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展示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2. 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 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生对照订正并齐读。
4. 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心理、神情的,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板书:我、艄公、乘客)【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上面的关键词语,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脉搏,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教学内容更加简约。
二、感受黄河的壮美1. 齐读第1自然段,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播放课件)教师配说:“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
面对滔滔的黄河,你想说些什么呢?”3. 是啊,黄河每天都是这样奔腾不息,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壮观的黄河视频,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大家的心情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
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也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2. 先读读你找出的句子,再谈你的体会,相机进行诵读指导。
(指名读)(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2)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3)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3. (课件出示:激流中的羊皮筏子视频)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感到“胆战心惊”,看到激流中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他新奇而又担心,仔细一看,才发现羊皮筏子上居然有六个人和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更是为之提心吊胆。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让学生体会艄公的机智勇敢,明白他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
3.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文本,设疑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板书:黄河的主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呢?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理解“惊涛骇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二、感受黄河的凶险1.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去感受一下惊涛骇浪的黄河。
2.(播放黄河的录象片段)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黄河?你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文中的作者和你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这样黄河十分的凶险,可是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却能在这凶险的黄河中3.这是怎样的艄公,让乘客如此信任。
浏览6-8段,划出描写艄公的句子。
(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什么是“注视”?为什么要“集中目光”去看?艄公注意水势变化,才能作出及时应对措施。
想象填空: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遇到(大浪),他();遇到(礁石),他();遇到(漩涡),他()。
在黄河上险象环生,艄公十分专注,不慌不忙,可见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这样的艄公,真让人(敬佩)(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这句话里,作者的敬佩之情,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上?(只有、不粗不细)那唯一的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就是他战胜惊涛骇浪的武器!四、升华文章主题1.敢在滚滚的黄河上坐羊皮筏子的人是勇敢的,值得敬佩,但更值得敬佩的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木王镇中心小学毛娟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生2、学科:小学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羊皮筏子的有关资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题:《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黄河的主人》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筏子》。
这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紧扣人物美好品质,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语句生动、意境深远,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惊涛骇浪的黄河,带到了那又小又轻令人胆战心惊的羊皮筏子上,带到了那谈笑风生的乘客旁,带到了那沉着机敏勇敢的艄公边。
整篇课文由远及近,宛如一幅形象的画面,无时不使我们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战胜困难的精神!但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为零。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利用黄河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磅礴的气势。
本节课以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
并在对话的过程中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发源地、流经地区、历史变迁等基本情况。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感受黄河的喜怒哀乐,加深学生对祖国大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黄河的流域特征2.黄河的发源地特征3.黄河流经的地区特征4.黄河的历史变迁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流域、发源地、流经地区、历史变迁等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黄河流经的地区特征和历史变迁。
四、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2.实地考察法:利用多媒体资料、模型、幻灯片等方式展示黄河的特点和历史变迁,同时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歌曲《黄河之恋》让学生感受黄河之美。
2. 导入环节提问:黄河是什么?黄河有哪些别名?3. 正文环节1.黄河的流域特征:提问:黄河的流域面积?有哪些省份?2.黄河的发源地特征:引导学生看PPT资料,了解黄河发源地的地形特征等。
3.黄河流经的地区特征:提问:黄河流经的地区有哪些?产生了哪些历史事件?4.黄河的历史变迁:老师现场讲述黄河的历史变迁,穿插提问环节。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黄河的历史变迁进行总结。
2.拓展: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本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知识评价:出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技能评价:设计小组活动,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黄河的流域、发源地、流经地区、历史变迁等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亲身体验黄河之美。
