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流程.

合集下载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是一种集中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

CPU的供电电路是其功能的关键模块,依赖其可靠的稳定供电能力,为电脑的运行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因此,对CPU供电电路的原理及故障现象的浅析显得愈发重要。

CPU供电电路原理就是向CPU提供功率,实现CPU功能的执行和运行。

总体来说,CPU供电电路有两个部分组成,即供电电路和保护电路。

其中,供电电路的作用是调节电源电压,给CPU提供安全稳定的电源;保护电路的作用则是保护CPU免受不正常电压的损坏,当电压超过正常范围时,保护电路会立即切断电源,避免CPU发生损坏。

CPU供电电路故障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电源不稳定而引发的故障,另一部分是由于保护电路故障而引发的故障。

常见的电源故障现象有:CPU发热过热,电源过载,周期运行超时等。

而保护电路故障可用常见的有:电源电压过低,过压保护引起的电源切断等。

可以看到,稳定的CPU供电电路对电脑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保护各种电路,确保电脑的稳定工作。

首先,应检查电源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确保它具有足够的输出能力,以及充分的热量分配和散热系统,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CPU的发热量,降低CPU的过热可能性。

其次,我们应检查供电路中的安全保护电路。

比如,它应检查主板上电源连接的正负电压变化,当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才会关闭电源,以防止电路短路。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保护措施来防止CPU供电电路故障,如使用自动化热传感器,增加热传感器的数量,采用智能风扇系统等,以确保CPU的正常工作,确保电路的稳定和安全。

总而言之,稳定的CPU供电电路对电脑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CPU供电电路的可靠性,以保护电脑的正常运行。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故障浅析CPU是计算机中常见的重要元件,电路设计者需要对它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设计出合理可靠的电路。

其中供电电路是CPU的关键,它负责CPU的供电、保护与控制。

本文将对CPU的供电电路原理、组成、结构和故障浅析进行介绍。

一、CPU供电电路原理CPU的供电电路原理是将较低的电压转换成CPU所需的电压,并保证稳定的输出电压。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源,变压器,电容器,稳压器,电感,热保护器等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将较低的电压转换成 CPU 需的电压,并通过稳压器对输出电压进行稳定。

二、CPU供电电路组成CPU供电电路的组成元件主要有电源、变压器、电容器、稳压器、电感、热保护器等。

1、电源:CPU供电电路的起点是电源,电源的主要作用是将市电转换成可以供给CPU使用的电压。

电源可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它的输出电压根据不同的类型有所不同。

2、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可以变换的电路元件。

变压器是通过交叉绕组,利用交流电磁感应原理,使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产生改变,从而达到输出电压满足CPU的要求。

3、电容器:电容器的作用是稳定CPU的电压。

当输入的电压大于稳定电压时,电容器可以吸收有效的电量,当输入的电压小于稳定电压时,电容器可以释放存储的电量,从而保证CPU的电压稳定的工作。

4、稳压器:稳压器是一种电路元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负载来保持输出电压不变。

稳压器可以抑制输入电压的变化,从而保证CPU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5、电感:电感是一种电路元件,它可以抑制CPU供电线路中的电流变化,从而有效抑制CPU供电电路输出中的噪音。

6、热保护器:热保护器的作用是当CPU的温度升高时,热保护器可以关断电路,避免CPU过热而发生损坏。

三、CPU供电电路故障浅析CPU供电电路故障的表现主要有电压过高或过低、功率过大或过小等现象。

造成故障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下文列出的。

1、电容器失效:电容器的失效可能是由于过载,过载会使电容器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影响CPU供电电路的正常工作。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处理数据。

为了保证CPU正常运行,主供电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

一、主供电电路的基本组成CPU主供电电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电源:供应电流和电压给CPU的电源单元。

2. 电源单元:负责将电源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CPU需要的稳定电压。

3. 电压调节器:根据CPU的工作状态和需求,调节电压的大小,保证CPU供电的稳定性。

4. 电容器:用于储存电能,平衡电压波动,提供稳定的电流给CPU。

5. 稳压模块:用于控制电压的稳定性,防止电压过高或过低对CPU造成损害。

二、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1. 电源提供直流电: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提供给电源单元。

