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某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园区内部分企业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违法事实1. 废水排放超标:园区内某化工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2. 废气排放不达标: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导致周边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居民健康。
3. 固体废物处理不当: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未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随意堆放,造成土地污染。
4. 噪声扰民: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严重超标,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不得超标排放污染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安装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四、查处过程1. 现场调查: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污染情况。
2. 立案查处:根据调查结果,环保部门对该化工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3. 责令整改:环保部门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整改。
4.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治等。
5. 跟踪复查:环保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五、案件结果经过环保部门的查处,该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积极配合整改。
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探讨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污染事件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工业污染事件。
在某个工业园区,一家化工厂非法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大量有毒物质进入水体,不仅对周边的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威胁到了附近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环保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严厉处罚。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了环保投入,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起交通污染事件。
某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雾霾天气。
这对市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行限号、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排放车辆的治理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我们来看一起农业污染事件。
某地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农产品超标的情况。
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农民科学施肥、科学用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力度,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为净化环境、改善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态园案例分析

•
炼油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 少了火焰气的排放。车间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燃料气则供给电 厂燃烧。
• •
同样,火电厂粉煤灰提供给土壤修复公司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而石膏墙板厂用电厂的脱硫石
膏做原料造石膏板。
•
另外园区内有一支十分精干的管理队伍,在四个厂之间进行 协调组织、结算、监督工作,还对新的废物利用项目给予资
金和技术支持,使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优化配置,使循环生
产得以有序进行。
案例二 Googleplex
谷歌计划在加州山景城建造的新总部Googleplex,占地110万平方英尺(约合10万平方米),预计 于2015年投入使用。新总部由9座回飞镖形建筑构成,为员工打造一个“自由流动”的办公空 间。Googleplex全部采用辐射供暖,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办公楼,同时也将成为谷歌办公楼中的 旗舰。
整个Google的文化是创新、开放,办公室也从各个方面 深刻体现了这两点。比如,办公环境全开放,没有人有单独 的办公室。员工需要这样开放的环境。大家在一起交流更加 便捷。 另外一个特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几乎是所有 公司标榜的企业文化,Google如何落到实处?)靠窗的都是 员工的 位置。因为他们希望能看到风景和阳光,所以所有最 好江景的位置全留给员工,而其他公共的区域或一些会议室 则在里面。
3
生态工业园区的类型
依据创建的原有工业基础,生态工业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1. 改造型生态工业园 对现已存在的工业企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在区域成员间建立起废物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如:美国恰塔努加(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这里曾是以污染严重闻名的全美制造中心, 后来杜邦公司以尼龙线头回收为核心推行零排放,建立园区。其特征是重新利用工业废弃物。 废旧钢铁铸造车间变成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空间,中水为旁边的肥皂水厂所使用。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概述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某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的分析,探讨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工业园区位于XX省XX市,涉及多个行业,如化工、制造等。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周边水体水质恶化,引发社会关注和环保压力。
污染源分析工业园区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等多种污染源。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排放不当就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污染影响工业园区水体污染对周边水生生物、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水质下降、鱼类死亡、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频发。
防治措施1.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规范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力度;2.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减少废水排放;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再利用;4.加强对雨水径流、生活污水的治理,避免多种污染源交叉影响;5.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成效评价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业园区水污染得到了有效防治。
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平稳,社会各界对工业园区的环保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推动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参考文献•XXXX.(XXXX)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XXX出版社。
•XXXX.(XXXX)环保部门发布的工业园区水质标准,未出版。
以上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案例分析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一)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一)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一)一、案例背景1.1 引言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借鉴各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解决当前和未来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
1.2 案例概述该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一个工业园区。
由于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土壤质量下降,大量野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问题分析2.1 水体污染园区内的水体长期受到排污口的排放影响,水质严重受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2.2 土壤质量下降工业生产导致土壤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滋养植物生长。
2.3 野生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生态栖息地被破坏,大量野生动植物无法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三、解决方案3.1 水体污染治理政府在园区内设置了处理污水的装置,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全面处理,确保水体的质量达标。
3.2 土壤修复通过进行土壤修复工作,清除其中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能够再次滋养植物生长。
