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练习题答案

高考语文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矍铄狼籍踌躇恣意妄为B. 谗言恣肆谆谆教诲桀骜不驯C. 恣肆峥嵘岁月锱铢必较桀骜不驯D. 矍铄狼藉踌躇恣意妄为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而且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增强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
答案:D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
”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
”出自《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散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
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的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字音选择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C.露(lù)脸隽(juàn)永溯(sù)源模棱(lénɡ)两可
D.憎恶(wù)怂(sǒnɡ)恿蜕(tuì)变含蓄蕴藉(jiè)
1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菲(fěi)薄霰弹(xiàn)徇情枉法(xún)否极泰来(pǐ)
C.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说再多挽留的话,饮再多饯行的酒,也无法改变分离的结局。想到从此天各一方,诗人黯然神伤,顷(qǐng)刻间泪如雨下。
D.在新时代“一国两制”框(kuàng)架下,香港、澳门将秉持真挚的爱国热诚,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篇章。
B.佐(zuǒ)料褫(chǐ)夺紧箍(kū)咒济(jǐ)济一堂
C.占(zhàn)卜鹄(hú)望将(qiāng)进酒载(zài)歌载舞
D.答(dá)礼田塍(chéng)干(gàn)休所混(hún)水摸鱼
2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光景倏(sū)忽,芸(yún)芸众生中的大多数已被岁月遗忘,但那些个体命运与时代产生共震的少数人则被记住,与他们相关的事件是当年的新闻,是日后的历史。
A.一旦离开生活的土壤,文化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ké),因此,文化生产者必须投身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
B.由于朝美双方在有关半岛无核化的某些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备受关注的第二次“金特会”最终在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戛(jiā)然而止,草草收场。
8.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低头看看小舅发来的那条氤(yīn)氲着无限烟火气的叮咛微信,再抬头看看那袅娜娉(pīn)婷、意!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
,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栾纠之。
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膏粱..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ꞏ晋语七》)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ꞏ魏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高考语文阅读专题练习1: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
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
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
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
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
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
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
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
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
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失去自然的风趣。
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
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
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
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
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
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
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
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
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一、[2023ꞏ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
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
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
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
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
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
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
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
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
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
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
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
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
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
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
黑乎乎的山道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父亲扛着铁锹,打着手电筒萤火虫般地在前面引路,我怀里捧着母亲的骨灰盒跟在他身后,再后面是紧紧拽着我衣角的弟弟。
我们三人做贼一样,蹑手蹑脚,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
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
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
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
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
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
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父亲指着遥远的南方,说,这样也好,以后你妈每天都可以看见我们了。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
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忧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
也就是说,我们全家搬离了这座县城,从此故乡变异乡。
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返回时,又深情凝望着曾经生他养他的小县城,良久,良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表达+名句默写+现代诗歌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表达+名句默写+现代诗歌阅读)练习 1.[2024ꞏ河南郑州市高三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联是中国人春节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景观。
它表达了人民群众驱邪避凶、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彰显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春节意味着大地从凛冽沉寂的寒冬迈向万物复苏的春天,于是,人们就用春联“a”描绘冬去春来的生动场景。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人们就在春联中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b”就是这种期盼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辞旧迎新意味着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将过去,另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要来临,因此,用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来形容岁时更替的春联 ①,其中“春节迎来春气象,龙年抖擞龙精神”便.是大家 ②的一副。
春联简洁明了,它追求用有限的字数传递丰富的内容,于是一副春联中往往同时包含多重祝愿或寄托,比如“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c”等。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春联也 ③,以鲜明的时代性给人以审美享受。
例如“快递亲情,抖音拍出全家福;思归故里,微信翻开百姓年”“d”等等。
2023年底,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走出了国门,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之一。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2)下列句子中的“便”与文中加点的“便”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只要依靠群众,便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B.没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任务便无法完成。
C.你得便来一趟,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
D.公园里增设了不少游乐设施,游客无不称便。
