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资料

最新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资料
最新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4.3.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3.2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4.3.3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4.3.4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4.3.5电导率:按照《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S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4.3.6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4.3.7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4.3.8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4.3.9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Ⅵ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4.4 实验室用水的储存和使用

4.4.1 盛装纯化水的容器洁净且容积不宜过大,容器使用前用自来水涮洗三遍,然后再用纯化水涮洗三遍,方可盛装。盛装完毕后,及时对容器进行封闭,确保纯化水不被污染。

4.4.2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0%)浸泡2d-3d,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并注满自来水浸泡6 h以上,再按4.4.1的要求进行洗涤。

4.4.3实验室纯化水存储在专用聚乙烯容器或专用玻璃容器中。

4.4.4实验室用水盛装容器应加贴标识与标签,标签应注明名称、取水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4.4.5超纯水不可贮存,临用前制备。

5. 相关文件:

6. 相关记录:

6.1《分析实验室用水(超纯水)检验记录表》(FF-02-01)

6.2《分析实验室用水(纯化水)检验记录表》(FF-02-02)

防水性检测方法(气密性测试方法)

气密性测试的方法 气密性测试又称为密封性测试或者防水测试。现在很多产品要达到一定的防水等级或者安全性考虑都会做气密性测试。 目前气密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检测,还有一种是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用水检测的方法就是:把产品的密封口堵住,把产品直接放在水中,从产品的充气孔里充入气体,观测产品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气泡冒出,就说明产品有泄漏,冒泡越多,气泡越大,说明泄漏量越大。 这种用水检测产品密封性的方法比较直观,而且可以观测到产品的漏点。这种检测方法的缺点是测试过的产品需要晾干,从测试到晾干,测试单个产品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电子类产品进水会受到损害,这样产品不仅泄露而且内部电子元件进水受到损害,加重的修复的难度。所以很多公司在对大批量的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已经不用这种方法了。 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的方法是:利用工装夹具把产品密封住,压缩空气通过气密性检测仪进入到测试产品的内部或者模具的内部。气密性检测仪的传感器实时感应气体的变化,最后气密性检测仪通过显示屏显示出产品是OK还是NG. 这种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优点比较多:首先它是一种无损检测,因为检测介质是空气,空气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害;其次因为空气分子比水分子更小,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操作比较简单,测试过程快捷。这种气密性检测仪已经在很多厂家广泛应用并且得到客户肯定。 当然了这种气密性检测仪的缺点是没有办法检测到漏点。科技是无止境的,希望再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好的气密性检测仪。 深圳海瑞思科技专做气密性检测11年,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已有3000多套气密性检测设备在位客户产品的气密性和防水功能保驾护航。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管道气密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管道气密性实验作业指导书 第一条使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本规程使用于按《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所指的工业管道工程系统严密 性试验(简称气密试验); 2、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SH3501—199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二条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I、系统气密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制造厂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 标准的规定,并按标准进行外观检验合格; II、系统气密使用的各种规格压力表,其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表的刻度值应为气密试验压力的1.5—2倍,并校验合格; III、系统气密实验使用的其他材料应具有制造厂合格证,外观检验合格。 2、主要设备机具 I、设备:空气压缩机、直流电焊机; II、工机具:无齿锯、氧乙炔气割具与焊具、手提电钻、台式摇臂钻、钢板尺、卷尺、盘尺、划规、角向磨光机、钢板平台、样冲、钳子、扳手、冲击钻工具带、 板锉与原挫等。 3、作业条件 I、系统气密试验前管道系统已经压力试验及吹扫合格,系统封闭完成,各种施工 记录齐全,并按设计要求对管道系统检查确认完成; II、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单位的操作部门编制完成生产工艺流程,并结合投料试车程序和系统中压力等级的系统气密方案,并审核批准; III、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单位,对参与系统气密施工的有关责任人员按方案要求进行一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有关责任人员对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二次技 术交底。一次技术交底由建设单位施工管理部门组织,二次技术交底由施工单 位施工管理部门组织。 IV、所有参与管道系统气密的机器单机试运完,设备清理封闭完,上道工序检查确