总体上,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还需要更多的互动,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作者:徐艳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二、精读课文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1)自由读(2)同桌交流(3)班内交流(4)小结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A、黄河险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⑥小结,引导交流B、羊皮筏子小、轻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②小结板书C、艄公本身沉着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②小结板书4、总结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1、重新整理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①黄河,我想对你说……②艄公,我想对你说……③XX,我想对你说……④我想对自己说……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四、总结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文《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课文《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意会只需沉稳英勇、智慧机警,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道理。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梢公2、为何把梢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学生沟通预习本上的答案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感觉你们还可以更好,怎么办呢?二、精读课文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梢公,更值得仰慕和颂扬。
”(1)指名朗诵,读后评论:哪个字地方重读了?(2)什么也值得仰慕和颂扬?梢公和什么在比?(乘客)2、议论:乘客为何值得仰慕和颂扬?(1)自由读(2)同桌沟通(3)班内沟通(4)小结板书,并指引学生思虑乘客与梢公之间的关系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感情(1)教师部署任务:梢公更值得仰慕和颂扬,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态中领会到之外,还表此刻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 1—7,选择感觉有领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标注,而后练习朗诵。
(2)沟通A、黄河险①学生沟通第一节中的相关词句,并依据自己的标注谈领会,教师板书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形③激发感情,指导朗诵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绚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腾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假如此刻你屹立在黄河畔,听着黄河的吼怒,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④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述黄河?教师再增补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⑥小结,指引沟通B、羊皮筏子小、轻①学生沟通:⑴有感情地朗诵⑵谈领会②小结板书C、梢公自己沉稳①学生沟通:⑴有感情地朗诵⑵谈领会②小结板书4、. 总结板书,出示要点句:“他凭着英勇和智慧,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天动地,在滔滔的黄河上如履平川,成为黄河的主人。
” 因此,梢公更值得仰慕和颂扬。
三、延长拓展,升华要旨1、从头预习本上的答案,并沟通。
2、选择写话:方才我们充足感觉了黄河波浪汹涌、浊浪排空的气概,领会了黄河主人英勇冷静,战胜风波的风范,此时,你想说什么?①黄河,我想对你说②梢公,我想对你说③X X,我想对你说④我想对自己说互相议论——自己动笔——班内沟通四、 . 总结课文经过今日的学习,我们不单感觉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概,领会了黄河主人智慧、机警的风范,并且理解了只需沉稳英勇,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道理。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吴海芳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也是征服某一事物的人教学过程:一千多年前,李白曾饮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之涣亦赞曰:黄河远上白云间。
刘禹锡更道出: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啊黄河,你滔滔的河水让人体会了多少磅礴。
而于这万顷之上,竟有人轻盈驾驭,成为黄河的主人,他是谁?(导入)出示第一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引导找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朗读体会。
点出: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课文哪些地方体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放声读课文)句子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朗读体会。
(智慧和机敏)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
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朗读体会(特别体会只有不粗不细)指导乘客从容的句子和羊皮筏子险的句子请学生想象如果艄公不勇敢,不镇静,则会怎样?再次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你还能说出像艄公一样征服和改造一些事物的的事例吗?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的读者,我们是否也想做个如艄公般的人?把握现在,把握未来!。
23.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主人。
教学重点:1. 弄清课文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关系。
2. 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品质教学难点:弄清课文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关系,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 课(齐读课题)2. 文中的四字词语很多,我们来复习一下,学生领读。
第一组: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第二组: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第三组:专心致志鼓浪前行如履平地3. 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这三组词分别描写什么?第一组是描写黄河的,第二组是描写我和乘客的表现,第三组是描写艄公的。
4.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艄公(板书:艄公)5.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黄河的主人?(能驾驭黄河、征服黄河的人)6. 还记得作者是怎么描写黄河的?谁能用你的声音来展现黄河的气势。
二、找出中心,引导细读1. 艄公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课文中有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答案,打开书本,找到这句话,并划下来。
2. 用心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3. 正是艄公身上的这些品质才能他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
4. 文中还有不少句子也在告诉我们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细读品味,感受艄公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专心致志(1)学生交流,说感受,读出感受。
(2)艄公没有在意脚下的惊涛骇浪,专注地驾驶羊皮筏子,从他神态就感觉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小心大胆1. 学生交流,说感受,读出感受2. “小心”“大胆”是一对反义词来形容艄公,矛盾吗?为什么?3.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再全班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展示《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点: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教学过程:
一、抓住“惊涛骇浪”,层层朗读感受黄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黄河的主人,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吗?(生:艄公。
师板书:艄公)
2、课文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黄河的主人是艄公?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生齐读句子。
(2)同学们,透过“惊涛骇浪”这个词语,你可以看到怎样的黄河?
