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
大黄、芒硝封包辅助治疗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大黄、芒硝封包辅助治疗肢体肿胀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封包治疗肢体局部肿胀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大黄、芒硝封包治疗组患者局部疼痛、红肿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红肿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具有消肿散瘀、清热解毒及止痛的功效,效果显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黄芒硝中药封包消肿局部肿胀是外科疾病的常见的症状,用常规消肿方法达到的局部消肿效果不理想,静脉给消肿药物不仅副作用较多、而且对血管的损伤较大,疗程较长。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组对102例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除给予常规消肿治疗的外, 同时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封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102 例, 男62例, 女40例, 25 ~ 80岁,平均52.5岁, 均为各种疾病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
其中外伤所致软组织损伤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0例,低蛋白血症致双下肢水肿1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16例,大隐静脉曲张10例,血栓性静脉炎8例,输液时药物外渗血管外引起的肿胀8例,痛风性肾衰致四肢水肿2例。
临床表现为患肢不同程度的红肿、增粗,胀满疼痛,表皮发亮、皮肤纹理消失,沉重闷胀不适,行走或抓握困难。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肿胀程度观察指标Ⅰ°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
Ⅱ°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但无水泡。
Ⅲ°肿胀非常明显,皮肤硬紧,出现水泡,但无骨筋膜室综合征[1]。
1.3 方法对照组根据各自病因采取常规的脱水消肿治疗如:静滴脱水、消肿、消炎药物,利尿及抬高患肢、理疗,主动功能锻炼等方法。
浅谈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

88《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1 年第9卷第12 期・中医中药・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大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其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1]。
1 大黄的化学成分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据《中药志》记载,其主产地为甘肃岷县、礼县、武威、文县,青海同仁、同德,西藏昌都、那曲及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地,其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为2.034%—2.984%,其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0.037%—1.155%,结合蒽醌的含量为1.829%—1.997%。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据《中药志》、《中药材品种论述》记载,其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6.250%,其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0.805%,结合蒽醌的含量为5.455%。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地,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为6.250%,其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0.805%,结合蒽醌的含量为5.455%[1]。
2 大黄的药理作用2.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2.1.1 导泻 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大黄加水回流1小时,对小鼠导泻的ED50由300mg/Kg增至520mg/Kg。
回流3小时,作用几乎消失。
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或50度减压浓缩条件下,泻下效力均不受影响。
2.1.2 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予大黄煎剂,可使其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予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剂,30分钟内其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
大黄不仅可促进胆汁分泌,还可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
人服用大黄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B超测量),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2.1.3 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

小议伤寒杂病论运用大黄临床发展大黄又名川军,绵纹、性寒、苦泄,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为临床常用药之一。
早在《草经》就有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的记载。
仲景为善用大黄之鼻祖,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大黄”共计有36方。
1其用药特色从剂型上据病情的急缓分别以汤、丸应用;用量上因药量的大小之别,作用部位不同;炮制上的“薰”、“酒洗”、“去皮”制作不同,药效各异;煎法上的“水煎”、“酒煎”、“后下”、“麻沸汤”浸渍等煎法不同,作用各异;服法上因病情不同,有“顿服”、“得利则止”、“分温再服”或“日三服”及“少少温服之”等服法。
2其药功著效卓2.1攻下导滞仲景灵活应用大黄于攻积导滞,成为下法之源,主要体现在配伍不同,分别有寒下、温下、润下等几法。
即:①以大黄配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组成著名的治疗阳明“胃家实”之三承气汤。
其分用治热结胃肠的痞、满、燥、湿、坚等症。
并根据其症不同,即上述症状具备、证情急迫者,则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若病情较缓,症见“痞实而满”者,则以小承气汤泻实消痞,除满痛;若病缓仅见“燥实而坚”者,则用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调和胃气。
②以麻仁丸(小承气汤加大大黄用量,配合养阴润燥下泻热之麻仁、杏仁、白芍)治胃强脾弱之“脾约”证,成为润下泻热之范例。
③以大黄配大辛大热的附子、细辛(名大黄附子汤)主治寒湿闭阻证,为温下之祖方。
可见,古云“大黄乃荡涤之将军”很形象的说明了本品是一味难得的攻下导滞、去菀陈莝之要药。
2.2泻火解毒凉血仲景据其大黄性寒、入气血分、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临床广泛用于火毒上攻之症。