3.3 生态栖息地修复政府加大投入,进行生态栖息地的修复工作,恢复植被,重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四、成效评估4.1 水体经过治理,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得到大幅度降低,部分水生生物已经重新出现,水体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4.2 土壤经过土壤修复,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4.3 生态栖息地经过修复工作,生态栖息地中的植被逐渐恢复,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生态环境恢复良好。
附件:1. 水体污染治理方案2. 土壤修复技术手册3. 生态栖息地修复工作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安全。
2. 废水排放标准:指国家对不同行业废水排放的限制和要求。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环保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执行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案例名称:XX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案由:环境污染当事人:原告:XX市环境保护局被告:XX工业园区案情简介:XX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区,主要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该园区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XX市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经调查取证,XX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XX工业园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机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机构、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机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排污。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因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重要的环保管理措施。
环评工程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环评工程师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行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某地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的申报中,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工业园区的规划违反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存在过度破坏自然环境的风险。
其次,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其废水、废气排放和噪音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损害。
2. 案例二: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即将在某地建设,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该地区的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威胁。
这是因为该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将被人工拦截,可能导致水源的断裂和水生生物的迁移。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将引起森林破坏和栖息地的片段化,将对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二、解决方案1. 确保准确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并专注于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建设违反了生态保护政策,环评工程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和模型,精确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案例二中,环评工程师可以借助GIS技术等工具,对水源和动物迁徙路径进行全面绘制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环评工程师需要在评价报告中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以缓解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规模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案例二中,可以建立过河生物通道或其他措施,以确保水生物种的迁徙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3. 加强监测和评估环评工程师在项目建设阶段需要积极参与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案例一中的工业园区项目,环评工程师可以建议设置环境监测站点,对排放情况、水质和噪音等进行定期监测。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中国台湾地 区
越南
台南技术工业园、长华海滨工业园、共同合作系统项目 (CSS II) Amata (环境管理), Hanoi Sai Dong II (可行性研究)
泰国 斯里兰卡
泰国工业园主管部门计划项目(Map Ta Phut、Northern Region、 Amata Nakorn、Eastern Sea Board、Bang Poo)、 Samut Prakarn 省 CPIE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资助)、曼谷 (Panapanaan)
污泥中的氮800,000
磷600
2024/8/20
24
1. 合适的成员组成 2. 相互距离较进 3. 企业间开放交流和相互信任
2024/8/20
25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美国查尔斯角生态产业园
2024/8/20
27
美国第一家生态产业园,包括工业区、海岸沙丘生境保 护区、废水处理湿地
Kalundborg Municipality
19
一、简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 运行了30多年。卡伦堡是一个仅有两万居 民的小工业城市。最初,这里建造了一座
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数年之后,卡 伦堡的主要企业开始相互间交换“废料”
2024/8/20
20
卡伦堡共生体系中主要有5家企业 1.阿斯耐斯(Asnaes)燃煤火力发电厂 2.斯塔朵尔(Statoil)炼油厂 3.挪伏挪尔迪斯科(Novo Nordisk)制 药和工业酶加工厂
产业园的建立旨在:
➢探讨新发展模式; ➢创造就业和培训机会;
➢保护和加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示范节约型和高 效率的资源使用,以及发展和利用产业生态学原理进 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摘要:本文以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的先导——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工业园发展、评价、分析和优化为主线。
根据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和发展,总结出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类型、特征及发展阶段,判断生态工业园成功的共性影响因素,并结合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现状特征,建立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园区建设的不足,提出优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指标评价;发展路径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integrated eco industrial park in Suzhou High-tech Zone pilot --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co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masterstroke.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garden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hase, judge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uccessful common influence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Suzhou high-tech zon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s feature, build Suzhou High-tech Zone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si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development route.Keywords: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Suzhou high-tech zone; evaluation index; development path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三大主题。
工业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占用,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又在无情地摧残着人类。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地方性疾病的蔓延等等,影响到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业如何以最低环境代价进行发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的产业经济基础1992-2001年间苏州高新区GDP总量以0.26亿元增长至160亿元,2002年高新区行政区划改编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从2002年到2005年,GDP从202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年均增长率29.9%,工业总产值从503亿元增加到1293亿元,实现了三年番一番的成就,工业增加值从132亿元增加至328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2.5%。
