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学会赏析
【推荐】曲径通幽处赏析-优秀word范文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曲径通幽处赏析篇一: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摘要:在初中语文中,培养学(来自: : 曲径通幽处赏析 )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同时,诗歌鉴赏题也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提出的三种主要路线及各种方法是做诗歌鉴赏题时取胜的法宝,相信会帮助学生突破做题瓶颈。
关键词:诗词鉴赏方略诗词是中国瑰丽的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赏析诗词不仅感受到它昭示了五千年古国的文化底蕴,更对自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初中语文阶段中,古代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重要的考点和难点,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现在已经成为中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兼收并蓄的命题视角和灵活多变的命题方式让古诗词鉴赏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只要掌握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做此类题目就可以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1旁敲侧击理思路做诗歌鉴赏题最先看到就是题目,而题目是文章明亮的“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浓缩和精华。
好的标题能透露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写作对象、体裁甚至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写作目的。
例如,201X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春雪》,题目透露了写作内容,也点明了写作对象即春天的雪,体裁是咏物诗。
201X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丰乐亭游春》,从题目中的“春”字可以看出写作内容是与春天有关的事物,据此可以推测诗歌体裁是山水诗。
既然是游春就可以得知作者的情感基调一定是轻松愉快的。
201X年金华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送客诗》,从题目得知写作内容和对象和目的是与送友人有关,而情感基调是有留念的情绪。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名家的诗歌是命题的首选,所选作品多是名家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佳作。
例如,201X年河北承德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201X年湖北黄冈出自杜甫的《春望》,201X年连云港来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曲径通幽 风景“读”好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摘要】曲径通幽,风景“读”好是一种独特的欣赏风景的方式,它可以让人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曲径通幽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细腻之美,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这种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静心欣赏风景,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之处,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的方法包括保持心灵清净,静心感受风景,用心去观察细微之处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验风景的美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关键词】曲径通幽、风景、读、特点、意义、方法、重要性、益处1. 引言1.1 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压力重重,心情疲惫。
在这样的环境下,曲径通幽,风景“读”好似乎成为一种奢侈,正是这种慢下来、静心感受自然美景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宁静与美好。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是一种放慢脚步、释放压力的方式,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平静。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能够让人重新审视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宁静。
最重要的是,曲径通幽,风景“读”好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和纯净,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个人的心灵境界,更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学会欣赏和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带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要实现曲径通幽,风景“读”好,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培养一颗静心之心,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可以选择在闲暇时光,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也可以选择在平时的行程中,留出一小段时间,步行或骑行在自然风景中,让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
曲径通幽,风景“读”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略了自然之美给我们带来的养分与启示。
而曲径通幽,风景“读”好则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找回内心的平衡与力量,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曲径通幽蕴含的道理

曲径通幽蕴含的道理
曲径通幽,是指那些弯弯曲曲的小道,通向深处的一种路径。
通
常这样的小径被用来指代人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充满神秘感、富有
启迪意义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道理和启示。
首先,曲径通幽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是笔直的。
像这样
的道路可能是错综复杂的、充满坑坑洼洼的,但人们必须在这些复杂
的状况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这种道路上有许多意外的障碍和危险,它
所需要的是人们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我们想要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成功,我们必须面对这些挑战并去克服它们。
其次,曲径通幽也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当我
们走在这样的小径上时,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否则我们
很容易迷失方向。
这种内在的坚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前进,而且
还让我们在面对风雨时保持镇定,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理智。
最后,曲径通幽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在如此复杂的道
路上,一个人很难成功。
我们需要信任和支持来自朋友、亲人和同事
的人,他们能够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吸取我们的智慧。
这种支持也
是在我们取得成功之后保持平衡的关键。
综合来看,曲径通幽包含了许多意义深远的含义,它不仅告诉我
们如何克服挑战,还鼓励我们从内心勇敢前进。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我们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我们内在的平衡,并寻求周围人的支
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曲径通幽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曲径通幽蕴含的道理

