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开发史
《澳洲经济史》一战前后澳大利亚的经济(1901-1933)

《澳洲经济史》一战前后澳大利亚的经济(1901-1933)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的建立扫除了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两大障碍:国家的不统一和遭受英国的剥削与控制。
从此之后,澳大利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确立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基本政策,调整对外政策,自我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澳大利亚基本上完成了上述任务。
一、一战前夕澳大利亚经济由于全国统一政府的建立,各州间关税壁垒彻底消除了,从而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这有利于国内资金的统一使用和国内资源的统一开发。
此外,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采取了关税保护政策,加速了国内经济的薄弱环节加工工业的发展。
这样,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呈现出较大幅度上升的势头。
畜牧业畜牧业在这一历史时期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支柱,它的状况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经济部门的命运。
其养羊业,到1910年,拥有羊只高达9688.6234万只,羊毛产量79839万磅。
其养牛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到1910年,有牛1174.5万头,从而澳大利亚成了世界牛肉、牛油主要生产国之一。
农业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从1900-1901年度的881.4万英亩上升到1910-1911年度的1189万英亩,仅十年就扩大了308万多英亩。
农业产值亦有大幅度增长,如1900年,农业产值为1230万英镑,1914年为2740万英镑,比1900年翻了一番还要多。
粮食产量,以小麦计,1902年已达3900万蒲式耳,1912年高达7200万蒲式耳,十年之内增长85%。
进入20世纪后,澳大利亚成了世界重要产麦国之一,小麦大批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采矿业采矿业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另一重要支柱。
在1901-1914年间,澳大利亚采矿业仍以采黄金为主,但由于其他矿业部门的发展,采金业在整个采矿业中的比率有所下降。
1910年,黄金产值为1156万英镑,是年,澳大利亚整个矿业产值为2303万镑,黄金产值占矿业总产值的50%以上。
矿产资源枯竭的事例 -回复

矿产资源枯竭的事例-回复“矿产资源枯竭的事例”矿产资源的枯竭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开始面临耗尽的危险。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主题为中心,探讨一个具体的矿产资源枯竭的事例,并逐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产地之一,澳大利亚的西北地区曾经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西北地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在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储量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锡金伯利盆地,拥有大量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被誉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的单一矿点”。
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推动了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逐渐枯竭。
根据专家的预测,锡金伯利盆地的铁矿石资源可能只能够支撑几十年的供应。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铁矿石资源开采的过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国等快速工业化国家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开采规模不断扩大。
大规模的开采导致了矿品位的下降,意味着开采更多的矿石才能获得相同数量的铁含量。
这进一步加快了资源的耗尽速度。
其次,技术条件的限制。
随着矿石品位下降和深层矿床的开采,开采成本也不断增加。
而且,由于地表矿产资源已经逐渐耗尽,铁矿石的开采越来越多地需要进入深层地下。
这给矿山的开采和运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包括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第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始加强对矿业活动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要求矿业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澳大利亚皮尔巴拉

