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蒽醌的提取分离分解
天然第八章-醌类

酸性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性质 鉴别 提取 分离 结构测定
实例 小结
同步测验
实训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性质 鉴别 提取 分离 结构测定
实例 小结
同步测验
实训
一、醌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二)溶解性:
性状
苷元:溶于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 成苷:甲醇、乙醇、水(热水中易溶)
溶解性 酸性
蒽醌的碳苷在水中溶解度均很小,也 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易溶于吡啶中。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性质 鉴别 提取 分离 结构测定
实例 小结
同步测验
实训
基本知识
结 构
性 质
提 取 分 离 鉴 定 结构测定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性质 鉴别 提取 分离 结构测定
实例 小结
同步测验
实训
结构 类型
对苯醌
苯醌 萘醌
邻苯醌 对萘醌 对菲醌
醌 类
菲醌
邻菲醌
羟基蒽醌
蒽醌
蒽酚、蒽酮 二蒽酮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实例 小结
同步测验
实训
蒽醌
1.蒽醌的基本结构
O
(1)编号
1 2 3 4
8 7 6 5
O
9 10
(2)分组 ………..α位 1, 4, 5, 8
2,3,6,7 ……..β位
9,10
………meso位
(3)取代基:OH、COOH 、OCH3、CH3 …… (4)存在形式:游离或苷(O-苷、C-苷)的形式
目标 概述 结构类型
O
OH
R1 O
R2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R1=CH3 R1=CH3 R1=CH3 R1=H R1=H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的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法--双相酸⽔减法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法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反应及薄层⾊谱鉴别⽅法⼆、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双向酸⽔解法,为⼀相与酸⽔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相为酸⽔,加热回流⽔解的⽅法。
由于⼤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先要将苷⽔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硫酸和⼄酸⼄酯作为双向酸⽔解的溶剂,采⽤加热回流⽅法,提取⼤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不溶于⽔,可溶于⼄醚、⼄酸⼄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酸⼄酯中,从⽽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pH梯度法进⾏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
也可利⽤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硅胶柱⾊谱法进⾏分离。
(1)⼤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黄酸(-COOH)>⼤黄素(β酚-OH)>芦荟⼤黄素(醇-OH)>⼤黄素甲醚(-OCH3)≈⼤黄酚(-CH3)(2)⼤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顺序⼤黄酸>⼤黄素>芦荟⼤黄素>⼤黄素甲醚>⼤黄酚⼤黄酚和⼤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硅胶柱⾊谱法进⾏分离。
三、实验⽅法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艺流程⼤黄药材(粗粉)50g⼄酸⼄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层,再⽤蒸馏⽔⽔洗2次(50ml/次)直⾄⼄酸⼄酯层pH值呈中性⼄酸⼄酯提取液碱⽔层⼄酸⼄酯层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沉淀物(黄⾊结晶或黄⾊絮状沉淀)碱⽔层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结晶(⼤黄酸)沉淀物(橙⾊结晶或40ml/次)橙⾊絮状沉淀)沉淀过滤,碱⽔层丙酮精制橙⾊结晶(⼤黄素)节pH=2沉淀物(橙⾊絮状沉淀)黄⾊沉淀物⼄酸⼄酯层沉淀过滤,⼄酸⼄酯精制硅胶柱⾊谱黄⾊针晶洗脱剂为⽯油醚(60-90℃)(芦荟⼤黄素)-⼄酸⼄酯(15:1)⼤黄酚和⼤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酸⼄酯250ml,⽔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酸⼄酯提取液置分液漏⽃中,分出酸⽔层,⼄酸⼄酯提取液⽤蒸馏⽔洗2次(20ml/次),将⼄酸⼄酯放置在锥形瓶中,密封。
中药化学3.3 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基者具绿色。 用途:蒽酮化合物的定性检查。
反应机理:
(2)色谱检识
方法:硅胶薄层检识、聚酰胺薄层检识 展开剂:混合溶剂
游离蒽醌——亲脂性溶剂系统 蒽醌苷——亲水性溶剂系统 显色:①日光:多显黄色 ②紫外:黄棕、红、橙色荧光 ③氨水、碱溶液:颜色加深/变红 ④0.5%醋酸镁甲醇溶液:橙色/紫色
5、以pH梯度萃取法从大黄的CHCl3提取 液中用5%NaHCO3萃取,碱水层含有的 成分是
A、大黄酚
B、大黄素
C、大黄酸
D、大黄素甲醚
E、芦荟大黄素
多选
1、蒽醌类化合物,一般 A、游离蒽醌多为有色结晶 B、游离蒽醌类多具升华性 C、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
试剂:0.5%乙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溶液。 作用基团:羟基蒽醌(有α-OH或邻位二OH)。 反应现象:
