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赵海泉主编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分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一、实验目的与原理1.目的学习植物凝集素的提取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1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少数例外),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二、实验用品1.材料土豆块茎,兔血。
2.试剂0.9 % NaCl溶液,PBS缓冲液(称取7.2 g NaCl、1.48 g Na2HPO4、0.43 g KH2PO4。
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I,pH 7.2)。
3.器材离心机,显微镜,天平,注射器,6号针头,载玻片,容量瓶,滴管,离心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提取凝集素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0 g,加100 ml PBS缓液,浸泡2 h,将浸出的粗提液过滤,即为可溶性土豆凝集素提取液。
(二)制备2%的红细胞悬液以无菌方法抽取兔静脉血液(加抗凝剂)2 mI。
加8 mL 0.9 % NaCl溶液,以2 000 r/min离心5 min,去掉上清液,再加0.9 % NaCl溶液至10 ml,反复洗涤5次。
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三)凝集反应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2%红细胞液各1滴,置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20 min后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集现象。
四、注意事项1.若沉淀压积的红细胞暂时不用,应将其4℃保存。
下次使用前,先洗涤再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2.以PBS液加2%血细胞液作对照实验。
五、作业与思考题1记录血细胞凝集情况。
2实验课程感想或感受。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4.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孔内,充分混匀,做对照实验。
凝集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48g,KH2PO4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 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
48g,KH2PO40。
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
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4.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孔内,充分混匀,做对照实验。
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姓名程开源系年级2010级临床医学⼋年制组别同组者科⽬分⼦细胞⽣物学题⽬细胞凝集反应学号201000232012【实验⽬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法【实验原理】凝集素是⼀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
⽬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凝集素和⼤⾖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被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变化,与⾎液凝固中发⽣的复杂⽣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特异结合,加⼊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们利⽤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物学特征,以及进⾏⾎型鉴定。
ABO⾎型鉴定主要⽤于临床输⾎,在⽪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溶⾎症病因的分析及亲⼦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理活动调控以及⽣物⼯程等⽅⾯展⽰出了⼗分⼴阔的应⽤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原理
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反应原理涉及到抗体与抗原结合导致凝集的现象。
以下是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1.抗原和抗体结合:在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细胞(如羊红细胞)
或其他细胞作为抗原。
这些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特定的抗原。
当
与具有相应抗体的血清或其他抗体溶液相互作用时,抗体与抗
原发生结合。
2.凝集现象: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会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
物。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复合物可能会导致细胞凝集,即细胞
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
这种凝集现象通常是可见的,尤其是在
显微镜下。
3.最优反应条件:细胞凝集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
当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
这些条件的调节可以影响抗原与
抗体的结合强度,进而影响细胞的凝集程度。
4.阳性和阴性反应:在细胞凝集反应中,阳性反应表现为明显的
细胞凝集,而阴性反应则表现为细胞均匀分散,没有凝集现象。
阳性和阴性的判断可能通过目视观察或者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
来进行。
5.应用:细胞凝集反应在免疫学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例如血
型鉴定、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疾病诊断等。
不同的抗原
和抗体系统可用于检测不同的疾病或生物学过程。
总体而言,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技术,通过观察细胞的凝集状态可以获取有关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信息。
细胞反应凝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分析细胞凝集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反应是指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由于细胞膜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相互聚集的现象。
凝集反应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等。
本实验采用凝集素作为凝集剂,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红细胞悬液、PBS缓冲溶液、0.9%氯化钠溶液、不同浓度的凝集素溶液、蒸馏水。
2.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红细胞悬液:将一定量的红细胞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混匀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PBS缓冲溶液重悬细胞。
