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研究意义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
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__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⑴、你生长在()a、农村74%b、城市26%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a、有18%b、没有8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
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b、缺乏法律知识40%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三、原因分析(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

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
(1)法律的⽣命在于实施,法律实施的效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密切相关。
上述材料说明,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
(2)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保障公民普遍守法;有助于推进依法⾏政;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有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3)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普法措施:开展学校法律教育,提⾼学⽣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法律宣传,尤其是媒体应承担普法宣传的责任;司法机关通过群众参与司法、司法公开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
【本⽂源⾃⽹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负责人【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一、调查背景和意义众所周知,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而当今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
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很多情况下几乎没有用法律解决争端的概念,曾经从中学里学过的法律知识也只不过为了应付所谓的考试,而在现实中,法律知识极为重要。
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和现象影响,我们要通过学习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我们提出一系列疑问:到底会有多少大学生真正了解法律知识,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呢?而了解的同学到底又了解了多少,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呢?或者,通过我们的调查,会不会有同学因此开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呢?所以,我们调查小组决定针对我们丽水学院在校大学生展开一次调查,以了解我们学院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出一些方案,从我做起,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一)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中 图分类 号 : 4 G1一_ - - - 一 一 - 一 一 _ - _ - - 一 一 一 一 一 - - ● _ - 一 一 一 _ -
文献 标 识 码 : A
_ - - - 一 一 一 一 _ - - - - 一 一 一 一 _ _ - -
,
,
、
,
2 1年1 0 1 月
第2 期
总5 9 O 期
J n a y 0 au r2 l
纂g曩毒 ∞ ÷ 毒 誊 i萋 g∞ 毒 嚣;)9 l 2 j|誊 i萋 善 蠢 曩 li露l萎j Zj ^ 蠹 I 囊
浅 谈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在 构 建 和 谐 企 业 中 的 应 用
和 谐社会 与和 谐企业 的关系 党的 十六届 四中全 会 提 出构 建}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新 理 十 念, 要求全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不断提高构建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 会 的能 力 。 建 和谐 社会 作 为一项 伟 大而 艰 巨 构 的事业, 需要强大 的精神动力支撑, 这就迫切地要求 思想政治 教育彰显其精神动力价值, 大力开发蕴藏于广大群众中的精神 资源, 促使人们产生精神力量, 提高人们行为的 自 觉性和有 效 性, 以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 企 业 是 生 产经 营 实 现 可持 续发 展 、 理实 现 规 范有 管 序、 内部形成 核心凝 聚力 、 对外具 有 良好形 象 、 处呈 现欣 欣 处 向荣景象的企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企业和谐作基础和支撑, 没有 企 业 的大 力 支 持 和积 极 参 与 ,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建 设 是 不 社会 可想象 的。 构建 和谐 社 会对企业 发 展具 有 重要 的 意义 , 过 和 通 谐 社 会 建 设 , 良好 的社 会 环境 , 创造 形成 良好 的社会 运行 机制 保证 社 会 处于 既 有活 力又 相 对平 衡 的状 态 , 业 发 展 和壮 为企 大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 构建和谐 企业 中的重要地位 在 企 业管 理 过程 中, 思想政 治 工作 以企 业面 临的实 际问题 和 职 工 反 应 比较 强烈 的 热点 为 突 破 口, 深入 基层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 时地 将员 工 的 要求 、 议 和 意见 反 馈 给企 业 决 策 层 , 及 建 使 决 策层 能 在 制 定 决 策 的 过 程 中充 分 考 虑 到基 层 的实 际 情 况 和需求 。 在企业决策做 出之后, 思想政治工作又能及时地向员 丁做好宣传 把企业制定的目 标要求和战略意图传递给全体员 工, 使得员 能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 “ 下情上传” 、 ‘ 情下 达 ”就 能 在和谐 的状 态下实现 员 T 企 业协调 发展 , 上 与 使员T与企业联系密切, 同呼吸, 共命运。 构建 和谐企 业, 要有 雄 厚 的物质基 础和坚 实 的政治 保 既需 障 , 需要 有先 进文化 的引领 和强 有力思想 政 治工作 的保证 。 又 现 阶段 企业 思 想政 治 1作 , 照科 学 发 展 观 的要求 , 持 以人 按 坚 为本, 求真务实, 不断创新, 对企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企业 思 想政 治工作 既是 为社会 主义物质 义 明发挥 作用, 为 又是 推 动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的发 展 力; 是为 企 业 发 展 服务, 既 又是 为社 会发展 做 贡献 。 三、 思想政 治工作在构建 和谐 企业 中应用需要 注意 的几个
法学的目的与意义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法学

