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名师推荐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讲解秒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如运动员训练、实验室实验等。
3.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任务: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解答。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测量方法和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以及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并学会进行基本的测量操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2.互动式教学: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总结:学生结合小组讨论成果,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进行总结。
3.归纳提炼: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提炼和补充,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自己步行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等。
2.作业要求:教师强调作业的注意事项,如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数据的处理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创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测量跑步速度等,引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思考。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测量方法,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小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教师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讲授新知
1.长度测量:教师讲解长度的概念,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卷尺等)及其使用方法,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步骤。
2.时间测量:教师讲解时间的概念,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如停表、秒表等)及其使用方法,讲解时间测量的基本步骤。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速度、计算物体位移等。
三、教学策略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2通过阅读就要回答的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测量?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4、长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时间常用的测量工具是什么?5、说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说出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6、说出刻度尺使用前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媒体阅读能力,在教材中提取有用信息能力。

(学生能通过看书学会的知识老师就不用讲。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三个观察。

7、什么是量程和分度值?如何计算分度值?8、什么是误差?说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合作与研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电子秒表、机械停表。

1、记常见物体的长度(中学生身高、一层居民楼高度、教室门高度、记1m阅读课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刻度尺正确使用:放:对齐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度)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紧贴刻度尺的刻线部分要和被测多媒体、课本、刻度尺、电子秒表、机械停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物理学的核心素养。

(尊重实际、尊重科4和1cm的长度度、熟记自己身体上的长度例如:手指的长度、宽度、手掌的宽度等)2、说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注意的四点。

(放:对齐、紧贴、平行指什么意思。

看:视线怎么看。

读:怎么读、怎么估读。

记录:数值+单位)3、练习用物体紧贴。

平行刻度尺要和被测物体的被测部分平行。

看: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数值+单位。

能够自己根据要求用刻度尺测出物理书的长和宽。

3、用停表测时间。

电子秒表、机械停表的使用。

估测1分钟、1秒钟的学、运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和生活现象)56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3.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尝试,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长度和时间,如测量书桌的高度、计算步行到学校的时间等。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准确使用测量工具、合理记录数据等。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能够在物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场景,如奥运会比赛、建筑施工等,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与长度和时间测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B类学生回答
A类学生回答
独立思考,讨论相结合
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
观察、总结. 思考并回答.
B、C类学生回答
A、B类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内容、方法
合作探究
分层巩固
求异探新
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
(2)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探究:如何使用刻
度尺
观察、总结。
B类学生回答
A类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B类学生谈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
A类学生回答
C类学生回答
B类学生总结
2.强调学习目标和考点
三.新课教学:
1.国际单位制:
(1)人的感觉有时不
可靠的
(2)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启发学生多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物理仪器使行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测量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引课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一.分层提问: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
接测量速度的工具?
2.由v=s/t,要测量物
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
二.导入新课:
1.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
是科学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观察: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2、放置
3、读书
4、记录
3.时间的测量: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国际单位符号:m。

辅助单位:光年、km、m、dm、cm、mm、μm、nm。

单位换算:
3.长度的估测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并观察,使学生对1mm、1cm、1m等长度有个感官上的认识。

总结第7题的解题方法:对于我们我熟悉的单位,我们首先将它转换成我们较为熟悉的单位,然后再去完成习题。

4.长度的测量
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步骤如下:
(1)观察:
①零刻度线在那里?
②量程是多少?
③分度值是多少?
(2)放置:刻度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4)记录:要有数值和单位,数值要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

让学生用木制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

学生练习学案知识点一:第1、2题
学生首先观察刻度尺,然后完成学案知识点二:第3—6题。

学生练习第7题,并回答解题方法。

3
4
5
6
2、单位:
3、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4、长度的测量
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置: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④记录:
二、错误和误差
三、时间
1、符号:t
2、单位:h、min、s
3、工具:秒表
课后反思
设计学案时难度有些大,课堂上没能做到随即应变,对学生的理解能
力估计过高。

同时有些过度依赖学案,致使未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能更好的使用学案?思考中…
7。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点: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想想议议中帽子的AB长还是CD长?哪个圆的面积大?1.学生观察比较课本P102.学生动手测量,看测量结果是否跟观察得出的结果一样?3.这个现象说明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用工具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用刻度尺测长度。

二、学生自学1(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10—P14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常用单位有那些?换算关系是什么?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什么?3.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什么?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什么?5.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怎样读数?6.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结果?7.被测物体的长度等于什么?(二)自学检测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2.1km = m,1µm= m ,1cm= m,1m= dm= cm= mm= µm= nm。