而对DID 型铁矿,尽管也是一种矿床类型,但是作为单一铁矿床产出的非常少,而且 单个矿床规模小,从 200~ 1000 万吨,其资源总量大约只有 5 亿吨,年产量也仅有约 500 万吨,与皮尔巴拉地区每年 2 ~ 3 亿吨的铁矿石总产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Morris and Ramanaidou,2007) 。由于 DID 型铁矿成因相对简单,因此也很少有文章 对其专门进行论述。
在哈默斯利群上面的是整合沉积的图里克里克群( Turee Creek Group, 沉积时间为2450~2300Ma) ,其主要岩性为页岩、砂岩、粉砂岩、砾岩 和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约为5000m。上述这三个群地层共同组成了布 鲁斯山超群( Mt.Bruce Supergroup),沉积岩总厚度近13. 5 km。 这套地层记录了盆地的发育从最初的裂谷到稳定的台地阶段,再到最 后由于构造活动不断增强从而形成一些浅水沉积( Tyler and Thorne, 1990) 。在布鲁斯山超群上面不整合沉积了维鲁群,它记录了由陆地浅海 向深水沉积的变化,构造环境从活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的转变( Tyler and Thorne,1990) 。 哈默斯利盆地的 BIF 是由微晶状硅质岩和铁氧化物组成的细纹层状化学 沉积物于 2. 60 ~ 2. 45Ga 沉积在一个缓慢沉降的大陆边缘( Morris,1985; Barley et al.,1997) 。沉积作用发生在一个大型的构造—岩浆事件期间, BIF中的Fe和Si是在一个或多个大型海底热液活动增强期间由富含Fe和Si的 低氧海水逐渐上涌到大陆架沉淀形成的( Barley et al.,1997) 。
盆地沉积学与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福特斯库群和哈默斯利群上 部沉积速率较快,而哈默斯利群中部沉积速率相对较慢,反应早期 盆地快速沉降的特点,到了后期盆地沉降速率发生较大变化。对不 同岩性的沉积速率研究表明,哈默斯利群中 BIF、碳酸盐和页岩的沉 积速率具有较大差别,其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 约 180 m/Ma、12 m/Ma 和 5 m/Ma( Trendall et al.,2004),因此,总的来说,BIF 是 在盆地快速沉降期间沉积形成的。
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BrokenHill)铅锌银矿床

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BrokenHill)铅锌银矿床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铅锌银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矿区之一,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西部,距离悉尼约1150公里。
这个矿区是澳大利亚最老的矿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银矿之一。
布罗肯希尔矿床被发现于1883年,这是因为在周围通用荒凉、植被较少,导致当地的采矿业非常发达。
1885年铅和锌矿被大量发现,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活动。
在1900年左右,这个矿区成为了澳大利亚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银矿区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银矿之一。
这个矿区的银矿主要靠露天采掘,铅和锌矿地下开采要领先一些。
这里的银矿石质地坚硬、抗腐蚀性能强、成份纯,能够制作出各种高纯度的银制品。
此外,这里的铅锌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大量供应当地的钢铁厂,为铜矿的冶炼提供了支持。
通过多年的发展,这个矿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矿业城市。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充满历史气息的老建筑、各种矿工生活的设施、丰富的博物馆和雕塑,这些都证明了这里在矿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遗产的珍贵性。
同时,这个矿区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有着壮观的峡谷、沙漠、丘陵等各色景观,作为一个旅游胜地,这个区域拥有着非常高的生态价值。
对于那些喜欢探险旅行的旅客来说,这里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总体来说,布罗肯希尔铅锌银矿床是一个极具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的区域,这里的矿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矿业城市,并且颇具吸引力。
如果您正在澳大利亚旅游,不妨带上您的家人和朋友,前往布罗肯希尔矿区参观一下,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铅锌银矿床是一个具有极高矿藏价值的地域,以下是关于它的一些相关数据:1. 矿床年产银量约为1340吨,占澳大利亚全部银产量的60%左右,并且在全球银矿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矿床中的铅矿资源储量大约达到了2000万吨,在澳大利亚铅矿产中位居前列,生产铅精矿的质量也非常高。