以大黄配黄连(名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汤浸渍(取其轻扬)用治邪热入胃,壅滞成痞之证。
以大黄配芩、连(名泻心汤)煎服顿服,治疗火毒上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症。
又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冬瓜仁(名大黄牡丹皮汤),治下焦瘀热之肠痈。
芒硝大黄外敷减轻闭合性骨折患者肿胀的临床观察

芒硝大黄外敷减轻闭合性骨折患者肿胀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芒硝大黄外敷对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肿胀的消肿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50例因闭合性骨折而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装有芒硝大黄(比例为5∶1,大黄研粉)混合物的布袋、冰袋外敷于骨折肿胀部位,外敷3 h后观察记录患者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比较两组的使用效果。
结果使用芒硝大黄外敷较冰袋外敷局部肿胀减轻明显。
结论芒硝大黄外敷能有效的减轻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的肿胀,有助于缩短手术前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标签:芒硝大黄;冰袋;闭合性骨折;肿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创伤所致的闭合性骨折在骨科越来越多见。
但由于闭合性骨折容易出现的局部肿胀,无论对采用手术还是固定的下一步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科室采用装有芒硝大黄(比例为5∶1,大黄研粉)混合物的布袋外敷于骨折肿胀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消肿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0年8月~12月在我们科住院的因创伤导致的闭合性四肢骨折后局部肿胀患者,共50例,均为伤后24 h内入院,年龄18~50岁,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1.2方法1.2.1制作方法将大黄用粉碎机研成粉末,按照5∶1比例将500 g芒硝和100 g大黄混匀后装入自制的布袋中待用。
1.2.2使用方法治疗组将装好的布袋敷于患者骨折肿胀的部位,持续外敷,直到布袋中芒硝和大黄变硬,更换布袋,直到手术。
对照组:用冰袋对患者骨折肿胀部位持续外敷,直到手术。
1.2.3评价方法外敷3 h后观察记录患者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用肿胀部位前后周径的差值表示,周径差值≥3 cm的为有效,<3 cm的为无效。
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患者使用芒硝大黄混合布袋后肿胀部位的周径明显减小,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龚勋;陈岗【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秋水仙碱,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临床上常使用大黄通过外用的方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有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药效成分具有抗炎,双向调节免疫的的作用,但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深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分析和总结痛风性关节炎通过大黄外用治疗的临床经验和药理机制,探索大黄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价值和研究前景.【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7(048)004【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大黄;外治;痛风性关节炎【作者】龚勋;陈岗【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四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痛风性关节炎(Gout Arthritis),是一种因体内血清尿酸值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局部组织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
痛风有三个病程阶段,分别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发作期和慢性痛风。
男性和女性对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当男性和女性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高于420μmol/L(7.0mg/dL)、360μmol/L(6.0mg/dL)即可认为是高尿酸血症,当人体内血清尿酸盐水平高于这个浓度时,尿酸盐则有可能结晶沉积在局部组织中,从而造成局部的痛风组织学改变,尿酸盐通常最开始沉积在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周围软组织[1]。
关节内腔内的尿酸盐沉积所产生的尿酸盐结晶引起白细胞的吞噬,白细胞吞噬后细胞膜破裂后生成了氧自由基,释放出了激肽、组胺、溶酶体酶等物质,导致局部的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的增加,白细胞集聚等炎性反应,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激活环氧化酶-2(COX-2)合成前列腺素,从而导致进一步加重了炎性反应,从而使局部组织被侵蚀、溶解,最后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2]。
中药大黄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Ma y 2 1 00 Vo . 12 No 1 .0
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
Ju a f iaT a io a ieeMe iieIfr t n o r l n rdt n l n s dcn nomai n o Ch i Ch o ・2 59・
1 useA R nin JR drH .y knsadauepn ra— J sk M,o g eA ,oe AC t ie n ct acet 2K o o i t .at etrl [.9 6l0 ) 3- 4 . iG s oneog J 19 ,1  ̄ : 9 6 2 s r y] 6
排便排气 超过 2 h肠 鸣音减弱或消失 , 4, X线 腹部 透视 或腹 部平片提示小肠胀气 、 小肠 内多个小液平 。
人作为研究对象( 2 9例 ) 共 0 。其中男 1 7 , 12 , 0 例 女 0 例 年 龄 3 ~ 5岁 , 67 平均 5 . ; 2 6岁 重症急性胰腺炎 1 1 , 1 例 急性化 脓性胆囊炎并弥漫性腹膜炎 2 , 8例 急性化脓性 阑尾炎并腹 膜炎或周围脓肿 3 , 2例 消化性 溃疡穿孑 3例 , L 2 腹膜后血肿 1例( 5 自发性 出血 7例 、 腰椎骨折 8 ) 例 。
肠麻 痹均有效 。大黄汤保留灌肠可作为治疗肠麻痹 的常规治疗手段予 以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大黄 ; 肠麻痹
肠麻痹 是重症急性胰腺炎 、 腹腔化脓性感染 、 腹膜后血 肿等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 它造成的肠道 内细菌移位 、 肠道 内 毒素吸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我院 20 0 3年 1 一 0 9 月 20 年 l 0月采用大黄汤保 留灌肠辅助治疗肠麻痹 14例 , 同 0 与
大黄在临床中的妙用

.
