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诗选
东欧诗人诗歌作品

东欧诗人诗歌作品东欧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文学巨匠和优秀诗人。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东欧地区备受推崇,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东欧诗人的诗歌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细腻感人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以下是屠格涅夫的一首著名诗歌:《电车》电车拦住了我的路,慢吞吞的,慢吞吞的,发出阴沉的轰鸣声,摇曳着,一步一滑,震荡着细小的沙砾,像是马蹄铁蹄,狂野的马蹄,为何让它们去铺在城市的街上呢?2、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是捷克的文学大师,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以下是一首他的著名诗歌:《爱情笔记》有一种爱叫性的爱,它是动物的爱,带有缺陷,本能和暴力,但是在它之上,还有另一种爱,它是精神的,它向着美,向着真正的相知,那是一份艰辛的、冒着危险的爱情,那是一个人的天职。
3、瓦茨瓦夫·赫拉克《让所有的鸟都飞过我头顶》让所有的鸟都飞过我头顶,哪怕是那只寻常的斑鸠,让它们翱翔在这个极其孤独的灵魂之上,在这个古老的荒野之上,在这些沉默的山和群星之中。
让它们不为我想,不为我的迷惑想,不爱我,不要我,只要自由。
4、瓦西里·吉连科瓦西里·吉连科是乌克兰的著名诗人,以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而闻名。
以下是一首他的著名诗歌:《在生命之前》我之前没有生命,也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只知道,我之前是这片松树的树皮,这片石头上的一处青苔,在该死,该活之前,我什么也没有!。
屠格涅夫诗选

屠格涅夫诗选春日的黄昏金色的云团,在休耕的土地上空飘荡;闪烁的露珠,洒在广袤沉寂的田野上;雾气弥漫的谷地里,小溪潺潺流淌——远处,春雷涌响,在白杨树的叶丛间,风儿懒洋洋地振颤着它那伸展不开的翅膀。
高耸的大树睖瞪着发呆,幽暗的黛色树林肃穆绝籁,惟有叶片尚未入梦,间或在浓荫深处私语窃窃。
但见爱的星辰在晚霞的余辉中忽闪,于是,心儿变得虔诚轻盈起来,轻盈啊,一如回到了孩童时代。
黄昏河水偎依着陡峭的崖岸进入梦乡;天空消退了晚霞的余光;点点轻舟,滑行在迷茫似烟的远方——我默默地伫立在河岸上,心中满溢着幽思与奇异的遐想。
老橡树,这苍老的森林之网,把它那虬髯纷披的头低垂在沉睡的如镜水面上;宁静安謐的难以名状的美妙时刻来临了,这是昼、夜与明、晦的会合迭转,而天空,依然如此明朗。
万籁俱寂:阒静如噤!万籁俱寂:寥无一丝动静!天上地下——均已沉入深深的梦境;惟有河上偶尔漾过些许波影:那是树叶在轻轻坠落;是风儿在太息;到处是一片宁静——除却我的这颗心。
是的,我知道,在这神圣的时刻,是大自然在神秘地启示着我们——它的声音沁入我惶沐的灵魂,那是一种预言,它详悉未来的底蕴,那是一个内在的声音,神圣而永恒。
四下里肃穆一片(正合我意),如入坟地;岑寂压抑着一切活跃的生机;生命的运动沉睡了;自然的威力在憩息——正是这夜的寂静,勾起我心中美好而奇异的思绪。
如果这种梦境——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征兆,那将何如!这边我光明与黑暗的更迭轮倒——彼方,则惟见欢乐痛苦与混沌澌灭相汇交;若使这边长夜不晓——那边,那边又将若何?我百感交集而悒忧:我的眼睛枉然向自然询求,可它兀自在深梦中勾留——我黯然,只奈那生命的奥秘,竟无人得以悟透。
秋日的黄昏秋日的黄昏……天高气爽,光秃的小树林显得空荡荡,我枉然朝树上凝眸,竟没有留下一片树叶——他们全都散落在林间小径的沙土上——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犹如久久地沉睡在惆怅的胸中那满坑满谷的无言的悲怆。
秋天我爱秋天,有如我爱忧郁的眼神一般。
屠格涅夫经典《基督》作品赏析-导读

