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水要求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要求
二、实验室常见用水的种类:
1、蒸馏水(Distilled Water)
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纯水,虽设备便宜,但极其耗能和费水且速度慢,应用会逐渐减少。

蒸馏水能去除自来水内大部分的污染物,但挥发性的杂质无法去除,如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机物。

新鲜的蒸馏水是无菌的,但储存后细菌易繁殖;此外,储存的容器也很讲究,若是非惰性的物质,离子和容器的塑形物质会析出造成二次污染。

2、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3、反渗水(Reverse osmosis Water)
其生成的原理是水分子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成为纯水,水中的杂质被反渗透膜截留排出。

反渗水克服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许多缺点,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反渗透膜对反渗水的质量影响很大。

4、超纯水(Ultra-pure grade water)
转载只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是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资源,其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用水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外观实验室用水应该呈无色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浮现悬浮物、沉淀物和混浊现象。

2. pH值实验室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电导率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应低于2.0 μS/cm,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4. 溶解氧实验室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应在5-8 mg/L之间,以维持实验环境的氧气供应。

5. 微生物实验室用水中的微生物总数应低于100 CFU/mL,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6. 有机物实验室用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应低于0.5 mg/L,以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7. 无机物实验室用水中的无机物含量应符合相关实验要求,如钠离子、钾离子、铁离子等。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措施1. 水源选择和处理选择优质的自来水作为实验室用水的主要来源,并通过预处理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反渗透装置等)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2. 定期检测建立定期的实验室用水检测计划,包括对外观、pH值、电导率、溶解氧、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指标进行监测。

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实验室用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过滤水质。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用水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水质标准、质量控制流程、责任分工等,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5. 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实验室用水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6. 废水处理对实验室废水进行合理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论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用水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实验室用水

临床实验室用水

临床实验室用水在临床实验室中,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各类实验和检测都需要用到水,因此保证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处理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实验室用水的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纯度要求:实验室用水需保持高纯度。

纯净水的要求是去除水中的各类离子、微生物和颗粒物质,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为此,实验室通常采用去离子水或者超纯水作为实验用水。

2. pH值要求:不同实验对水的pH值要求不同。

一般要求实验室用水的pH值在6.5-7.5之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电导率要求: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要求较低,通常要求在1.0μS/cm以下,以确保水中没有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微生物要求:实验室用水应避免含有任何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

实验室通常要求水中的微生物总数不得超过某个特定的标准。

二、实验室用水的处理方法为了满足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要求,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处理步骤:1. 原水处理:实验室用水的处理通常从原水处理开始。

常见的原水来源包括自来水和纯水源。

对于自来水,可以通过预处理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颗粒物过滤器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氯等杂质。

纯水源一般指去离子水或超纯水,可以通过反渗透和电离交换等方法获得。

2. 进一步处理:经过原水处理后,得到的水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以满足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电离子交换和微生物过滤等。

电离子交换可以去除水中的离子杂质,如钠、钙、镁等。

微生物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保证实验室用水的纯净度。

3. 贮存与分配:处理后的实验室用水需要进行贮存和分配。

贮存时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并保持密封以防污染。

分配时可以使用专用的分配系统或器具,保证用水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定期监测:实验室应对用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包括pH值、电导率、微生物总数等指标的检测。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实验室用水的监测与评估。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外观要求实验室用水的外观应清澈透明,不应有悬浮物、沉淀物、杂质等。

2. pH值要求实验室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电导率要求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应低于2.0 μS/cm,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溶解氧要求实验室用水的溶解氧含量应高于5.0 mg/L,以保证实验样品在实验过程中不受氧气限制。

5. 微生物限度要求实验室用水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菌落总数应低于100 CFU/mL,大肠菌群应不可检出。

6. 有机物限度要求实验室用水的有机物限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COD(化学需氧量)应低于5.0 mg/L,TOC(总有机碳)应低于2.0 mg/L。

7. 无机物限度要求实验室用水的无机物限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例如重金属(铅、铬、汞等)的含量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措施1. 水源选择与处理选择优质的水源,如自来水、纯化水等,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除氯等,以确保水质符合实验要求。

2. 设备维护与清洁定期对实验室用水设备进行维护与清洁,包括更换滤芯、清洗管道等,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避免杂质污染。

3. 实验室用水储存与消毒储存实验室用水的容器应干净、密闭,并定期进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污染。

4. 实验室用水的取样与保存取样时应采用无菌容器,避免污染。

取样后应及时进行分析,若无法立即分析,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避免微生物繁殖。

5. 实验室用水的定期检测建立实验室用水的定期检测机制,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实验室用水的监测与评估1. 监测频率根据实验室用水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稳定可靠。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要求

实验室用水要求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实验室用水要求水是实验室内一个常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试剂。

