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什么是规模经济和不规模经济及其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收益不断增长的情况。比如说广东格兰仕。
规模经济
广东格兰仕,是一家以 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 业,以小家电为辅助产
业的全球化家电生产企
业。
规模经济
• 1993年步入微波炉行业,当年产量1万台。企业以规模经 济、成本领先战略,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产量 高速递增,目前产量已达1500万台,具全球第一,成为 全球微波炉巨头。 • 尽管实施多次降价促销策略,企业效益任然高速增长。 2001年销售收入68亿,利润6亿元。2000年9月,格兰仕 携20亿巨资进军空调制冷行业,计划实施同样的规模经 济战略,用3——5年时间将空调年产规模达到800万台, 创造微波炉之后的第二世界级生产创造中心。
规模不经济
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 成本上升的情况。比如说宝洁。
规模不经济
2014年8月4日,宝洁公司宣布计划出售、终止或淘 汰至多100个品牌,以削减成本并关注于最重要的产 品系列。而本次被裁撤的品牌数量超过总数一半以 上。而在此前,宝洁公司公布了2012-2013财年第一 财季报告。这一财务季度宝洁营业收入为207.4亿美 元,同比下降3.7%。各个板块中,由OLAY玉兰油及 SK-II两大品牌领衔的美容化妆品业务跌幅最大,净 销售额较去年同期53.15亿美元锐减3.75亿美元,跌 至49.4亿美元。
规模经济
总体分析
格兰仕公司在短短的七八年从一个小厂成为全球微 波巨子,格兰仕今天的成功,依托的是企业一贯追 求“规模经济,成本领先”的战略,由于微波炉属 于家电产业,其重要的原材料和元件采购成本都因 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而迅速下降,加工成本和平均 固定成本也会下降,使企业的产品成本比同行水平 低30%—40%,竞争优势凸显。
规模经济案例

规模经济的事例【篇一:规模经济的事例】规模经济定义是,给定条件下,跟着产量的增添,均匀总成本减小的趋向。
在电视台的例子中,电视台的总成本是包含了电视录制转播有关设备的成本和传输线路的架设成本,这些成本都是一定的,前者是固定成本不会跟着观大家数多少变化,后者是可变为本,会跟着观众的散布变化,可是整体上,观众的数目改动,带来的成本改动时相对较小的,只有线路的成本。
考虑到观众的增量带来的生产效益的增添,观众的增添过程中,均匀到每个观众上的成本就会减小,这是因为观大家数变大带来的利处(生产量的变大),就是规模变大的经济功效(规模经济)。
能够量化说明,电视台设施成本1000 万,每增添一个观众需要线路花费10 块钱,那么,只有一个观众的时候,均匀成本就是(1000 万+10 块)/1=10000010 。
假如观大家数为1000 人,那么均匀成本就是(1000 万+10*1000 )/1000=10010, 显然均匀成本减小,这就是规模经济。
发问者议论thank you【篇二:规模经济的事例】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事例 1 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将汽车家产列为要点家产予以扶助。
从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第一汽车公司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建成投产到现在,经过60 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好的汽车工业系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 年汽车销量为万辆,是2006 年的倍,出口汽车万辆,同比增长49.5% ,比2010 年同期增添万辆,创历史新高。
2011 年汽车销量前十名的公司公司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长城和江淮,共销售汽车万辆,占行业总量的87% ,2010 年提升个百分点。
2010 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超出1800 万辆,连续两年超出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
中国已成为货真价实的汽车产销大国。
20 世纪60 年月早期,我国形成了四个汽车生产基地,即南京汽车生产基地、上海汽车生产基地、北京轻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和济南重型载货汽车生产基地。
规模经济案例

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案例1 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产业予以扶持。
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建成投产至今,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汽车销量为1850.5万辆,是2006年的2.56倍,出口汽车81.4万辆,同比增长49.5%,比2010年同期增加26.9万辆,创历史新高。
2011年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长城和江淮,共销售汽车1609.1万辆,占行业总量的87%,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超过1800万辆,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2月,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进行协商,由苏联援助建设我国大型汽车厂项目。
之后,重工业部、机械工业部主持开展了建立汽车制造厂的准备工作。
1953年,毛泽东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全面开始。
三年之后,总投资为6亿元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顺利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8年,一汽成功生产出东风牌71型轿车和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
