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种,种群,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物候,竞争,生活型,层片,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植物群落重要值,生态位,优势种,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1、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2、种群: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3、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温周期现象:植物由于长期在一定季节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对昼温较高,夜温较低,以及春、夏季温度较高,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这种对温度周期变化的要求或反应
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如发芽、叶伸展、花盛开、结实等)
6、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7、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形成特殊小生境。
8、 净初级生产量 :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 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即总第一性生产力减去呼吸消耗掉的部分有机物。NPP=GPP-R
9、 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0、植物群落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是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显示度的总和。
11、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各层优势种不止一种,即共优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 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4、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植被,即主要受到大气侯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在没有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15、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与局部地表环境联系关系密

切,例如同样的植被类型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16、纬度地带性:
17、经度地带性:
18、垂直地带性:









1、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是什么?
答:界、门、纲、目、科、属、种

3、植物可分为哪七大类群?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分别包括哪些?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门、苔鲜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藻类、菌类、地衣 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无胚,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 有胚,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
4、简述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及其相互的联系?答:个体发育: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即为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就会停止。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
5、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的类群?
答:a:具有真正的花.
b: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c:具有双受精现象 .
d: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分化.
e: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7、根据光强和光照时间的长短,植物各可分为哪几种植物?
答:植物的光照强度生态适应类型: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耐荫植物
光周期现象(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中间性)植物

8、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生理辐射光是什么光?红光和蓝光分别有利于什么的合成?高山植物为什么茎干短矮,花朵艳丽?
答:红橙光与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紫外线破坏细胞分裂和生长素合成,抑制茎的伸长生长。高山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紫外线较多,植物高生长受到抑制,茎节间缩短、组织分化加快。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高山植物往往富含花青素,茎干粗短、叶面缩小,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量,大量生长绒毛以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量。


9、列举极端温度(高温、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及植物的适应特征?
答:(1)低温胁迫与植物的适应特征
低温胁迫:冻害、寒害(冷害)。低温伤害: 细胞间隙的自由水结冰,挤压细胞质造成机械损伤,细胞失水萎缩
植物适

应:
? 保护组织增厚,芽外包芽鳞或绒毛;叶面多毛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下降(<0度)
? 植物体多黏液
? 植物落叶,处于休眠状态
? 例如:北方的阔叶树杨树、榆树、柳树等,在冬天低温到来之前,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把叶片统统脱掉,或到冬天时树皮增厚形成木栓层。
(2)高温胁迫与植物的适应特征
高温胁迫: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直接伤害是指高温直接影响细胞质的结构,植物快速受伤。包括:破坏生物膜,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胞死亡;导致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和酶活性丧失 ;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使树皮呈斑状死亡或片状剥落,称为皮烧;地表高温会直接灼烧树苗根茎,形成环带,甚至全株死亡。间接伤害指高温导致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
高温伤害: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有机质减少(饥饿),破坏体内水分平衡
植物适应:
? 叶表皮反射阳光
? 叶片侧向阳光,使受光照面积减小
? 加快蒸腾作用(蒸腾耗能,降温)
? 树皮色浅(色浅反射阳光)
? 例如,植物树皮呈银灰色;叶片垂直挂在树上,叶缘向阳,避免阳光直射;另一些植物如羊蹄甲,叶形像羊蹄,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就把叶片对折起来,避免了热害。

10、列举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 生物圈中水的分布十分不均匀,由此形成不同水分需求的植物,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 水生植物:所有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的总称。水生植物类型很多,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包括变水植物及恒水植物
恒水植物:包括湿生、中生和旱生3种类型。

11、植物生长的大量元素有哪些?植物缺N、P会导致什么症状?
答:大量元素有:C、H、O、N、K、Ca、Mg、P、S、Si
? N:蛋白质、核酸主要成分。N充足,叶片肥大,产量高。N过量,易倒伏。N缺乏,叶色黄,产量低。
? P: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形成。P缺乏,生长慢,蛋白质少,落花落果。

12、根据植物对钙盐及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别分为哪些生态类群?
根据植物对土壤中钙盐的反应:喜钙植物、嫌钙植物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的反应:
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碱性土植物(pH>7.5)


13、列举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分别是什么?
(一)营养关系:
1、寄生与半寄生植物:如大花草、菟丝子等
2、共生:如地衣(藻类与真菌)、菌根、根瘤等
(二)、机械性相互关系
1、附生植物
2、绞杀植物
3、藤本植物