2. 电源单元转换电压:电源单元将直流电转换为CPU需要的稳定电压。

通常情况下,CPU需要的电压为1.2V、1.8V或3.3V。

3. 电压调节器调节电压:根据CPU的工作状态和需求,电压调节器调节电压的大小。

当CPU处于高负载状态时,电压调节器会提供更高的电压以满足CPU的需求;当CPU处于低负载状态时,电压调节器会降低电压以节省能量。

4. 电容器平衡电压波动:电容器储存电能,当电压波动时,电容器会释放或吸收电能,以平衡电压的波动,保持供电的稳定性。

5. 稳压模块控制电压稳定性:稳压模块监测电压的稳定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电压过高或过低,稳压模块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节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电压或关闭电源,以保护CPU的安全运行。

三、主供电电路的分析解析在分析主供电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电源的质量:电源的质量直接影响CPU的供电稳定性。

优质的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减少电压波动,保护CPU的正常工作。

2. 电压调节器的性能:电压调节器的性能决定了其对电压的调节能力。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一、引言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CPU(中央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控制数据流动和处理各种计算任务。

而CPU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本文将介绍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探讨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二、CPU主供电电路的组成CPU主供电电路主要由电源模块、电源管理芯片和电源滤波器等组成。

电源模块负责将输入电源转换为CPU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并提供给CPU进行工作。

电源管理芯片则负责对电源供应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电源滤波器则用于滤除输入电源中的噪声和干扰,保证供电的纯净性。

三、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源模块将输入电源转换为CPU需要的电压和电流。

电源模块通常由开关电源和稳压电源组成。

开关电源通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将输入电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然后通过变压器和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压。

稳压电源则通过稳压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稳定调节,以满足CPU的工作需求。

2. 电源管理芯片对电源供应进行监控和管理。

电源管理芯片通常包括电源监测、供电控制和电源保护等功能。

电源监测功能可以实时检测电源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供电控制功能可以根据CPU的工作状态和需求,对电源进行动态调节和管理,以提高能效和延长电池寿命。

电源保护功能则可以在供电异常或者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以保护CPU和其他系统组件的安全。

3. 电源滤波器用于滤除输入电源中的噪声和干扰。

输入电源中往往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如交流电源的纹波、开关电源的开关干扰等。

这些噪声和干扰会对CPU的工作稳定性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电源滤波器通过滤波电路和滤波元件,将这些噪声和干扰滤除,以保证供电的纯净性。

四、CPU主供电电路的分析CPU主供电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

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解析一、引言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电源供应。

而CPU主供电电路作为CPU电源的核心部份,起着将电源输入转换为CPU工作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进行分析解析。

二、CPU主供电电路的组成1. 电源输入:CPU主供电电路通常由电源输入、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和保护电路等组成。

电源输入是CPU主供电电路的起点,它接收来自计算机电源的直流电,并通过滤波电路进行初步滤波。

2.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主要由电容和电感组成,其作用是过滤掉输入电源中的噪声和干扰信号,确保供给CPU的电源电压干净、稳定。

3. 稳压电路:稳压电路是CPU主供电电路的核心部份,其作用是将经过滤波的电源电压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稳定在CPU所需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稳压电路通常采用稳压二极管、稳压三极管、稳压芯片等元件来实现。

4. 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是为了保护CPU主供电电路和CPU本身不受电源异常、过压、过流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电路通常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

三、CPU主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1. 电源输入:CPU主供电电路通过电源输入接收来自计算机电源的直流电。

计算机电源通常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电源线输出给CPU主供电电路。

2.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通过电容和电感对输入电源进行滤波处理。

电容可以对高频噪声进行滤波,而电感则可以对低频噪声进行滤波。

通过滤波电路,CPU主供电电路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干净的电源电压。

3. 稳压电路:稳压电路是CPU主供电电路的核心部份。

稳压电路通过稳压二极管、稳压三极管、稳压芯片等元件,对滤波后的电源电压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稳定在CPU所需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稳压电路可以根据CPU的工作状态和负载变化,自动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

4. 保护电路:保护电路起到保护CPU主供电电路和CPU本身的作用。

主板维修教程之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

主板维修教程之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

主板维修教程之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主板维修教程之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显示器在不亮,检修重点在CPU主供电电路,CPU主供电电路是在维修中最易损坏的一个区域,它损坏后测试卡显示FF00。