3. 矿床的锌矿储量达到了5000万吨左右,能够满足当地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钢铁制造需求。
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

澳大利亚文化
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 —— 澳大利亚原住民 —— 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连续文化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最后一 次冰期。尽管难解之谜和争论令澳大利亚史前史的许多 方面模糊不清,但一般认为,大约 7 万年前,第一批人 类越过海洋,从印度尼西亚来到澳大利亚。
16 世纪,欧洲人开始探索澳大利亚。先是葡萄 牙航海家,接着是荷兰探险家和有胆识的英国海盗威廉 ·丹皮尔。1770 年,詹姆斯·库克船长沿着整个东海 岸航行,途中在植物湾停泊;不久他宣布这块大陆为英 国所有。788年至1900年,这里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 1901年,殖民统治结束,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国家。澳 大利亚一词,意即“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叶 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 名“澳大利亚”,。
• 2)迅速发展的采矿业 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勘探公司发现在 西部为主的地发现许多各类金属。而且, 煤也是澳大利亚存储量和产量最多的矿产 品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钢铁工业的 发展,澳大利亚的黑煤和褐煤开始大量开 采。 1963以来,澳大利亚发现大量铁矿,由于 国际市场对澳洲铁矿石的需求量很大,使 铁矿石的开采量迅速增加,澳大利亚成为 世界上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国
•
具有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一直受到世界各地人的关 注。自古以来这里融入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所以创建 了这里多元的文化。澳大利亚的文化一直受到世界各地文 化爱好者的喜爱。
1797年,富有开拓精神的新南威尔士保 卫队中卫约翰。麦克阿瑟中卫引进世界名 种西拔牙的美利奴羊,由于澳大利亚天气 干旱,且有丰富的物质水源,使美利奴羊 很快繁衍。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迅速发展,除得益于有 利的自然条件外,还依靠科学研究与改善 管理,农业机械化,改良草场和改良品种 ,
澳洲矿石加工工艺流程

澳洲矿石加工工艺流程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等矿产资源。
矿石加工是将原始矿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从而提炼出有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过程。
以下是澳洲常见的煤炭和铁矿石的加工工艺流程。
对于煤炭的加工工艺流程,首先是煤炭的采矿。
澳洲的煤炭资源主要位于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维多利亚等地,采用露天矿和地下矿的方式进行采矿。
接下来,煤炭会被送往煤炭处理厂,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大块煤炭分解成合适的粒度。
然后,通过使用重介质和浮选等工艺,将煤炭中的杂质如泥炭、硫化物等分离出来。
最后,煤炭会经过煤气化或燃烧,将煤炭中的有价值的物质如煤气、煤渣和灰渣提取出来,用于发电、煤油提炼等不同的用途。
而对于铁矿石的加工工艺流程,同样是从矿石的采矿开始。
澳洲的铁矿石主要位于西澳大利亚州、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等地。
采用爆破和钻孔及爆破的方式将铁矿石开采出来。
然后,铁矿石会被送往矿石处理厂,经过破碎、磨矿等工艺,将矿石破碎成适合熔炼的大小。
之后,铁矿石会经过磁选、浮选等工艺,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如硅酸盐、硫化物等分离出来。
接着,铁矿石会经过还原炉,利用高温还原的过程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
最后,金属铁会被送往钢铁厂进行冶炼,用于生产不同种类的钢材和铁制品。
总结来说,澳洲的矿石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采矿、物理处理和冶炼等环节。
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将原始矿石中的有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提取出来,然后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
这些工艺的运作需要高端的设备与技术,以及严格的环境和安全监测措施,以确保矿石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工艺不仅是澳洲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澳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铁矿石 研究报告