(三)、化学性相互关系:
1、异株克生现象:如胡桃树产生胡桃醌。桉树分泌萜类和酚类
2、分泌杀菌素:如大蒜、洋葱、柠檬等。可分泌植物杀菌素,避免细菌和真菌的入侵
3、促进生长作用:如小麦和豌豆、马铃薯和菜豆

14、植物休眠型生活型系统的分类及各自反映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高位芽植物(P):更新芽距地面25cm以上,反映植物生长的热湿气候.
地上芽植物(Ch):更新芽距地面25cm以下,嫩枝在不良季节仍然保存,反映极寒冷的气候,如高山和寒带.
地面芽植物(H):地上器官全部或大部分在不利季节枯亡,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受到枯死地被物或上层土壤覆盖保护,反映较长的严寒季节,如中纬度地区.
隐芽植物(Cr):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又称地下芽植物G)或水中,反映冷湿气候.
一年生植物(T) (又称休眠型): 在环境恶劣时地上各器官均枯死,只留种子(胚)延续生命,反映干旱气候,如热带亚热带沙漠.

15、列举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区别?大象属于什么对策者?
? r 对策者:用于生殖的资源多,适应多变环境,高生殖率,机会主义者。
r-选择植物生命短促、发育迅速、个体小、竞争力弱、生殖早、种子多,如一年生植物
? K对策者:用于生殖的资源少,适应稳定环境,低生殖率,保守主义者。
K-选择植物寿命长、发育缓慢、个体大、竞争力强、生殖晚、多次繁殖,如多年生树木
大象属于K-对策。

22、什么是植物区系,进行植物区系分析,一般经过哪些步骤?
答:植物区系(flora)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⑴、分类学的统计和分析,如科属种的数目和大小等
⑵、根据区内所有植物分布类型特点进行区系成分分析
⑶、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23、列举一种间断分布的植物,并解释其原因?
24、简介中国植物区系特征?
答:①丰富的植物种类
②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③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④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
⑤特有性程度高
25、简介塔赫他间(1978)世界植物区划中的分区? 中国植物分区? (到植物亚区一级)
答:塔赫他间1978年提出自己的新分区系统,根据高等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的分布,划分出6个植物区,8个植物亚区,34个植物地区和142个植物省,其内容有:①泛北极植物区:北方亚区、古地中海亚区、马德雷亚区;②古热带植物区:非洲亚区、马达加斯加亚区、印度—马来西亚亚区、玻利尼西亚亚区、新喀里多尼亚亚区;③新热带植物区;④开普植物区;⑤澳大利亚植物区;⑥泛南极植物区
中国植物分区:①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

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②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26、列举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并列举至少其中2个属, 并列举5个中国特有属?
答:㈠、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①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如樟科的厚壳桂属、豆科的黄檀属、梧桐科的苹婆属;②旧大陆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如血桐属、山姜属;③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如桃金娘属、樟属;④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分布及其变型,如楠、木姜子、柃木等;⑤热带非洲至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如铁子属、香茅属;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如龙脑香科的青梅属、无患子科的荔枝属。㈡、温带或以温带分布为主的科属:①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如,乔木属、胡桃;②东亚—北美东部分布及其变型,如泡桐属、腊梅属;③东亚分布(喜马拉雅到日本)及其变型,如泡桐、地黄;④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如菊科、十字花科;⑤旧大陆分布及其变型,如石竹、麻花头;⑥温带亚洲分布,如杏、线叶菊;⑦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如兔唇花、合头草。
古老的特有属中包括喜树、串果藤、珙桐、杜仲、青钱柳、青檀、独叶草、文冠果等。

14、 Koppen气候与植被分类
界线 指标
1、林木与冻原 最热月平均气温>10℃林木
最热月平均气温<10℃冻原
2、热带森林与 最冷月平均气温>18 ℃热带森林
亚热带、温带森林 最冷月平均气温<18 ℃亚热带温带森林
3、温带阔叶林 最冷月平均气温≥ -3℃温带阔叶林
与寒温带针叶林 最冷月平均气温<-3℃寒温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
4、森林、草原荒漠 取决于降水与温度,夏季雨时,森林与
草原界线 r=2(t+14)
5、冻原与冰原 最热月>0℃冻原
全年各月<0℃冰原