游离蒽醌化合物 1个α-OH或1个β-OH,或二个OH不在同环时
已有1个α-OH,并且在间位有另一个-OH 已有1个α-OH,并且在邻位有另一个-OH 已有1个α-OH,并且在对位有另一个-OH
红 1,8-二OH
红
2-OH 橙-红 1,2,3-三OH 绿
1,2-二OH 紫-蓝 1,2,4-三OH 紫-红
1,3-二OH 红 1,4,5-三OH 紫
1,4-二OH 紫 1,4,5,8-四OH 蓝
1,5-二OH 红
反应机理:
②醋酸镁显色反应
羟基蒽醌和0.5%醋酸镁甲醇或乙醇溶 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的 络合物,反应灵敏,可作色谱显色用。
合物。 方法:用碱溶液进行提取,提取液用酸酸化
后蒽醌类化合物形成沉淀析出。
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

+ 35 ppm
- 16.9 ppm
126.2 136.6
O
131.7 184.6
138.6
136.6
138.6
131.7 184.6
126.2 O
- 12.4 ppm
161.8
OH O
114.8 190.0
124.2 - + - + 138.4
136.4
139.3
131.5 183.9
118.9 O
6.95 2-OMe 2-OH 2-OCOMe 2-Me
3-H 6.17 6.37 6.76
6.79
向高场移动
2、芳环上的质子
① α-H处于羰基的负屏蔽区,共振信号出现在 低场,化学位移值较大;
② β-H受羰基的影响较小,共振信号出现在 较高场,化学位移值较小。
③ 当芳环上存在取代基时,芳环上的质子峰 的数目及峰位都将改变。
中 药 粉 末 0.1g
10%硫 酸 5ml 2- 10' H+ H 2O
放 冷 加 乙 醚 2ml
+
H H 2O
E t2O 5% N aO H 1m l
E t2O 黄 无色
O H - H 2O 红色
(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法) 当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未被
取代的位置时,即可在氨碱性下与一些含有 活性次甲基试剂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兰绿色 或兰紫色。
3、常用催化剂及催化能力: 吡啶 > 浓硫酸
例:曲菌素的乙酰化反应
OH O
HO OH O
HOAc 少量乙酰氯
OH OH OAc
OH O
A c2O 回 流 2'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1.提取、分离流程(如图一)
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
大黄粗粉100 g,加20%硫酸溶液300 ml润湿,再加氯 仿500 ml,回流提取2hr,稍冷后过滤,残渣弃去,氯仿提 取液于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得氯仿提取液。
图1.大黄提取分离流程图
3.蒽醌苷元的分离和精制
(1)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色谱试验
b.醋酸镁试验 分别取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各加乙醇l ml使 溶解,滴加0.5%醋酸镁乙醇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色谱鉴识
a.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b.点样:提取的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 氯仿溶液及各对照品氯仿溶液。
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酸水解法。 2. 掌握缓冲纸色谱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技术。 3. 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4. 通过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分离实验,熟悉柱色 谱的操作技术。 5.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大黄中羟基葸醌类化合物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故先 用稀硫酸溶液把蒽醌苷水解成苷元,利用游离葸醌可溶于 热氯仿的性质,用氯仿将它们提取出来。由于各羟基葸醌 结构上的不同所表现的酸性不同,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它 们;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利用其极性的差别, 用柱色谱分离之。
洗脱:先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8:0.2)洗脱,至第一条黄色色 带洗下来,再换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5:0.5)洗脱下第二条色带。
4.鉴定
(1)蒽醌类成分化学鉴定
a.碱液试验 分别取各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 液l ml,观察颜色变化。凡有互成邻位或对位羟基的蒽醌呈蓝紫至蓝色, 其它羟基蒽醌呈红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大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含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蒽醌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成为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过程。
大黄通常通过醇提、水提、超声波提取等方式提取蒽醌类成分。
醇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一般可以采用乙醇、甲醇或酒精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以乙醇为例,其提取过程如下:(1)将大黄切碎,加入适量的96%的乙醇。
(2)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
(3)过滤,滤去残渣。
