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物流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流动和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常利平版本被广泛使用,以帮助解释和理解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利平版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1. 物流网络: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关注物流网络的建立和运作。
物流网络包括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各种物流线路和设施。
常利平版本强调物流网络的建设对于经济地理的影响,如物流中心的选择、运输成本的优化和货物的流动。
2. 交通运输: 常利平版本着重研究交通运输在物流经济地理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物流网络中连接各个节点的重要环节,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
常利平版本关注交通运输对于物流成本、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3. 区域发展: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关注区域发展与物流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常利平版本通过分析物流网络的空间分布、节点的重要性和运输线路的选择,来研究物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空间分析: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注重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揭示物流网络的结构和运行规律,以及物流对于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影响。
常利平版本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和空间优化等,用于研究物流的空间布局、运输路径的优化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总之,常利平版本在物流经济地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交通运输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物流经济地理第5章 国内物流分区地理

二、长江中游地区
3.江西省物流发展 江西将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依
托南昌打造全国性物流枢纽,依托其他中心城 市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综合性物流 、专业性物流和特色物流,推进制造业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推动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和社区物 流网点建设。提高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 和效益,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农村现代物流 、冷链物流和绿色物流。
第5章 国内物流 分区地理
第一节 东北地区
一、东北地区概况 二、东北经济区物流发展
一、东北地区概况
东北经济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 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黑龙江省,由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 得名,简称“黑”。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接 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 治区。
在2003年区域经济整合的主旋律下, 该区各省市着眼于在区域经济的框架下 发展物流,区域物流中心初步显现,区 域内跨省市物流合作在探索中推进,本 区物流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一、北部沿海地区
2.天津市物流发展 天律的物流发展处于快步发展阶段。天 津已将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并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 国际性物流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的大京津经济圈总体规划中,天 津市被列为“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二、东部沿海
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 沿海中心,跨长江下游两岸,东临黄海 ,有约1 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 、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 、上海毗邻。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南冀,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相邻 ,也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二、东部沿海
(二)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 物流是上海市新兴产业之一,上海物流产业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

1.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综合的一门学科,同许多相邻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学科。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 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亦成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生产力布局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布局和交通布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5.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
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b) 类型多,区域差异显著c)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7. 我国人力资源的条件1)人口数量2)人口素质3)人口结构4)人口分布8. 我国物流布局的概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以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的物流结,但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的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横向联合薄弱。
9.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a) 计划化原则b) 直达化原则c) 短距化原则d) 钟摆化原则e) 集中化原则f) 社会化原则g) 服务化原则h) 标准化原则10.交通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业不能产生新的产品2)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具有同一性3)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构成的特殊性4)交通运输业产品不能储存5)运输生产的安全性11.铁路运输的特点1)运输能力较大2)运输速度较快3)受气候影响小4) 运输成本低12.。
物流经济地理——第九章 中部地区物流

(二)湖南省
近两年,湖南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地理区 位优势日渐凸现,从而带动了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 迅猛发展,到目前已涉及汽车、医药、成品油、房 地产、副食、生鲜食品、粮油、餐饮、酒店和图书 等十多个行业,拥有连锁超市门店1000多家,销售 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去年,该省销售 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连锁商业企业就有30家,零售额 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
四、贸易
河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较 稳定的经贸关系,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河南投资。 2001年,湖南省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对外贸易增 速有所下降。 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影响,2001年湖北省外贸 出口有所下降。 2001年,安徽省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 江西出口商品有58个大类1193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扩 展到153个。
二、人口
本区人口约占全国的1/4,在7个区域中位居第一, 河南、湖南、安徽和湖北都是中国位于前10名之列 的人口大省。区内人口以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南阳-襄阳盆地、江南丘陵的河谷盆地最为稠密, 而南部和西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三、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产业
一、农业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四、贸易
物经济地理
章中部地区物流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产业 第三节 中部地区物流发展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中国内地偏东南,与沿海地区相邻,属“浅内陆地区”。气 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好,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本区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秦岭淮河线既是本区,同时也是全国 的南北气候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基本上可称为“北方”,此线以南 大体上可称为“南方”。本区大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南,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夏季酷热,盛行水田农业;另有小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北,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盛行旱地农业。本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常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秦淮线以北和江南丘陵地区旱灾较频繁,长江 中下游平原及淮河流域则是中国水患较重的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经济地理浅析摘要: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乃至国家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其发展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经济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现代物流经济带动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现代物流产业以其独立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专家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总结出一些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启示。
同时本文也讨论gis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论述系统的功能设计。
最后,对gis与物流结合的前景作了展望。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s an advanced organization style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modern logistics more and more become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profit source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modern logistics economy supported by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third source of profit after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modern logistics economy drives the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t a high speed, so it with its independent industry is greatly concerned by government and expert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summarizes some inspir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ocuses on its function design, and finally outlooks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logistics.关键词:现代物流;经济发展;功能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economic development;function design;e-commerce;logistics management;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17-02————————————作者简介:吴玉芝(1968-),女,河南周口人,讲师,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1 概述首先我们对物流有一个概念认识,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库存、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供应地到商品的接收地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构成包括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流通加工、包装、情报信息。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
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
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实现零库存,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
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
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业务外包,企业联盟,整合社会资源,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这就是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物流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内容为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和物流布局基本原则,从我国物流发展概况、农业物流地理、轻工业物流地理、重工业物流地理、物流交通地理、商业物流地理、旅游经济地理、物流分区地理及港澳台物流地理进行研究。
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资源分布的格局及规律、资源的需求和市场,来科学地确定合理的物流要素的流向、流量、流程、流体、载体、流速,依据物流布局和运行的基本原则,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总成本。
即通过共同配送、协同配送,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手续,方便用户,提高供应保证程度,降低缺货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物流带来新的革命,而作为网上商务活动基础的物流,成为其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利用gis、gps、frid、条形码等技术可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管理,帮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
3 物流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获取全球经济控制力。
许多国际性大城市物流业,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
但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物流业也为消费者进行终端服务,城市里为千家万户进行消费品配送就属于这一类。
社会化服务行业职能作用日益凸显,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第四方物流也遥遥引领行业潮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电子物流的兴起,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e-logistics)的兴起。
下面从两点对其进行分析:①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ec)是在internet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是指在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中把商品进行移送和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
它的作用是把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提供的各种商品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
②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具有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及其属性进行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gis具有以下特征:1)采集、管理、分析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2)以地理研究和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
3)由计算机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由程序模拟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
4 结论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
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
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
物流产业一个最有影响的变革,是电子商务模式给物流带来的变化,电子商务发展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物流业必须在互连网爆炸性发展、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发展速度、完美、客户满意的新概念。
参考文献:[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张福荣.物流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文下载中心http.[4]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2~24.[5]董千里.高级物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21~324.[6]张广军,荣朝和.物流分析系统gis仿真[j].中国流通经济,1999,(4):19~21.[7]菊池康也(日).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唐纳德(美).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