铁矿石研究报告铁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铁矿石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从资源分布、开采与加工、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铁矿石资源分布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资源分布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出产国,其矿石储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20%,其中的Pilbara地区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资源基地。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出产国,其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卡亚巴铁矿石矿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矿石矿床之一。
中国是铁矿石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鞍山、本溪、抚顺等东北地区。
俄罗斯也是重要的铁矿石出产国,其主要矿床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地区。
二、铁矿石的开采与加工铁矿石的开采主要通过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种方式进行。
露天采矿是指在地表上开采铁矿石,主要适用于矿体较浅的情况。
地下采矿则是指在地下进行采矿作业,主要适用于矿体较深、矿体形态复杂的情况。
铁矿石开采后,需要进行矿石的选矿与矿石的加工。
选矿是指对矿石进行分类和分离,以便提取出含有铁的矿石。
矿石的加工则是指对选矿后的矿石进行破碎、磨矿、磁选等工艺处理,将矿石转化为铁矿粉和铁矿球等形式,便于后续的冶炼和加工。
三、铁矿石的应用领域铁矿石是制造钢铁的主要原料,因此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
钢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力设备等各个领域。
建筑领域主要使用钢材进行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建设;交通运输领域则主要使用钢材制造车辆、轨道等;机械制造领域则需要大量使用钢材进行机器设备的制造;电力设备领域也需要使用钢材进行电力输送管道、电力塔等的建设。
除了钢铁工业,铁矿石也被用于生产铁合金、铸铁等其他工业领域。
综上所述,铁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铁矿石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资源分布、开采与加工、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墨尔本澳洲新金山疏芬山金矿城

墨尔本澳洲新金山疏芬山金矿城前言澳大利亚是全球重要的矿业大国之一。
在其境内,人们可以发现丰富的矿藏。
其中,疏芬山金矿城是这一国家最受欢迎的金矿城之一。
本文将会介绍墨尔本澳洲新金山疏芬山金矿城,主要包括该城市的历史和地理特征、金矿资源等方面内容。
让大家对这个城市和其独特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历史及地理特征疏芬山金矿城位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中部,距离墨尔本市约120公里。
自1851年发现金矿以来,这里一直是黄金的富矿。
相传在当年的矿场周边,鲜有村庄建立,更多的是无章的洪水、滥采的泥石流和粗糙的人工洞穴。
1880年代的繁荣岁月中,疏芬山为白人殖民者提供了财富和工作机会。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这个城市的经济逐渐转化为制造业和旅游业。
今天,疏芬山金矿城是维多利亚州的一个小镇,被观光客、旅游者和地方居民当成度假圣地。
靠近这座小镇的是蓝山国家公园,这个公园为游客们提供了悠闲的露营和自然散步等活动,并且公园里面还有独特的动植物。
疏芬山金矿城的历史和地理特征,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基石。
二、金矿资源疏芬山金矿城是澳大利亚矿产资源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维多利亚州最富有的黄金矿产资源之一。
目前,该城市的黄金塔高50多米,是全球最高的金塔之一,展现了疏芬山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疏芬山金矿城的采矿工艺越来越先进。
以开采高压水弹孔采矿技术为例,该金矿城的矿物回收率在90%以上。
三、特色文化疏芬山金矿城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城市,它的名字是一个早期英国移民家族的名字“Sovereign Hill”。
这个城市不仅有着雄厚的矿产资源,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其文化内涵,疏芬山金矿城每年有超过50万游客来此度假和旅游。
这里有着旧式的街道、传统的商店、金矿洞穴和文化传承的博物馆等,这些都让人们回到了过去的年代,也让人们体验到了当时的生活方式,饱览了早年移民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疏芬山金矿城是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丰富之地,也是旅游和度假的胜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铁矿开发史1952年,是澳大利亚铁矿开发开纪元的一年。