气密性检验方法总结

气密性检验方法总结 例: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答案A解析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 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三套常见装置: (1)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2)某同学准备用装置C制取SO2,并将制取的SO2依 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 试剂瓶,一次完成SO2的性质实验。上述装置中,在 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 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案(1)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对装置B:塞紧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2)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盛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中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浸没在溶液中的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解析(1)对装置A,可使试管受热造成体积膨胀而观察;对装置B,一般通过在关闭弹簧夹后加液形成一段液柱进行观察确定。 (2)装置C后由于有不少连续装置,空间较大,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产生的微弱热量不足以产生明显现象,此时可通过提高温度(微热)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与答题规范 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是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313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气体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XP314、XP702、XP500、ESP210等型号的检漏仪使用的安全要求。 2. 本规程适用于抢修中心一至四队、抽水队、调压维修队、调压维护队各班组。 二、安全操作规程 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构造、性能、特点,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方准使用。 2. 设备应保持进气口/排气孔的通畅,进口处的过滤网需根据使用环境经常清理、更换。 3. 避免人为的经常用高浓度可燃性气体对设备进行冲击,以防传感器中毒。 4. 禁止设备的进气口/排气口外接压缩气体(气 体>1atm),以免损坏内部气泵、气室。 5. 操作时应用皮套对设备进行保护,以防跌落损坏机壳及内部元件。 6. 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电池从设备中取出(充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门窗现场气密性试验作业指导书(详细具体)

门窗现场气密性试验作业指导书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外窗(含落地窗)的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检测对象只限于窗试件本身,不涉及窗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2具体要求 2.1业务委托 业务员应指导委托方按要求认真填写现场检验委托合同单,并要求客户提供有关项目信息。如需委托方提供配合,应及时告知委托方。 2.2业务流转 流转卡信息由业务人员将流转卡复核无误后与委托单一并交给检测室负责人,由检测室负责人安排检测人员进行检测。 2.2.1检测人员 1、现场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必须为两至三人。 2、检测人员必须着工作服,佩戴安全帽,检测人员上岗证及工号牌进行现场检测,进入现场后检测人员禁止吸烟,注意安全防护。 3、检测人员在离开单位之前必须检查核对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电量是否充足,试验中使用的塑料薄膜、胶带、5米卷尺、剪刀是否齐全。 检查现场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所有连接线是否齐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2.3.2 所需仪器设备

建筑外窗现场气密性检测设备 2.3.2 仪器设备检查内容 1、仪器是否在有效检定周期内,超出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不允许用于检测工作。 2、打开电源开关,检查风机和电源线路是否正常 3、电脑程序是否良好,连接风机数据采集器是否正常。 4、薄膜、胶带、剪刀、卷尺等试验工具是否齐全。 2.3.3 上述准备工作结束后如设备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检测人员应如实填写现场检测设备使用记录,才能将设备带出。如果有异常情况存在,应检查异常发生的原因,将异常情况如实记录在现场检测设备使用记录中,同时告知科室负责人,可以选择其他设备。 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在运输途中,要尽量做好防雨,防晒、防震措施。 2.4 检测方法 2.4.1 检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在进行检测之前应就所检项目对委托方进行工程概况的询问,检测人员应仔细查阅图纸或图集并详细记录被测试件参数信息。同时提醒委托方通知见证人到场。 试件信息包括:试件品种、系列、型号、规格,试件尺寸,开启缝长,玻璃品种、厚度及镶嵌方法;有无密封条(如有密封条则应注出密封条的材质)、五金配件的配置是否完好。 2.4.2 检测人员还应在检测前告知委托方及见证人所检项目的检验批次、取样方法和数量,并与见证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具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河南宏力学校高中部胡乔木 在化学实验中,对于气体的化学实验, 特别是有毒、有污染的气体的化学实验,它 们的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必须要经过气 密性检验这一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是气体 的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它 有时候往往影响着整个实验的成与败。在很多的实验题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单独对有关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的考查,其实,在实验题中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考查形式。所以说,对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我们应当引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还应当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重要的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以及这些检验方法的操作原 理。 现将中学化学常见的几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归纳如下。 1、微热法 这是中学化学检验装置气密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之后从装置中逸出来,看到气泡冒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导气管b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a或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微热,这样试管a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或撤离酒精灯以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详见下图示。

