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鱼腥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20 0 8年 6月 第 6期 ( 第 1 5期 ) 总 1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G JI N Lo IH D sR u N Ⅺ 0 J A FLG TI u T Y R N
化 工 与 材 料
鱼腥 草 总黄 酮 提取 工 艺及 其含量 动态 变化 研 究
转蒸发仪 ( 上海亚荣 )不锈钢提取锅( 汉立 中)P J F精 , 武 , HS—3 密酸度计 ( 上海雷磁 ) 电子天平( 国奥豪斯 ) , 美 。
营养 、 保健 、 药用功 能于一体 的传统药食 两用植物, 既可 鲜用 ,
又可 以干用旧。已被国家卫生部 正式 确定 为“ 药食两用 ” 的品种 之一 。 在药 品、 品 、 食 保健用品 、 保健食品 、 化妆 品等诸多领域极 具开发应用价值。鱼腥 草广泛分 布在我国长江以南诸 省 , 特别 是云 、 、 贵 川三省资源丰富, 并大量进行人 工栽培 。 作为食用 , 其
2 方法 与结 果
21 鱼腥 草 总 黄酮 的测 定 方 法 嘲 . 211标 准溶 液 的制 备 . .
精密称取 1 0℃干燥至恒重 的芦 丁 2 03mg 2 0, ,置 1 0m 0 L 量瓶 中, 乙醇适 量 , 加 置水浴上 微热使其溶 解 、 冷却 , 乙醇 至 加 刻度, 摇匀 , 精密量取上述试 液 1 . L, 1 0mL量瓶 中 , 0 0m 置 0 用 蒸馏水 稀释至刻度 , 摇匀即得 。每 1 mL含无水芦丁 02m 。 . g
化 合物 具 有 降 血 糖 、 血 脂 、 热 解 毒 、 尿通 便 、 菌 消 炎 、 降 清 利 抗 抗
显 色剂 ( 法见 下) 在 4 0 -0 m波长范 围 内扫 描 , 方 后 0 -- 0i 6 l 二者
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合物广泛存在于 自然 界的绝大多数植 物 中,是一类 具有 2 一 苯基色原酮 结 构 的化合 物 其 羟基 衍生 物 多具 黄 色, 故又称 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 中大部分 与糖结合成苷 类 ,小 部分游离存 在。黄酮在植物 的生长 发育过程 中有 着很重要 的作 用 ,具有多种生 物活性 。研 究发现 ,鱼腥 草黄酮有抗 疲劳 ,抗肿瘤 ,抗 抑郁 ,抑菌 等作用_ 1 。 ] 。 目前 关 于鱼腥 草黄 酮抗 氧 化 的研究 论 文很 多_ 5 ] ,但关于其总抗 氧化能 力的研究 很少 ,本文就 鱼腥
与浓氨试液 l ml ,密塞 ,轻轻振 摇 ,称 定重量 ,放置 2 4
小 时及精密加入氢氧化钠试液 3 ml ,放置 3 0分钟 ,再精
本实验 的测定波长 。 3 . 2 流 动 相 的 选 择 参 照 有 关 资 料 我 们 对 乙 胯 0 . 0 1 mo l / L庚烷磺 酸钠 与 0 . 0 2 mo l / L磷 酸二 氢钾等 量混
正文所述的供试 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参考 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 员会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药 典 ( 一 部) [ M]北京 : 化学工 业 出版社 ,
2 01 O
合溶液 ( 用1 0 %磷 酸调节 P H值 2 . 8 )( 2 2 :7 8 ) 、乙脖
( 本文校对 : 韩世辉
◎1 c f
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士的宁的含量 ( 结果见表 2 ) 。
表 2 三批 样 品 中士 的宁 的 含 量 测 定 结 果
第 2 0 1 I 3 卷 年 第 3 6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5 月 8 期 刊
0 . 0 1 m o l / L庚烷磺 酸钠与 0 . 0 2 mo l / L磷 酸二 氢钾 等量混 合溶液 ( 用 1 0 %磷酸调节 p H值 2 . 8 )( 2 3: 7 7 )进行优 化 试 验 ,结 果 ,以 乙 脖 0 . 0 1 mo l / L 庚 烷 磺 酸 钠 与 0 . 0 2 m o l / 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 合溶液 ( 用1 0 %磷 酸调 节 p H值 2 . 8 )( 2 3: 7 7 )为流动相分离效果较好 ,保 留时间 适度 ,因此 ,确定其为本法的流动相 。
鱼腥草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精制的开题报告

鱼腥草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精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鱼腥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鱼腥草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鱼腥草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精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及其精制技术,以期提高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纯度和药效,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究内容
1. 鱼腥草黄酮类物质提取方法的优化: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包括提取时间、提取剂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等因素的影响。
2. 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精制技术的研究:采用纯化柱层析、高速离心等技术对鱼腥草黄酮类物质进行精制,优化精制条件并评估其纯度、色泽、溶解度等指标。
3. 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和药效评价: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提取和精制后的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组成进行分析和检测,以及对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进行评价。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和精制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进一步挖掘其药用价值、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基础。
