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菩萨蛮》温庭筠

合集下载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 衬手法。

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吧!作品原文《菩萨蛮》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译文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文学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鉴赏《菩萨蛮》,亦作《子夜歌》,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词上片描绘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起始两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女子褪色走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的残妆。

“小山”,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据传唐玄宗造出十种女子画眉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

小山眉等;“小山重叠”即指蹙眉紧锁的样子。

“金”指额黄,即在额头涂黄,这是六朝以来妇女的化妆习俗。

“金明灭”隐现明灭,意为脱落褪色的额黄留下或明或暗的痕迹。

“鬓云”,发髻蓬松如云,即指头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即面颊,“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全句是说乱发垂下,掩住面颊。

这两句所写待起未起的情景。

三、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写刚起床的“弄妆”,“懒”引全句,并非不起,是娇懒形态,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先“画蛾眉”,承起句“小山”;“弄妆”、“梳洗”紧承次句“鬓云香腮雪”。

“迟”字,与“懒”相为呼应,极富层次感,而多少时光和心绪,都包含在这两字中,由外表进入到内心的描写。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

“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

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描写的是一位思妇梦醒后的情态,包蕴层深,体味无尽,显示了温词“深美闳约”的风格特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蛮①杏花含露团香雪②,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③,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④,妆浅旧眉薄⑤。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⑥。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qiān):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白话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

”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唐代诗人、词人。

她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一起去阅读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吧!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温庭筠《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温庭筠《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温庭筠(唐代)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

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

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注释⑴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⑵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

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

玲珑:空明。

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

⑶香袅:香气浮动。

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

⑷金堂:华丽的厅堂。

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

箓簌(此二字竹字头换四字头,音lùsù):下垂貌。

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

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

远山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

渡:雪本《花间集》作“度”。

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

销,失散。

创作背景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

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

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

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

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

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

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

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①池上海棠梨,雨晴花满枝。

②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③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④【注释】①鸂(xi溪或qi欺)鶒(chi翅):水鸟名,形体比鸳鸯大,毛羽多为紫色,偶尔游于水上,所以又叫“紫鸳鸯”。

翠翘是指它的尾部,金缕则是其羽毛的花纹。

②海棠梨:一说即海棠花,一说为棠梨,但下句有“红满枝”,可证决不会是海棠和梨花二物。

③靥 (ye夜):面颊上的微涡。

烟草:春天草长得很茂盛,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霭,远望似烟与草融为一体。

④青琐:刻镂成格的窗子,这里代指华贵之家。

芳菲:本指芳草或其芳香,这里代指百花盛开的美好时节。

玉关: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玉门市,古代西北重要关塞。

这里上句指自己所居之处,下句指离人远在边关,不能相见。

【译文】紫鸳鸯双双游在水上,水池里碧波荡漾。

池边的海棠花儿迎风怒放。

雨过天晴,正是家园最快乐的时光。

举起精美的衣袖,遮住满面笑容,而春草也如轻烟,吸引着翩翩的蝴蝶……美好的春光又在眼前,我却枯坐窗前——丈夫远在玉门关,连书信都很少见! (章亚昕译)【集评】近代·丁寿田、丁亦飞:“后两句点明春恨缘由,言良辰美景之虚设也。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现代·刘永济:“此亦十四首之一。

此首追叙昔日欢会时之情景也。

上半阙描写景物,极其鲜艳,衬出人情之欢欣。

下半阙前二句补明欢欣之情。

后二句则以今日孤寂之情,与上六句作对比,以见芳菲之景物依然,而人则音信亦稀,故思之而怨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现代·姜亮夫:“首句写人,以首饰之水鸟,类连而引出下文一段写情之作。

”(《词选笺注》卷一)【赏析】本首主要内容是追叙往年丈夫在日两情欢洽的美好情景和欢欣心情。

那时节,百花盛开,雨后海棠鲜艳异常,水中双双对对的紫鸳鸯嬉戏畅游,岸上自己与丈夫尽情地欢乐纵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菩萨蛮
温 庭 筠
诗人将自己与歌伎孤芳自赏的心 境相结合,体现自己怀才不遇, 境相结合,体现自己怀才不遇, 在政治舞台处处碰壁的伤感, 在政治舞台处处碰壁的伤感,与 自己对当时朝廷失望心情
鬓云欲度香腮雪。
从视觉和嗅觉 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 美艳。 美艳。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这句词主要展现了,一个早晨刚从梦中醒来的, 这句词主要展现了,一个早晨刚从梦中醒来的, 并未带任何修饰(打扮)的歌伎(少妇) 并未带任何修饰(打扮)的歌伎(少妇)形象
楚楚动人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起床 画眉 梳洗 簪花 照镜 穿衣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 )、着装的描写、 着装的描写 绮丽香艳、 婉约柔媚”的风格, 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 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生活情态, 的特征。 的特征。

表面看来,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 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一番绵密、 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一番绵密、 精致的描绘,通过反衬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 精致的描绘,通过反衬与暗示手法, 反衬与暗示手法 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下阕
• • 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 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 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 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 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对金鹧鸪, 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对金鹧鸪,又 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愁。 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愁。
全词
• • • • •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 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 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 盛年独处。 盛年独处。 也点缀了当时没落的王朝梦生 梦死的生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小山:眉毛;小山眉 小山:眉毛; •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 鬓云:鬓发浓密如云 鬓云: • 香腮(雪):香腮白净如雪 香腮( ):香腮白净如雪
• 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 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 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 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 体气质的。 体气质的。
•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 词人还多用“翠黛” 翠蛾”“远山”“春山” ”“远山”“春山 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歌伎(少妇) 歌伎(少妇)一方面想要保持自 己美丽的形象, 己美丽的形象,但又伤心于无人 欣赏的纠结心理
上阕
• 以特写的手法,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 主人公的形象 • 词人用浓墨重彩: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 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 明半暗、 金色, 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 和如云的黑发。 和如云的黑发。懒洋洋地 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鸳鸯”一样, 归宿圆满, “鹧鸪” :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 鹧鸪” 鸾凤和鸣之意。 鸾凤和鸣之意。 之意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 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 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 迟妆、 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 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 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 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 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 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 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 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 字和“ 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 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 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展现了歌伎(少妇)起床后开始梳妆打扮的情景 展现了歌伎(少妇)
• 度字含有飞越。” 度字含有飞越。 飞越
度 动

•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 度字生动,……足 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活泼之意象 •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 ——连细小的眉 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 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 ——岂不撩人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花间派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唐词人温庭筠、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这首《菩萨蛮》 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 为宫廷歌伎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