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人文历史资源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阜阳非遗考察报告范文

阜阳非遗考察报告范文

阜阳非遗考察报告范文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阜阳非遗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体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就阜阳非遗进行考察,为读者带来一场文化之旅。

一、阜阳非遗的概述阜阳非遗是指阜阳地区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工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多个领域。

其中,木版年画、彩绘灯笼、剪纸艺术等传统工艺是阜阳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工艺凝聚了阜阳人民多年来的创造力和智慧,展现了阜阳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

二、木版年画——阜阳非遗的代表木版年画是阜阳非遗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设计、雕刻、印刷等多个环节。

制作出的年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被广大人民喜爱和收藏。

三、彩绘灯笼——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彩绘灯笼是阜阳非遗中另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

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之情。

彩绘灯笼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从材料的选择到图案的绘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制作。

制作完成后的彩绘灯笼,色彩鲜艳、图案瑰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剪纸艺术——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剪纸艺术是阜阳非遗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将传统的剪纸技艺与现代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剪纸艺术的图案多样且寓意深远,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也有现代的人物形象和抽象图案。

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展示了阜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阜阳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阜阳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保护,加强非遗的传承培训等。

同时,阜阳还积极开展非遗文化的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六、结语阜阳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1. 引言阜阳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淮河中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阜阳地域文化丰富多样,融合了汉族、徽派等多种文化元素。

本报告旨在对阜阳地域文化进行调查,以了解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2. 背景信息2.1 历史渊源阜阳市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朝。

在历史上,阜阳是皖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地理特点阜阳地处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该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这也对阜阳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阜阳地域文化特点3.1 风俗习惯阜阳地域文化独特而丰富多样。

在阜阳,人们重视家庭和亲情,崇尚勤劳和节俭。

同时,阜阳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活动丰富了阜阳的文化生活。

3.2 传统艺术阜阳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也非常丰富。

其中,徽剧是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此外,阜阳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徽墨、雕刻等,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阜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3 饮食文化阜阳的饮食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阜阳菜以其独特的口味而闻名,许多菜品都注重原汁原味,以保留食材的原有风味为主。

此外,阜阳还有许多传统的糕点和小吃,如徽饼、糖糕等,这些美食充分展示了阜阳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阜阳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阜阳地域文化,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于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和遗址,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

其次,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培养和传承,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一代参与。

此外,还建立了相关的文化机构和组织,以推动阜阳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5. 结论通过对阜阳地域文化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阜阳地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而闻名。

保护和传承阜阳地域文化是当地政府和居民共同的责任,有助于增强阜阳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感。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阜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阜阳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阜阳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老的建筑、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以及灿烂的历史传统,使得阜阳市成为了一座备受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之城。

阜阳市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如伏羲庙、黄帝陵、太阳神庙等;阜阳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土故事、民歌等。

这些古迹和民俗文化资源为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二、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成为了阜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还得到了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仍然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问题。

目前,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种类不够多样化,大部分产品都是相似的,缺乏特色和创新,这不利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阜阳市已经大力投资建设了一些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但是整体来看,历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阜阳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历史上,阜阳曾是古代的扬州府治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

在阜阳市内,可以找到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古代建筑,如扬州府城墙遗址、蔡伦陵园、古北大街等,这些古迹和建筑物记录着阜阳市悠久的历史。

阜阳市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如京剧、皮影戏、秦腔等,这些传统文化在阜阳市仍然保留并传承至今。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阜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二、发展现状及问题目前,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阜阳市的酒店、景区等旅游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宣传推广力度不足,阜阳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推广,造成了潜在的游客流失。

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有所不足。

这些问题制约了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对策为了推动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酒店、景区等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增加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打造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

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防止过度商业化和低水平开发,确保阜阳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前景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阜阳市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有望取得长足的发展。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推广,阜阳市将成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休闲。

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阜阳地域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阜阳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本文将对阜阳地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二、自然环境与文化形成阜阳地处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种自然环境对阜阳的文化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丰富的水资源使得阜阳人民习惯以水为生,渔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发展。

此外,阜阳的山水景观也为其文化注入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黄山、九华山等名山名水都对阜阳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俗文化传承阜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交融和传承。

其中,汉族文化是主流,但也有少数民族如回族、满族等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例如,阜阳的传统节日中,汉族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丰富多彩,而回族的开斋节、满族的火把节等也在阜阳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四、艺术文化繁荣阜阳是一个艺术文化繁荣的地方,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都出自这片土地。

阜阳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

此外,阜阳还有许多艺术团体和机构,为当地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提供了平台。

五、文化遗产保护阜阳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阜阳的瑰宝,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阜阳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并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

此外,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等活动,阜阳还积极宣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六、教育与文化发展阜阳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阜阳有许多优秀的中小学和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阜阳还注重教育与文化的结合,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七、文化旅游推广阜阳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镇、名胜等。

为了推广阜阳的文化旅游,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活动。

阜阳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历史文物的宝库

阜阳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历史文物的宝库

阜阳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历史文物的宝库阜阳颍泉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山风景区内,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历史文物的宝库。

该旅游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

一、地理环境:阜阳颍泉山文化旅游区位于颍泉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地处山区之中,四周被山峦环抱。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清水秀,森林密布,是游人避暑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地方。

二、历史悠久的文物:1. 世界文化遗产: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内的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万里长城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造构筑物,他曾经是中国古代边防的重要防线。

2. 颍泉山石窟: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内还拥有众多的石窟艺术,这些石窟雕刻于唐代,历时数十年完成。

石窟内的壁画、佛像等雕刻精美,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3. 古代建筑:在颍泉山文化旅游区内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如明代石碑亭、宋代寺观等等。