2、液差法 液差法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产生的“托力”将一段水柱托起,不再下降。对于不同的实验装置,利用液差法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时候,所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的时候即可证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 好。详见下图示。 (2)另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连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液面保持不变则 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液封法 如下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这样的:关闭活塞K,向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则: 1、检验时利用装置自身的仪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是不可以随意添加其它仪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的。 2、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操作往往是使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大幅度的变化是不能看出装置是否漏气的。 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叙述上要注意细节描述的严密性。如: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或是加水或是插入)。 2.要注意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等。 三、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基本方法: 1.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2.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步骤: 1.压水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2.采用加热法、水压法等进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Y6503-200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3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3.3V以上),不充足及时充电; 3.2检查进气口气滤有无杂物堵住,堵住需清理干净或更换;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按[MODE]键并保持1秒,LCD显示“on”,LED亮,峰鸣器响一声,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预热和自检完成致10秒倒计时结束,仪器进入检测模式,确认仪器运行正常。 4.1.4确认确实在抽新鲜空气,确认氧气指示计的指示值确实为20.9%。 4.1.5将取样管端部插入测试点中,待测试值变化稳定后,读数并记

录。 4.1.6从测试点中拿出取样管,置于空气中,待LED显示值回复到空气中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测试点测试。 4.2关机操作: 4.2.1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5注意事项: 5.1仪器更换电池或简单维修时应在安全场所进行。 5.2传感器和仪器要注意防水和杂质。 5.3仪器长期不工作时,应关机,置于干燥、无尘、符合储存温度的环境中。 5.4调整好的仪器不要随便打开盖。

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仪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启动前,对罐内气体实施检测,硫化氢检测仪的检查准备,检测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清洗项目对各类储油罐清洗前的气体检测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OWS施工手册》 3 硫化氢检测仪检测前的检查准备 3.1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不充足更换; 3.2检查进气口不被杂物堵住,堵住清理干净; 4 操作步骤: 4.1开机操作 4.1.1确认电池已经装入仪器,按住按键3秒,LCD显示“on”,红色LED亮,蜂鸣器响一声,振动器振动,仪器开机。 4.1.2LCD显示版本号,同时进行预热和自检。 4.1.310秒倒计时预热和自检完成后,仪器进入检测模式,显示实时读数。 4.2关机操作 按住按键不放,LCD显示5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LCD显示“off”,随后仪器无显示,仪器关机。 4.3检测模式说明: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建筑节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检测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2010.003 版本号:第一版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1日生效日期:2010年12月01日

************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 2.1 检测术语 2.1.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

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操作规程

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操作规程 1、H2S气体检测仪设置 ⑴打开仪表开关的同时按住翻页按钮。 ⑵翻页和复位按钮修改口令使出现需要的口令,然后按下开关按钮确定口令进入设置功能模块。 2、低报警设置 ⑴用翻页和复位按钮设置低报警值(10ppm)。 ⑵按下开关按钮接受设置值并进入高报警页。 3、高报警设置 ⑴用翻页和复位按钮设置低报警值(20ppm)。 ⑵按下开关按钮接受设置值并进入STEL/TWA使能页。 4、H2S气体检测仪使用步骤 ⑴校准检查 a.新鲜空气中打开仪表。 b.确认读数指示当前没有气体存在。 c.校验导管一端接检验气瓶、一端接仪表测试口。 d.打开标定气瓶,校验显示屏上的读数是否在校准气筒的限制范围之内。假如校验检测气体浓度超过仪表报警点,必须有一个报警指示显示。 ⑵H2S测量