主板可以加电,但CPU不工作,因为CPU需要一个稳定供电电流,才能工作。

CPU主供电损坏的特征,如一些网吧的,个人用户,单位用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周围电容鼓包漏液,电容防爆槽爆开,接到这样的主板,首先将鼓包漏液的电容进行更换,更换的耐压值可以大一点,容量可以误差不超过20%。

场效应管击穿,用万用表打在蜂鸣档上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场效应管击穿。

通过测ATX 电源的接口对地数值也可以判断出来是5V不是12V击穿根据电容的特征去修。

一般CPU主供电电路所有与之相关电路都设置在CPU插座附近。

不会在主板上的任何地方设置它的主供电电路。

电压识别管脚VID0—VID4,也就是说CPU需要量多大的电压,需要多大的电流。

如P3的CPU需要的电压稍高,P4CPU需要的电压比较低,针对不同频率的CPU需要的电压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主板CPU需要多大的电压必需要将自己的信息告诉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经过内部编程之后,输出CPU所需要正确电压。

相知道CPU供电电压是多少,自己去下载CPU底视图,里面有教你如何测CPU供电。

整个工作流程:主电的产生,电路由电源控制芯片(CPU的供电芯片U1)、声效应管(其中场效应管Q1是起电压调整作用,Q2为续流稳压作用),滤波电容(C1~CN)、电感(L1、L2)、稳压二极管(D)和一些帖片电阻电容元件等构成。

其中电源控制器的供电为12V,由ATX电源的黄线直接提供。

场效应管的供电为5V,由ATX电源红线提供(P4以上的主板由附加电源共色线提供12V)。

主板空载:主板空载,就是主板在未装CPU的情况下,按PS—ON键,U1由于得到一个12V供电电压,控制场效应管通过电感、电容会产生一个功率很低的主电压或者U1不工作,这时电压输出为零,其主要原因是CPU没有提供一个电压识别信号,来控制电源管理器产生CPU所需要的电压。

主板主供电电路原理与CPU内外核供电流程

主板主供电电路原理与CPU内外核供电流程

主板主供电电路原理与CPU内外核供电流程主板是计算机中较为复杂的元件,其繁杂的电路让维修人员很是吃力。

如果对主板的供电电路有一定的了解,维修起来就驾轻熟路了,下面笔者着重给维修技术人员介绍了主板主供电电路的检修以及CPU内外核供电的流程。

一、开机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CPU主供电路的构成:大多数电路由电源IC、场效应管、电感线圈、电容等构成,少数主板加入二极管、三极管组成CPU主供电工作原理:红色5V通过C1、L1第一次滤波后送到由电源IC、场效应管组成的脉宽调制电路中,由电源IC控制场管导通、截止,Q1导通时红5V通过D极流向S极给CPU供电,Q1截止时Q2导通,电路中电流下降,电感线圈向外释放能量,继续给CPU供电。

图中Q1、Q2为场效应管,VFB为电压反馈二、电源IC工作异常检修流程图2 电源IC1.查电源IC的12V或5V供电2.查电源IC的VID0-4是否受到控制,CPU座VID0-4和电源IC的VID0-4大多是直接相连,有时会通过电阻或门电路后再相连3.更换电源IC4.查电源IC的外围元件,贴片电容、电阻、三极管5.列换带有监控功能的芯片,主要监控温度,故障率极低,有些集成在I/O或南桥三、CPU主供电的检修流程测量Q1的D极供电,如果不正常检查相关的供电线路;正常继续测量Q1的G极的控制电压,如果正常更换Q1或检查其输出极所连元器件;不正常查电源IC与Q1的G极之间所连的元件,如果不正常更换相关的损坏的元件;正常说明电源IC工作异常,按照电源IC工作异常的检修流程进行检修。

1、判断主板是否需要外核供电的方法大多数支持图拉丁CPU(赛扬三代)的主板没有外核供电,如810、815EPT等;测量外核测试点,对地打阻值,如果为无穷大说明主板不需要外核供电。