屠格涅夫经典《基督》作品赏析|导读屠格涅夫经典《基督》作品赏析|导读基督在梦中,我看见年轻的自己,几乎还是个男孩的时候,站在一个天花板低矮的木房子的教堂里。
在古旧众神画像前面,几根蜡烛闪烁着光芒,形成了一个个小红点。
一圈五彩的光芒围绕着团团火焰,在这火光的映照下,教堂一片昏暗,混沌不清。
而我隐约看到,在我面前站了很多很多人,都是黄头发的农民。
这些人时不时地摇摆,头一下一下上下点着,像极了夏风吹过时,挂在麦秆上成熟的大麦穗。
忽然,有个人从后边走来,走到我身边站定了。
我没有回头看他,但是我立刻就感觉到,这个人是基督。
紧张,好奇,敬畏的情绪一下子充斥着我的全身。
我回过头,看着我身边这个人。
一张平淡无奇的脸,就跟这里所有人的脸一模一样。
眼睛微微朝上看着,慈祥而专注;双唇轻轻合着,上嘴唇似乎是刚好靠在下嘴唇上;一撇小胡须左右分开,两臂抱胸,一动不动。
就连身上的着装都跟大伙儿一模一样。
“他不是基督吧。
”我想,“这么平凡又平凡的一个人,不可能是基督。
”我转回身,但还没等我把眼睛从这“平凡人”身上移开,一股神圣的感觉又立刻告诉我,站在我身边的不是别人,真是耶稣基督本人。
我又一次回过头,又一次,我看见了跟上次同样的一张脸,跟所有人的脸一模一样。
虽然很陌生,但却是一张如此平凡常见的脸。
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这张平凡的脸——一张长得跟所有人都相似的脸——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的真面目啊!一八七八年十二月【导读】基督是谁?屠格涅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信奉基督,但他更在思索真正的基督是谁,真正的基督是个什么模样。
屠格涅夫因思索而成梦,他梦见自己第一次看见基督时的情景,紧张、好奇,而且充满了神秘感。
当他一次又一次回头,他真切地看到耶稣基督就是一张普通而大众的脸,这张脸和所有人的脸一样。
这说明耶稣基督就在我们中间,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是基督,这就撕破了耶稣基督的神的面纱,他应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屠格涅夫散文诗门槛

门槛俄罗斯屠格涅夫我看见一座巨大的建筑正面墙上是一道敞开的狭门,门里——阴森黑暗。
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那望不透的黑暗散发出寒气,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建筑的深处传出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噢,你呀,你想跨过这门槛,你可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你?——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还有死亡本身?——知道。
——完全的隔绝,孤独?――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击。
——不仅来自敌人——而且来自亲人,来自朋友?― ―对… …即使来自他们。
——好。
你准备去牺牲?――对。
――去做无名的牺牲?你会死掉一一而没有人••…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尊崇地纪念着的是谁!……――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惜。
我不需要声名。
――你准备去犯罪?姑娘垂下了她的头……――我也准备去犯罪。
那声音没有立即再重新提问——你可知道,——它终于又说话了,——你可能放弃你现在的信仰,你可能认为你是受了骗,是白白毁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我也知道。
反正我想要进去。
——进来吧!——姑娘跨过了门槛——于是一幅重重的帘子在她身后落下。
——傻瓜!——有人从后面咬牙切齿地骂过来。
——圣人!——从某个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 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 1 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屠格涅夫雪山的对话散文诗

我猜你想问的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对话》,这首诗以阿尔卑斯山上两座山峰之间的对话为主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这里有两座山峰在云霄间对话,
寥寥数语却延续了千万年。
光阴在这段简短的交谈间奇异地流逝:
对于两位对话者来说,
他们话语的每一次交替和传递,
只是一刹那间,
然而,对于世上的一个普通人来说,
却是过去了几千年。
我们看见,作者一再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几千年过去,只是一刹那。
”
“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
这句话在文章中总计出现过五次。
这一连五次的同一语句的反复,
在这篇仅仅一千来字的散文诗中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它使时间的容量无比宽广。
这是两座山峰在对话,
也是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对话。
屠格涅夫诗

屠格涅夫诗有如悲伤的目光一样,我喜爱秋天。
在多雾的静静的日子里我时常走进树林,我坐在那儿——望若白色的天空和那暗黑的松林的树尖。
我爱嚼着酸味的叶子,带着懒散的微笑躺在草地上,听着啄木鸟的尖锐的叫声心里尽在想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
青草全都枯萎啦……在它的上面浮现着一层寒冷的安静的光亮……我整个的心都沉醉于幸福的和自由的悲伤……什么我没有回想起?什么样的幻想没有来将我寻访?松林象活人似地弯下腰来,在沉思地发出喧响……于是,突然刮过一阵风,就象一群大的飞鸟,在交错和暗黑的树枝中间,不耐烦地在喧哗叫嚷。
(一八四二年)戈宝权译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乞丐》

《乞丐》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
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
既没有钱包,
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
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
“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
--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那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
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
--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那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
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屠格涅夫的作品有什么?