(4)将过滤液浓缩至干燥。
(5)得到蒽醌类化合物粗提取物。
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通常需要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最常用。
根据不同的色谱柱填料、移相系统、检测器等条件的不同,可以对获得的粗提取物进行进一步分离。
以高效液相色谱为例,其分离过程如下:(1)将粗提取物溶于少量甲醇中。
(2)进行反相或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鉴定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等技术。
其中,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例,其鉴定过程如下:(1)使用UV特征峰进行鉴定。
(2)将标准品或纯品溶于适量的甲醇中,按比例稀释。
(3)将样品溶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中。
(4)记录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5)通过计算溶液中所含的蒽醌类成分的浓度来鉴定蒽醌类化合物。
总之,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进行。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单纯、纯度高的化合物,为下一步的药理、毒理研究提供了保障。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R1=H R2=COOH大黄素R1=CH3R2=OH芦荟大黄素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大黄酚R1=CH3R2=H四、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乙醚层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 3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乙醚层HCl 0.25% 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双相酸水减法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双向酸水解法,为一相与酸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一相为酸水,加热回流水解的方法。
由于大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要将苷水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用硫酸和乙酸乙酯作为双向酸水解的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水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乙酸乙酯中,从而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
也可利用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1)大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大黄酸(-COOH)>大黄素(β酚-OH)>芦荟大黄素(醇-OH)>大黄素甲醚(-OCH3)≈大黄酚(-CH3)(2)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三、实验方法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大黄药材(粗粉)50g乙酸乙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水层,再用蒸馏水水洗2次(50ml/次)直至乙酸乙酯层pH值呈中性乙酸乙酯提取液碱水层乙酸乙酯层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沉淀物(黄色结晶或黄色絮状沉淀)碱水层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色结晶(大黄酸)沉淀物(橙色结晶或40ml/次)橙色絮状沉淀)沉淀过滤,碱水层丙酮精制橙色结晶(大黄素)节pH=2沉淀物(橙色絮状沉淀)黄色沉淀物乙酸乙酯层沉淀过滤,乙酸乙酯精制硅胶柱色谱黄色针晶洗脱剂为石油醚(60-90℃)(芦荟大黄素)-乙酸乙酯(15:1)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大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乙酸乙酯250ml,水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乙酸乙酯提取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乙酸乙酯提取液用蒸馏水洗2次(20ml/次),将乙酸乙酯放置在锥形瓶中,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颜色:蒽醌类化合物均为黄色或橙红色固体,
有一定的熔点。
结晶:游离的蒽醌类具有完好的晶形,成苷后 则晶形不好。
荧光:蒽醌类化合物大多有荧光,并在不同 pH时显示不同的颜色。
2.升华性
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升华性,常压下加热可 升华而不分解。
升华性:可利用此性质来提取分离、精制蒽醌类化 合物。一般升华温度随酸性增强而升高。
检识不到蒽酚。
(3)二蒽酮类
二蒽酮类是由2分子蒽酮脱去1分子氢后而成,上
下两环的结构相同而且对称,又分为中位连接
(即C10-C10′)和α位连接(C1-C1′或C4-C4′)
等形式。多为黄色结晶。
番泻苷A
番泻苷B
番泻苷C
番泻苷D
番泻苷A是由2分子大黄酸蒽酮通过C10-C10′反式结合而成。 易被酸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番泻苷元A,具有右 旋性。 番泻苷B性质与番泻苷A相似,是番泻苷A的异构体,水解 后生成2分子葡萄糖和番泻苷元B。苷元B是苷元A的内消旋 体。
第八章
蒽醌类化学成分 的提取分离技术
本章节要求
掌握蒽醌的概念,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母核 结构,了解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基本结 构类型。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掌握醌类的提取分离。