内核供电电压:1.4V-1.8V之间正常;外核电压:2.4V-2.8V之间正常2、主板1.5V或2.5V电压供电方式。

简述cpu三项供电电路原理,结构及故障检测维修流程方法

简述cpu三项供电电路原理,结构及故障检测维修流程方法

简述cpu三项供电电路原理,结构及故障检测维修流程方法 CPU的三项供电电路包括核心供电电路、缓存供电电路和输入输出供电电路。

这三个电路分别为CPU的核心部分、缓存部分和输入输出部分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以确保CPU正常运行。

核心供电电路是CPU最重要的供电电路,它为CPU的核心部分提供电源。

核心供电电路通常由多个电压稳压器组成,这些电压稳压器负责将输入的高压电源转换为CPU核心部分所需的低压电源,并保持电压的稳定性。

核心供电电路中还包括滤波电路,它能够滤除输入电源中的噪音和干扰,确保CPU核心部分得到稳定而干净的电源供应。

缓存供电电路为CPU的缓存部分提供电源。

缓存是CPU内部的一种高速存储器,它用于临时存储CPU的指令和数据,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缓存供电电路通常也由电压稳压器和滤波电路组成,它们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与核心供电电路类似。

输入输出供电电路为CPU的输入输出部分提供电源。

输入输出部分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接口,包括各种输入输出端口和控制电路。

输入输出供电电路通常也由电压稳压器和滤波电路组成,以确保输入输出部分正常工作。

在进行CPU故障检测维修时,一般遵循以下流程方法:1. 检查电源供应:首先检查CPU的电源供应情况,确保电源线正常连接,电源开关打开,以及电源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CPU的要求。

如果有问题,需要修复或更换电源。

2. 检查供电电路:检查核心供电电路、缓存供电电路和输入输出供电电路的稳压器和滤波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这些电路的元件。

3. 检查故障指示灯:一些CPU可能配有故障指示灯,可以根据指示灯的状态来判断故障原因。

检查故障指示灯的亮灭情况,并参考CPU的说明书来判断故障原因。

4. 检查其他部件:如果以上步骤没有找到故障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CPU的其他部件,如散热器、风扇等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这些部件。

5. 检查软件配置:最后,还需要检查CPU的软件配置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流程测试卡跑FF00的,该修哪里啊,CPU不工作了,怎么测啊,等等,问得多了也麻烦,干脆我就把《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流程》写一下,谁要是再问,就自己来看看行了。

显示器点不亮,检修重点在CPU主供电电路,CPU主供电电路是在维修中最易损坏的一个区域,它损坏后测试卡显示FF00。

主板可以加电,但CPU不工作,因为CPU需要一个稳定供电电流,才能工作。

CPU主供电损坏的特征,如一些网吧的,个人用户,单位用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周围电容鼓包漏液,电容防爆槽爆开,接到这样的主板,首先将鼓包漏液的电容进行更换,更换的耐压值可以大一点,容量可以误差不超过20%。

场效应管击穿,用万用表打在蜂鸣档上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场效应管击穿。

通过测ATX电源的接口对地数值也可以判断出来是5V不是12V击穿根据电容的特征去修。

一般CPU主供电电路所有与之相关电路都设置在CPU插座附近。

不会在主板上的任何地方设置它的主供电电路。

电压识别管脚VID0—VID4,也就是说CPU需要量多大的电压,需要多大的电流。

如P3的CPU需要的电压稍高,P4CPU需要的电压比较低,针对不同频率的CPU需要的电压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主板CPU 需要多大的电压必需要将自己的信息告诉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经过内部编程之后,输出CPU所需要正确电压。

相知道CPU供电电压是多少,自己去下载CPU底视图,里面有教你如何测CPU供电。

整个工作流程:主电的产生,电路由电源控制芯片(CPU的供电芯片U1、声效应管(其中场效应管Q1是起电压调整作用,Q2为续流稳压作用,滤波电容(C1~CN、电感(L1、L2、稳压二极管(D和一些帖片电阻电容元件等构成。

其中电源控制器的供电为12V,由ATX电源的黄线直接提供。

场效应管的供电为5V,由ATX电源红线提供(P4以上的主板由附加电源共色线提供12V。

主板空载:主板空载,就是主板在未装CPU的情况下,按PS—ON键,U1由于得到一个12V供电电压,控制场效应管通过电感、电容会产生一个功率很低的主电压或者U1不工作,这时电压输出为零,其主要原因是CPU没有提供一个电压识别信号,来控制电源管理器产生CPU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主板,此电压值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0.?V、1.?V、2.0V、5.0V。