这一年,朝鲜战争正酣,美国的机枪大炮使全世界为“钢铁”这种东西而癫狂;这一年,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美沙比山脉(Mesabi Range)的高品位铁矿开采枯竭(该矿体于1887年发现,长180公里,宽1~公里,厚150米,铁含量超过70%,无需任何处理,可以直接入炉冶炼,成为美国钢铁工业的原料库,直接推动完成了美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就在这一年,西澳大利亚人Lang Hancock为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关于Lang Hancock,不得不说的故事(一)伟大的发现1952年11月16日,Hancock和妻子Hope一道,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飞行在西澳Pilbara上空,前往西澳首府Perth,时年43岁的Hancock为了自己家族牧场生意,必须经常在这片天空飞行。
在Hamersley Ranges上空,浓黑的乌云突然从四面向这架小飞机包抄过来。
前方乌云高不见顶,这架小飞机无法从其上越过,同样浓密的乌云也切断了他们返航的路线。
唯一的出路,就是往下走,在云层的下方飞行。
但云层越来越低,几乎与大地相接,无奈之下,Hancock飞进了巨大的峡谷内。
他对这个区域十分熟悉,峡谷的深处,就是奔腾的特纳河(Turner River),这是一条天然的引航线。
这是澳洲白人从未踏足过的蛮荒之地。
在暴雨之中,Hancock小心翼翼地驾驶着飞机,几乎贴着树顶飞行。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Hancock赫然发现:在暴雨的冲刷下,两侧的峡壁居然依旧显露着红色的光泽,这是一种特殊的红色,近乎褐色,如同铁锈一般。
熟悉矿藏的Hancock马上意识到,这些都是裸露在外的铁矿,他现在正飞行在一条真正由铁壁筑成的峡谷内!这个发现令他兴奋异常。
上苍似乎故意选择了一个特殊时刻,给暴风雨中的海燕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Hancock所看到的,正是地球上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蕴藏量最大的铁矿!当Hancock在暴雨中努力驾驭着那架单薄的飞机时,他并不知道:他的这次遇险将改变西澳、澳大利亚乃至整个世界!(二)艰难的求证很难想象,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澳大利亚却对自己拥有的这一宝藏浑然不知,当时所有专家、学者、澳大利亚政府都确信国家的铁矿储量不超过亿吨,因此在1938年强令禁止出口铁矿石,实施了22年。
而到目前为止,探明的澳大利亚铁矿总储量约为350亿吨,90%的储量集中在西澳大利亚的Pilbara地区。
2008-2009年度,整个国家的铁矿石产量达到亿吨,其中约有97%的铁矿石产自Pilbara的Hamersley盆地。
而在当时,要说服人们Hamersley赋含丰富的铁矿,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汉库克发现了铁矿后,便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前期工作。
他沿着矿脉,至少认真考察勘探了112公里的范围。
而他提取的矿石标本,经过再三检验,其纯度甚至比美国的冶炼标准还要高2%,这意味着这里的铁矿石完全可以直接送入冶炼炉中成为钢铁!但他很快就失望了,珀斯和堪培拉的政客们根本就不相信一个来自丛林、只有中学学历的农场主,居然能在被专家判了“死刑”的贫瘠澳洲,发现高品位的铁矿。
人们普遍认为,澳洲的铁矿石最多只能继续开采30年,而到1965年,澳洲就将成为铁矿石的进口国。
Hancock在后来的回忆中,无数次地感慨,那些衙门是如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
当时,Hancock必须首先取得政府授予发现者的特许权,在这之前,他的发现甚至不能告诉任何矿业人士,否则他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而问题在于,政府不仅不相信他发现了优质铁矿,而且根据当时的法律,澳大利亚联邦和西澳州两级政府都严禁对新的铁矿的开采,以图实现政府对“即将枯竭”的铁矿资源的严密控制。
Hancock要获得发现者的特许权,十分艰难。
幸运的是,Hancock不仅是一个执著的人,而且也还算是个富有的人。
他不仅自掏腰包支持了所有的勘探,而且也在议会游说上做了不少投资。
与官僚机构打交道的酸苦,不仅汉库克深有体会,连后来的议员们,在纪念Hancock的各种场合,都将抨击当时政府的颟顸无能作为保留节目之一。
经过8年抗争和复杂的“勾兑”,1960年12月,他终于获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圣诞礼物:联邦政府正式确认了他作为发现者在皮尔巴拉地区的开发特权。
但州政府限制开发的禁令并没有解除,这又花了他一年时间。
从1962年开始,汉库克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到寻找投资人的工作上。
对于汉库克来说,当政治车道上的绿灯亮起时,经济车道上却依然是红灯。
开发方圆数百公里的铁矿,其所需要的资金,绝不是一个农场主所能承受的,甚至也不是澳洲的小小经济体所能承受的。
但是,无能的专家和懒惰的政客们,已经令那些唯利是图的矿业公司也相信了澳大利亚是个无望的国度。
Hancock打给这些公司的电话,被无数次地挂断。
至少有30~40家公司的人叫这个“乡巴佬”滚蛋,认为他即使发现的果真是铁矿,那也一定是品位很低的垃圾矿。
在无数次碰壁和遭受白眼后,Hancock终于时来运转。
矿业巨头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CEO杜坎(Val Duncan)爵士在伦敦总部亲自拍板,可以一试。
而令他们动心的是,Hancock说服他们道:“我只需要事成之后提取特许权费,如果那里真没矿藏,你们什么都没有损失呀。
