答案选A。

答案:A4.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C.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D.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处布条褪色,湿润处布条不褪色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氯气不反应,则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故A 正确;氯气有毒,则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故B正确;装置C中NaOH吸收尾气,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C正确;B中干燥布条不能褪色,而湿润处布条褪色,故D错误,故选D。

答案: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A.① B.①和②C.①和④ D.①②③④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雾,①错;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产物是氯化铜,②错;液氯是液态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氯水不是液氯,③错;Cl2+H2O HCl+HClO、2HClO光照,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剩下的是盐酸,④错。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练习题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菌消毒剂C.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2具有强氧化性D.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解析: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菌消毒剂,B正确;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强氧化性,C 错误;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D正确,答案选C.答案:C2.关于干燥氯气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C.漂白性B.氧化性D.黄绿色的气体解析:氯元素可以失去电子,氯气有还原性,A正确;氯元素可以得到电子,氯气有氧化性,B正确;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C错误;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D正确,答案选C.答案:C3.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当使气体通过()A.浓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B.干燥的石灰D.碱石灰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A正确;干燥的石灰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B错误;固体氢氧化钠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C错误;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与含有水蒸气的氯气反应,D错误,答案选A.答案:A4.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C.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D.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处布条褪色,湿润处布条不褪色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氯气不反应,则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故A 正确;氯气有毒,则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故B正确;装置C中NaOH吸收尾气,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C正确;B中干燥布条不能褪色,而湿润处布条褪色,故D错误,故选D.答案: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A.①C.①和④B.①和②D.①②③④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雾,①错;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产物是氯化铜,②错;液氯是液态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氯水不是液氯,③错;Cl2+H2O照,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剩下的是盐酸,④错.答案:D知识点二:氯水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B.新制氯水呈黄绿色(Cl2)C.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H+、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解析:氯水中氢离子与碳酸氢钠反应,则含H+,有无色气泡,故A正确;氯气为黄绿色,溶于水,则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故B正确;HClO具有强氧化性,则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含H+、HClO,故C错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则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含Cl-,故D正确,故选C.答案:CHCl+HClO、2HClO光知识点三:漂白粉7.漂白粉的成分主要是()A.氯化钙C.氯化钙与次氯酸钙B.次氯酸钙D.次氯酸解析:漂白粉的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选项C正确.答案:C8.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有漂白、杀菌的性能,其原理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解析:(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即有漂白、杀菌的性能,方程式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4)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1).答案:(1)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2)Ca(ClO)2(3)Ca(ClO)2+CO2+H2O===CaCO3+2HClO(4)(1)知识点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9.某学生设计如图实验装置用于制备纯净的Cl2.(1)装置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更正后的装置图中,洗气瓶(净化气体)中的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分别是:①饱和食盐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实验原理上来说,氯气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不能用稀盐酸,因稀盐酸还原性弱,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且浓盐酸应通过分液漏斗滴加;制得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将其除去;因氯气有毒,应用尾气吸收装置,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因氯气比空气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1)①用长颈漏斗错误,应用分液漏斗②不能用稀盐酸,应用浓盐酸③没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④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应更换位置⑤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中的进气导管未插入液面,出气导管不应插入液面(2)①除去混在氯气中的HCl②除去混在氯气中的水蒸气③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1.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的性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图中:即使MnO2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C.Ⅲ图中:生成棕色的烟D.Ⅳ图中:水可以充满试管解析: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当浓盐酸浓度变稀时,反应会停止,故盐酸不会消耗完,A项正确;湿润的Cl2有漂白作用,在酸性环境下NaClO,KMnO4可以代替MnO2制备Cl2,B项正确;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C项正确;Cl2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Cl2,故水不会充满试管,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充满试管,如HCl、NH3等,D项错.答案:D2.当氯气泄漏时,作为消防干警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④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A.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解析:①氯气有毒,为避免中毒,应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故正确;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易避免中毒,故正确;③氯气可与碱反应,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故正确,④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故正确;⑤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且远离污染源,故错误,故选B.答案:B3.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使用说明书【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用途用量】取漂白粉2至3 g,水1 000 g,配成溶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至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1)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 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稀硝酸反应)解析: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一起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光照氯酸分解为盐酸和氧气;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2HClO=====2HCl+O 2↑;CaCO 3+2HNO 3===Ca(NO 3)2+CO 2↑+H 2O;二氧化碳的量为448×10-3/22.4=0.02 mol;根据方程式关系,消耗碳酸钙的量为0.02 mol,Ca(ClO)2的量为0.02 mol,质量为0.02×143=2.86 g.答案:(1)①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光照②2HClO=====2HCl+O 2↑(2)2.86 g4.为了探究和验证氯气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MnO 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备氯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 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p1________(填“>”“<”或“=”)p2,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3)已知氯气与冷水的反应为Cl2+H2O HCl+HClO.①你认为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什么物质?________.②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写出假设、操作方法和推论.解析:(1)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经过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的Cl2,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故乙中干红布条不褪色,丙中湿红布条与Cl2反应会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故丙中湿红布条褪色.(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相等,便于分液漏斗里的浓盐酸顺利流入烧瓶里.(3)①根据反应Cl2+H2O HCl+HClO可知,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应是HClO.②氯水中存在Cl2、H2O、HCl和HClO,H2O是不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可能是Cl2、HCl或HClO,通过对照实验来验证Cl2、HCl、HClO是否具有漂白性.答案:(1)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湿润的红布条褪色(2)=有利于分液漏斗里的浓盐酸顺利流入烧瓶里(3)①HClO②假设:氯气、盐酸或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实验验证方法:a.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本身没有漂白作用.b.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滴加盐酸,结果没有褪色现象,说明盐酸及水没有漂白作用. c.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滴加新制氯水,结果有色布条褪色.推论: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说明HClO有漂白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 1 .在实验室中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常使生成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第一个洗气 瓶中盛有 ( ) A 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解析】 实验室制出的氯气中常混有少量盐水的洗气瓶除去 HCI 气体后,再除去水蒸气。