3.你的身高大约是 m合 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 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m;三、活动及感悟(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P12页),并填入P12页的表中2(二)师生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⑴使用刻度尺之前必须观察:零刻度,量程,分度值。

⑵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有零刻度线的以零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没有零刻度线的在尺上选择一个方便读数的刻度为测量起点)②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③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⑶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⑷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⑸被测物体的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终点的值-测量起点的值课堂小结: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在哪里?是否磨损)1.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放:刻度尺要贴近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3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B ) A. 2.5 m = 2.5 m×100 = 25 cm B. 2.5 m = 2.5×100 cm = 250 cm C. 2.5 m = 2.5 m×100 cm = 250 cm
3. 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 8 mm( C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 D. 图画纸的厚度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创设情境
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
2.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
新课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 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 km = 1 000 m = 103 m 1 dm = 0.1 m = 10-1 m
4. 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C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可尽量减小,不能够绝对避免
5.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
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B)
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再见!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时间的换算关系 : 1min=60s ; 1h=60min=3600s 3. 时间的测量工具 钟表和停表(秒表)。
练习
▪ 看图
1.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0.1s v2.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0.5min

1.后现代社会以大众文化的兴起为特 征,而 大众文 化要求 文化的 大众消 费性质 ,图像 以强有 力的视 觉冲击 力成为 实现大 众消费 的主要 途径。

2.传统意义上的书籍,没有图像的填 充就被 边缘化 ,纯文 学也只 有借助 图像才 能走向 市场中 心、大 众视野 ,充斥 市场的 总是图 文并茂 的大众 读物, 这就形 成了当 下对文 学的消 费由读 字到读 图的转 变。
量方法。
科学小资料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1.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 心等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2.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知识反馈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5.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 总体来 说,上 述材料 对什么 是“最大 的快乐” 加以形 象的阐 释,要 使自己 成为快 乐的人 ,从第 一个答 案中, 我们知 道必须 工作, 耕耘与 创造会 使人快 乐;

6.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 ,必须 充满想 象,享 受过程 ;第三 个答案 告诉我 们,要 学会快 乐,一 定要心 中有爱 ,有爱 才有快 乐;第 四个答 案告诉 我们, 要学会 快乐, 一定要 有助人 为乐的 技能, 帮助他 人是最 大的快 乐。
卷尺
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3. 刻度尺的使用 (1)正确选择刻度尺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2)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刻度线贴紧被测物体。
(3)看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

(4)读
(5) 记
分度值 1cm; 物体长度 2.7.cm
2cm+ 0.7cm
准确值 估读值(分度值 的下一位)
分度值 1mm; 物体长度 2.76.cm
小结: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五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尺贴近被测长度,左边刻度线与物体 边缘对齐)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数和字 单位
总结:
1、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 2、小单位化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巩固新知
某人高 1.67( m ) 头发丝直径约 0.07( mm ) 一层楼房高约 30( dm ) 地球半径约 6 400( km ) 珠穆朗玛峰高约 8 844.43( m ) 钢笔长约 0.15( m )
新课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3.表盘所示 2min+5.9s=125.9s
4分39秒
[小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1.练习使用停表;
2.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
所用的时间是
s;
1min内你的脉搏的次数是 次。
扩展新知
1. 太阳钟:日晷
2. 沙钟(沙漏)
新课
三、误差 1.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
1 dm
1 cm
1 cm = 0.01 m = 10-2 m
1 mm = 0.001 m = 10-3 m
1 μm = 0.000 001 m = 10-6 m
1 nm = 0.000 000 001 m = 10-9 m
1m
?
巩固新知 500m= 500×106 μm = 5×108μm
42nm= 42×10-6 mm =4.2×10-5mm

7.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 ;也可 以综合 阐释, 从面上 把握。 而在写 作时, 不能只 是单纯 地谈自 己对快 乐的感 受,尽 可能从 具体的“ 形象”和 “意境” 中,把 自己对 快乐的 感受表 现出来 。具体 立意, 可以有 以下几 个角度 :

3.当然,文学毕竟是图像无法取代的 ,人类 文明的 传播方 式从图 像过渡 到文学 ,就是 因为文 字的抽 象描述 、概括 能力是 超越图 像的。 文字通 过语言 唤起人 脑中的 想象, 其魅力 在于建 构一个 内视形 象,这 种内视 审美是 文学独 有的, 语言艺 术独有 的。

4.文学独特的“味外之旨”、“韵外 之致” ,其丰 富性和 多重意 义,依 靠图像 是永远 无法接 近的。 图像的 直观性 正好切 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