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4)收集 洗脱液25ml一份,分别收集,回收溶 剂至小体积,放置,即可析出结晶,合并相同晶 形部分。先洗脱下的化合物为大黄酚,后洗脱下 的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
• 三、鉴定
• 1、蒽醌类成分化学鉴定
• 仪器:回流装置一套、蒸发皿、层析槽、试管、梨 形分液漏斗、水浴锅、电炉、薄层板、点样毛细管 等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一、游离蒽醌的提取
• 称取大黄粗粉50g,加20%硫酸溶液50ml, 充分搅拌混匀,加氯仿200ml,热水浴上回 流提取1小时,过滤得氯仿滤液。药渣继用 氯仿200ml回流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氯 仿提取液于圆底烧瓶中,加沸石数粒,水 浴上蒸馏回收氯仿至200毫升(可减压抽干 氯仿)。
• 2. 大黄素的分离和精制:用碳酸氢钠液萃 取后的氯仿液加5%碳酸钠溶液萃取数次 (每次20~30m1),(方法同上述碳酸氢 钠溶液的处理)。萃取液经酸化后析出棕 黄色沉淀,过滤,水洗沉淀物至洗出液呈 中性,沉淀经干燥后,用15ml丙酮热溶, 趁热过滤,滤液静置,析出橙色针状结晶, 过滤后,用少量丙酮淋洗结晶,得大黄素。
• 5.柱层析法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 (1)装柱 取一玻璃层析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 上,在管的下端垫入少量棉花,装入100~200目 硅胶(约1/3高,湿法装柱)。
• (2)上样 将样品置于小蒸发皿中,用少量石油 醚分散,另加用3倍量硅胶拌和均匀,并于水浴上 缓缓蒸去溶剂。然后将含有样品的硅胶装入色谱 柱的上端,并盖一圆形滤纸。
• 3. 芦荟大黄素的分离和精制:用碳酸钠液 萃取后的氯仿液加0.25%氢氧化钠溶液萃取 数次(每次20~30m1),(方法同上述碳 酸氢钠溶液的处理)。萃取液经酸化后析
实验报告

植化方法学实验报告单位:六班七组成员:樊若西付云飞原雪娜邹晓楠毕天民总结汇报:毕天民报告执笔:付云飞2011年7月8日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题目: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二、实验目的:1、掌握大黄浸膏的提取方法2、了解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3、学习用硅胶柱色谱法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三、实验原理: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店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
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clm L),大黄(R.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总含量约2-5%。
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大黄酸 R1=H R2=COOH大黄素 R1=CH3 R2=OH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大黄酚 R1=CH3 R2=H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
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四、实验材料:1、仪器:旋转蒸发仪、红外灯、天平、回流装置一套、圆底烧瓶、烧杯、蒸发皿、层析槽、布氏漏斗、抽滤瓶、试管、滴管、橡皮管、分液漏斗、普通滤纸、水浴锅、薄层板、喷雾器、点样毛细管等。
2、试药:大黄3、试剂:95%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冰醋酸4、吸附剂:薄层色谱硅胶(10~40目)柱色谱硅胶(200~300目)显色剂(装置):1%氢氧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紫外灯五、实验步骤:(一)大黄浸膏的提取称取大黄50g,用95%乙醇200ml加热回流提取2h,常压蒸馏回收溶剂,得大黄浸膏47.6g。
实验六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二)

实验目的
1. 通过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分离试验,掌 握硅胶柱色谱的操作技术。 2.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鉴定及色谱鉴定 技术。
实验原理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为:大黄酸>大黄 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前三种可用 pH梯度萃取法分离。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 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总蒽醌及各种分离成分可用色谱法进行鉴别。同时 硅胶柱色谱洗脱液可用色谱法鉴别后,合并单一成 分的洗脱液。来自注意事项
①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大部分与糖结合,以蒽醌的形式存在 于植物组织中。所以要用酸水解使其生成苷元。蒽醌苷元可 溶于氯仿、苯及乙醚等有机溶剂,用苯时应注意苯蒸气的挥 发,严防中毒; ②所得的氯仿液中如带有酸水液,应该用分液漏斗分出弃去, 并用蒸馏水回洗一次除去酸性以免影响梯度萃取。氯仿提取 液放置中如有沉淀析出,可滤取之,该沉淀多为大黄素,余 液进行下一步分离试验用。 ③ 分离萃取时一定注意乳化层的分出,不要混入,并且每步 最好用新鲜CHCl3,回洗碱水液。回洗液应弃去,可除去混 入碱液中的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留取5ml的三氯甲烷提取液做总样,供最后层析鉴定用。
仪器、材料与试剂
实验试剂及试药: 大黄药材粗粉2Kg,氯仿500ml 10瓶,浓硫酸2瓶,浓盐酸2 瓶,冰醋酸,苯,乙酸乙酯,碳酸钠(5% Na2CO3溶液 3000ml),碳酸氢钠(5% NaHCO3溶液3000ml),氢氧 化钠(5% NaOH溶液1000ml),氢氧化钾,醋酸镁试剂等。 实验仪器设备: 500ml圆底烧瓶10个,冷凝回流管10只,500ml分液漏斗10 只,500ml烧杯20只,100-250ml量筒10只,常压漏斗(510cm斗径10只),定性滤纸(10cm)2盒,毛细管点样器1 盒,玻璃喷瓶4套,广谱PH试纸5盒,纱布一卷,多孔水浴 锅5台,旋转蒸发仪2台。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双相酸水减法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双向酸水解法,为一相与酸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一相为酸水,加热回流水解的方法。