又会带出水气,最终不能得到干燥的氯气。

【答案】 C 2.2005 年 3 月 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 103 km +300 m 处,一辆载有约 35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中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 亡,中毒入院人数为 350 名。

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① 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 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 NaOH 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 质的水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 NaaCO 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 的地方即可, 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 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 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A.②③④⑤B.①③⑤⑦C ①②⑤⑥D ①③④⑥ 【解析】 NaOH 浓溶液碱性强,对人体有害; CI 2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而且 中的溶解度较小; Cl 2的密度大于空气,人群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较安全。

【答案】 D 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 HCI 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 反应; ②用87 g MnO a 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在同温同压下所得氯气的体积 ( )A ①比②多B ②比①多C 一样多D 无法比较 △ 【解析】 MnO + 4HCI(浓)=====MnCb + Cl a f + 2H2O 87 146 从反应式量间关系看,二者生成的 CI 2应该一样多, 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稀,以至反应自行结束,而②中 HCI ,因此①产生的氯气少于②中产生的氯气。

【答案】 B4 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出现的现象是 A 溶液变红色 B C 溶液不变红 D 【解析】 故又褪色。

【答案】 5 (2009 B.烧碱溶液 D.石灰水 HCl 气体和水蒸气, 只有先通过盛有饱和食 如顺序颠倒, 则干燥后的氯气通过食盐水时 Cl 2在水 而实际上含 HCl 146 g 的浓盐酸, 87 g MnO 完全反应,即消耗掉 146 g ( 溶液变蓝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由于氯气溶于水显酸性,因此石蕊试液变红,同时产生有漂白性的次氯酸,D 年聊城高一期末 ) 对水的处理包括水的净化、软化、杀菌消毒、去离子、蒸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拟用 ( )等。

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粉精、活性炭等。

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由于氯气能和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含氯化合物,因而不是理想的水处理剂 漂粉精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臭氧和氯气都具有强氧化性Q 处理水利用 O 的强氧化性;活性炭处理水利用其吸附作用;由于 Cl2与水 中有机物反应, 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对人体有害, 故不是理想的水处理剂;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IO) 2,与空气中的CO反应生成不稳定的HCIO,从而失效。

【答案】 A6 .将一盛满CI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气体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 1/4C. 1/2 【解析】1 当日光照射相当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B.D.1/32/3Cl 2+ HOHCI+ HCIO,1光 人2HCIO=====HCI + Qf,12可知1体积CI 2最终生成2体积02。