实验室用水有那些种类能达到什么级别不同实验对水的要求有哪些一、实验室用水等级划分根据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的规定,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并将实验室用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标准请到嘉峪检测网免费资料下载)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混合窗处理后,再纳米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人系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制取。

三级水用于一般的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取。

评价水质等级的技术指标如下:二、实验室常见用水的种类:1、蒸馏水(DistilledWater)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纯水,虽设备便宜,但极其耗能和费水且速度慢,应用会逐渐减少。

蒸馏水能去除自来水内大部分的污染物,但挥发性的杂质无法去除,如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机物。

新鲜的蒸馏水是无菌的,但储存后细菌易繁殖;此外,储存的容器也很讲究,若是非惰性的物质,离子和容器的塑形物质会析出造成二次污染。

2、去离子水(DeionizedWater)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3、反渗水(ReverseosmosisWater)其生成的原理是水分子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反渗透膜成为纯水,水中的杂质被反渗透膜截留排出。

反渗水克服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许多缺点,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反渗透膜对反渗水的质量影响很大。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制备
一、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1.实验室用水应满足以下指标:
(1)水的纯度: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物实验室用水标准》
(GB/T7550-1987)要求的优级标准:总离子含量为0.2mmol/L,一氧化
碳(CO2)为0.1mmol/L,硫酸根(SO4)含量为0.06mmol/L,氨氮(NH3)为0.02mmol/L,氯化物(Cl)含量为0.1mmol/L,三价铬(Cr3+)的含量
为0.05μg/L,二价铬(Cr2+)的含量为0.02μg/L,元素性离子含量几
乎为零;
二、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净化原水:将水从用户处获取,采用膜过滤器进行预处理,以除去
粗大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其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要达到90%以上。

2.添加剂的添加:采用钠氢苯酚磷酸钙抑制剂添加,降低细菌繁殖,
使水的净化效果更好,水中的碳酸根含量控制在0.1mmol/L以下。

3.离子交换柱净化:采用离子交换柱净化,去除离子性污染,使水的
总离子含量控制在0.2mmol/L以下,三价铬和二价铬的含量控制在
0.05μg/L以下和0.02μg/L以下。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水质标准、水质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二、水质标准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主要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以下是普通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pH值:实验室用水的pH值普通应在6.5-8.5之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电导率: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应控制在特定范围内,普通为2-10 μS/cm,以保证水的纯度。

3. 溶解氧:实验室用水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8 mg/L,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4. 有机物含量:实验室用水的有机物含量应尽量低,普通要求小于0.5 mg/L,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用水应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三、水质检测方法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水质检测。

以下是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1. pH值检测:使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计进行测定,确保水样的pH值在标准范围内。

2. 电导率检测:使用电导仪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的电导率值判断水质是否合格。

3. 溶解氧检测:使用溶解氧仪进行测定,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4. 有机物含量检测:使用有机物检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5. 微生物污染检测:使用微生物培养基、菌落计数法等方法,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

四、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稳定可靠,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管理:选择合适的水源,如自来水、纯水机等,并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和评估。

2. 水处理设备维护:对实验室用水的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水质监测:定期对实验室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4. 水质记录:建立水质检测记录,记录每次水质检测的结果和相关信息,以便追溯和分析。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一、引言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满足科研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标准1. 纯水质量标准实验室常用的纯水包括去离子水和超纯水。

其质量标准如下:(1)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1μS/cm,总溶解固体(TDS)小于0.1 mg/L,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超纯水:电阻率大于18.2 MΩ·cm,TOC小于10 ppb,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 CFU/mL。

2. 自来水质量标准实验室使用自来水前,需要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自来水的质量标准如下:(1)总溶解固体(TDS)小于500 mg/L;(2)电导率小于500 μS/cm;(3)PH值在6.5-8.5之间;(4)微生物菌落数小于100 CFU/mL。

三、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包括水源选择、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水质监测等方面。

1. 水源选择实验室用水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实验的需求和水质标准进行选择。

常用的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蒸馏水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2. 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实验室用水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去离子设备、超纯水设备等。

为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需要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运行和维护,包括清洗滤芯、更换耗材、定期校准设备等。

3. 水质监测实验室用水的水质监测是保证水质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

可以通过使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靠。

四、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记录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

常见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1. 水质检测记录:记录水质监测的结果,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固体、微生物菌落总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用水要求
水是实验室内一个常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试剂。

实验室用水有那些种类?能达到什
么级别?不同实验对水的要求有哪些?
一、实验室用水等级划分
根据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的规定,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并将实验室用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标准请到嘉峪检测网免费资料下载)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混合窗处理后,再0.2纳米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人系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制取。

三级水用于一般的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取。

评价水质等级的技术指标如下:
三、不同级别纯水的应用领域各有哪些?
注:数据来源:AAMITIR34-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