简介:
醌类是指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的一
类化合物,在许多中药中都含有醌类。中药中所
含的醌类化合物按其结构可分为苯醌、萘醌、菲
(3)羟基数目增多时,酸性增强。
1,5-OH和1,4-OH 1,2-OH
(分子内形成连续氢键)
< <
1,8-OH
(只能与同一羟基形成氢键)
(-OH和不同的氧形成分子内氢键)
β-OH
(无分子内氢键)
故蒽醌类成分的酸性按强弱顺序大致排列为: 含-COOH>含2个以上β-OH>含1个β- OH>
含2个以上α-OH>1个α-OH
醌、蒽醌4种类型。
O O Ô ± ¶ ½ õ « O O
O
H3C
O
O
Ú ± Á ½ õ «
O O O 1,2-Ý Á¼ «» õ 2,6-Ý « Á õ õ ì õ « 2,5-¶ þ × ù Ô ¶ ½ ± « Á1,4-Ý õ « 9,10-Ý
CH3 O
O O
O
番泻叶
芦荟
大黄
分布与生理活性 目前已发现的蒽醌类主要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
大黄素甲醚-8-O-β-D-龙胆双糖苷
(1)蒽醌衍生物——②茜草素型
此类羟基蒽醌化合物其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
呈色以橙黄-橙红为主,主要存在于茜草中, 具有止血活血作用。
茜草素
羟基茜草素
伪羟基茜草素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类
蒽醌在酸性环境中被还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变 异构体蒽酮。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其羟基衍生物常以游 离态或结合态与相应的羟基蒽醌共存于植物中,新鲜大黄经2年以上贮存就
3.溶解度
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具亲脂性,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和 碱性有机溶剂中,可溶于丙酮、甲醇及乙醇,不溶或难溶 于水。
蒽醌苷类:极性较大,易溶于甲醇、乙醇及热水,难溶于 冷水,几乎不溶于乙醚、苯及氯仿等溶剂。
羟基蒽醌苷及苷元,因具有酚羟基,可溶于碱性溶液中, 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沉淀,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 蒽醌类化合物的钙、钡、铅、铁及铝盐均难溶于水。
这种类型的蒽醌的取代基分布在两侧苯环上,
多数呈黄-棕黄色,许多重要的中药如大黄中 的蒽醌多属此类型。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以上五种大黄素型羟基蒽醌在中药中分布比较广泛。
羟基蒽醌衍生物大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等结合成苷, 有单糖苷,也有双糖苷。
R1=glc R2=H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两个C原子以上的侧链取代。
2、分类
根据母核中蒽核的数量分为单蒽核类和双 蒽核类;
大黄素 (单蒽核类)
番泻苷A
(双蒽核类)
单蒽核类
单蒽核类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位置的
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大黄素
型和茜草素型两类。
蒽醌可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蒽酚
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1)蒽醌衍生物——①大黄素型
第一节
必备知识
一、结构和分类
1、基本结构
蒽醌: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 1、4、5、8:α位 2、3、6、7:β位
取代基: 在蒽醌母核上可有不同数目的羟基取代,其中 以二元羟基取代的蒽醌化合物为多,如大黄中的几
种蒽醌类成分。
在其两侧苯环上多有-CH3、-CH2OH、-
CHO、-COOH等基团取代,个别蒽醌化合物还有
番泻苷C是由1分子大黄酸蒽酮与1分子芦荟大黄素蒽酮通 过C10-C10′反式结合而成,番泻苷D是苷C的异构体。
二蒽酮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若催化加氢还原则生成2分子 蒽酮,用三氯化铁氧化则生成2分子蒽醌,比较重要的二 蒽酮是从番泻叶中得到的番泻苷A、B、C、D。
在某些新鲜植物药中,所含的二蒽酮苷随着贮藏时间的增 加,其含量将逐渐减少,而相应的单蒽酮含量则随之增加, 如果贮藏时间超过1年,则单蒽酮苷也能变成蒽醌苷及其苷 元。
4.酸碱性——酸性
蒽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2个以上的酚羟基,
因此具有酚的通性,呈弱酸性。
蒽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成盐溶解,
加酸酸化后被游离又可重新析出沉淀。
酸性强弱规律——是否存在羧基及酚羟基的数 目及位置有关
(1)带羧基者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带羧基者 可溶于NaHCO3水液中。 (2)β-羟基蒽醌的酸性强于α-羟基蒽醌衍生物 (α-羟基易与醌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β-羟 基蒽醌可溶于Na2CO3中,而α-羟基蒽醌则不 溶。
碱性
根据蒽醌类 化合物的酸 性强弱的不 同,可用梯 度pH萃取 法来分离。
酚羟(羧)基种类
-COOH或2个以上β-OH 1个β-OH 2个或多个α-OH 1个α-OH
酸性
碱溶液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原程度的产物。在高等植物中主要分布在蓼科、鼠李科、茜
草科、豆科等植物中,是许多中药如大黄、何首乌、虎杖、 决明子、芦荟、茜草等中的有效成分,也是一类重要的天然
色素。
何首乌
虎杖
茜草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具泻 下作用(番泻叶中的番泻苷类化合物)、抗菌 作用(大黄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止 血作用(茜草中的茜草素类成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