同时,为了满足人民军队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一汽先后顺利开发制造出CA30型和CA30A型军用越野车。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改装车的生产在全国的一些省市发展起来,如南京的跃进牌、济南的黄河牌等。
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汽车制造厂数量增加到16个,汽车改装厂数量增加到28个,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年产量一度达到两万多辆。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产品的品种逐渐增多,比较完整的载货汽车生产体系得以建立,这满足了国民经①案例来源:何元贵,张捷,陈健.影响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4).魏宏耀.软投入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布局、规模和技术.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秦远建,方壮新.改善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对策.汽车工业研究,2008(6).梁冬梅.自主品牌争先恐后.新世纪,2011(14).李禹谖.中国汽车销售告别高增长.济的需要。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05
规模不经济的形成机制
技术停滞与规模不经济
技术停滞
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升级, 生产效率可能会降低,导致规模不经济。
缺乏创新
企业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会导 致规模不经济。
资源瓶颈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 或成本过高,会导致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案例 分析
目录
• 规模经济的定义和案例 • 规模不经济的定义和案例 •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比较 • 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 • 规模不经济的形成机制 • 案例分析总结
01
规模经济的定义和案例
规模经济的定义和案例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收益逐渐增加的现 象。
0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比 较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异同点
规模经济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 呈下降趋势。
规模不经济
异同点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共同点在于 都涉及到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同点在 于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趋势不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 呈上升趋势。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市场饱和与规模不经济
1 2 3
市场需求下降
当市场规模趋于饱和时,企业如果继续扩大生产 规模,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进而产生规模不经 济。
竞争加剧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对手也会相应增加, 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下降,进而产生 规模不经济。
营销成本增加
企业规模扩大后,营销成本可能会增加,如果不 能有效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会导致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总体分析
• 保洁公司在2012年以前,随着规模的扩大收益增加,但在 此以后,收益开始走下坡路,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所 以,保洁公司开始缩小产品宽度和深度,以缩小规模,保 持原有的收益。
规模不经济
• 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 本上升的情况。比如说弃“子”前行 的宝洁。
宝洁的辛酸
• 2014年8月4日,宝洁公司宣布计划出售、终止或 淘汰至多100个品牌,以削减成本并关注于最重 要的产品系列。而本次被裁撤的品牌数量超过总 数一半以上。而在此前,宝洁公司公布了2012201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这一财务季度宝洁营业 收入为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各个板块 中,由OLAY玉兰油及SK-II两大品牌领衔的美容 化妆品业务跌幅最大,净销售额较去年同期 53.15亿美元锐减3.75亿美元,跌至49.4亿美元。
宝洁的发展历程
• 1837年10月31日,保洁公司成立 • 1859年,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公司员工发展为八十人。 • 1915年,宝洁首次在加拿大设厂。 • 1937年,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二亿三千万美元。 • 1980年,宝洁公司在全世界23个国家开展业务,销售额直逼11亿美
• 此外,宝洁洗漱类和健康护理类产品的净销售额也分别出 现了7.4%和3.5%的下滑。在宝洁“大日化”综合产品线 的布局中,几乎所有护肤品、洗涤用品、洗护用品等品类 的中国区市占率及发展增速也都有不同程度停滞甚至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宝洁决议裁减2%至4%的非制造业部门 员工,并称或将回购公司股票金额达到60亿美元。