由于大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要将苷水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用硫酸和乙酸乙酯作为双向酸水解的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水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乙酸乙酯中,从而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
也可利用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1)大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大黄酸(-COOH)>大黄素(β酚-OH)>芦荟大黄素(醇-OH)>大黄素甲醚(-OCH3)≈大黄酚(-CH3)(2)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三、实验方法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大黄药材(粗粉)50g乙酸乙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水层,再用蒸馏水水洗2次(50ml/次)直至乙酸乙酯层pH值呈中性乙酸乙酯提取液碱水层乙酸乙酯层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沉淀物(黄色结晶或黄色絮状沉淀)碱水层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色结晶(大黄酸)沉淀物(橙色结晶或40ml/次)橙色絮状沉淀)沉淀过滤,碱水层丙酮精制橙色结晶(大黄素)节pH=2沉淀物(橙色絮状沉淀)黄色沉淀物乙酸乙酯层沉淀过滤,乙酸乙酯精制硅胶柱色谱黄色针晶洗脱剂为石油醚(60-90℃)(芦荟大黄素)-乙酸乙酯(15:1)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大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乙酸乙酯250ml,水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乙酸乙酯提取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乙酸乙酯提取液用蒸馏水洗2次(20ml/次),将乙酸乙酯放置在锥形瓶中,密封。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方法。
2. 熟悉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与鉴定技术。
3. 了解大黄游离蒽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等成分,其中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类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类成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氯仿、甲醇、乙腈、0.1%磷酸水、Diamonsil C18色谱柱等。
2. 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1)称取大黄粗粉10g,加入10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
(2)过滤,滤液浓缩至约10mL。
(3)向浓缩液中加入5mL浓硫酸,搅拌均匀,室温放置过夜。
(4)加入5mL氯仿,剧烈振荡,静置分层。
(5)吸取氯仿层,重复步骤(3)和(4)至氯仿层颜色变浅。
(6)合并氯仿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
(7)用甲醇溶解残渣,定容至10mL,得大黄游离蒽醌提取液。
2. 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与鉴定(1)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
(2)样品处理:取大黄游离蒽醌提取液,过0.22μm微孔滤膜,进样。
(3)数据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峰面积等数据,对大黄游离蒽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通过pH梯度萃取法,从大黄中成功提取出游离蒽醌类成分。
实验结果显示,大黄中主要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成分。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法⼆、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酸⼄酯、⽯油醚、⼄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泛PH试纸、剪⼑、铅笔、尺⼦、点样⽑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管、烧杯、滴管、层析缸(⼴⼝瓶)、250mL分液漏⽃、布⽒漏⽃、抽滤瓶、⽔浴锅、集热式磁⼒搅拌器、磁⼦、循环⽔式多⽤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黄酸、⼤黄素、芦荟⼤黄素、⼤黄酚、⼤黄素甲醚等。
其中,⼤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芦荟⼤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黄素甲醚和和⼤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梯度萃取分离。
⼤黄酸R1=H R2=COOH⼤黄素R1=CH3R2=OH芦荟⼤黄素R1=CH2OH R2=H⼤黄素甲醚R1=CH3R2=OCH3⼤黄酚R1=CH3R2=H四、实验内容⼤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燥滤饼150ml⼄醚回流提取1 h⼄醚层⽔层(紫红⾊)⼄醚层HCl 3⼤黄酸沉淀(粗品)⽔层(红⾊)⼄醚层HCl 0.25% NaOH⼤黄素沉淀(粗品)⽔层(红⾊)芦荟⼤黄素、⼤黄酚、⼤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解:称取⼤黄粗粉10g,加20%H2SO4⽔溶液150mL,在⽔浴上加热1⼩时,放冷,抽滤,滤饼⽤NaOH溶液洗⾄近中性(pH约为6),于70℃⼲燥后,研碎,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醚150mL回流提取1⼩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醚提取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 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 R1=H R2=COOH大黄素 R1=CH3 R2=OH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大黄酚 R1=CH3 R2=H四、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乙醚层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 5%Na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乙醚层HCl % 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二、实验器材
