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合集下载

机场疫情防控试题及答案

机场疫情防控试题及答案

机场疫情防控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场疫情防控中,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必要的?A. 体温检测B. 消毒清洁C. 限制航班数量D. 旅客健康申报答案:C2. 旅客在机场进行健康申报时,以下哪项信息不需要提供?A. 旅行史B. 联系方式C. 个人身份证号码D. 个人爱好答案:D3.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以下哪项措施是推荐实施的?A. 减少机场工作人员数量B. 增加航班间隔时间C. 提供一次性口罩D. 取消所有国际航班答案:C4. 机场疫情防控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针对旅客的?A. 定期对机场进行消毒B. 对机场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C. 旅客佩戴口罩D. 限制机场内的餐饮服务答案:C5.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旅客在机场内应该保持的距离是多少?A. 1米B. 2米C. 3米D. 4米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机场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以下哪些选项?A. 旅客体温检测B. 旅客健康申报C. 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D. 限制机场内的餐饮服务答案:ABC2.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旅客需要遵守哪些规定?A. 佩戴口罩B. 保持社交距离C. 避免触摸公共物品D. 随时准备接受健康监测答案:ABCD3. 机场疫情防控中,以下哪些措施是针对工作人员的?A. 定期健康监测B.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C. 限制工作人员数量D. 定期消毒工作区域答案:ABD4.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旅客在机场内可以采取哪些个人防护措施?A. 佩戴口罩B. 携带消毒液C. 避免拥挤区域D. 接受健康监测答案:ABC5.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A. 增加航班间隔时间B. 提供一次性口罩C. 限制机场内的餐饮服务D. 定期对机场进行消毒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旅客不需要进行健康申报。

(错误)2. 机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不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错误)3. 机场疫情防控期间,旅客在机场内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4-
(2)机组人员在用餐前、使用盥洗间后、接触旅客前后应 加强手部清洁消毒,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液, 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3)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旅客及机 组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条件允许时设立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如不能满足上 述要求,应在机组人员使用盥洗室前后做到一人一消毒。
-8-
门报告机组人员活动轨迹。 (2)乘务长每日统计机组人员体温情况,严密监测健康状
况,有异常及时上报。 (3)驻外期间,应避免聚餐,提倡单独就餐。建议实行点
餐送餐制,并由专人取餐,避免多人取餐造成人员聚集。如需在 食堂就餐,尽量加大座位间隔(1 米间距),错位而坐或背对而 坐,进餐期间不得交谈。
-6-
三、 国际/地区航班分级化防控措施 (一)机组人员执勤期间防控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1)根据航班风险分级,机组人员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具 体参考附表 3。佩戴个人防护的注意事项如下: (2)口罩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 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污染。 (3)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 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4)飞行机组在驾驶舱及机组休息区时应戴口罩。高风险 航班机组人员至少每 4 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视需随时更换)。 (5)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应消毒干燥处 理,如果护目镜带有防雾膜,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擦拭,建议先清 水冲洗,在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灯消毒,保持近距离直接 暴露照射 30min 以上。 (6)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专用垃圾袋中, 按照航班目的地机场要求封装,并与地面做好交接。
附件 1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五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为指导各级疾控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标本采集(一)采集对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和聚集性病例,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或其他需要进一步筛查检测的环境或生物材料。

(二)标本采集要求1.从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和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

采样人员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Equipment,PPE)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2.住院病例的标本由所在医院的医护人员采集。

3.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指定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负责采集。

4.根据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需要,可结合病程多次采样。

(三)采集标本种类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或下呼吸道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

标本种类: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等。

2.下呼吸道标本:深咳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呼吸道吸取物等。

3.便标本:留取粪便标本约10克(花生大小),如果不便于留取便标本,可采集肛拭子。

4.血液标本:尽量釆集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抗凝血,采集量5ml,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血液。

5.血清标本:尽量釆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釆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釆集。

采集量5ml,建议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

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抗体的测定,不进行核酸检测。

(四)标本采集和处理1.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民航防护指南

民航防护指南

民航防护指南1、根据航班(含国际、国内)始发地疫情形势、航空器是否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及航班客座率、飞行时间和航班任务性质等指标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防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根据机场运行的航班情况,将机场疫情防控等级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

依据不同风险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并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风险分级。

2、加强航空器通风。

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大通风量;地面运行期间,可不使用桥载系统,使用飞机辅助动力系统进行通风。