(3)课文第一自然段就给我们描写了这样的黄河。
3、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
(2)看,这就是滚滚的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播放录象)
(3)现在再来读,读出黄河的气势来。
(指名读。
)
(4)面对这样的黄河,你心里感到怎样?
生:害怕、紧张……胆战心惊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
4、同学们,这就叫做——“惊涛骇浪”。
(回到句子)
二、抓住“如履平地”,由远及近看清羊皮筏子。
1、通过文中的词句,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确实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
)
“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
)
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羊皮筏子?(生:2—5自然段。
)
2、艄公脚下的羊皮筏子是怎样的?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开始,你看到了怎样的羊皮筏子?
出示: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
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1)学生自由读。
交流:“那么小,那么轻”——一个小而轻的羊皮筏子。
(2)它究竟小到什么程度,轻到什么程度?
“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真小真轻,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远远望去,看都看不清是什么,真是小,真是轻。
(3)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漂浮在黄河上,真是危险。
让我们一起读,把我们一开始看到的羊皮筏子读出来。
(齐读)
3、让我们再定睛瞧一瞧,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羊皮筏子?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
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1)学生自由读。
(看到一个有人的羊皮筏子。
)
(2)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害怕、惊讶、激动、兴奋、紧张……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指导读好“啊”的两种读音。
(第四声:兴奋、激动。
第二声:惊讶,难以置信。
)
齐读这句话。
(4)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数着皮筏上的人,你的心里怎么样?(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
)
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谁来试着数一数。
指名数数。
我们一起来。
齐读句子。
(5)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还真是危险啊!看着这样的羊皮筏子,我们感受颇多,就通过朗读来表达吧,读!
4、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再看仔细点。
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羊皮筏子?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
(1)“满满的”——不仅装着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还装着两只满满的麻袋,这是一只满满的羊皮筏子。
(2)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装满了人和麻袋,在黄河
上漂流,多危险啊!我们一起读,这满满的羊皮筏子!齐读。
5、同学们,我们细细地读了课文,读懂了意思,读出了感受,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有一句话凝聚了作者对羊皮筏子的所有感叹,是哪一句?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是啊,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于是作者感叹到——
羊皮筏子上还有人哩,贴着水面漂流,于是作者又感叹到——
羊皮筏子不仅有人,还装着满满的麻袋,于是作者更感叹到——
6、过渡:原来,艄公穿的是这样的鞋啊,这就是艄公脚下的羊皮筏子。
出示图介绍: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客货两用。
就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没有护拦,没有扶手,同学们,让你坐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你敢不敢?
三、抓住“谈笑风生”,联系实际体验乘客感受。
1、师引读: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
原来,坐羊皮筏子,不仅要——小心和大胆,而且要有——足够的勇气。
2、那么让我们看看坐在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什么表现?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乘客的句子。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1)“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2)“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
——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四、抓住“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全面认识艄公。
1、要有足够的勇气才敢坐羊皮筏子,可这五位乘客竟然还能谈笑风生,真让我纳闷,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有艄公)
2、艄公究竟是何方神圣,让乘客如此信任?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6—8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艄公的句子。
2、交流:
(1)“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
抓住关键的词语,用心去读,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勇敢、机智、细心……)
A、方案一:学生找到“沉着”。
具体表现在哪里?(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B、方案二:学生找到“专心致志”,仅靠专心致志行吗?(还要小心、大胆)这就是“沉着”。
C、方案三:学生找到“大胆”,仅靠大胆行吗?(还要小心、专心致志)。
这就是“沉着”。
(2)“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3、透过关键的词句,我们全面地认识了艄公,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把艄公的形象留在心里。
齐读。
4、学到这儿,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5、师引:是的,他——勇敢、机智、镇静、机敏,战胜了——成为——
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
学完了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相信现在你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
齐读。
6、同学们,黄河的主人是——,艄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