a.检测仪在检测界面能显示1%的气体浓度。仪表保持在这页,直到其他页面被选或仪表关闭。 b.假如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置点,发出报警声,报警灯闪烁,报警类型和报警图标交换闪烁。 c.低报警:只要气体浓度降低到不报警浓度点以下仪表自动复位,按下复位按钮可保持5秒的消音,气体浓度一直在低报警以上时仪表一直报警。 d.高报警:在气体浓度降到高报警点以下不会复位,按下复位按钮可保持5秒的消音,当气体浓度一直保持在高报警点以上,报警继续。 三、干粉灭火器使用操作规程 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准备好工具用具。 2、检查出粉管是否畅通,是否老化,检查灭火机重量或压力是否符合铭牌规定标准。 3、灭火器必须置于上风头使用,喷管对准火源根部。 4、发现着火首先切断油、气、电源,放掉容器内压力,隔离或搬掉易燃物。 5、操作完毕,将工具用具擦洗干净收回。

围护结构实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检测 作业指导书 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 2.1 检测术语 2.1.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6 核查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7 型式检验 由生产厂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及其适用性所作的检验。其报告称型式检验报告。通常在工艺参数改变、达到预定生产周期或产品生产数量时进行。 2.2 检测方案 (一)墙体节能工程: 1、GB50411–2007条款4.1.6 1.1 工程验收检验批: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1.2也可以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说明:根据条款4.1.6的第2条规定,在同一天施工条件下,即使施工面积超出1000m2面积,也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批。(主要在实施条款4.2.7和4.2.9时采用) 2、GB50411–2007条款4.2.2

浅谈气密性检测技术及影响检测的因素_吴礼平 (1)