• 尽管实施多次降价促销策略,企业效益任然高速 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68亿,利润6亿元。2000 年9月,格兰仕携20亿巨资进军空调制冷行业, 计划实施同样的规模经济战略,用3——5年时间 将空调年产规模达到800万台,创造微波炉之后 的第二世界级生产创造中心。
为什么规模不经济

为什么规模不经济案例:探讨某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规模不经济的原因E公司是国内摩托车行业叫得上名的民营企业,老总秦幼清是个敢作敢为的人,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就由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发展到上千人的中型企业。
面对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走俏的形式,秦总的一个朋友,当地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建议,抓住机会扩大规模。
经过半年的时间,企业的规模上去了,但效益却下来了,秦总感到困惑,不是说规模经济吗,为什么到我这里规模就不经济了呢?规模经济是什么意思?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规模扩大,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可以为生产者带来单纯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是以一定的经济规模为基础的。
而经济规模是指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
生产力要素组合的不同层次和方式,形成不同的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就其范围来说,可分为行业经济规模和企业经济规模。
行业经济规模反映的是行业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经济规模则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规模经济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
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
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
如轿车在年产10万辆的基础上,产量每增加10%,单车成本可以降低15%左右。
这种生产成本随产品产量增加而降低的现象就是规模经济,或称递增的规模效益。
规模经济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采购的规模经济。
因一次大批量采购而引起采购成本的下降。
比如价格的数量折扣,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时间节约。
2.生产的规模经济。
就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个产品上的厂房设备、经营管理等固定成本就会减少。
3.储藏的规模经济。
即由于投入品采购后,产品出售前的集中存放因存放数量的增加而使单位储藏成本减少。
什么是规模不经济呢?如果企业规模过小,达不到企业所属行业要求的最低规模,或规模扩大超过了一定限度,产品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甚至产品产量绝对减少,这两种现象都称之为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案例分析

这种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降价,是一种合理的降价。
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
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降价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
从1993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年之内,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降掉了9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格兰仕的功劳,不能不说是格兰仕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贡献。
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并购够通过实现经营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力资源、技术等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合作与生产,减少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
另外从技术上看,吉利在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战略,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是空谈。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只要有了技术,吉利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力也将明显增强,也便突破了技术重围。
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 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还可以汲取更高端的工业设计人才和品牌策划人才。
而这些有经验的技工或者设计人才的获得可以从学习曲线来分析他们给吉利打来的优势。
三株公司在创业之初,人员很少,所有的人都直接听命于负责人,虽然规模小,但是任何策略都能及时、有效的执行,问题也能够及时反馈解决。