同时,该研究对中药材生物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及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
重要意义。
鱼腥草全草中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rlt n hp t rt c n e t t n t h rn e f 4 .5- 7 .1x/ eai s i wi ui o c nr i a te a g o 87 3 73 t mL ( 09 94) o h n ao g R = .9 .RS wa 02 % , idc t g o d D s .1 n iai go n
e p rme t o tn ffao od wa eemie y AINO33c lr ty T e rs l h w d ta b opin h d g o ie r x ei n .C ne to v n i sd tr n d b ( ) ooi r. h eut s o e h t a srt a o d l a l me s o n
t e o d l ud rt hc f c d te ye ff v n i f m w o lns o .c r a ee iv s g td b r o o a i .sl —i i a o w ih a e t h il o a o o r h l pa t f日 od t w r n e t a y ot g n l m i q i f e d l d o e a i e h
第5 0卷 第 5期
2 1 年 3月 01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c s in e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方法及其优化条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酚结构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等生物体内。
根据结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同类型。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杞、虎杖等。
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两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渗漉、煎煮等,而现代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
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例如,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渗漉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取效率;煎煮法虽然操作简便且提取效率较高,但是不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渗漉法、煎煮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
在溶剂萃取法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原料中萃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渗漉法则是在溶剂渗入植物原料的同时,将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进而收集渗漉液进行分离纯化。
鱼腥草有效杀菌成份采用酶法工艺提取的分析

鱼腥草有效杀菌成份采用酶法工艺提取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鱼腥草有效杀菌成份采用酶法工艺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优化酶法工艺提取总黄酮的工艺。
方法:采用单一变量因素设计实验,变量分别酶种类、温度、PH值,测定其提取物取得率。
结果:在单一变量实验中,由酶法同PH值、同温度下不同酶种对酶法提取物得率中,纤维素酶联合果胶酶提取率最高,为19.49%;酶法同PH值、同酶不同处理温度提取率中,45oC时提取率最高;酶法同温度、同酶不同PH值处理提取率中,PH值为3.5时提取率最高。
结论:由纤维素酶+果胶酶、温度为45oC、PH值为4.5时,提取物取得率最高。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中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三省阴冷潮湿的山区,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之功效[1]。
鱼腥草花、叶、果含有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瑞诺苷、金丝桃苷、阿夫苷和芸香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槲皮素含量最高,且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2]。
鱼腥草味辛,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近些年来,在酶技术的高速发展中,科学工作者充分利用其特性开发了酶解法这一新的提取方法。
酶的反应具有专一性高、催化活性强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20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将酶的特性与生物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陆续开展了将生物酶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的辅助提取,以达到提高有效成分浸出率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采用单一变量因素设计实验,变量分别酶种类、温度、PH值,测定其提取物取得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对照组男例,女例;年龄最大岁,最小岁,平均(±)岁;观察组男例,女例,年龄最大岁,最小岁,平均(±)岁,首次入我科进行急诊护理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20 07年 6月第 9卷第 2期
Jn . 0 7,Vo. u e20 19, No 2 .