3、加强航空器清洁消毒。

选择适航的消毒产品,做好航空器清洁消毒。

日常清洁区域、预防性消毒频次等依据航班风险等级、航空器运行情况等确定。

4、优化机上服务。

按照不同航班风险等级,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机上体温检测,优化/简化机上服务,安排旅客正常/分散/隔座就座,设置机上隔离区,明确可疑旅客应急处置流程。

5、加强机场通风。

结合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空气流通。

气温适合的,开门开窗;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尽可能全新风运行,保持空气清洁。

6、根据需要对机场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

需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和口罩使用后的回收工作,及时收集并清运。

如出现确诊病例,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7、做好候机旅客健康监测。

在候机楼配备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对所有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

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8、机场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航班设置专门停靠区域,尽可能远机位停靠。

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旅客,通过设置隔离候机区域、简化登机手续、采用无接触式乘机、设置专门通道等措施,严防机场内传染扩散。

推动境外来华人员登机前进行核酸检测。

9.加强对民航一线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每日开展体温检测,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指导机组人员、机场安检人员、机场医护人员、维修人员、清洁人员,根据航班和机场风险分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真情服务”理念是民航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访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航空运输管理系系主任、民航运

“真情服务”理念是民航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访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航空运输管理系系主任、民航运

402023年12月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民航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随着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形势整体回暖,民航运“真情服务”理念是民航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访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航空运输管理系系主任、民航运输商务研究所所长赵桂红教授文、图/本刊记者 李颖输市场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这一关键时期,不断在安全及生产规模、运行效率、经济效益、保障能力、法治建设等方面夯实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民航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于民航业实现安全有序恢复发展,尤为重要。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服务质量是首当其冲的关键环节,所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流程对民航企业的发展极其必要。

在这个大背景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过程控制的保障,民从2005年开始,中国民航运输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民航的航空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412023年12月航业如何通过有效执行体系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大幅度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备受关注。

近日,《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对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航空运输管理系系主任、民航运输商务研究所所长赵桂红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新时代民航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赵桂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航事业跨越式发展,正朝着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增加优质服务供给进行部署,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并明确将“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航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

民航业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民航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已经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

机场安检现场疫情防控措施

机场安检现场疫情防控措施

机场安检现场疫情防控措施为积极响应局发明电《关于加强应对德尔塔变异株防控措施的通知》、《关于有针对性加强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通过航空途径扩散的紧急通知》以及局发明电《民航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安全检查站旅检室根据现有疫情防护管控措施,特规范安检现场疫情防护措施流程。

一、安检各岗位消毒标准所有区域设施设备的擦拭消毒以及地面的喷洒消毒所使用的84消毒液稀释比例为1:90(消毒液配比完成后应对稀释溶液使用测试纸进行测试),消毒时间间隔不长于1小时,关通道必消杀,各岗位要按时消杀并填写消杀记录,做到文实相符;人员进行消毒时务必佩戴好防护用具,具体防护用具配戴情况可参照二;(配比好的84消毒液在特检处领取)二、安检各岗位分级防护标准1、二级防护:验证检查岗位、人身检查岗位实施二级防护,统一工装,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面屏、头套等防护用品,必要时穿戴隔离衣(如防护围裙);2、三级防护:维序检查岗位、前传检查岗位、操机检查岗位、开包检查岗位、综合管理岗位(即特检岗位)实施三级防护,统一工装,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头套,根据风险需要可增配防护面屏等防护用品;防爆检查岗位在执行上述标准外,还需传戴防护围裙;3、三级防护:安检现场管理岗位实施三级防护,统一工装,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根据风险需要可增加护目镜、头套等防护用品。