15、 阐明植物群落及其特征
答: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其特征有:①具有一定物种;②具有一定外貌;③具有一定群落结构;④形成群落环境;⑤是一个功能集体;⑥一定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⑦一定的动态特征;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


16、 阐明波动和演替
答: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

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其特点: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方向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其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人为的活动干扰。
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二者的区别是: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17、 演替的类型
答: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以分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可分为: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
按基质性质,可以分: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18、 阐述单元顶级、多元顶级与顶级-格局学说
答:如没有外来干扰,即使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这称为顶极群落,演替到此顶级阶段,就停滞不动。每一气候类型只产生一种(气候)顶极,这是单元顶极学说。
多元顶极学说:确认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地形和动物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各种生境中,植物群落各自形成性质有别却不同样保持稳定的顶极,这些土壤顶极、地形顶极与气候顶极呈镶嵌体状,有时气候顶极占地面积的比重较大。
单元顶极学说和多元顶极学说实质上的差异是对于测定相对稳定的时间标准的差异,即是以地质时间还是以生态时间。
顶级-格局学说:是多元顶极学说的一个变型。在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连续不断变化,会有各种类型顶级群落,从而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广泛,且位于格局中心的顶级群落,叫优势顶级。

19、 简述种群的“J”型增长 和“S”型增长
答:种群的“J”型增长是:在生存空间、食物供应、物理环境等非常适宜有力,又没有天敌和竞争者限制时,生物种群的繁殖能力(或生物潜能)得以从分表现出来。此时瞬时增长(r)达到到最大值rm。种群以最高增长速度扩大,增长曲线呈J形,即按指数函数曲线增长,但个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常受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条件限制而很快停止增长,甚至出现曲线下降的现象。一年生植物、水藻及某些昆虫具有这类增长特征,即采用r--选择参与竞争。
种群的“S”型增长是:环境阻力是逐渐增加的。起初种群个体数量少、增加量不多,然后逐渐加快,环境阻力相应加大,限制效果渐渐显著,终于种群数量停留

在一定的水平上或在此水平上下波动。整个增长曲线称延滞曲线,呈S形。曲线的渐近值称为负载力或容纳量(K),亦即饱和密度。




20、 植被的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21、 说明世界植被的基本类型,代表区域及基本特征
植被类型 气候 土壤 植物群落特征 代表地区
1.赤道 炎热潮湿 砖红壤 层次复杂,乔木 亚马逊
雨林带 淋溶强 高大、常绿、四 刚果等地 铁铝氧 季开花、藤本、
化物累积 附生植物发达
2、热带 热带季风 砖红壤性 干季多数树种 印度半岛
季雨林 干湿季之分 红壤、红壤 落叶 云南南部
3、热带 热带、 燥红土 疏林下广 非洲、南美
稀树草 干季>4个月 阔草地 澳大利亚原带
4、热带 热带少雨半 荒漠土 稀疏旱生灌木 撒哈拉北
荒漠带 干旱与干旱 少量草本,雨 美西南部
气候 后西部短命 澳大利中部
5、亚热带 亚热带干 半荒漠 旱生灌木 非洲南部、澳大利
荒漠 草原带 旱半干旱 棕色土 与旱生禾草 西南部、南美洲南部
夏季高温与强蒸发
6、亚热带 季风气候或 红壤 常绿阔叶林 北半球长江流域、森林带 湿润气候 黄壤 照叶林 日本南部美国东部、南半球有非 洲东南部南美东南部、澳南部
夏干型(地 褐色土 常绿硬叶 北半球地中海型) 林 南半球澳西南、 非洲西南等
7、温带 大陆干旱 荒漠土 灌木与稀 欧亚大陆中部
荒漠带 棕钙土 疏草本 北美西部、南美
8、温带草 大陆半 黑钙土 禾本科为主 东欧—西伯利亚
原带 干旱 暗栗钙土 草原 蒙古草原—我国东北、北美、南美与非洲南部
9、温带阔 半湿润 棕色森林土 杂木林如山 欧洲西部
叶林带 毛榉林、栎林 亚洲东部 栎、椴、桦 北美东部 杨杂木林
10、寒温带 寒温带大陆 森林灰化土 云杉、落叶松 欧亚大陆北部
针叶林带 性湿润—半湿润 亚松等 冷杉、西伯利 北美北部

