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一、新课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教学(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不断的得到补充。

3.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1)云、雨、雹、雪、雾、露、霜(2)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练习:据报载2001年5月10日,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

阴天,气温约为–15℃。

中午大约过了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家惊讶不已。

这些雪为什么不见了?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释。

(二)水资源:1.水是珍贵的资源:水资源指的是资源。

思考:(1)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但我们却说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这是为什么?(2)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3)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2.合理利用水资源:思考:(1)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水资源?(2)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3)右图的徽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提交一份不少于300字的观察报告,附上相关图片或绘图,以直观展示观察结果。
2.研究作业:鼓励学生选取一个与水资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城市内涝、农业灌溉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提交一份不少于500字的研究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能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讨论节水措施和水资源保护策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找到答案。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期末通过测试、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同时,提出引导性问题:“水是如何在这些不同的地方流动和循环的?”“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自然水体的循环过程,收集数据,撰写考察报告。
-与社区合作,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播水资源保护的知识。
5.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蒸发:讲解水从地表和植物体表面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强调太阳辐射对蒸发的影响。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免费教案往往内容相对比较贫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意识到水资源的危机,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学情分析】
前几节介绍了六种物态变化,本节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准备。

水循环的过程,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现状,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对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水资源危机,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水循环与水资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认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能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水循环示意图、水资源分布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水资源保护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循环与水资源1. 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定义:……过程:……意义:……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特点:……分布:……3.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利用:……保护:……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答案:……2. 请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水循环与水资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让他们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水资源的珍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水循环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什么东西越用越少,越少越要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次活动主题——水循环与水资源。

2. 讲解: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水从哪里来,流向哪里,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进行水循环模型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节约用水的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节约用水。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水库、河流等水源地,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次关于水资源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的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关于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谜语设计二、讲解环节的PPT展示在讲解环节,我使用了PPT来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6.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解答: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7.家长参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2.设计一系列阶梯式的探究活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复杂的分析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初级阶段: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煮沸水时的蒸发、雨后的积水等,让学生感知水循环的存在。
-中级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蒸发表、模拟降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高级阶段:分析全球水循环对气候、生态、水资源分配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6.创设开放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
7.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解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图片,如云层的形成、雨水的降落、河流的流向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细节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以巩固。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过程的整体概念。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一、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等的影响。

3.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3. 学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包括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等的影响。

(3)讲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强调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4)讲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知识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____、____、____等。

(2)选择题: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3)论述题:谈谈你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蒸发、降水、地表径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者:上课时间:2019. 课班级:801/802 课时总时数:24
课题: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分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
热、放热情况。

2.能说出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
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
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
、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
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成露、雾、霜等,那么,水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自主探究
提问: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三、合作探究
四、展示点拨
探究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什么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什么回到陆地和海洋?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探究点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云是怎样形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4.雪是怎样形成的?
5.雾是怎样形成的?
6.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7.霜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

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
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4.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5.雾一般在清晨出现。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6.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7.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探究点三水资源
1.水是珍贵的资源。

2.合理利用水资源:
思考:
(1)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水资源?
(2)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学生回答。

五、当堂检查
1、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 D )
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

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以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粒。

2、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热现象中的哪一种?
雾(液化),露(液化),霜(凝华)。

3、秋天瓦片上的霜是(凝华),在这个过程中要
(放热)。

六、板书设计: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3.水是珍贵的资源
4.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