三、安检各岗位执行标准1、验证岗位执行“一验一消”,人身检查岗位执行“一检一消”,开包检查岗位执行“一开包一消“,各岗位检查过程中, 务必及时提醒旅客必须佩戴好口罩, 验证检查岗位提醒旅客戴好口罩后再交还票证,人身检查岗位先检查旅客口罩,待旅客口罩完全戴好后执行人身检查;2、安检通道消杀采取岗位分工制原则,即验证岗位负责对验证台区域设施设备的擦拭,前传岗位负责对前传区域设施设备的擦拭,操机岗位负责对X光机操作台面以及X光机顶部的擦拭,开包检查岗位负责对开包台以及开包信息系统台面的擦拭,前(后)人身检查员负责对安全门区域设施设备的擦拭,以上区域均采用擦拭消毒,注意对安检设施设备的擦拭消毒多采用酒精湿巾,以防84消毒液腐蚀安检设施设备(通道开放时不可因消毒原因暂停检查,如旅客较多情况下可由特检协助进行通道内消毒工作);临时关闭通道后,人身检查员通知特检对通道地面进行喷洒消毒;航班结束后,由特检联系保洁人员对通道地面采取湿氏消杀(注意:地面喷洒消毒必须在无旅客时执行,加大通道内的通风);3、工作人员通道执行完酒精检测后,要求其戴好口罩,人身岗位不再要求摘口罩检查;对酒精检测仪的擦拭消毒按照每5人一组进行;(特殊情况下根据公司要求暂停酒精检测)4、防爆检查口、待检区做好早晚地面消杀;白天由保洁员负责对航站楼地面进行消杀;各安检通道口的地垫由维序检查员3小时内负责按时消杀;5、当日执勤结束后,以通道为单位,组织人员统一对工装进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6、如发现员工感染或者员工密接情况,立即按照《疫情期间发现员工感染的应急处置预案》、《疫情期间发现员工密接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并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7、如发现三码(全国健康码、XX健康码、行程码),其中一码为黄码旅客,防爆检查员需立即将旅客带至就近留观点附近,要求旅客至留观点附近等待急救中心人员到场处置(全程需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防爆检测员需立即返回岗位并由岗位疫情专员对处置人员和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消杀;8、如发现发热旅客,立即按照《疫情保障期间发现发热人员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并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9、针对人身检查员对旅客口罩的检查,采取旅客在安全门外等候,安检员用手势告知的方式,要求其摘下口罩检查,检查完毕后配戴好口罩方可进入,检查期间旅客不佩戴口罩禁止与安检员近距离接触;10、遇有专班保障,严格按照《疫情期间特殊旅客的检查流程》进行检查,并对保障人员开展集中住宿隔离(13号楼3单元201-202室或者老机关楼)、封闭管理,做到闭环管理。

Part3_机场_1.3 飞行程序_ICAO8168号文件

Part3_机场_1.3  飞行程序_ICAO8168号文件

第三部 进近程序 ...................................................................................................................................机场 1.3-16 第一章 一般准则 ...........................................................................................................................机场 1.3-16 1.2 仪表进近程序 ..................................................................................................................机场 1.3-16 1.3 航空器分类 ......................................................................................................................机场 1.3-16 1.4 超障余度 ..........................................................................................................................机场 1.3-16 1.5 超障高度/高(OCA/OCH) ...........................................................................................机场 1.3-18 1.6 影响运行最低标准的因素 ..............................................................................................机场 1.3-18 第二章 进近程序设计 ...................................................................................................................机场 1.3-22 2.1 仪表进近区域 ..................................................................................................................机场 1.3-22 2.4 下降梯度 ..........................................................................................................................机场 1.3-22 第三章 进场和进近航段 ...............................................................................................................机场 1.3-23 3.1 总则 ..................................................................................................................................机场 1.3-23 3.2 标准仪表进场 ..................................................................................................................机场 1.3-23 3.3 起始进近航段 ..................................................................................................................机场 1.3-23 3.4 中间进近航段 ..................................................................................................................机场 1.3-28

CCAR-121-R4电子版

CCAR-121-R4电子版
补充运行的区域和航路批准.............................................................. 22
第 121.113 条 第 121.115 条 第 121.117 条 第 121.119 条 第 121.121 条 第 121.123 条 第 121.125 条 第 121.127 条
监察和检查的实施 ........................................... 11 安全管理体系............................................... 12 按照本规则实施运行所必需的管理人员和机构 ..................... 13 管理人员的合格条件 ......................................... 14 运行的近期经历 ............................................. 16 主运营基地、飞行基地和维修基地 .............................. 16 合格证持有人名称的使用...................................... 17 按照军方合同实施运行的偏离批准 .............................. 17 实施应急运行的偏离批准...................................... 17 遵守运行合格证和运行规范的要求 .............................. 18
I 章 飞机性能使用限制..............................................................................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五版)
为防范疫情经航空途径传播,进一步指导运输机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固化和完善运输机场疫情防控举措,推动落实旅客出行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公共卫生管理,特别是室内场所不同人员密度的防控管理,特制定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一、旅客出行防控措施
1. 提倡自助手机APP值机和扫码登机,减少人员接触。

2. 加强旅客管理,要求其佩戴口罩进入候机楼。

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旅客/人员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旅客/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聚集。