弯钩 刀 闭合松 解治 疗腕 管 综合 征
牛耀 杰 ’ 张文 杰
关 键词 : 弯钩刀 ; 管 综合征 ; 腕 闭合手 术 中图分 类号 : 245 R 4.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60 7 (0 00 —0 0 0 10 - 992 1)4 04 — 2 -
腕管综 合征 又称正 中神 经 挤压 征 、 管狭 窄性 腱鞘 炎 。好发 侧发 出。 侧腕 屈肌 腱及 掌 长肌 腱 之 间下行 并渐 浅行 , 过 舟骨 腕 沿桡 越 于 3—0 05 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 , 主要是指正 中神经在腕骨纤维 结节 , 内外 两支 , 支一般 达 掌 中部’ 支达 大鱼 际部 。正 分为 内侧 夕侧 管 中受到 卡压 , 引起 手部 运 动 、 觉 和植 物 神经 功 能 紊乱 的一 系 中神 经肌支 拇 内收肌 、 鱼 际肌 及第 一 、 感 大 二蚓 状肌 , 支配 掌心 浅支 列 症候 群 。 和 大鱼际 肌 、 侧三 个半 指掌 面及 末 节的 背面皮 肤 。 桡 腕 管 为一 骨性 纤 维管 , 桡 侧 为 舟状 骨 及 大 多角 骨 ; 其 尺侧 为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 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 豌 豆骨及 钩 状骨 ; 背侧为 头 骨 、 舟状 骨 及小 多 角骨 ; 侧为 腕横 韧 引起 腕管 综合 征 。 掌 这种 病症 之 所 以已迅 速成 为一种 日渐普遍 的现 主要 带 , 的人口相当于远 端腕横纹平面 , 管 距入 口 lm处管径开始变 代 文明病 , 病 因是 由于使 用 电脑 人 群如 上 网族每 天长 时间 接 e 重复着 在键 盘上 打 字 和移 动 鼠标 , 关节 因长 期密 集 、 手腕 小 , 2 e 处管径 最小 然后 逐 渐变 大 , 到 .r 5a 总长度 约 4r。腕 横韧 带 触 电脑 , e a 桡侧 及 尺侧 的宽 度分 别为 2 e . m和 2 e 6 . m,近 侧缘 和 远侧 缘 的长 反复和过度的活动 , 2 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 。若对这种症 度 分别 为 2 e 和 2Om, 分 别为 0 m 和 1 1 。 .r 2a . 厚度 e .m 8 .r 。在腕 管 候 长期 置之不 理 , 会导致 神 经受 损 , 9m i 可能 手部肌 肉萎 缩 。 内有拇 长屈肌 腱 、 浅屈 肌腱 、 指 指深 屈肌 腱及 正 中神经 。 中神经 1 病 因病 机 正 主干 在腕管 内位 于桡 侧, 般 在第 3指蹼 与 掌长 肌 腱 尺侧 缘连 线 一 长期腕部功能活动频繁, 舟骨 、 月骨脱位或骨折 , 腕部骨折畸 的桡 侧 。正 中神 经返 支均 从 主干 的桡 侧 发 出, 腕 横 韧带 远侧 缘 形愈合, 距 创伤性关节炎等均可使腕管内腔相对缩小, 而致腕横韧 约 0 — . m处 由正 中神经 干 或其 外侧 支 发 出。 后 再分 两个 肌 带束挤 正 中神经 。 . 0e 2 6 然 支。正中神经掌皮支一般为 1 2 从腕横纹上方 5 7m处 自桡 2 临床表 现 - 支,  ̄e 中年患者居多, 女性多于男性 , 以单侧多见。 最先出现手掌和 鄂 尔多 斯市达 仁中 医院( 130 0 4o ) 手指的麻木、 针刺 、 烧痛感。 手劳动后加剧, 休息后减轻。 主要症状 ・ 达旗乌 兰中心卫 生院 (155 03 1) 为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感觉异常 , 呈烧灼样、 麻木样感觉 。 轻者仅 20 09年 l 2月 1 2日收稿
大黄——能打开瘀血下行的通道

大黄——能打开瘀血下行的通道原创温暖中医温暖中医 2022-10-22 14:56 发表于河北文/温暖中医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瘀血在身体里,既不能参与到循环中去,又不能主动排出。
像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办?第一步,把瘀血化开。
第二步,促使化开的瘀血向外排。
活血化瘀的药有很多,大家也能随口说出个一二,但要把瘀血排出去,这就需要有一个排邪的通道,这个时候少不了要打通肠道,肠道通畅,瘀血顺势就能排出去。
有一味中药特别擅长通肠腑,这味药就是大黄。
但大黄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把它归为泻下药,倒也没什么特别,大黄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可以“下瘀血”,先把瘀血疏散,然后排出去。