而在三株的四年鼎盛期,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经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
在内部管理上,。
规模经济案例

企业规模和边界扩张案例:杜邦公司一、家族企业的建立杜邦家族可以追溯至老杜邦,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兼政治活动家。
老杜邦的小儿子伊雷内·杜邦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十分喜欢化学。
他14岁就写了一篇火药制法的文章,并得到父亲帮助,进入法国中央火药局,得以追随现代化学奠基人之一拉瓦锡,学习高级爆炸品制作技术。
伊雷内28岁随父来美的伊雷内,偶然发现,美国的火药质量奇差,简直与法国货无法比拟。
敏锐的伊雷内决定开办火药厂。
1801年,赢得父亲同意,伊雷内和哥哥维克托返回法国,购置了最新的生产设备并吸引了一些投资。
万事俱备,1802年杜邦家族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白兰地酒河畔创建了杜邦公司,公司总投资36000美元,发起股计18股,杜邦家族占其中12股,占有绝对的支配权。
二、产品与技术革新由于杜邦牌火药装在来复枪里比任何其他火药都射得远,所以深得军方的喜爱,杜邦的生意十分火爆。
1812年,政府采购二十万磅,第二年,采购提高到五十万磅。
1820年,杜邦成为美国政府的最大火药供货商。
1848年对墨西哥的战争,政府采购一百万磅。
南北战争期间,杜邦向联邦政府销售了大约四百万磅火药。
1802年到1880年,黑火药一直是杜邦的主要产品。
1857年,拉摩特·杜邦研发出新的黑火药配方。
由于用产自南美的硝酸钠代替了由英国把持的硝酸钾,杜邦终于可以不用依赖英国供应原料。
而且硝酸钠配方的火药比硝酸钾配方的爆炸力更强劲。
拉摩特对黑火药的配方改良,是黑火药在西方诞生600年来最大的一起技术革新。
南北战争期间,进一步的科研,生产出更强劲的“猛犸火药”,用于装备联邦炮兵的重炮。
三、依托行业协会的组织扩张伊雷内1834年去世后,儿子艾尔弗雷德继承事业。
很快公司领导权转给艾尔弗雷德的兄弟亨利,因为亨利毕业于西点军校,从此,人们都称亨利“将军”。
亨利本人不懂炸药技术,技术工作完全信任侄子拉摩特。
在商业领域,亨利通过行业协会和兼并同行企业的做法,令杜邦帝国庞大无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规模经济
仕比断本导模于规 。如增下致的生模
说长降长不产经 广的、期断和济 东情收平扩经是 格况益均大营指 兰。不成而规由
2
广东格兰仕
• 广东格兰仕是一家以 微波炉、空调为主导 产业,以小家电为辅 助产业的全球化家电 生产企业。
3
• 1993年步入微波炉行业,当年产量1万台。企业以 规模经济、成本领先战略,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 占有率,产量高速递增,目前产量已达1500万台, 具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微波炉巨头。
6
规模不经济
• 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过大管理无效而 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比如说弃 “子”前行 的宝洁。
7
宝洁的辛酸
• 2014年8月4日,宝洁公司宣布计划出售、终止或 淘汰至多100个品牌,以削减成本并关注于最重 要的产品系列。而本次被裁撤的品牌数量超过总 数一半以上。而在此前,宝洁公司公布了2012201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这一财务季度宝洁营业 收入为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各个板块中, 由OLAY玉兰油及SK-II两大品牌领衔的美容化妆 品业务跌幅最大,净销售额较去年同期53.15亿美 元锐减3.75亿美元,跌至49.4亿美元。
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 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13年,保洁公司收益开始出现下滑。 • 截止2014年9月30日的3个月,宝洁实现销售收入207.9亿美元,同比微 跌0.1%;实现净利润19.9亿美元,同比下滑34%。
10
总体分析
• 保洁公司在2012年以前,随着规模的扩大收 益增加,但在此以后,收益开始走下坡路, 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所以,保洁公司 开始缩小产品宽度和深度,以缩小规模, 保持原有的收益。
9
宝洁的发展历程
• 1837年10月31日,保洁公司成立 • 1859年,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公司员工发展为八十人。 • 1915年,宝洁首次在加拿大设厂。 • 1937年,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二亿三千万美元。 • 1980年,宝洁公司在全世界23个国家开展业务,销售额直逼11亿美金 • 2001年,保洁公司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
• 尽管实施多次降价促销策略,企业效益任然高速 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68亿,利润6亿元。2000年9 月,格兰仕携20亿巨资进军空调制冷行业,计划 实施同样的规模经济战略,用3——5年时间将空 调年产规模达到800万台,创造微波炉之后的第二 世界级生产创造中心。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总体分析
• 格兰仕公司在短短的七八年从一个小厂成 为全球微波巨子,格兰仕今天的成功,依 托的是企业一贯追求“规模经济,成本领 先”的战略,由于微波炉属于家电产业, 其重要的原材料和元件采购成本都因生产 规模的迅速扩大而迅速下降,加工成本和 平均固定成本也会下降,使企业的产品成 本比同行水平低30%——40%,竞争优势凸 显。
11
12
/10/29
8
• 此外,宝洁洗漱类和健康护理类产品的净 销售额也分别出现了7.4%和3.5%的下滑。 在宝洁“大日化”综合产品线的布局中, 几乎所有护肤品、洗涤用品、洗护用品等 品类的中国区市占率及发展增速也都有不 同程度停滞甚至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 宝洁决议裁减2%至4%的非制造业部门员工, 并称或将回购公司股票金额达到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