原因是因为在未装CPU的情况下,电源控制器的电压识别管脚(VID0~~VID4没有得到CPU 加过来的电压识别指令,无电平信号。

所以电源控制器芯片内部电路就不能完全工作,也就是说电源控制器输出时不知把该电压控制在多少伏,同时电源控制器也不会向场效应管的G极输出脉冲控制电压,场效应管就不会工作。

所以主板在空载的情况下,只会输出以上几个不同的电压值。

即使偶尔在空载时,能测出2.0V电压值,此时的电压功率也是很小的,因为场效应管没有完全工作。

主板插上CPU:当主板装上CPU之后,CPU的5个电压识别管脚就会自动的固定一组电压识别指令信号,将电平信号加到电源控制器的电压识别引脚上,这时电源控制器内部电路就会完全工作,然后根据CPU加来不同的电压识别指令信号,氢电压自动的调整在CPU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

它是通过向场效应管G极输出脉冲控制电压,让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使其工作在开关状态。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主板在加电的瞬间,12V、5V、3.3V等电压进入主板,这时CPU的5个电压识别管脚就会提供固定的一组电压识别指令,给电源管理器,电源管理器在供电和VID信号的作用下,其芯片内部电路完全工作。

当电源管理器的高端门向场效应管Q1的栅极(G极输出高电平,此时Q1导通,同时,电源管理器的低端门向场效应管Q2栅极(G极输出低电平,Q2截止。

电源Vcc的5V通过Q1调整,由电感电容滤波加入负载CPU,这时电感L2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左正、右负,阻止电流增大,电感这时处于一个储能状态,电感具滤波储能的作用,当Q1截止,Q2导通,电感为阻止电流变小,也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左负、右正,给电容充电。

当Q1属于截止状态的时候它内部存储的电容经过CPU消耗以后经过Q2形成一个回路,Q2在这个位置主要起到一个储留和保护的作用。

往往它这个特定的作用决定它不是一个容易受损坏的一个元件,当这个电感的电流或电压增大,最容易烧坏我们的场效应管,当下一周期到来时,重复上面的动作,这样周而复始,CPU就会得到恒定的电压能量。

因此,通过Q1,Q2的导能和截止,电感和电容滤波整流,产生CPU所需要的稳定电压。

这就是它的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

这是多项供电中的供电中的单项原理,370主板接口的内核电压1.5V和2.5V的产生,各个主板是不同的1、直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外的电阻产生,一般 1.5V电流比较大,不会使用这种方法2、电源管理芯片输出并控制场效应管G极和三极管B极,一般在场效应管D 极或三极管C极上接5V或是3.3V电压,S极输出。

3、1.5V与2.5V线性模块降压等得到,一般输入电压为3.3V。

478的CPU只有一个供电CPU通过电源识别管脚告诉电源管理芯片所需要的电压,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场效应管,通过电感,电容产生CPU所需要的电压。

在478中,CPU需要电流很大,一对场效应管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并联4个或6个场效应管,俗称多项供电。

! 像现在的CPU供电电路,一般是三对场效应管,这属于多项工作原理,三组供电,在现在一般的CPU工作功率达到了80瓦,所需要的电流是非常大的。

这时为CPU 能在高频大电流下稳定的运行,稳定的工作,必需采用多项供电,那这就是多项供电中的单项工作原理。

在以后遇到主板,检修CPU主供电电路的时候,同样只要会单项中的原理,多项供电检修原理是一样的。

在主板插上CPU以后,测示卡显示的是FF00,那就证明CPU没有工作, CPU 没有工作,第一个检查的就是它的工作条件——供电主板上的所有设备,要想保证其工作稳定或工作正常,首要问题就是它的动力源也就是供电源必需,其次时钟也就是芯脉跳动必需正常,检修它的复位是否正常。