通常会加到活血化瘀的方子里,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比如东汉大医张仲景的下瘀血汤、核桃承气汤,里面都用到了大黄。
再比如《医学发明》里还有一方叫复元活血汤。
相比之下,这个方子的知名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可以用的机会很多。
书中记载,此方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治外伤瘀血的方子,包括但不限于“从高坠下”,也有可能是跌伤、摔伤、打伤、扭伤等等。
复元活血汤:柴胡9克、瓜蒌根9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破石6克、大黄12克、桃仁9克。
下面我们来讲讲岳美中先生应用复元活血汤的经验。
医案一,1969年盛夏,一男子因为头痛难忍找到岳老。
问及是怎么个痛法。
答,刺痛。
考虑到刺痛是因为有瘀血。
又问:可曾受过外伤?男子想了想,有一次出门办事,因为走得急,下台阶的时候没注意,两条腿像麻花一样拧到了一起,整个人直直地就倒下去了,头一下子磕到了地上,那叫一个痛啊,以致于现在回想起来仍旧记忆犹新。
不过,这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儿了。
你这头痛不也是多年的老毛病么?男子眼前一亮,觉得自己找对人了。
于是虔诚地说道,您请开方。
岳老开出复元活血汤,这男子回去喝了7天,头不痛了。
医案二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人家,于1970年不慎从高处跌落,经西医诊断为脑震荡,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看中医,主要症状是头晕,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路都走不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
大黄性味苦寒,是泻下药,但它同时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是骨伤科常用药。
在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中,它有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②,促进血肿吸引,以及镇痛消炎作用。
大黄止血效果,不亚于三七,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并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
大黄可单味内服、外敷、,但多与行气、理血药配伍。
大黄药性峻猛,内服须按中医辨证原则使用。
1 大黄功效
大黄为泻下药,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
能泻下攻瘀,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因其悍利之性,李当之《药录》称为将军。
临床常与其它药物组成泻下、解表攻里等方剂。
用于治疗阳明腑实、少阳阳明合病等内科疾病。
如:大、小、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本草纲目》载:“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
”因此,大黄自来就是骨伤科要药。
近年来的研究,使大黄的临床治疗作用得到肯定,国内外也多次有在骨科应用大黄的报道。
2 大黄在骨伤科的治疗作用
2.1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血不循经则为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大黄能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的高粘度,并能改善血栓素与前列腺素的比值,达到扩容及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供应的作用。
骨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膜、骨皮质损伤,以及邻近软组织损伤;创伤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断端骨皮质部分骨细胞缺血坏死,血肿于伤后4~5h开始凝结,而血肿的吸收代替需2~3wk或更长时间。
而大黄上述作用可促进血肿的吸收,利于骨痂的形成。