在招商引资方面,2005年苏州高新区新增加注册外资15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5亿元,居全国同类园区第一,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1400亿元,居全国第三。
(1)招商引资。
苏州高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历年来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外企进入,其成就在全国众多园区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区内目前拥有5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00多家外资企业和5000多家内资企业,截至2005年底,高新区外商总投资数达到149.69亿元,外资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尤其以日本,台湾,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
外资主要集中在信息科技、电子和机械行业等行业。
随着主导行业优势的扩展,各种新兴行业,例如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新材料等行业逐步成为外资发展新热点。
(2)产业结构。
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在产业结构上,苏州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到2003年高新区建立生态工业园,朝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生态工业园结合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90 -2002年)。
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建设成立,1992年被国家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此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园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
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区政府对生态环保的关注才逐渐被提到日程上,相关的机构到1995年后才开始逐渐设立。
1995年设立环保总局,1996年才设立境监测站监理站,1997年设立ISO办公室,与环保相关的机构密集的设立显示出高新区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在此阶段,新区政府开始积极参与环保项目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署IS014000认证体系。
参与环境评估体系的企业数目逐年增多,园区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在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IS014000国家示范园区。
与此同时,为适应发展需求园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初期6.8平方公里,在5年内迅速扩大到5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系统不断完善。
园区在此阶段的发展以及园区管理者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为高新区后来生态工业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苏州城区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区域面积从52平方公里调整到258平方公里,在此区域上组建了苏州高新(虎丘)区,较早的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设立政府机构,此次调整为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舞台。
2002年,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并在该年编制《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2003年正式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准,正式开展建设实施,成为我国首批“综合类”生态工业园之一,规划总面积为52平方公里(东起京杭大运河,北至浒关新区,西至天池、天平、灵岩风景区、金枫运河,南至向阳河、横塘镇北界)。
2002年后,随高新区范围的扩大与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的空间范围逐渐外扩,但主要范围仍然在5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开展。
苏州高新区建立生态工业园目的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结合生态示范区的刨建要求,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
并在园区内合理进行功能布局,完善现有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企业、企业群和社会三个层面,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物质、能量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环境排放最小化,推进区域内工业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
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处于生态工业园处于的从初期向中级过渡的发展阶段。
三、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特征1.形成静脉产业与环保产业雏形在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伴随在高新区IT产业周围,发展起了100多循环型企业8,其中包括了大量小规模的静脉型企业,促进了高新区副产品的利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并生产形成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回到生产链的原料投入端再次使用,如紫兴纸业回收印染废水生产涂料并回收利用,日本同和公司回收金属固液体废弃物生产金铜等高价金属。
静脉型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围绕电子废弃物回收项目展开,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企业、项目和效益规模都比较小,无法与现有的支柱产业的企业规模效益比较。
这些静脉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虽然还未形成产业规模,但这些企业的发展要超速于企业进行生态产业链构建与延伸,形成了高新区静脉产业的雏形。
2.建立了多条生态产业链生态产业链是指一系列企业,他们试图相互利用对方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能量、水和物质),而不是把它们当作废物来处理。
从供给角度讲,企业通过废弃物最终处置量的减少实现成本的降低,从需求角度讲,企业从当地购进原料降低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生态产业链是工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初期阶段,但并非所有生态产业链都具有发展成为工业生态系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工业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功能,推进可持续型的工业生产功能,将传统线性生产模式转变成为闭环生产系统。
在工业生态系统中,工业各生产过程各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紧密关联,利用资源、主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上下衔接、建立生态共生关系。
3.形成以佳能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体系高新区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也围绕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生命周期中,成为生态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供应链相比生态产业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殊之处。
相同的是两者都采用系统的观点,追求强调绿色设计、资源使用最小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
4.建立广泛的生态技术合作网络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广泛的国内外联系。
苏州高新区首先在区内建立了“苏新环境科研技术中心”,支持生态工业发展。
在国内,苏州高新区与苏州本地的高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为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
三、研究结论(1)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系统内物质能量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和工业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关系。
(2)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在空间特征上主要形成了北美、西欧、太平洋西岸三大区域性发展区。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位呈出市场指向性和资源指向性的区位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省(市、区),其中以山东省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和以苏南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最为密集。
(3)生态工业园发展的主要共性影响因素:经济基础,生态共生关系的建立,绿色的园区管理,生态规划设计,相关技术支持。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可分为核心型、综合类和静脉类三种类型,目前大多数园区处于从初级向中级发展的过渡阶段。
(4)从经济发展、生态共生、园区管理、生态效益、环境质量五类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对高新区生态工业园进行评价得出,新区在经济发展成绩优异,园区管理方面也较优,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良好,生态共生关系的建立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