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八剖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卷解析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卷解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闭关锁国”属于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后遭到列强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4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黄埔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解析】本题的关键是“鸦片战争”、“美国”。
《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条约。
《瑷珲条约》是185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条约。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1841年,人民群众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5、自1840至1919年,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D、军事装备落后【解析】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6、太平天国后期,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7、近现代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出国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戊戌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解析】(1)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辨析题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部分00846224刘拓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是指城市小资产阶级。
1.错误。
(1 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分)小资产阶级属于进步势力。
(1 分)2.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首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 错误。
(1 分)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2 分)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分)3.“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矛盾的。
3.错误。
(1 分)“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在当时国际上正在形成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格局下,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2 分)一边倒”作为外交的一个方针,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绝不是倒向苏联的怀抱,也绝不意味着关闭与西方来往的大门。
(2 分)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4.错误。
(1 分)毛泽东在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实际情况后,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 分)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2 分)5.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5.错误。
(1 分)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实现的。
(2 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2 分)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6.错误。
(1 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

课程考核试卷考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年学期:2008-2009学年第1学期试卷类型:A 考试用时:120分钟适用专业:20XX级各专业层次:本科(提示:答案必须依试题顺序做在答题册上,并标明大、小题号,否则不予计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B 洋务派开办的企业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辛亥革命后的资本主义企业3.近代中国两对主要的矛盾是()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B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D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B 清廷消极备战、积极求和C 文官贪污、武官惜命D 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5.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孟良崮战役6.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是因为()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点需要转移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 党的二大B 遵义会议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 党的七大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内地B农村C城市D沿海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C“文化大革命”结束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10.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A 党的十二大B 党的十三大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近代中国共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
2024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

2024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2.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4.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志向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6.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持续了()。
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7.()不是西方列强发动殖民扩张的目的。
A.传播资本主义文明B.实现更多的剥削,掠夺C.攫取巨额财宝D.获得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8.百日维新发生于()时期。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关于国民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兴起的标记是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B.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C.彻底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革命阵营内隐藏着重大危机10.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建国后前三十年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张思德D.焦裕禄11.()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B.太平洋战争爆发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战役12.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成功是()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豫湘桂战役D.枣宜战役13.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C)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1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D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 )A.林则徐B.魏源D.郑观应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 )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A )A.同文馆B.广方言馆C.译书局D.译书馆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A.李鸿章C.张之洞D.刘坤一正确答案是: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正确答案是: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D )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D )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D )A.梁漱溟B.黄炎培C.张君劢D.邓演达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2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D )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2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2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 D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华北事变后D.卢沟桥事变后2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2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2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2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董必武D.王若飞2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B.1945年9月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2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3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1、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 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 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⑵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于 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②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主要形式。
③中 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⑶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⑷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侵略、文化奴役。
⑵危害: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大量丧失, 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列强在 华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传教士犯罪活动猖狂。
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①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 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 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②三元里人民的抗争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3、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 ①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题(完美破解)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局限及失败的因素有哪些(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二.改革开放30年为什么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两场改革结果的迥然不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是(C )。
A.地主经济B.皇权经济C.自然经济D.手工业经济2.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C )。
A.外务部B.洋务局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同文馆3.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兴国土地法》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B )。
A.康有为第一次上书B.公车上书C. “南学会”创立D.《孔子改制考》发表5.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6.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 A )。
A.上海B.北京C.武汉D.长沙7.八一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D.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C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9.( C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不要四面出击》C.《论十大关系》D.《共同纲领》10.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D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A. 前期是封建社会后期是半殖民地B. 殖民地社会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2.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附庸成为其利益代理工具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增强本国的实力C.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D.发展资本主义4.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毛泽东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 (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6.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会议是()A. 洛川会议B. 瓦窑堡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D.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今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上层建筑还不适应之间的矛盾10.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 )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二、辨析题(对命题做判断,并说明理由,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资本主义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2.简述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
3.简述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4.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阅读以下材料: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0页。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请回答:(1)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2)试述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2.请阅读以下材料:A:一篇题为《打破束缚,更新观念》的文章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学术研究》1994年第4期B: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的十年间,在中国的重工业领域,外国资本控制了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1%。
在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
在金融领域,外国银行资产比华商银行多三分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3-84页。
C: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满经济一体化”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
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殖民地化了。
按照“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原则,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允许存在的。
武汉失守后,关内被毁工厂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7%。
其余的,除少数内迁外,大部为日本侵略者所占夺。
他们的方针,是使沦陷区成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
如华北煤产量的65%都被运往日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D:抗日战争结束后,作为接受美国援助的交换条件,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协定,使美国在中国享有了种种特权,包括在中国土地上不受限制地倾销商品和投资设厂的特权;在实际上重新恢复的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等。
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和上述条约或协定的保护下,美国资本迅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的地位,大量美国剩余物资如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
国民党政府的“国营”企业和官僚资本的私营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垄断资本的影响和控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4-85页。
请回答:(1)材料A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什么观点?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根据材料A,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3)结合材料B、C、D请你谈谈国民党统治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否也发生了变化?五.论述题(共1题,共20分)根据所学史实,评述历史人物。
(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任选一位进行评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每题1分,共10分)1-5 CCAAC; 6-10 CBCCB二.辨析题答案(每题8分,共2题,共16分)1.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分)。
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大资产阶级,即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它依附外国垄断资本,是腐朽的、反动的,是革命的对象(2分);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革命的动力。
因此,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分)。
2.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因此,它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3分);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因此,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4分)。
三.简答题答案(每题6分,共4题,共24分)1.答: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分)。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2分)。
2.南昌起义(2分);秋收起义(2分);广州起义(2分)。
3.答: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2分);强制推行奴化教育(2分)。
4.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分);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分);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分);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1分);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1分);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分)。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每题15分,共2题,共30分)1.(本题15分)(1)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
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4分)(2)旧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3分);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4 分)。
(3)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4 分)2.(本题15分)(1)实质上是一种“侵略有功论”(1分)。
近代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种侵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总之,我们并不否认,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于中国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刺激和分解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得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具有进步作用的结论。
应当看到,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