J u a fHu e olg f CM o rl o b i l eo T n C e
湖北 中医学院学报
・2 ・ 9
鱼腥 草总黄酮 的提取 工艺研 究
n h o t n v n i sae d tce a d t e c n e t f a o od r ee t . Re ut :T e ut s n ce t ci g m t o x r c te f v n isfo H u ty i o - of l d s s h r o i xr t e d t e ta t h a o od m o t n aC r l l a a n h o l r u
但同时也是厚朴 的主要毒性成分幢。j 。本研究结果表明,树龄增
长 ,生物碱含量下降 ,“ 发汗”又使之进一步降低 。从生物碱 的
K y wo d :F a o n i s e r s lv u o d ,Ho t y i o d t h n u t n a C r aa T u b,E t ci g t h iu ,U t o i x a t g u x a t c nq e l a n c e t ci r n e r s r n
f m o t y i r aa Th n r O H ut na Co d t u b u
QnhaC e , u y g i ig hn Y ni n nL
( h i oyD pr et f hoigC lg , hoig G agog 56 6 ) T eBo g eat n aqn o ee Z aqn , undn , 20 1 l m oZ l
鱼腥草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15年16期 103鱼腥草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楼 颖1 陈 津2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杭州广州默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00摘要:目的 探讨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法提取鱼腥草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
结果 以80%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固液比为1:40,提取温度80℃、回流提取时间3h ,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黄酮提取率可达90%以上。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 =6.56%,回收率为93.2%。
结论 用乙醇提取鱼腥草中的黄酮化合物,方法简单、实用,提取率好。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提高了黄酮的提取率,是提取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鱼腥草叶;总黄酮;提取;测定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103-01鱼腥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系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的全草,紫赤色,自古以来供食药两用,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极具开发潜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抗炎镇痛、升白细胞等作用。
鱼腥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抗衰老、抗心率失常、抗肿瘤、抗过敏、预防龋齿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采用热水浸提法,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黄酮甙能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极性溶剂,而黄酮体的甙元不溶于水,只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所以采用水提法不能将鱼腥草叶中的黄酮全部提取出来。
而采用乙醇提取,选择性好,渗透性强,浸出率高,能较为彻底地将黄酮提取出来,且有食用安全性高,易回收等优点。
笔者在该研究中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法对鱼腥草中的黄酮进行提取,旨在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鱼腥草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72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FC104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公司),市售新鲜鱼腥草,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DF 一101S 集热恒温磁力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索式提取器,亚硝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22.1 鱼腥草中总黄酮的萃取工艺流程为鱼腥草→粉碎→称重→水浸泡→微波处理→过滤→稀2.2 鱼腥草的前处理将鱼腥草茎叶分开,均先用自来水洗净,再用纯化水冲洗后晾干,于602.3鱼腥草中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取鱼腥草叶子,切碎,放人去离子水中浸泡0.5h ,沸水中煮沸5min ,用清水漂洗数次,洗至沥液接近无色为止,沥干,置烘箱(70%左右)中烘干,碾碎成粉末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赵国文1,张丽萍1,龚靖2,白利涛1,冯朋1(1.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2.成都龙泉高科天然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
鱼腥草资源丰富,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阐述了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并对各提取分离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中图分类号:R9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6-0158-02Research advancement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dZHAO Guo-wen1,ZHANG Li-ping1,GONG Jing2,BAI Li-tao1,FENG Pong1(1.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ich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igong643000,China;2.Chengdu Longquan High-tech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LTD.,Chengdu610100,China)Abstract:Flavonoids are natural medicines which have broad applied prospects.Houttuynia cordata Thund is rich in resources and can be used as one of major sources of flavonoids.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d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each technology were analysed to provide for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d as references.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d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Houttuynia cordata Thund;flavonoid;extraction;separation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现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1]。
鱼腥草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槲皮素和以槲皮素为甙元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甙、金丝桃甙等。
现代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衰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保健等行业。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合成,只能从植物中获得,所以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
鱼腥草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及西南各省区,尤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居多[2],而且易于大量栽培且栽培技术成熟,资源极其丰富,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来源的主要资源之一。
因此,利用鱼腥草提取分离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了能合理地利用鱼腥草资源,更好地提取分离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现针对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
1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1水提法水提法适于鱼腥草黄酮甙类物质提取。
