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牛津版小学英语六年级第四模块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课题:6A Module 4 Unit 11 Trees一、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生年龄为11-12岁,他们活泼好动,爱表现。
求知欲强,有很强的新知识接受能力,经过五年英语的学习,他们对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会更加有深度。
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的持久性增强,并且有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所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就能够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但是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上仍有进步的空间。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在5AM4U11 Water 一课中学习了We use …to…核心句型。
在刚刚结束的6AM4U10 air一课中也学习过句型Trees keep the air clean,因此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同时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旧知设计了生动合理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的氛围中来进行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Module 4的Unit 11 Trees,涉及物品描述和资源用途,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树木、自然资源和周围环境。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拓展视野,丰富经历,提高人文素养。
本单元共有六部分:Listen and say呈现的是一个会话文本,讲的是Peter和Joe谈论树的重要性。
会话后面有配套练习,以补全海报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会话的理解。
Look and learn呈现了本单元两个核心词汇match和wood。
Read a story讲述的是一只小鸟与一棵树的故事。
故事内容涵盖了小鸟与树、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故事寓意为人类应该善待自然,节约资源,不滥伐树木。
Think and say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木头的用途,要求学生能分组讨论并做口头汇报。
Learn the sound是语音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含有字母组合tr和dr的单词。
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11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人教版英语学科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U 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trip?单元第十一单元学科英语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 To talk about the activities in the farm.2. To learn simple past tense.3. To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Carol milked a cow.--Did you ride a horse?--Yes, I did./No, I didn’t. But I milked a cow. --What did you do?-- I went for a walk around the farm.重点教学重点:1.掌握一般过去时态2.掌握一般过去时态中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难点教学难点:1.掌握一般过去时态2.掌握一般过去时态中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教学过程课堂小结Summary1.重点单词:milk,cow,horse,feed,farmer,quite2.重点短语:go for a walk, milk a cow, ride a horse, feed chickens, talk witha farmer, take some photos, quite a lot3.重点句式:—Did you see any cows?—Yes, I did. I saw quite a lot.—Did you ride a horse?—No, I didn't. But I milked a cow.板书go for a walk, milk a cow, ride a horse, feed chickens, talk with a farmer, take some photos, quite a lot。
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1)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2)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粗盐提纯的方案设计及误差分析实验准备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坩埚钳、石棉网。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思考1】说说你所了解的食盐?学生活动教师指导一、食盐——氯化钠(NaCl)1.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熔点、沸点分别是801℃、1413℃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有:Na+ :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
Cl- :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协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2.氯化钠的用途医疗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工业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农业氯化钠能够用来选种;生活调味品、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交通公路上的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
猜测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你猜测是什么原因吗?师补充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不但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常见的盐---氯化钠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第1课时天空之镜-氯化钠教学设计第1课时天空之境---氯化钠课题分析:本课题安排在酸碱相关内容之后,合乎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钠和碳酸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提出得到粗盐的方法,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对粗盐提纯的实验进行操作体验,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以回忆二氧化碳制法的手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规律得出复分解反应,比较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是食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在第十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组成上知道了化学上的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盐的界定,能区分化学意义上的盐与生活中的盐;(2)了解氯化钠的组成、性质及其用途;(3)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学习蒸发操作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体验,掌握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同学共同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并增进同学间的友情,通过相关图片、视频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认识氯化钠的用途;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掌握分离固体混合物的一般技能;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时间分配:课前回顾3分、新课导入5分、自主学习5分、实验探究25分、巩固提高5分,小结2分,共计4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脚架、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钥匙、托盘天平、滤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回顾:找朋友,做8个“离子”的帽子(H+、Na+、Ca2+、NH4+、OH-、Cl-、SO42-、CO32-),请8名学生上台带上帽子找朋友,回顾酸、碱、盐定义。
初中化学优质教案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和技巧: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已有知识设置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化学方法鉴别食盐和纯碱;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药品: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石灰水、硝酸银等
教学手段
电脑、实验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应用)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用两种以上化学方法鉴别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和纯碱;
3.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课时分配:2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并知道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蒸馒头;碳酸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
课题1第1课时 氯化钠 粗盐的初步提纯教案

课题1第1课时氯化钠粗盐的初步提纯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本单元的盐、化学肥料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
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将学与用融为一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第1课时氯化钠粗盐的初步提纯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点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难点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师: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它就是食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食盐的知识。
师:食盐就是NaCl吗?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碘酸钾和少量杂质。
师:食盐是盐,盐就是食盐。
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出理由。
生:食盐是盐,是正确的。
Unit 11 I like the bird. 第一课时 教案练习

(1)狮子:Read after me. lion lion狮子
This is a lion.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会给你们看一些图片,图片上有几只狮子,就读几次lion.