曲径通幽蕴含的道理曲径通幽,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它不仅仅是一条小路,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曲径通幽的道理,是人们在探索自然、探索人生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智慧和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曲径通幽所蕴含的道理。
曲径通幽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曲折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曲径通幽的道路,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旅途中的收获和成长。
曲径通幽告诉我们,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曲径通幽的道路,是自然界的杰作,它蕴含了自然的智慧和美丽。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珍惜自然资源,如何保护环境。
曲径通幽的道路,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自然,才能保护好人类的未来。
曲径通幽告诉我们,内心的平静是最珍贵的财富。
曲径通幽的道路,是一条安静的小路,它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回归到内心的深处。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内心的平静是最珍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
曲径通幽的道路,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内心的平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只有拥有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曲径通幽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有目标和方向。
曲径通幽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通向远方的山峰。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不迷失方向,不走偏路。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不被琐碎的事物所干扰,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曲径通幽的道路,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需要有目标和方向,只有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曲径通幽人生解读

曲径通幽人生解读“曲径通幽”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一个幽静、神秘的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常常需要通过曲折、艰难的路程,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人生之路就像是一条漫长的旅程,充满了各种不同的风景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感到迷茫和无助;有时候我们会经历成功和喜悦,感到自豪和满足。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过去的包袱,重新开始;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够走得更远、更高。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体验、品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走出属于自己的曲径通幽之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
只有勇于冒险、敢于挑战自己,才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互助。
只有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够实现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们会受到伤害或者失望,但是我们需要学会释怀、包容、原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走出心灵的阴影,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曲径通幽”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成长,才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曲径通幽之路。
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迎接未来的美好!。
曲径通幽_精品文档

曲径通幽文章一:曲径通幽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我喜欢上了一个文学用词,那就是“曲径通幽”。
这个词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形容着一种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的感觉。
我觉得这个词真的很有意境,今天我想就曲径通幽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曲径通幽是一种描写,一种表现方法。
它通过曲折的道路和幽深的环境来表现出景色的美丽和神秘。
曲径不仅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深浅和起伏,还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联想。
幽深的环境则能够引起人们神秘和安静的感受,使得人们心情愉悦、心境开朗。
在写作中,曲径通幽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描摹自然景观、城市风貌、人文景观等,使得文字活灵活现,增加情感色彩,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用词方面,曲径通幽需要运用一些委婉、含蓄的词语,使得表达更为美妙。
譬如“曲径”,就可以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道路的蜿蜒和曲折;而“通幽”,可以用“幽深”“清幽”等词语来表达环境的安静和神秘。
在写作中,要运用这样的词汇,才能表达出深沉的意境和感受。
总之,曲径通幽是一个很好的用词和写作方式。
它表达了美好的生活、优美的景色和深刻的感受,让人在阅读中体验到神秘和感动。
希望大家都能够喜欢这个用词,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多加运用。
文章二:探秘曲径通幽大家好,我是一名热爱自然的学生,最近我沉迷于曲径通幽这个话题,感觉它带给我很多启示,让我对自然和人文风景更加感兴趣。
今天我想就曲径通幽这个话题展开探秘,发掘自然和文学的魅力。
曲径通幽,最初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篇《将进酒》。
这个词形容的是一种环境安静、道路曲折的感觉,能够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在自然中,曲径通幽表现为一种树林和小道交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清新和自由。
在人文景观中,曲径通幽则是指纵横交错的小巷和风景线,使人在城市中也能够享受到自然的乐趣。
曲径通幽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魅力,还给予了文学和艺术无限的启示。
曲径通幽的理解