该法成本低、对环境及人类无毒害,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但提取杂质(如无机盐、蛋白质和糖类等)多,提取效率低,现在很少单一使用该法。
戴伟锋等[3]研究了鱼腥草中总黄酮的热水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40,提取时间45min,提取温度90℃,提取次数3次。
邱江匀等[4]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鱼腥草中的黄酮,需煎煮3次,每次提取需30min。
1.2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杂质极性不同来选择适合的有机溶剂,其选择性好、渗透性强、浸出率比热水法高,但提取产物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不高,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环境有污染[5]。
一般游离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黄酮甙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的溶剂,故高浓度的醇(如90%左右)宜于提取甙元,60%左右浓度的醇水溶液适宜提取甙类[6]。
叶春等[7]采用乙醇提取法从鱼腥草叶中提取总黄酮,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乙醇浓度50%,固料比1∶30,其黄酮提取率可达92%以上;与热水浸提法的比较试验表明,用乙醇提取鱼腥草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明显高于水提法。
游见明等[8]用乙醇溶液浸提鱼腥草粉末,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固液比1∶20,提取时间65min,提取温度70℃,可得黄酮含量为47%。
1.3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作用[9],破坏植物细胞和细胞膜结构,从而增加细胞内容物通过细胞膜的穿透能力,有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与收稿日期:2010-11-28作者简介:赵国文(1972-),男,硕士,工程师,E-mail:zhhbjzgw@ 通讯作者:张丽萍(1964-),女,硕士,教授,E-mail:zlp666111@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6期158溶出。
该法具有操作方便、无需加热、保护热不稳定成分、省时、提取率高等优点,但是目前尚处于小规模试验研究阶段,要用于大规模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
顾瑶华[10]对鱼腥草中槲皮素分别用3种方法提取(用甲醇回流提取2h;用甲醇浸泡,然后超声提取30min;用甲醇索氏提取至无色),试验表明超声提取效率较高。
吴景林[11]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鱼腥草中槲皮素进行提取,超声波提取50min,与回流法需要4h相比,更省时。
1.4微波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是让微波直接作用于分子,使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碰撞、挤压,从而引起温度升高,产生热效应使其穿透到介质内部,快速破坏细胞壁,从而使被提取物质从体系中迅速地分离提取出来[12]。
此法操作简便省时,具有高效性和强选择性,溶剂用量少、产率高,产物易于纯化[13],浸出过程中材料细粉不凝聚、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法易凝聚、糊化的不足;但是不利于热不稳定性物质的提取,提取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提取率反而降低。
陈斌等[14]利用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提取鱼腥草中槲皮素进行研究,微波辅助萃取的时间从30min缩短为4min,槲皮素的提取效率比超声提取高。
1.5酶解法近些年来,随着酶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工作者充分利用了酶的特性开发了新的提取方法。
酶解法是利用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只破坏植物细胞壁结构,不破坏有效成分,有利于被细胞壁包围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此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其提取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克服了活性成分在高温下易分解破坏的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对环境无污染的提取方法[15],一般要与其他提取方法联用,不足之处在于提取时间较长。
王白强[16]采用0.6%纤维素酶和0.2%果胶酶对鱼腥草进行酶解处理,在40℃、pH值为6.0条件下,酶解120min,鱼腥草总黄酮的得率可达1.6%,而未用酶解的传统工艺,其得率仅0.8%。
1.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随着国际上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迅速发展,用该技术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愈加广泛。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点,对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从而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式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法适合于萃取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剂中溶解度很大的物质,静态法适合于萃取与样品基体较难分离或在萃取剂流体内溶解度不大的物质[17]。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2,因为它具有密度大、溶解能力强、临界压力适中、临界温度接近常温、不影响萃取物的生理活性、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易回收、无环境污染、价格便宜等优点[18]。
该法提取率高,无溶剂残留污染,对热敏性物质不易破坏而保持天然特征,但生产成本高,对极性较强的物质溶解能力不足,目前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19]。
2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2.1聚酰胺吸附法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的。
该法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制备性分离,但是操作麻烦、耗用时间长、有效成分有损失。
郭艳华等[20]用聚酰胺吸附法对鱼腥草提取液进行纯化,且聚酰胺处理后对黄酮含量的测定无影响,黄酮得率为0.586%。
2.2大孔树脂吸附法大孔树脂吸附法是将提取液直接或经浓缩得浸膏后溶解于溶剂中,再上大孔树脂柱,以适当溶剂洗脱并收集,从而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提取分离的方法。
该法具有物化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好、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但是操作麻烦、耗用时间长。
杨国荣等[21]将鱼腥草提取液经AB-8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总黄酮,在室温条件下,采用70%乙醇溶液400mL作洗脱剂,洗脱速度为1mL/min,大孔树脂重复使用3次后要再生,鱼腥草水提总黄酮得率为2.83%。
2.3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是一种利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固定相对液态或溶解后的固态样品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样品不易被污染,固相萃取柱能再生,可以批量生产。
杨亚玲等[22]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鱼腥草样品提取液后直接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2.4膜分离法膜分离法主要有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此法具有操作简便、不需加热、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高、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但膜的强度差,使用寿命不长,易被玷污而影响分离效率。
2.5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产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点,且适应于大分子、高沸点、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
近年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广泛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3结论与展望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很多,基本原理都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细胞壁,再根据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极性及溶解性能的差异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