(2)有请下一只动物,它是森林之王,大老虎,
Read after me. tiger tiger老虎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小鸟,但是也有一些炸弹。看到小鸟读单词,看到炸弹说:“Beng.”
所有的单词都学习完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们吧!
2.教学重点句型
刚才我们再学习新单词的时候,提到一个句型:介绍一个小动物,可以说This is a/an…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动物,我们可以说Ilikethe…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图说句子吧!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I like the bird.
单元
第十一单元
学科
英语
年级
三年上
学习
目标
1 学会单词panda,lion,bird,tiger,elephant,monkey.
2.学会重点句型This is a bird.
I like the bird.
重点
学会单词panda,lion,bird,tiger,elephant,monkey.
This is a bird.
I like the bird.
板书
Unit 11 I like the bird.
This is a monkey.
Ilike the monkey.
生说猴子。
跟读单词。
生说英语:This is a monkey.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检验的方法.3、通过看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讲授等方法课前准备:四·实验准备:1.仪器: 试管、单孔塞、导气管、滴管、药匙。
2.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盐酸、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模块一:温故知新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H2O CaCO3HCl H2O2Na2CO3Ca(OH)2 MnO2 H2SO4NaOH NH4Cl模块二:自主学习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主要成分是,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由离子(或离子) 和离子组成的化合物.2、粗盐中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等处理,得到初步提纯.3、阅读课本P72-P73,完成下表:名称化学式俗称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3、①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不是是;②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类物质,但其水溶液显碱性,属于碱性溶液,故能令酚酞溶液.模块三:精讲讨论与展示1、碳酸根的检验【回顾提问】我们已学过CO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观察】CaCO3、Na2CO3、NaHCO3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回答】都含有CO3 2-或HCO3-【设问】那么Na2CO3NaHCO3能否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实验探究1】小组合作操作实验11-1,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书上的表格;仿照示例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碳酸钙与盐酸: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②碳酸钠与盐酸:;③碳酸氢钠与盐酸:;【实验操作】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粉末和NaHCO3粉末,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粗盐的提纯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
重点:粗盐的提纯
难点:粗盐的提纯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如图3--8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滤纸的边缘要
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因为。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水中杂质,
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
(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
和代替滤纸和玻璃棒
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二、预习热身:
(1)食盐又叫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的主要用途有哪些?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怎样?工业用盐能不能食用,为什么?
(2)日常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
(3)粗盐提纯的步骤是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68-69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2、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合作交流:
1、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___ 和 _______将水分蒸发
2、粗盐提纯的4个基本步骤该怎样设计?
3、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4、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精讲点拨:
1、工业用盐外观和食盐相似,但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误食会导致死亡。
2、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3、蒸发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4、蒸发完成后可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5、精盐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产率*100%,粗盐的产率小于1。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
巩固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C.火碱不是碱
D.盐酸不是酸
3.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
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
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4.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A.KMnO4
B.Na2CO3
C.NaNO2
D.MgSO4
5、在农业生产上,需用15%的氯化钠溶液1000g来选种,下述方法中正确的是()A.称取15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
B.称取150g氯化钠,溶于1000g水中
C.称取15g氯化钠,溶于985g水中
D.称取150g氯化钠,溶于850g水中
6. 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进行分离的是()
A. 水和植物油
B. 氯化镁和氯化银
C. 二氧化锰粉末和铁粉
D. 氯化钡和硝酸镁
7、从A—D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充(1)-(3)题。
A.加适量稀盐酸、搅拌、蒸发、结晶
B.加适量稀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C.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
(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
(2)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从反应后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8、为了测定粗盐中氯化钠(混有少量的泥沙)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主要的步骤有:a.溶解;b称量;c过滤; d计算; e蒸发。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abcde
B.bcaed
C.bacebd
D.bdaec
(2)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
A将澄清的滤液全部注入蒸发皿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溅出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3)某同学实验后,计算出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分析引起错误的两点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