2.2 行气止痛《本草纲目》载大黄能治“杖疮肿痛,金疮烦痛。
”据国外报道:在1983年从大黄中分离到镇痛、消炎的物质林德来素
(lindeyin),因镇痛作用为末梢性的,效果可与阿斯匹林、保泰松相匹敌,抗关节炎作用与阿斯匹林几乎相同。
2.3 止血大黄止血,不亚于三七,凡各种血证均可运用,故有“血证要药”之称。
清代唐容川云:“大黄一味,即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不留瘀,尤为妙药。
今人不敢用,惜哉!惜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酚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有止血作用;大黄中所含D-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收缩。
临床中用大黄酚制剂创面止血;少量渗血的新鲜创面,2min内能止血;渗血较多创面,5-15min内止血,明显优于单用纱布压迫止血。
有人报道用鲜大黄外敷创伤局部,同时用25%生大黄浸渍液灌肠,治疗脑外伤颅内出血10例,获效满意。
3 大黄在骨伤科临床的使用
大黄多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也就是“正骨复位,消瘀退肿期。
”用法分内服、外敷两个方面。
3.1 大黄内服
须根据临床辨证是“伤气”还是“伤血”,适当配伍行气药和活血药,并依照“君、臣、佐、使”原则择重不同。
大黄做君药的方剂,如:鸡鸣散。
做为臣药、佐药的有: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等。
常与三七、当归、生地、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苏木、穿山甲等理血药配伍,也常与木香、青皮、陈皮、厚朴、枳壳、香附等理气药配伍。
为加强行气效果,常配以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芳香开窍药。
还常配以儿茶、血竭、自然铜、乳香、没药等制成丸、散剂使用,如:黎洞丸、舒筋定痛散等。
在内服时,还根据受伤部位适当加入引经药物,如:桂枝、柴胡、藁本、牛膝、羌活、独活等。
大黄也可单用,在辨证准确时,用量可较大。
如明代江灌著《名医类案》中,载有单用大黄四两(旧制),治疗用力挽弓而致内伤下血的病例。
大黄生用取其行气作用强,而酒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药性峻猛,临床用于内服,要严格按辨证施治原则使用。
3.2 大黄外用
多取其止血、止痛和消肿作用。
除前述内服配伍外,还可配芳香走窜的阿魏,配镇痛效果较强的一枝藁、马钱子、川乌、草乌等,配黄芩、黄柏、栀子等消肿,配血余炭、地榆、茜草等止血。
其用法是制成膏剂、散剂和酒剂使用。
如:消瘀止痛膏、消肿散、舒筋活络药膏等。
单味的使用比内服为多,常用鲜大黄或生大黄粉。
近年也常将大黄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各种制剂使用。
4 典型病例
伍某,男,12岁,2004年11月16日初诊。
患者一日前从自行车上摔下,左手腕疼痛、肿胀。
当天在某个体医生处治疗后疼痛、肿胀加重。
来我院X光片后,诊断为左手挠骨下三分之一处骨折伴下挠、尺关节脱位。
经用1%普鲁卡因40ml局部麻醉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加分骨垫外固定。
外用舒活灵液浸润纱布包敷患处,内服中药加减正骨紫金丹。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克、莲米15g、木香10g、酒军10g、丹皮10g、三七6g、红花6g、桂枝3g、甘草6g。
酒军后下,三七生用,1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2004年11月20日二诊:骨折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
复查X光,骨折断端对位良好。
外敷七厘散,继续小夹板外固定,内服药前方去莲米加续断10g,继服3剂。
患者三诊后,肿胀明显消退,内服改为仙灵骨葆1日3次,一次4片,其余处理如前。
一月后复查X光片,骨折处骨痂已完全形成,解除外固定,嘱其加强功能煅练。
综上所述,大黄因有其明显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止血作用,不失为骨伤科一良药。
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良药,还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