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
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R1=H R2=COOH
大黄素R1=CH3R2=OH
芦荟大黄素R1=CH2OH R2=H
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
大黄酚R1=CH3R2=H
四、实验内容
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
大黄粗粉10g
20%H2SO4 150 ml
加热1h, 抽滤、干燥
滤饼
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
乙醚层
水层(紫红色)乙醚层
HCl 3
大黄酸沉淀(粗品)
水层(红色)乙醚层
HCl 0.25% NaOH
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
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
1. 游离蒽醌的提取
(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2)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薄层板为硅胶—CMC粘合板,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近水平或直立展开,在可见光下,可看到四个斑点。
其中最上面黄色斑点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在此条件下,不能分开,其余3个斑点依Rf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大黄素(橙色斑点)、芦荟大黄素(黄色斑点)、大黄酸(黄色斑点),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
2. PH梯度萃取分离
(1)将乙醚提取液加入250mL分液漏斗中(使用前先检漏),以35 mL 5 % NaH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层析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酸后,合并三次NaH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 2-3左右,析出大黄酸沉淀。
(注意:加酸时应缓慢加入,以防酸液溢出,如出现分层现象,需将上层乙醚蒸去才能析出固体)。
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
(2)经5% NaHCO3水溶液萃取后的乙醚层,继以35 mL 5 % Na2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素后,合并三次Na2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大黄素沉淀。
(酸化时注意操作同前)。
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
(3)经5% Na2CO3水溶液萃取过后乙醚层以35 mL 0.25% NaOH水溶液萃取四次,乙醚层经薄层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后,合并三次 NaOH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
(酸化时注意操作同前)。
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
3. 样品鉴定
(1) 碱液试验分别取各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样品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液1ml,观察颜色变化。
凡有互为邻位或对位羟基的蒽醌呈蓝紫至蓝色,其它羟基蒽醌呈红色。
五、注意事项:
(1)游离蒽醌的提取要控制温度,回流不宜太剧烈。
(2)pH梯度萃取分离时,以保证提取充分,可以用薄层色谱作监测。
(3)注意碱液浓度及萃取时的静置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六、数据记录、结果讨论与分析:
分别取各上述沉淀(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样品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液1ml 后,观察到各样品管中溶液均呈红色、但第1根管中颜色略淡。
七、 思考题
1、 简述大黄中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与结构的关系。
答:
A 大黄酸 R 1=H R 2=COOH
B 大黄素 R 1=CH 3 R 2=OH
C 芦荟大黄素 R 1=CH 2OH R 2=H
D 大黄素甲醚 R 1=CH 3 R 2
=OCH 3
E 大黄酚 R 1=CH 3
R 2=H
酸性:A>B>C>E ≈D
2.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该方法分离大黄中的5种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
答: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而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他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由于各羟基蒽醌结构上的不同所表现的酸性不同,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他们;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利用其极性的差异,用柱色谱分离之。
3.结合本实验,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所需因素?
答:游离蒽醌的提取要控制温度,回流不宜太剧烈。
要注意碱液浓度及萃取时的静置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八、参考文献
(1)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康廷国主编,《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徐选明,刘新大黄中大黄素提取工艺的优化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 (4)李乃明,丁宙大黄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广州医学院学报1985,13,3
(5)朱庆玲,李瑞和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