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

2.西宁大黄
• 原植物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根茎呈卵形者称蛋吉,纵切成瓣者 称片吉,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者称苏。吉。粗皮均已刮净,表面 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黄白色类菱形的网纹及呈放射状棕色的星点, 似锦缎之花纹。横切面边缘有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散 在。主根尾部及支根去栓皮时称水根。气清香,味苦微涩。
3.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hii Lundstr
• 维吾尔名称“热万”。分布于新疆。根茎类圆柱形。长8~21cm,直 径2.5~4cm。表面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并有同心 性环纹。气微,昧苦涩。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本品含土 大黄甙或其类似物、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动物试验表明其 泻下作用很差。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学名大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大黄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使用前需注意一些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作用及禁忌事项。
一、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泻火:大黄有良好的清热泻火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痤疮、痈肿等。
2. 通利肠道:大黄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通利肠道,促进排便,治疗便秘。
它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湿润度,起到通便作用。
3. 活血化瘀: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
在中医药中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4. 解毒消肿:大黄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中和体内的毒素,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它也具有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因其他疾病造成的水肿。
5. 利尿通淋:大黄能刺激肾小管排钾排水,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酸潴留等症状。
6. 抑菌杀虫:大黄含有多种具有抑菌和杀虫作用的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起到治疗感染和寄生虫病的作用。
7. 抗过敏:大黄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二、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孕妇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
2. 儿童禁用: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大黄的刺激作用更为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因此儿童禁止使用大黄。
3. 腹泻患者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4. 急性肠胃炎患者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和泻下作用,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急性肠胃炎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容易加速出血性疾病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咳血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6.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大黄的主要成分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肝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大黄在体内积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又被称为黄连、大戟、芒硝等,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病症。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介绍大黄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下:大黄是一种滑肠止泻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痢疾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而大黄具有清热泻下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痢疾。
2. 活血通络:大黄有疏肝解郁、理气解郁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痔疮等疾病。
3. 消食导滞: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调等问题。
4. 通经:大黄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经血的过多流失。
5. 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大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大黄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黄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它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血压;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减少肝脏损伤。
然而,虽然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大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大黄。
大黄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引起流产。
2. 哺乳期妇女:大黄成分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的妇女也应避免使用大黄。
3. 脱水患者: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脱水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4. 腹泻或者腹部不适患者: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因此,腹泻或者腹部不适的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由于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如消化道溃疡、鼻衄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功能•清热泻火:大黄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病,痰火等症状。
•通便润肠:大黄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清瘀活血:大黄有良好的清瘀活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血淤、瘀血等症状。
•消肿止痛:大黄的消肿止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和胃下气:大黄有和胃下气作用,对胃部不适,胃气胀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主治2.1 清热泻火•大黄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痰火,并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
•大黄可以用于治疗热病高热、面赤、口渴、烦躁等症状。
•大黄可以用于治疗急性感冒症状,如咽喉肿痛、鼻塞、咳嗽等。
2.2 通便润肠•大黄能促进排便,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可有效润肠通便。
•大黄对于治疗痔疮、肛裂等肠道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3 清瘀活血•大黄可以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血淤等症状。
•大黄可以用于治疗痛经、瘀血性疼痛等妇科疾病。
2.4 消肿止痛•大黄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的症状,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肌肉疼痛等。
•大黄也常用于治疗肿块、白牙肿等病症。
2.5 和胃下气•大黄对于和胃下气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对于胃气胀滞、胃痛、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3. 作用•大黄是一种中药,具有草药疗效,主要通过对体内肠道和消化系统的直接作用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大黄的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宾、大黄酚等,具有草药治疗作用。
4. 注意事项•大黄性寒凉,不宜用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寒、孕妇及儿童等不适宜服用的人群。
•在使用大黄前应了解个体病情,咨询医生进行合理用药。
•使用大黄药物时遵医嘱使用剂量和用药方案,并避免过量使用。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大黄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大黄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长期使用或者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建议使用时注意剂量和时间。