代表作品:《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主要作品: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别林斯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
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
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由22篇特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
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对大自然富有诗意的描写和叙述中的抒情笔调,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作家先后发表6部长篇小说,它们成了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罗亭》,写贵族知识分子的作用问题。
主人公罗亭是他生活时代的“多余的人”。
《贵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写“多余的人”的小说。
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终无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战场,表明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终结。
《前夜》是作家转向以“新人”——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说,女主人公叶莲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
《父与子》着力描写俄国自己的“新人”。
父辈指老一代贵族,“子”辈指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
小说深刻揭示了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
《烟》反映出农奴制改革的有名无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格涅夫诗选
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以写作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闻名,其实他最初是以诗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他早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诗剧,翻译莎士比亚、拜伦和歌德等人的诗歌作品。
俄国大批评家别林斯基当时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具有“非凡的诗的才能”。
他曾经有机会见过普希金,非常崇拜他的诗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的影响。
《散文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秋天一朵小花春天的黄昏在大路上当我和你离别时对话门槛(梦)
秋天
有如悲伤的目光一样,我喜爱秋天。
在多雾的静静的日子里
我时常走进树林,我坐在那儿——
望若白色的天空
和那暗黑的松林的树尖。
我爱嚼着酸味的叶子,
带着懒散的微笑躺在草地上,
听着啄木鸟的尖锐的叫声
心里尽在想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
青草全都枯萎啦……在它的上面
浮现着一层寒冷的安静的光亮……
我整个的心都沉醉于
幸福的和自由的悲伤……
什么我没有回想起?
什么样的幻想没有来将我寻访?
松林象活人似地弯下腰来,
在沉思地发出喧响……
于是,突然刮过一阵风,
就象一群大的飞鸟,
在交错和暗黑的树枝中间,
不耐烦地在喧哗叫嚷。
(一八四二年)
戈宝权译
一朵小花
你曾经有一次——在阴暗的小树林里,
在春天的年轻的草丛中央,
找到了一朵平凡的朴素的小花?
(那时你孤独的一个人,正生活在遥远的异乡。
)
它等待着你——在多露的草丛中,
它孤零零地在开放……
为了你啊,它保存着自己的纯洁的香味,
那是它的最初的芳香。
于是你摘下了那摇摆着的花茎,
拿在你细心的手上,
带着缓慢的微笑,
把这朵被你毁掉了的小花插在你的纽孔上。
然后你沿着满是灰尘的大路向前走;
四周围--整个的田野都被晒得发烫,
从天空里滚流下来的一股热浪,
而你的那朵小花也早巳枯萎损伤。
它生长在安静的阴影里,
它靠着清晨的雨水滋长,
它被炎热的灰尘所闷死,
它被正午的阳光所烧伤。
这怎么办呢?惋惜也是枉然!
要懂得,它被创造到世上,
只不过是为了紧靠着你的心口,
就只生存那一瞬的时光。
(一八四三年)
注:最后的三行诗,曾被俄国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引作中篇小说《白夜》的题词。
戈宝权译
春天的黄昏
金黄色的乌云
在静息着的大地上飘扬;
寥阔的无声的田野,
在闪耀着露珠的光芒;
小溪在峡谷的阴暗处潺潺滚流——
春天的雷声在遥远的地方震响,
懒散的和风在白杨的树叶中间
用被束缚住了的翅膀在煽动。
高高的树林哑然无声,丝毫不动,
绿色的黑暗的森林静默不响。
只不时在深深的阴影里,
一片失眠的树叶在沙沙作响。
星啊,美丽的爱情的金星啊,
在落霞时的火焰里闪闪发光,
心里是多么轻快而又圣洁,
轻快得就象是在童年时代一样。
(一八四三年)
注:这首诗曾由俄国作曲家鲁宾斯坦在一八四八年谱成歌曲。
戈宝权译
在大路上
多雾的早晨,灰白的早晨,
凄凉的田野,铺盖着一层白雪的银光,
我无意中回想起那过去的日子,
回想起那些早就被遗志了的人们的脸庞。
回想起那些丰富的热情的话语,
那些贪婪地但又畏怯地想捕捉住的目光,
那些最初的相会,最后的相会,
还有那些轻轻的细语的可爱的音响。