在主板的Q1X极,场效应管的X极就可以测定供电是是否正常。

将万用表打在直流20V档上,红表笔接地,黑表笔点测试点Q2的D极或者说点Q1的X极;或者点电感线圈L2,即可判断出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那哪个才是Q1哪个才是Q2,Q1D极接的是红色5V或者12V,这时将万用表打在蜂鸣档上,一支表笔放在ATX电源的黄SE12V里面,另一支去连接Q1的D 极,点哪个D极,响有蜂鸣声哪个就是Q1。

当找到Q1,那Q2就容易找到,当我们确定Q1以后,,红表笔点入Q1的X 极,黑表笔在它旁边找跟Q2的地极哪个相连或蜂鸣,那就可以确定出它的单组供电,确定出一项供电。

那像有些主板它属于三相供电,在主板中多项供电也主是单项供电的并联,为了增大电流采取了并联关系,现在多数主板的供电电路都采用了两项电路,或多项设计,用力满足CPU高功耗的需求,使功率达到80瓦,工作电流达到50A。

采用多项供电不仅可以为CPU提供足够可靠的电能,还可通过分流的使作用使每项场效应管的负载减少,为主板的稳定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项供电电路采用Intel公司一个特定的工作模式。

怎么样才能找到CPU供电电路中的电源管理芯片?只要确定出一项供电以后,用万用表打在蜂鸣档上,一支表笔接差场效应管Q1控制极(G极,另一支表笔和旁边的芯片去连接一下,连通以后即可知道它是不是电源管理芯片。

找到电源管理芯片,就不用找电压识别管脚。

如何检修CPU供电路:1、测Q1的D极5V或12V,他是由ATX电源的红色5V或黄SE12V直接提供。

如果不正常,查电源红线或黄SE线到D极。

如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工作。

2、测Q1的G极3~5V控制电压,由电源管理芯片提供,如果正常,场效应管坏,更换场效应管。

如果不正常,把Q1的G极悬空,测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电压。

3、测电源芯片输出电压,如果没输出,查电源芯片的供电12V或5V,由ATX电源提供,如果没有供电,查相关线路。

如果有供电,换电源芯片。

4、测PG电源源好5V(电源灰线,如果正常,换电源芯片,如果不正常,更换与电源灰线相连的芯片。

注:常坏是电源控制芯片和场效应管以及R1限渡电阻,一般CPU供电中15V,主供电会无输出时,电源控制芯片坏的可能性最,如果具有基某中一项输出不正常,则是输出此项的场效应管坏的最多(如Q3的1.5V输出。

一般在1.5,2.5V都有情况,主供电如果没有,一般是Q1或Q2、D1损坏比较多。

在有2.5V主供电的情况下,如果1.5V没有,百分之八十是控制1.5V输出场效应管损坏;如果有2.5V不输出的话,与修1.5V同样;如果1.5V,2.5V 主供电同时没有,而且电源芯片供电正常时(12V、5V,百分之八十是芯片坏了。

由于主供电电路中的采用的是多项并联的关系,它每单项的供电,单项场效应管损坏,都会导致整个CPU供电电路的不稳定。

所以要检修中不要盲目的去折看供电电路中的场效应管,可用断路法来排除,首先将场效管断开一组,然后再判断其好坏这个就是CPU主供电电路的检修流程。

这就是整个CPU供电电路的检修流程。

CPU不工作,测试卡只跑00、CF、C0、FF等。

不能跑到C1但有些朋友还问,为什么CPU供电都正常了,为什么测试卡还是跑FF或00呢,为什么CPU还没有工作呢?这可就要按我们的维修规则了,先修供电,再修时钟,后修复位。

就算你CPU供电正常了,但时钟不正常或复位不正常,也会导致CPU不工作南桥没供电,供电偏高或偏低,也会导致CPU不工作。

北桥没供电,供电偏高或仿低,也会导致CPU不工作。

南桥、北桥虚焊、不良,也会导致CPU不工作内存没供电也会导致CPU不工作(相对板来说。

CPU座的数据线,如果有一条和北桥开路,或短路,也会导致CPU不工作。

最好有一个CPU灯座,放到CPU插座上,一通电,就知道哪条数据线开路,短路等,总比你一根根的去量CPU的数据线。

CPU频率跳线不对,也会不工作。

BIOS坏CPU也会不工作,对于CPU不工作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需要大家在维修经验中慢慢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