当候机大厅内旅客过于密集时,及时引导疏解。

不同人群密度时的具体控流措施,参考附表1。

控制厢式电梯每次乘坐人数,避免密闭空间内人员聚集。

3. 优化机场行李领取流程,提高行李领取速度,避免旅客等待时间过长。

在等候区设立立柱和地面标记,使旅客保持1m 以上相隔距离,避免旅客聚集。

4. 在候机楼适当位置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
备,对所有进出港旅客应进行体温检测,并设置发热隔离区。

对如发现发热旅客,应立即登记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及时通知机场医疗部门进行隔离;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并配合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

5. 应在候机楼内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

6. 对搭载有可疑旅客的航班宜远机位停靠,并设置专门的旅客通道。

二、安检、医务、地面清洁、值机人员个人防护
不同类别人员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参考附表2。

个人防护时应注意:
1. 佩戴口罩应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

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污染。

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2. 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清理前用含氯消毒剂(500mg/L~1000mg/L)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浸湿,扎紧塑料袋口后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3. 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快速手消毒剂,做好手部清洁消毒,当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在接触或处理污染物后,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
洗手,再进行手部消毒。

4.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干燥处理。

如果护目镜带有防雾膜,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擦拭,建议先清水冲洗后,在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灯消毒,保持近距离直接暴露照射30min以上。

5. 针对安检验证检查和人身检查岗位人员,当日执勤后应统一组织对工装进行高温蒸汽法消毒(20-40min),或者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常规清洗。

当应急处置时可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衣物表面消毒。

三、机场通风
加强对航站楼等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和自然通风管理。

根据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空气流通。

气温适合的,可开门开窗。

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可视情全新风运行,并开启排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洁。

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降低送风量,人员流动较大时,每天航班结束后,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系统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当候机大厅内旅客过于密集,应增加通风换气效率。

另外根据机场室内人群密度不同,调整通风换气效率,具体可参考附表1。

四、摆渡车卫生要求
摆渡车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选择可参见《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机场摆渡车运行时如有条件允许应开窗低速行驶,保持自然通风。

通过增加班次,尽量保证乘客间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每日停运后进行预防性消毒,采用擦拭或喷洒消毒法对吊环、扶手、座椅等旅客高频接触物表进行重点消毒,轮胎不用消毒。

如搭载过可疑旅客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五、安检区域卫生要求
加强安检现场工作区域的空调系统和自然风管理,保持空气清洁,为民航安检通道配备相关设备加强通风工作。

每日定时进行清洁消毒,根据人流量调整消毒频次。

每日运营结束后,对安检现场工作、垃圾桶等区域及设施进行湿式清扫,并进行全方位消毒,保持干净卫生。

对重点区域(如:验证柜台、行李整理区域、行李筐、手持金属探测器)和民航安检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为安检通道配备手消液。

六、垃圾处理
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和口罩使用后的回收工作,及时收集并清运。

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垃圾回收后的垃圾桶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

如发现有可能具有传染性污染废弃物时,应按照医疗废物集
中处理。

七、机场公共区域消毒
机场公共区域消毒可参考《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及《消毒剂使用指南》进行消毒。

建议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旅客聚集重点区域建议每天至少两次环境消毒。

另外当机场室内人流量大时,应增加高频接触物表消毒频次,具体可参考附表1。

(一)日常预防性清洁消毒
机场公共区域应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

1.空气消毒:以自然通风为主。

空调通风系统应定期清洗、消毒。

可采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或250mg/L二氧化氯等喷洒、或擦拭,作用10-30min。

2.物体表面消毒:重点对人群聚集区域、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自助/人工值机柜台、证件查验柜台、电梯间按钮、扶手等),可考虑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或 250mg/L二氧化氯等喷洒或擦拭作业,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二)终末消毒
机场如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可疑旅客,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程序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
(GB19193-2015)附录A执行。

现场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推荐选择下列方法之一:
1.汽化(气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消毒法,可对空气和环境物表进行一体化消毒,具体操作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

2. 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10~20ml/m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

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3. 对于旅客重点区域采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以上;有呕吐物、血液等感染性体液时,使用浓度为10000mg/L,作用30min以上进行移除后再行清洁、消毒。

八、来自疫情严重国家或搭载可疑旅客航班的处置程序
应为此类航班设立专门停靠区域,或停靠远机位。

航班落地后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处置:
1.要求下机旅客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

机场陪同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一次性橡胶手套。

2与当地海关协调,设立隔离候机区域,提供餐食等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

旅客离开后,隔离候机区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