11、苔原 寒冷而湿润 冰沼土 不利于树木生 欧亚、北美最长、苔藓地衣 北部带占优势
12、冰原 寒冷、十分 不存在 只在岩崖上可出 南极大陆、北
带 严酷 土壤 现藻类、地衣等 半球格陵兰岛洲西南等



22、 热带雨林的分布、环境特点及生态特征
答:

世界上共有三个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雨林区、印度—马来亚雨林区。
亚马孙有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一片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亚马孙盆地,从亚马孙河口一直延伸到安地斯山山麓,并向北延续到部分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又称作希列亚群落。
世界上第二大的一片热带雨林以中非的刚果盆地为中心,向东到达维多利亚湖,向西北经加蓬延续到喀麦隆沿海,再向西沿几内亚湾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西非热带雨林带。
印度-马来亚雨林区核心地区分布在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以及马来半岛上。其面积的总和要大于非洲热带雨林面积的总和。印度-马来亚雨林区跨越从苏门达腊岛到新几内亚岛的整个马来群岛和北纬10.5°以南的马来半岛。热带雨林从马来半岛向北伸入到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区中,直到印度及我国的云南和广西南部;从马来群岛向东北经菲律宾群岛到达我国的台湾南部;从新几内亚岛向南到达澳大利亚东北部并与澳大利亚的常绿阔叶林相连,向东到达太平洋诸岛。
1、环境特点: (1) 全年常夏,无季节变化。全年年均气温:20-28℃
绝对最高气温低于33-34 ℃,最低气温高于18 ℃。
(2) 气温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平均日较差一般为3 ℃-16 ℃
(3) 全年多雨无干季全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典型土壤为砖红壤。
种类组成;a) 种类成分最丰富, b)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高, c)优势种不明显,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
3、群落结构
①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十分复杂。② 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4、生活型特征:
a) 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b)茎花现象. C)板状根现象 d)叶具滴水尖现象. e)藤本植物丰富. 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在一定的面积里要超过草本植物. g)绞杀植物、寄生较植物多. g)绞杀植物、寄生较植物多
表现出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热带雨林的净生产量亦占全球净生产量的1/4,或全部森林的60%。“成熟”的热带雨林在植物体内储存的营养元素数量庞大。

23、 亚热带植被类型、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答:亚热带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 、常绿硬叶林、竹林 。
㈠、常绿阔叶林:1、环境特征: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秋温和,水热同期。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
2、植被特征 :
(1)群落外貌: 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
(2)结构:乔、灌、草均分几个亚层,层间植物丰富
(3)种类组成: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
分布: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除欧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但以我国的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北起秦岭淮河,南到两广,西至四川和云南的大部分区域。
㈡、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1、环境特征:1) 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2) 海拔800-1000m以上,年均温10-14℃,雨量丰富。
2、植被特征
(1)群落外貌: 常绿及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
(2)结构和种类组成与常绿阔叶林一致
3、分布区域: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区,我国中亚热带地区(800-1000m以上 ),我国北亚热带。
㈢暖性针叶林:1、环境特征: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比较干燥 寒冷。春秋温和,水热同期。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与常绿阔叶林相似)。
2、植被特征:
(1)群落外貌与结构: 裸子植物构成针叶林
(2)叶片形态与生态:a、具光泽的扁平针叶,叶与光线垂直。如紫杉属,粗榧属及红杉 。b、紧密着生的鳞状针叶,枝似长的叶,且多少与光线垂直。如金钟柏属c、叶长针状,对湿润养分条件要求比常绿阔叶林低的针叶林。如马尾松,云南松、杉木、柏木等
3、分布区域:
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除欧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
㈣、常绿硬叶林:1、环境特征: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地区: 最典型的树木是壳斗科的各种硬叶栎类,较湿润的地方有生产软木的栓皮栎,其它植物中最著名的是油橄榄。澳大利亚的常绿硬叶林中桉树占优势 。非洲好望角: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尤其盛产美丽的花朵,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各种硬叶栎类
3、分布区域:地中海地区沿岸;各大陆西岸
㈤、竹林:1、竹林: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2、生活型特点:以地下茎漫延和繁殖
3、分布区域:各大洲都有,以亚洲和美洲分布最多。我国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西至西藏的错那地区都有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都有;以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

24、 试以一山体为例,说明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