法学的目的与意义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法学法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法律规范的形成、运用和实施。
学习法学不仅能够培养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个人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本文将探讨法学的目的与意义,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法学。
一、法学的目的和意义1. 规范社会秩序法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则,通过法学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法规的制定背景、原则和规范,进而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合乎法律规范,并能够识别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 保护个人权益法学还致力于保护个人的权益。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它为个人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学习法学,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避免权益受到侵害。
3. 促进社会发展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和法规不仅仅是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手段。
学习法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法律的演变和社会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法律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法学1. 提高个人法律意识学习法学能够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准则。
通过学习法学,我们可以学习到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原则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观念。
2.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学习法学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法学教育强调公平正义、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并用法律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培养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法学可以培养我们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2023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一、实践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点也将从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基础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转变。
城乡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具有直接参与的特点。
这次我以隆尧县城及其所辖下的毛尔寨村作为缩影点。
通过对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的调查,了解现今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隆尧县城乡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识,减少法盲。
通过这次调查,使得法律知识得到普及,隆尧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进而使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以此推动隆尧县的法制化发展的进程,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绝大多数居民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与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
现实生活,相当一部分居民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了解不够全面,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居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有的人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而有些人“以暴制暴”。
在抽样调查中,设问“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时,回答“经常”的占29.5%,回答“很少”的占64.5%,回答“没有”的占6%。
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很少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反映我国城乡居民法律意识薄弱。
在回答“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占9.5%,回答“用武力解决”的占33%,回答“通过关系解决”的占38%,回答“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的占19.5%。
增强员工法律意识的意义

增强员工法律意识的意义在一个持续运营的企业中,员工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保护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还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增强员工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可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需要了解劳动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雇佣关系的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只有当员工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在劳动合同签订、薪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雇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员工了解和遵守工作中的法律法规,他们会更加谨慎和专注于工作,避免因不合规而引发的纠纷和纷争。
合法合规的工作环境能够为员工提供一种稳定和安心的氛围,从而推动员工全身心地专注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还可以降低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
当员工了解法律法规,能够准确遵守并遵循公司制定的相关政策,他们会更加自觉地避免或者减少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行为。
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法律问题,防范好法律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提升企业形象和公信力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一个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维护员工权益,还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这将使企业在社会舆论中获得更好的声誉和口碑,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合作伙伴,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法律培训、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手段,向员工传递法律知识,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学生学法、知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学法、知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1.教育功能。
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2.导向功能。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与法律实施的关联程度较大,如果大学生能有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这对法律的实施无疑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法律实施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导向功能。
这种导向是相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的。
3.评价功能。
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两个方面。
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识的功能主要指社会公众把法律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觉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4.规范功能。
统治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法律来调整习俗、道德和政策等行为规范,无法调整或调整不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同时,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20%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
一些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形成不良情绪的释放。
因此,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首先,要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作事前理智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农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线实施者, 培养并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 是改善农村法律环境、推进林权改革、保护林农合法权益、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保障,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林权改革不断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是发展林业经济, 保护林农合法权益的需要。
提高林农的法律素质, 不仅包括法律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领悟法律精神,培养法律意识。
由于农村的贫困落后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使一部分林农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出现违反法律、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不良行为。
而林农的法律知识缺失, 使他们在经济交往中也经常受到侵害, 并难以寻求法律救助。
只有增强林农的法律意识, 林农才能更好地从事林业守法生产和经营, 并在经济交往中有力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现林业大发展, 需要提高林农的法律素质, 特别是要培养林农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依法行事, 和谐相处, 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在不断推进、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林农懂得相关制度政策与法律, 能够运用法律手段或方式,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与制度, 不断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在认知、观念和理论等方面得到提高, 培养其主体意识,能够主动从法律视角看待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林业产权问题, 能够运用法律工具解决相关利益纠纷, 真正切实地实现林农权益的自我维护。
其次, 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 是改善农村法律环境, 提高林农的法律素质, 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 农村法制环境和法制教育不健全, 导致农村人口中存在法律知识欠缺, 林农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在林业生产和经营中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法律, 比如乱采滥伐造成生态欠账, 破坏生态平衡, 尤其是在中国农村经济活动扩张中违背自然规律, 打破自然秩序, 使赖以生存的林业资源遭到毁坏。
同时, 农村的社会关系并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 还在受着农村习俗的制约, 而农村习俗已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无力调整新的社会关系。
林农出现矛盾、纠纷时, 往往诉诸私力救济或行政救济,而不是请求司法救济, 结果是林农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维护。
可以说, 忽视林农的法律意识培养, 就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只有增强林农的法律意识、依法解决林业生产中的法律问题, 才能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和谐, 进而实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三, 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林农法律素质现代化的需要。
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法制观念相对落后, 法制环境相对薄弱, 法制教育相对较少, 导致农村人口中法律素质偏低, 法律情感偏弱,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农村的法律资源缺乏, 林农的法律素质低, 需要对林农开展广泛的法律教育。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
径和方式, 开展相关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 对于提高林农的法制素质, 培养林农的法律情感, 使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对法律的信与不信、服与不服, 首先在于对法律的情感”。
董杰, 魏纪林. 论法律情感的培植[ J ] . 理论导刊, 2009( 8) : 83.
一、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农民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对社会成员及自己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看法,以及法律需求等。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0%,农民无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民自身素质特别是他们法律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上看,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确保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成功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所产生的贫富差距现象呈扩大化趋势,以致造成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诸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及抢劫盗窃等现象与日俱增,总体上讲农村社会还不稳定。
不过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所致。
因此,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村违法犯罪现象,从而保障农村和谐稳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更多新型的农民主体。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只有新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里“新型”的要求之一是农民具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然而,受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参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当中大多数没有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参政议政的神圣权利和职责。
只有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农民才会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才会积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享有民主,做到管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