曲径通幽的理解
“曲径通幽”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它暗示着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我们可以穿越黄泉去寻找真理。
当人们放弃自己的疑惑和限制,踏入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身心都能够得到顿悟和平静,从而改变自己,成长得更坚强。
在求索真理的道路上,人们可能感到支离破碎。
让人们迷失方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下所处的环境,也可能是由于对别人的期望所累。
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让真理把我们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可以借助“曲径通幽”的力量,找到自己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无论多么曲折,曲径通幽的小径上都可以找到平稳的路途。
只有在这样的一条小径上,才能够带给人们安全感,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融入这样一种满怀理解的氛围,人们跟着小径走,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奥秘和美好,从而学会宽恕别人,体恤他人,爱自己,并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另外,曲径通幽的小径也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份珍贵的财富,就是真正的快乐和喜悦。
哪怕是那些完全被社会束缚的人,他们也可以拥有一份纯净、正直的心。
从而带给他们快乐与喜悦,不论是此刻还是将来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
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从不同语言中流传,曲径通幽的小径令人神魂颠倒,用全新的方式来求索真理。
对于那些已经沉沦在别人的期望中的人们,“曲径通幽”的路径可以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看到更多的美好和更多的希望。
因此,当我们有能力从自己的视野中
看到更多,去探索人生的秘密,就能够把握住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从而走出曲径通幽的小径,实现自我的蜕变。
《曲径通幽》读后感

《曲径通幽》读后感
《曲径通幽》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的书籍。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探索与思考。
主人公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行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这种对生命的感悟和领悟,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
的情感纽带和友情的珍贵。
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主人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彼此支持和鼓励。
这种友情的力量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如此强大而珍贵。
另外,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展现了人类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主人公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对于真理和美好的向往,也让人深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追求。
总的来说,《曲径通幽》是一本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书籍,它让人感受到了生命
的美好和无常,让人思考起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意义,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友情的珍贵,以及人类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美好和哲理,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径通幽,学会赏析
发表时间:2013-07-10T16:02:12.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48期供稿作者:赵霞[导读] 总之,古诗赏析不可忽略诗歌的表达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赵霞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八中学07510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奇葩,它用语凝练,结构精巧,意蕴和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灵魂。
中学古诗词学习对于传承诗词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古诗词赏析是打开诗词宝藏的钥匙。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传授学生赏析古诗的方法。
一、从标题、题材入手,体会诗歌情感
标题或是诗歌的灵魂,它暗示着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山水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安适闲淡的生活情趣、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由题目可知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很多诗歌由题目可以概括出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而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我们鉴赏诗句的基础。
二、尽可能多地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
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壮举的仰慕之情。
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
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三、从诗歌意象入手,悟出诗情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对象。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意象”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如月、霜等往往表示思乡怀人,菊花则象征人高雅清高的品行、气节,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杨柳则表现离情依依……有时从景物的色彩也可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调:暖色调自然是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是一种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了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内在情感。
四、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
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眼和关键句恰好是表露诗歌意蕴的窗口,它能体现诗人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久戍边塞,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泪痕说明了他们内心的苦闷。
谁还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后终于逼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含意深远、扣人心弦的句子。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五、学会联想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悟出诗中哲理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我们的学生要借助联想、想象进入诗歌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
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进而联想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次就是这样的“绝处逢生”啊!正是联想和想象让我们的内心掀起喜悦的波澜,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没有联想、想象便没有诗歌,联想是靠记忆,想象便是创造。
六、兼顾表现手法,体会多姿多彩的诗歌技巧
我国诗歌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原因就是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
首先,古人善用表现手法。
常见手法有对比烘托、写景渲染、象征、以景衬情、虚实结合、以乐写哀等等。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社会现实。
其次,古人善用修辞。
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古人善于用典。
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就用了两个典故(向秀、王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回到现实后物事全非、恍如隔世的感受,还有对友人的怀念。
总之,古诗赏析不可忽略诗歌的表达技巧。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中考古诗赏析这一难点;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以上的方法感受古代诗歌的风骨,学习古人心忧天下、豁达乐观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