63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科技技术应用 一、概述 气密性是指某一零件对液体或气体的泄漏程度,这一指标涉及很多零部件的制造质量,装配质量。例如:在变速箱中的机油;咖啡壶中的水;燃气炉;蓄电池。 气密性的标准值应由使用要求而定,如核工业和航天领域对气密性要求就比一般工业高,而检测方法也取决于检测值的大小。 二、应用领域1.汽车行业汽车整车,摩托车,发动机,大灯,减震器,继动阀,喇叭,变速箱,进排气门,化油器,水路、油路系统,气缸体,气缸盖,助力转向系统,电磁阀,蓄电池,空气过滤器,滤清器,喷油嘴,各种密封,制动总泵,水泵,液压泵,预热器,散热器,燃油管路,压力调节阀,阀座,空气悬挂系统,恒温器… 2.医疗行业 导管,透析设备,流量阀,毛细吸管,塑料阀,注射器,人造瓣膜… 3.各类容器 喷雾器,喷嘴,香水瓶,苏打罐,塑料瓶,烧瓶,食用袋,打火机… 4.家用器具 空调器,电冰箱,电池,燃气热水器,电水壶,卫浴器具,咖啡壶,高压锅,各类加热件,煤气灶,烫斗,烤箱,洗衣机… 三、气密性检测的方法 通常作气密性时用的方法是加压或抽真空,而作气密性检测的方法确实很多,从非常简单的水箱法到非常复杂的气体探测法,简单简介如下: 1.泡沫法:用肥皂液涂抹零件表面,再加气压,观察气泡。 2.空气/水法:对零件封堵,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待气体稳定后测定压降,根据压降值判断密封性,这是最适合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其可在线检测。浅谈气密性检测技术及影响检测的因素 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吴礼平 3.气体探测法:对一些不能用空气/空气法的领域(如泄漏量很小,大体积,需要知道泄漏点),气体探测法,然而因气体成本高,测试慢等因素,限制了这一方法的大规模使用。常用的气体探测法有两种: (1) 将被测件置于可探测的境地,抽真空,由进入探测器的气体量来判别被测件的泄漏量。 (2) 将被测件内部充入探测气体,然后在外部探测泄漏点及评估大小。此方式被探测极限取决于气体和探测器。很多气体都可选用,常用的是卤元素气体,而最灵敏的是氟利昂。 以气体压力变化为基本原理的测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由于其应用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相对成本低,速度快,精度要,因而极适合装备在车间和自动生产线上。 气密性检测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丰富的经验,其难点主要是被测件自身的热力性和可靠的封堵。 四、气密性检测方法的选择 气密性检测方法很多,针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不同,检测前应根据检漏要求、检漏环境、检测成本等选择合适的检漏方法。 选择气密性检测方法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因素:1.确定实际的测试压力 测试压力通常选择零部件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压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如是否有足够压力的气源、安全性、密封夹具设计的考虑及结合产品实际测试的弹性变形及承压情况等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测试压力,该参数也可从验证产品在不同的检测压力下,选取最稳定的测试压力。 2.确定泄漏率 泄漏率可以是通过测量漏孔压力下降量。或者是单位时间的介质通过的容积。对于一定体积来讲,制定多大的泄漏率合适,是由你想防止什么样的物质(气体/液体)对该工件漏出/入来决定的。 3.确认泄漏检测的意图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密性检测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被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文章简述了气密性检测常用技术的基本方法,阐述了气密性检测方法的选择、影响气密性测试的因素,并论述了气密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密性测试;检测方法;检测影响因素 成纤维.2006,35(8):17-19. [7]朱清,张光先,张凤秀等.腈纶织物接枝大豆蛋白改性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10,(2):20-24. [8]杜孟芳,闵思佳,张海萍等.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7,33(3):427-432. [9]高素华,张光先,琚红梅等.涤纶表面接枝蛋清蛋白改性及其服用性能研究[J] .丝绸.2010(10):6-9. [10]张吉升.涤纶织物的丝胶改性和染色工艺研究[J].合成纤维.2010,39(7):44-47. [11]谢瑞娟,邢铁玲,谢丽莹.丝胶蛋白用于涤纶织物改性的研究[J].丝绸.2002,(11):14-16. [12]潘福奎,潘延松,谢莉青.利用丝胶改善涤纶织物服用性能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2005,20(1):61-63. [13]丁志文.一种胶原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03156292.2,2005-03-09. [14]吴炜誉,王雪娟,王玲等.高含量胶原蛋白/PVA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9,32(3):1-4. [15]高波,李守群,徐建军,等.胶原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维的初步探索 [J].合成纤维工业2005,28(3):10-12. [16]唐屹.不同连接剂复合的胶原蛋白/聚乙烯醇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 [17]陈武勇,林云周,叶光斗等.金属离子改性的胶原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696362,2005.5.12. [18]李闻欣,程凤侠,俞从正,等.一种改性胶原蛋白复鞣剂的研制及应用[J].皮革化工,2001,19(1):9-12. [19]Sionkowaska A. Molecular interaction in collagen an-dchitosan blends[J]. Biomaterials, 25(2004): 795-801. [20]华坚,王坤余,顾迎春,等.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溶液的黏度与可纺性能[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14(2):12. [21]但卫华,周文常,曾睿,等.胶原-壳聚糖共混纺丝液的制备[J].中国皮革,2006,35(7):35-38. [22] 余家会,杜予民,郑化.壳聚糖——明胶共混膜[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5):440-444.

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涉及气体的反应,实验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利用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的存在,借助特殊现象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如使装置留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导管口,并把它浸入水中,然后使实验装置受热或者冷却,使密闭系统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强产生压强差,通过表现出来的现象(产生气泡、形成液柱)来检查装置气密性。或者使实验装置形成一个液封的密闭体系,利用内部气压的稳定性保持液面高度不变来检查装置气密性。下面以例题来归纳常见几种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例1:现有两套如下图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酒精灯微热试管等)若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如下图所示 补充说明:用此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观察到管口产生气泡后松开双手,一段时间后,若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也同样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冰毛巾捂住试管外壁,(或将试管放入冰水中)若水 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2:下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先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再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继续加入适量水,若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 装置漏气。

例3:下图装置制取气体时能够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旋塞控制液体流速,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一: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往锥形瓶中加入水,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关闭分液漏斗,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或热毛巾)捂住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4: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先往量气管中加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向上移动量气管,(或继续加入适量水)若一段时间后,量气管内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5: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实验式)。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活塞k,将 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补充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装置,检查时为说明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应微热左端玻璃管,不应该选择干燥管或U形管。另外,由于装置系统容积较大,为避免由于装置内外压强差小,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不能用手握硬质玻璃管,而应该用热毛巾或酒精灯微热。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