【答案】 C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氯气能溶于水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CI 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能溶于水,液氯是液态的CI 2, 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

【答案】 B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I 2,可采用的方法是(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用干燥有色布条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HCIO 具有漂白性,而 CI 2不具有,在干燥环境下, CI 2不能转变为HCIQ 因而无漂白性,无法与 HCI 气体区分。

气体通入 AgNO 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 CI 2与H0反应也产生C 「。

CI 2与KI 反应产生12,12遇淀粉变蓝,可以与 HCI 区分。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9.漂白粉在社会生活、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漂白粉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外,还能杀菌、消毒。

(1)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灾区人们的饮用水,必须用漂白粉等药品消毒后才能饮用, 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但瓶装漂白粉久置空气中 会呈稀糊粥状而失效。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是 ① 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IO) 2+ 4HCI(浓)===CaCl 2+ 2CI 2 f + 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 ②HCI ③H 2O ④O 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 由于酸性H b CO'HClO,所以Ca(CIO) 2在空气中易跟 CO 、H 2O 反应生成CaCO和HCIO, HCIO 见光易分解。

用含 CaCO 的Ca(CIO) 2跟浓盐酸制取 CI 2,CI 2中必然含有 CO 、 HO HCI 等杂质。

【答案】 (1)①Ca(CIO) 2 + CO + H 2O===CaCa + 2HCIO ②2HCIO=====2HCI + Q f ⑵A 7. A. B. C. D. 【解析】& A. B. C. D. 【解析】10.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 红色突然褪去,则: (1) 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产生上述现象可能原因有两种。

(简要文字说明)(3)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答案】 (1)因 保存(2) ①由于氯水与 (3) 根据上述原因, 体; Z 「, 分子,X 在常温下为液体;⑤Z 单质溶于 X 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1) 推断X 、Y 、Z 三种元素的名称: X _______ , Y ______ , Z(2) 化合物的化学式:XZ _____________ , X _______ o(3) 五个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O 【解析】—抓住明显特征,入手分析可得答案。

^口:“火焰为苍白色”可推知是 违在 CI 2中燃烧。

由③可推出 x +是H",是Cl 「。

根据④的描述,可认为是 H 2和Q 的反应。

根据⑤可知有HCIO 生成。

占燃 占燃【答案】 ⑴ 氢氧氯 (2)HCIH2O (3)H 2 + CI 2====2HCI ; 2^+ Q====2H2OCI 2 + H b O HCI + HCIO12.(能力提高)在下面的装置中,A 是CI 2发生装置,C D 为气体净化装置,C 中装有 饱和NaCI 溶液,D 中装有浓HS0; E 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 F 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 杯G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试回答:(1) C 、D 两个装置的作用是:C_______ , D(2) F 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是(3) 写出在A 、E 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E :G:△此题利用 MnO + 4HCI(浓)=====MnCb + CI 2? + 2^0的反应制备 CI 2,但由于 且产物中有 HO 生成,因此若想得到纯净的 CI 2,须依次通过 占燃CI 2再与Fe 反应:2Fe + 3Cl 2==2=2FeCl 3,产生棕黄色的烟 (FeCI 3),该实验产生的尾气 CI 2有毒,须用碱液吸收。

【答案】 (1)除去CI 2中的HCI 等杂质 干燥氯气(2) 充满棕黄色的烟 FeCb△2HCIO====2HCI + 04,故应把氯水置于阴凉处,盛在棕色瓶中密封NaOH 反应生成盐,碱性减弱;②HCIO 漂白性将酚酞氧化。

可以再向无色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 则应为原因若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11. (2009年许昌质检)有X 、Y 、Z 三种元素,已知:①X 、Y 、Z 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②X 单质可在Z 单质中燃烧,生成 XZ,火焰为苍白色;③XZ 极易溶于水,电离出 x +和 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④每 2个X 2分子可与1个Y 2分子化合生成2个 X ②, 【解析】浓盐酸易挥发产生 HCI 气体, 饱和的食盐水和浓硫酸,所得(3)Mn02 + 4HCI(浓)=====MnC b+ Cl 2? + 2H0△3CI2 + 2Fe=====FeCl3Cl 2 + 2NaOH===NaC+ NaCIO+ 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