(3)下列春联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爆竹声中催腊去,寒梅香里送春来②兔舞巡宫中国范,龙腾破壁小康春③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④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①c③d④C.a③b①c④d②D.a④b③c①d②2.[2024ꞏ河南郑州市高三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学习!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学习!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答案(1)川泽纡其骇瞩(2)满地黄花堆积(3)惑而不从师(4)风急天高猿啸哀(5)谁家新燕啄春泥(6)山岛竦峙二、语言文字运用(16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绘就清丽脱俗作品的白石先生想必不会想到,自己生前选定并购买的安息之地,在去世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会如此命途多________(chuǎn):墓碑遭到人为破坏,住宅楼建设挤占墓地面积,森森柏树林砍伐迨尽,墓地遍布垃圾甚至成为有些人内急方便之所......(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答:答案(1)舛(2)"迨"改为"殆"解析(1)"命途多舛"指命运坎坷。
该词在课本中出现过,考生应准确书写,避免出错。
(2)"迨"和"殆"是音同形似字,区别时主要看其部首。
"殆尽"是一个词,即差不多完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分)当前的一些干部,他们口头上面子上喊着学雷锋,但是背地里却一直在学文强。
他们自我标榜为人民服务,a.________,死而后已,但实际上他们财产不敢公示,政务不敢公开,子女移居海外,脑子想的更多的是政绩、面子、利益,而b.________老百姓的微小需求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①在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
②在b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
答案①鞠躬尽瘁②对于4.下面这张海报有多处错误,请按其后的要求回答问题。
(5分)海报西安市第28届中学生"希望奖"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特邀请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赴我校作题为《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
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
欢迎各年级同学届时光临。
校学生会×年×月×日(1)用字不准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词不得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修改有语病的一处:。
(3)改正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处:。
(4)应补充的一项内容是:。
答案(1)赴光临(2)"增强"改为"提高" (3)书名号改为引号(4)报告的地点解析(1)"赴"是"去、前往某处"之意,此处应改为"来";"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
(2)"增强"和"水平"搭配不当。
(3)报告的名称一般使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4)海报的作用是让看到海报的同学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以及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以便前往参加。
而本海报缺少报告的地点,故应予以补充。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选修课上,老师与学生打开微信,上课时师生刷微信进行讨论交流。
把微信带进课堂,家长们是怎么看的?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意外发现,不少家长觉得是件好事。
有的家长说,网络容易让人放松,有的父母就利用学校微信群,来和老师交流,甚至和自己的孩子沟通。
也有家长质疑:"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与人直接交往,现在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花在电脑、手机上了。
如果课堂上老师还以信息化手段为主,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只会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你对把微信带进课堂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一)微信进课堂不错。
微信是一种新型的即时移动通讯工具。
老师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上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应该肯定。
在微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放松的,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微信上,学生是快乐、积极地参与讨论,即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有平等的交流机会。
所以我赞成微信进课堂。
(示例二)微信进课堂不妥。
在课堂上,师生本来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没有必要再借助微信。
课堂上使用微信,可能会因为信息量太多而淹没真正有效的信息。
学生课余已经花很多时间在信息产品上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还使用微信,就会减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人际直接交往。
所以我不赞成微信进课堂。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材料中不同人的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部分,可以辩证看待,要尽量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让自己的答案显得更加深刻。
三、古诗鉴赏(24分)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1)该曲选取的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答:(2)此曲的突出手法是什么?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答:答案(1)该曲选取的意象有西风、驿马、落月、书灯、红叶等,这些意象色调幽冷,惨淡孤寂,呈现出凄清苍凉的特点,从而凸显出作者的伤心之绪。
(2)突出手法是情景交融和用典。
前六句在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的失意,最后三句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鲈鱼脍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功名的否定和嘲笑,表达了作者因失意而产生的愤愤之情和孤苦无奈。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发竹下①[宋]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②吹:通"炊"。
(1)本诗颈联"直""弯"二字,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直""圆"二字,在营造意境上,作用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3分)答:(2)前人论诗,"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
简要赏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与景会"的。
(3分)答:答案(1)范诗借"直""弯"二字勾画出皖南风景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诗以"直""圆"二字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
(2)诗人把主观情思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
诗歌选取轻雾、重山、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清秋黎明朦胧宁静而又生动活泼的山村美景图,寄寓了诗人晨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情与景会",所以要重点分析诗人选取了什么样的意象,描绘了什么图景,而这样的图景又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从诗歌中的景物不难看出景是美景而情也是乐情。
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
(2)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本诗中的"直""弯"和王维诗中的"直""圆"二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
本诗主要突出皖南景色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维的诗是一首边塞诗,主要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柳梢青西湖赵汝愚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
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1)词人调动了哪些感官描写了西湖何时的美景?请简要分析。
(3分)答:(2)全词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融于哪两个层面的内容中?(3分)答:答案(1)视觉:水月、烟霞、楼台、盛开的十里荷花。
听觉:笙箫之声和笑语。
嗅觉:天香。
描绘出了西湖夏夜的美景。
写夏,主要是"正十里、荷花盛开";写夜,主要是"水月光中,烟霞影里"。
(2)全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这种情感融于景物描写和愿望倾诉之中。
9.阅读下面两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友人出塞①吴伟业其一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君休望零支塞③,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
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吟成了这两首送别诗。
②鱼海:"捕鱼儿海",在塞北。
③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第二首诗中"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两句发语惊人,请赏析其妙处。
(3分)答:(2)两首送别诗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答:答案(1)含泪作别,既不嘱咐,也不安慰,而问西风吹拂雪花的黑龙江边,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江南"的惊心对照中,透露出诗人对远出塞外的友人的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怀有十分深切的牵念和担忧。
(2)两首送别诗,其一从塞外"鱼海"苍凉虚境的悬拟,借反常的劝慰,写流人肠断天涯之伤;其二从江南长亭的相送实景点染,借"黑水""江南"的对比和问语,写诗人送友远徙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