2. 设置实验组: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3. 加入凝集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中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高浓度凝集素溶液。
4.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5. 加入蒸馏水:取3支新的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6. 加入凝集素与抑制剂: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凝集素溶液和适量的抑制剂,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双倍量的抑制剂,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三倍量的抑制剂。
7.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随着凝集素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凝集现象逐渐明显。
低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少,中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多,高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几乎全部凝集。
2. 抑制剂组:在加入抑制剂后,红细胞凝集现象明显减弱。
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1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2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进一步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3倍时,红细胞几乎不发生凝集。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2)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3)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4)实验用品:(5)仪器及器材: 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6)实验药品: 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2.实验材料: 兔血、土豆去皮块茎(1)实验原理:(2)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 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 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3)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含糖蛋白质(少数例外), 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 使细胞发生凝集。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4)细胞凝集素还有促细胞分裂的作用。
(5)实验步骤:(6)取去皮土豆块茎2支, 加入到10mL PBS缓冲液中。
浸泡2小时后, 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即含土豆凝集素。
(7)在兔的耳缘静脉处抽取兔血2mL(加抗凝剂), 再加入生理盐水3mL, 放入离心机中。
(8)离心①把离心管放入离心机, 以1000r/s离心5分钟。
②重复上述操作一次(9)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3.在双凹载玻片的左孔加入土豆凝集素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在右孔内加入PBS缓冲液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
用手摇晃载玻片, 观察现象。
①实验结果:②刚开始摇晃时, 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出现凝集现象, 呈沙粒状, 而细胞没有凝集。
③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对比④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沙粒状的凝集现象①继续摇晃, 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凝集现象更加明显, 红细胞聚成小颗粒;右侧细胞仍没有发生凝集现象。
②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的对比③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颗粒状的凝集现象4.分析与讨论(1)结果分析: 双凹片右侧细胞其对照作用, 它没有发生凝集, 说明血浆中的物质不能使细胞发生凝集;而双凹片左侧的细胞发生凝集, 说明使细胞发生凝集的是土豆凝集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凝集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进细胞凝集的方法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蛋白质,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①细胞质膜外表面的一层黏性多糖物质构成的,细胞被在细胞间的联系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分化、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糖脂中的糖链伸向膜表面,它们是细胞识别、细胞免疫及细胞接触抑制现象的必要组分;③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④凝集素与糖分子结合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结合价,并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有关。
三、实验用品
1 .器材: 显微镜、天平、载玻片、滴管、离心管、烧杯、10ml移液管、试管、试管架
2 .材料: 土豆块茎
3 .试剂: 兔子血、抗凝血剂、PBS、土豆块茎、生理盐水和其他等渗液。
四、实验步骤
1.去皮土豆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h,所得粗提液中既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抽取兔静脉血1mL加抗凝剂,加入3mL生理盐水,1000r/min离心5min,重复洗涤三次。
按红细胞压积配成1%红细胞悬浊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兔血红细胞各一滴,置于双凹片左孔混匀;吸取PBS缓冲液各一滴置于双凹片右孔混匀。
4.摇晃5-10min观察,并以低倍镜镜检。
五、实验结果
如图1可看到,混合了土豆凝集素的兔血红细胞(右侧)聚集成块,周围液体较澄清;而混合了PBS缓冲溶液的兔血红细胞(左侧)未发生凝集,液体浑浊。
低倍镜下镜检(图2)可看到,凝集了的细胞聚成一簇不规则的团,而未发生凝集的红细胞很均匀。
图1 反应后的双凹片
图2a 未发生凝集的细胞图2b发生凝集的细胞
图2 低倍镜(*10)下混合了了土豆凝集素(右)和PBS缓冲溶液(左)的兔血
红细胞观察
六、分析与讨论
1.为什么对照组有PBS液作对照呢?
答:因为凝集素中本身含PBS缓冲液,当含本身凝集素是不含PBS的,只是因为本实验中凝集素的提取时用到了PBS。
2.哪些因素影响细胞凝集反应?
答: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聚集程度加大;反应底物 ;细胞类型 ;反应培养板的质量 ;人为因素
3.结合凝集素的特性,简述凝集素在生物学中有何应用?研究凝集素有何意义?
答:凝集素( lect in) 是一类具有糖结合专一性, 是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
凝集素对糖的特异结合性决定了它在动植物体内具有一些重要而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利用这些功能, 凝集素在生物养殖、生物工程、生理活动调控、疾病防治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掌握凝
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对了解动植物的生物学进程、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