回想起带着奇突的微笑的离别,
还回想起很多亲切而又遥远的地方,
当我听着不停的车轮的幽怨声。
和沉思地看着那寥阔的天空的时光。
(一八四三年)
注:这首诗曾被谱成歌曲,一直到今天还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唱。
开头的一句,曾被俄国名诗人勃洛克引作《灰白的早晨》一诗(一九一四年)的题词。
他在一九二○年出版的一九○七至一九一六年的诗歌作品集,也以《灰白的早晨》为书名。
戈宝权译
当我和你离别时
当我和你离别时——
我不想把话隐藏在心上,
那时我是多么爱你啊,
尽我所能地爱得发狂。
但是我们的相会我并不愉快,
我倔强地一声不响——
我也不想了解你的
深沉的、悲伤的目光。
你尽是同我讲起
那亲爱的家乡。
但是那种幸福,我的天啦,
现在对我已成为异乡!
相信吧:从那时起,我生活了很多时光,
忍受了很多的悲伤……
我也把很多的欢乐,
还有很多愚蠢的眼泪都一概遗忘!
(一八四三年)
注:这首诗是屠格涅夫写给他的好朋友巴库宁的三妹塔杰亚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巴库宁娜的。
屠格涅夫一八四一年从柏林回国后,秋天曾访问过巴库宁的庄园普列木辛诺,作客期间迷恋过巴库宁娜。
一八四二年三月他们分别后,屠格涅夫曾在三月二十日写信给她:“在离开莫斯科时,我不能不留给你几句倾心的话……。
我想忘掉一切,一切,包括你的目光,可是我现在却这样生动地,这样清楚地看见你的目光。
我从没有比爱你这样更爱过一个女人……”。
戈宝权译
录自《诗刊》(1983.9.)
对话
无论是在少女峰上,或是在黑鹰峰上①,都不曾有过人类的足迹。
阿尔卑斯山的峰巅……连绵的峭壁……群山的最中心。
群山之上,是淡青色的、明亮的、哑然无声的天穹。
凛冽而严峻的酷寒,坚硬的、闪烁着金色星点的雪;被狂风吹秃的、冰封的峭崖上,几块威严的巨石从雪被下耸出。
两个庞然大物,两个巨人,矗立在地平线的两旁:少女峰和黑鹰峰。
于是少女峰对邻居说:
“有什么新鲜事好讲吗?你看得比我清楚。
那儿下边有什么?”
几千年过去了:只是一刹那。
于是黑鹰峰隆隆地回答:
“密云正遮住大地……你等一会儿!”
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喂,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现在看见啦。
那儿下边还是老样子:花花绿绿,琐琐碎碎的。
能看见蓝晶晶的海洋,黑黝黝的森林,灰扑扑的一堆乱石块。
近旁,一群小虫子还在那儿扭动,你知道,就是那些两条腿的,还不曾来玷污过你或我的东西。
”
“人吗?”
“是的,人。
”
几千年过去了:只是一刹那。
“喂——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小虫子看上去似乎是少些啦,”黑鹰峰隆隆地说。
“下面变得清晰一些了;海洋缩小了;森林稀疏了。
”
又过去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你看见什么啦?”少女峰说。
“在我们旁边,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好像打扫干净了,”黑鹰峰回答,“哦,那边,沿着那些河谷,还有些斑斑点点,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
“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这期间又过去了几千年,——只是一刹那。
“现在好啦,”黑鹰峰回答,“到处都整齐干净了,全都是白色,不管你往哪儿瞧……到处都是我们的雪,一模一样的雪和冰。
一切都停滞了。
现在好了,安静了。
”
“好的,”少女峰低声说。
“不过咱俩也唠叨得够啦,老头儿。
该打会儿瞌睡啦。
”
“是的。
”
两座庞大的山峰睡着了;永远沉默的大地上,青色的、明亮的天穹睡着了。
1878年2月
智量译
①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的两个著名高峰。
门槛(梦)
我看见一幢巨大的楼房。
正面墙上是一道敞开的狭门,门里——阴森黑暗。
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姑娘。
那望不透的黑暗散发着寒气;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大楼深处传出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噢,是你呀,你想跨过这道门槛,你可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你?”
“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还有
死亡本身?”
“知道。
”
“完全的隔绝,孤独?”
“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
击。
”
“不仅敌人的打击——而且是亲人的,朋友的打击?”
“对……即使是他们的打击。
”
“好。
你准备去牺牲?”
“对。
”
“去做无名的牺牲?你会死掉——而没有人……甚至没
有人知道,他满怀尊敬纪念着的人是谁!……”
“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惜。
我不需要名声。
”
“你准备去犯罪?”
“也准备去犯罪。
”
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那声音没有马上重新提出问题。
“你知道吗,”它终于又说话了,“你可能放弃你现在
的信仰,你可能认为你是受了骗,是白白毁掉了自己年轻的
生命?”
“这我也知道。
反正我想要进去。
”
“进来吧!”
姑娘跨过了门槛——于是一幅重重的帘子在她身后落下。
“傻瓜!”有人从后面咬牙切齿地骂她。
“圣女!”从某个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1878年5月
智量译
选自《屠格涅夫散文诗》,上海译文出版社
中国诗歌库中华诗库中国诗典中国诗人中国诗坛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