以上是关于大黄的功能主治与作用的介绍,大黄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显著的草药治疗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
大黄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植物界:Plantae门:Magnoliophyta大黄-中药材药用部分纲:Magnoliopsida目:Caryophyllales科:Polygonaceae属:Rheum英文名:Rhubarb中药药名: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拉丁植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拉丁文名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2.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
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功能主治
大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常见的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证、喉
炎咽喉红肿等症状。
2.泻下通便:大黄有很好的通便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
胃问题。
3.消肿散结:大黄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有助于消肿散结,对于淋
巴结肿大、痔疮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4.利尿除湿:大黄可促进尿酸、尿素等废物的排泄,对于浮肿、水肿等
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大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尤其对于
湿热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
虽然大黄有许多功效,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
1.儿童及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可能
产生不适或副作用,因此不适宜使用。
2.大黄素过敏者禁用:个别人对大黄素过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则禁止
继续使用大黄。
3.腹泻情况禁用:如果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大黄,以免
加重病情。
4.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对于已经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患者,不宜使用大黄,以免加重病情。
5.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肠胃产生
较大的刺激,导致胃肠道不适。
以上是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使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适或过量使用的问题。
在使用中还应咨询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黄虽然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并非无所不能,使用时要谨慎。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大黄,又称芒硝、轻精黄、净黄、蓖麻皮、野大黄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润燥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排泄功能,可润燥肠道,通便解毒,对于缓解便秘、排出体内废物有一定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肠燥便秘、两便不通的人群。
2. 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浊、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尤其对于湿气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利尿:大黄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
5.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炎症、感染等疾病。
6. 降脂减肥:大黄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减肥瘦身。
适用于血脂异常、肥胖等患者。
7.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疳、火热烦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大黄的禁忌:1.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忌用大黄。
2. 婴幼儿禁用: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黄的药性过于凉寒,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婴幼儿不宜使用大黄。
3.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忌用: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 脾胃虚弱者忌用:大黄具有刺激性药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5.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出血加重,不适合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
6. 肝功能不全患者忌用:大黄的活性成分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包含大黄素等成分。
它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肠壁运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祛湿解毒:大黄含有大量的蒽醌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解毒效果,能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湿气。
此外,大黄还可以减少湿热和湿毒对身体的侵害。
3.活血祛瘀: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堆积,对于一些因气滞血瘀导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4.抗菌消炎: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功能主治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它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导泻通便: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
它能够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的湿度,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此外,大黄还可以调整肠道的水分吸收能力,减少水分的吸收,进一步增加粪便的湿度,促进排便。
2.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的作用,能够通过排除体内的湿热来降低体温和消炎。
它常被用于治疗热病、湿疹等热毒病症。
3.改善便秘引起的皮肤问题: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进而引发皮肤问题,如痤疮、黯沉等。
大黄具有解毒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有害物质,改善皮肤问题。
4.缓解瘀血引起的痛症:大黄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积聚,从而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如痛经、血栓等疾病。
–痛经:大黄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排除,减轻痛经。
–血栓:大黄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湿气容易滞留在体内,引起浮肿、腹胀以及其他不适症状。
大黄的祛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润肠通便、祛湿解毒、活血祛瘀和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
基于这些作用,大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热毒病症、皮肤问题、瘀血引起的痛症以及湿气引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大黄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左到右依次为萃取顺序以及TLC结果
大黄素熔点测定以及颜色反应
大黄素熔点:259.8℃—260.2℃ 大黄素+醋酸镁:橙色 茜素+醋酸镁:紫色 大黄素+氢氧化钠:红色 茜素+氢氧化钠:蓝色
碱水(大黄素)
加6M HCl调至PH=2 静置沉淀
抽滤,得大黄素粗品
乙醚提取液
碱水(芦荟大黄素)
从左到右按萃取顺序排列,图6为大黄素粗品
硅胶柱层析分离大黄素
①装柱(干法)
在色谱柱中塞入适量棉花后,加入12g硅胶。
②上样
在柱中加入样品后,再加适量硅胶。(注意 每加一次都要锤平)
③洗脱收集
石油醚:乙酸乙酯(7:3)洗脱,每10ml收 集一个流分,共收集6个流分。TLC检查, 合并收集大黄素流分。
乙醚提取液
2.5%NaHCO3 50ml(分三次,20,20,15)
1%NaOH 50ml
(分三次,20,20,15)
乙醚提取液
2.5%Na2CO3 50ml (分三次,20,20,15)
碱水(大黄酸)
乙醚提取液
碱水(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乙醚提取液
2.5%Na2CO3 50ml (分三次,20,20,15)
大黄中的大黄素提取、分离和鉴定
酸水解
大黄粗粉15g,加入20% 的硫酸水溶液 ml,直火 加热1h,抽滤,滤饼水洗 至中性,干燥。
总蒽醌,再在药包上系上细 线,将药包置于索氏提取器 中,加入乙醚,回流提取1.5h, 得乙醚提取液。
PH梯度萃取分离大黄中的大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