这些古代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人文历史:1. 唐朝文化:颍泉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唐朝文化遗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里保存着许多唐代的文物和遗迹,如唐代石刻、古代寺庙、唐代诗人题刻等等。

2. 颍泉山文化:颍泉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保存有丰富的颍泉山文化遗产。

颍泉山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

3. 名人故居:颍泉山文化旅游区还保存着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如明代文学家唐寅的故居、清代政治家阮元的故居等等。

这些故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游览体验:1. 自然风光:颍泉山文化旅游区的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原始的自然景观,体验大自然的恩赐。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2阜阳文化——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第二单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古邑溯源款款而行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安徽阜阳地区先秦时期遗址调查

安徽阜阳地区先秦时期遗址调查

安徽阜阳地区先秦时期遗址调查作者:陈大元隋永强来源:《大众考古》2024年第03期2024年1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阜阳市下辖临泉、阜南、颍上三县的6个先秦时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临泉、阜南、颍上三县地处淮北平原西部,境内地势平坦,西北略高而东南略低,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之中岗、坡、洼地相间分布,小区域地形起伏跌宕的特点。

作为区域内代表性河流,流鞍河、润河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水文条件。

流鞍河属于淮河水系下的泉河小水系,为泉河支流,全长42.5公里,流域面积406平方公里。

润河属于淮河水系下的润河小水系,全长174公里,总流域面积1293.8平方公里。

河流两岸众多的文化遗址向我们昭示着曾经的繁荣,1957年润河河道中出土过青铜龙虎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饕餮纹尊(现藏安徽博物院)。

调查方法我们根据工程部门提供的路线图,结合高清卫星影像,充分掌握了沿线的地形地貌。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标注出沿途已知文物点,准备对其进行复查。

此外在线路两侧寻找到一些可能存在未发现文物点的区域,以待实地调查。

在整个调查工作中,我们采用全程实地踏查法,寻找到遗址点或可能的遗址点后,一字排开,每两人之间间隔5—10米,尽可能多地采集单个遗址点内地表存在的陶片,并利用电子地图将遗址点进行标记,用相机对遗址点的近景、远景、陶片分布情况予以拍摄记录,以遗址点为单位分装遗物,并填写标签。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配合工程建设,防止施工时占压文物点,加上受到时间、地形地貌影响,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遗址简介本次调查的6处先秦时期遗址主要分布于润河流域和流鞍河流域,大多为平原上凸起的岗地。

其中石楼遗址和一里王遗址属于流鞍河流域,佛圣寺遗址、东岳遗址、台家寺遗址和铜台子遗址属于润河流域。

石楼遗址石楼遗址位于临泉县庙岔镇石楼村流鞍河南岸,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遗址面积约20400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人文历史资源调查报告
周五下午7,、8节赵俊杰129044271
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过许许多多蜚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人文资源分丰富
文峰塔、龙虎尊、阜阳竹简、女郎台、管仲、刘琦、甘罗等
三、阜阳文化
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这里曾创造阜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漫长的历史长河给阜阳留下了颍州西湖、文峰塔、魁星楼、刘锜庙、管鲍祠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

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

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

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

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

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

1998年出亳州市脱离阜阳,成为省辖市。

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管辖。

目前,阜阳市辖三区、四县并代管界首市。

1、在阜阳市中心耸立着一座挺拔俊秀的古塔,这就是有名的文峰塔,俗称“七棚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如该塔的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和凤,还有鲤鱼跳龙门和阴阳鱼图案。

这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文化都提供了形象而生动的宝贵资源。

2、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西郊,由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而成。

它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历代明湖之一,其时风景秀丽,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天下西湖数杭颍”,就连才华横溢、下笔成章的苏轼也无法用语言区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之高低,只得发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感慨。

3、刘琦祠简称刘公祠,坐落在阜阳市区西北隅护城河大堤上,是为纪念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锜大破兵与顺昌(今阜阳)而建造。

4、阜阳历史悠久,管藏文物丰富,珍品较多。

在阜阳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国家特级文物,出土于阜南的古代青铜器精品——商代酒器龙虎纹铜尊,简称龙虎尊。

龙虎尊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得名。

它体型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铸工极精。

龙虎尊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反映出我国古代铸造业的高超水平,为研究商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
5、阜阳竹简是西汉初期的简册,1977年在阜阳城西南的汝阴侯墓中发掘出土。

这批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的阜阳竹简,其珍贵之处在于:
第一,简书种类多。

阜阳竹简包括近十多种古代典籍,书种繁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

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就内容而言,则医药卫生、童梦教育、天文计算、星相卜卦、天干地支、行气养生、建筑工程、器物制造、农产品加工、相狗术等无所不涉,在国内汉简发觉史上实属罕见。

第二,史料价值高。

在阜阳竹简所存的典籍中,有些属首次发现,为史籍所未载;有些即使有今本存在,但字句多有不同。

第三,书法精湛。

在国内历年出土的竹简中,阜阳竹简书法是被专家公认最为优美的一种。

阜阳简文字墨书,且各种书籍字体各不相同。

有的温文清秀、有的粗犷奇崛、有的飘逸俊美、有的严谨端庄,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各代书法艺术及书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6、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自古就“土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曾经涌现许多蜚声的历史人物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自古就“土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曾经涌现许多蜚声的历史人物。

这里是春秋政治家管仲、鲍叔牙的故里,战国时期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罗的桑梓,三国时期孙吴大将吕蒙的家乡。

唐宋时期,许多名人荟萃。

蔡齐、晏殊、欧阳修、苏轼在这里为民请命,建功立业,留下许多佳话。

南宋时,抗金名将刘锜在此地大破金兵,取得重大胜利。

元朝末年,刘福通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指导老师:方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