”依然半信半疑的力拓高管们,飞到珀斯,与Hancock及州长、矿业部长们见面。
第一次会谈完全是礼节性的试探,但随着私人关系的增进,尤其在Hancock多次带着他们到现场勘察后,力拓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汉库克事后感慨道:私人之间的友情建立,在这样的大开发中,关系重大。
更为重要的是,就在澳洲政府解除铁矿石的开发和出口禁令后,日本的经济开始腾飞,对铁矿石的需求十分巨大,成为澳洲铁矿的最大买家。
力拓选定的这个区域,已经被Hancock以其相濡以沫35年的第二任妻子之名命名为Hope Downs。
力拓与Hancock谈妥的条件是:Hancock及他的亲友们完全退出这一区域的矿藏开采,作为回报和补偿,力拓给Hancock每年矿产销售额的%作为特许权费。
这笔报酬,在开采的当年,就达到了2500万澳元之巨,即使在40年后的今天,这也相当于500个澳洲人的年平均工资总和。
事后来看,这无疑是个双赢的协议。
Hancock不必在开发上做任何投资,可以每年坐享高额特许权费,而力拓则保证了自己对开发项目有完全的掌控权。
多年后,一些同行和杜坎爵士开玩笑:“你们真笨,给汉库克支付这么高的特许权费,我们就不会这么做。
”杜坎爵士立即反唇相讥:“所以你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大铁矿!”Hancock作为发现者而获得的特许权,成了一头会产黄金的奶牛,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财富。
而更为重要的是,力拓并没有吃下他的全部地盘,他还可以与更多的跨国公司合作,事实上,他的女儿Gina后来就是靠自己开发剩下的一些矿区,而成为在世界钢铁行业真正有分量的“铁娘子”。
他拥有发现者特许权的区域内,已经探明的铁矿储量就有数十亿吨,如同撒哈拉的石油一样,可以支撑这个世界足够长久的时间,也注定了他和他的家族将成为永不落的财富太阳。
Hancock的财富,在澳洲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毕竟,他为澳洲摘下“铁矿贫困户”的帽子立下了无可替代的功绩,而且是在十分艰难的政治环境下,用自己和亲友的资金,自费进行地质和政治上的双重勘探。
Hancock的飞行记录显示,他为了勘探,就花费了超过7000个飞行小时,相当于291天时时刻刻在天上翱翔。
Hancock出色地改进了空中探矿技术,并成为澳洲第一个、以及至今最为成功的空中探矿师。
在澳大利亚人看来,他并非只是个走运的财富英雄,而是个执著的民族先驱。
(三)“花边”身后事关于Hancock的“花边”身后事,亦一度成为澳洲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Hancock出生在西澳首府珀斯,其家族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地主”之一。
他最初与全家生活在艾士博顿高地(Ashburton Downs),后来其父亲买下一个农庄,他就独自寄宿在珀斯的一所学校,中学毕业后去帮助父亲打理农庄。
他先后有三次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结束得很快,美丽的金发妻子麦丽(Susette Maley)因无法承受单调的农场生活,而独自回到了珀斯,两人友好分手。
38岁这年,汉库克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这一任妻子Hope,不仅是暴风雨中发现铁矿的传奇的共同主角,而且还在1956年生下了汉库克迄今唯一法定的孩子吉娜(Gina),如今澳大利亚的女首富。
Hope于1983年因乳腺癌去世,两人的婚姻持续了35年。
第三任妻子Rose,即是“花边”身后事中主角之一。
1983年,Hancock 74岁,与他相偕了35年的妻子Hope去世。
27岁的女儿Gina,此时已经在父亲的公司里工作了8年,并与前任丈夫、一位飞行员养育了一对儿女。
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帮助父亲打理庞大的产业帝国,这显然是Gina难以承受的。
她就决心为父亲招聘一位女管家。
一位名叫Rose的35岁美艳菲佣走进了这个富豪之家。
毫无疑问,Rose是一位工于心计的美女。
许多人都用妖艳来形容罗斯,1948年出生在菲律宾中部的一个富有家庭,1981年来到澳大利亚, 34岁的Rose很快就迷住了垂暮之年的铁矿大王。
成为Hancock管家不久,她就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征服了汉库克,并从卧室出发,进军汉库克的财富帝国。
两年后(1985年),年龄差距高达40岁的两人,宣布结为夫妻,而年龄仅相差8岁的继母与女儿则成为仇敌:这场婚姻的第一个成果就是Hancock 下令女儿Gina不得出席公司董事会。
有了美艳少妻相伴的Hancock,似乎变得更为年轻、时尚、充满活力。
若干年后,Rose甚至兴致勃勃地在媒体上大谈这对老夫少妻的床帏细节,Hancock似乎又找回了青年时代的风流倜傥。
这个故事的随后发展,就如同所有的豪门恩怨一样,陈旧而俗套。
年老的丈夫发现了年轻妻子并不忠诚,并且关心他的钱袋远甚过他的生活和健康,于是重新召回了唯一的女儿。
然后是老夫少妻的不断争吵、分居,在Hancock临终前的一段时间,他甚至申请禁制令,禁止Rose靠近他。
Hancock在临终前修改了遗嘱,将所有的开采权转移到公司名下,而将公司留给了女儿Gina。
1992年3月27日,Hancock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不到一个月,Rose向西澳高等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审定Hancock的遗嘱,指控继女Gina图谋侵占财产。
3个月后,Rose 与一位西澳地产商、Hancock生前的好友闪电结婚。
Gina也质疑父亲的死因,但她的努力都没有成功,直到1999年12月,她宣称发现了新的证据,于是,西澳总检察长同意开始调查Hancock的死因。
继母与女儿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