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和复习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思想(一通百通)

分数应用题解题思想介绍金仁虎一、分配思想分配思想就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列式,先求出单位“1”,再由单位“1”的量进行分配。
其具体思路我们还是从第十一册教材第63页的思考题谈起。
1.基本题: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
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
又问:“多少人吃饭?” 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
”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六年级的思考题,解答此题可以用多种方法。
(1)方程法。
设:共有X人X+X+X=55解得X=3O。
(2)算术法。
55÷(l++)=55÷1=3O(人)(3)此题还可以直接求最小公倍数来解。
根据“一人一个饭碗,二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的条件可得:[1、2、3]=6(6是1、2、3的最小公倍数)。
即:每6人为一桌,每桌所需的碗数为:饭碗:6÷l=6(个);菜碗:6÷2=3(个);汤碗:6÷3=2(个)。
共计:6+3+2=11(个)→每桌的总碗数。
这样野营的同学正好可以安排:55÷11=5(桌),而每桌都是6人,即共有6×5=3O人参加野营。
此题运用最小公倍数来解,不但可以拓宽六年级同学的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为四、五年级同学开辟了一条解题途径。
2.变形题。
节日期间给某班同学发水果,每人3个桔子,每2人3个苹果,每4人3根香蕉,最后又给每人发1个梨,结果共发水果2OO个,求该班有多少个同学?每种水果各多少个?[分析与解] 每人所发水果情况:桔子3(个);苹果1(个);香蕉(个);梨1(个)。
(l)方程法。
设:共有X人X+3X+1X+X=200解得X=32(人)(2)算术法。
200÷(1+3+l+)=2OO÷6=32(人)(3)最小公倍数法(同学们自己思考列式)。
在求出单位“1”为32人以后,根据分配思想分别算出每种水果的个数,即:桔子3×32=96(个)苹果32×l=48(个)香蕉32×=24(个)梨子1×32=32(个)3.综合题:星期日某车间去郊外植树,休息时每人发2瓶汽水,每3人发2瓶果汁,每6人发2瓶雪碧,结果共发饮料180瓶,在这些人中,每人植一棵松树,每2人植5棵杨树,每3人植4棵柳树,每5人植3棵杏树,求该车间共植树多少棵?〔分析与解〕此题综合性很强,实际上是把前两个分配思想的小题合在一起。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件

千克,已知出油率为40%,问共用了多
少花生去榨油?
2四.连续两次判断单位“1”的问题
3 6
7 1、元旦有3600人到动物园游玩,其 中数成的人34 ,占元25 ,旦成到人野人生数动相物当园于游小玩孩的人小 孩人数有多少人?
2、四年级有学生147人,五年级 学级生学的生人的数人是 数四相年当级于的五年23 ,级六的年67 。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1)某班50人,今天缺席2 人。 求出勤率。 (2)某班50人,今天出勤48人。 求出勤率。 (3)某班今天出勤48人,缺席2 人。求出勤率。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 几分之几”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 转化为
“求相差量是单位“1”的几 分之几”的问题来解答,
相差量÷单位“1”=相差分率
相差量÷单位“1”=相差分率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 ,而不是组合)。
1.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二)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 5
A第:二一周本读书了90全0页书,的第一1周。读了全书的
1 9
,
10
(1)第一周读了多少页?——对应的分率是第一周读了
()
(2)第二周读了多少页?——对应的分率是第二周读了
()
(3)还剩下多少页?——对应的分率是还剩(
)
没读
(4)两周一共读多少页?——对应的分率是两周一共读
了( )
(5)第一周比第二周多读多少页?——对应的分率是第
百分数分数应用题分类复习总结

1、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因为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后面没有单位。
2、读法:先读分母和分数线(即百分号),再读分子。
写法: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互化: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去掉百分号;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两位,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分数,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约分化简即可;分数化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百分数的应用第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作为标准)=分率,例如:命中率、出勤率等等都是这个方法。
1、一本书100页,读了60页,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2、种子发芽的有48棵,不发芽的有2棵,求发芽率是多少。
第二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标准量)×分率=对应量1、全班有50人,女生占20%,男生有多少人?2、有一杯盐水,水和盐的比是1:3,这杯盐水共有180克,水和盐各有多少克?第三类:“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对应量÷对应分率=标准量1、路修了20%后,正好是40米,这条路有多少米?2、路修了20%后,还剩下40米没修,这条路有多少米?3、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第四类: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比字后的量为标准量)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部分是乙的百分之几,用(甲-乙)÷乙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表示乙比甲少的部分是甲的百分之几,用(甲-乙)÷甲1、今年总产量是100吨,去年是8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了百分之几。
总结:解应用题的画图的方法:1、找出标准量;2、画出单位1;3、根据题意在上方标出题目给的量(带单位数量);在下方标出分率(没带单位的分数或百分数)4、看求什么,是求对应量还是求标准量,如果已知单位“1”求对应量用乘法:(标准量)×分率=分率对应数量;如果未知单位“1”用除法:对应量÷对应分率=标准量,也可以用方程的:标准量(设为未知数)×分率=对应量方法练习题一.填空:1、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分数和百分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概念,也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本文将探讨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概念。
一、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1.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是我们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基础。
在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时,我们可以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计算。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将其写为最简形式。
例如,要计算 1/4 + 2/3,我们可以找到 4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为 12,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都改为 12,得到 3/12 + 8/12 = 11/12。
最后,我们发现结果已经是最简形式,即 11/12。
2. 分数的比较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时,可以通过化简分数的方法来进行。
我们将两个分数都化简为相同的分母,然后比较它们的分子大小。
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例如,要比较 2/5 和 3/8 的大小,我们可以将两个分数化简为相同的分母,得到 16/40 和 15/40。
由于分子相同,所以分母小的 15/40 较大。
二、百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1. 百分数的转化在解决百分数应用问题时,我们有时需要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或者将分数或小数转化为百分数。
这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例如,将 75% 转化为分数,我们可以将百分数的百分数记为分子,分母为 100,得到 75/100。
然后,我们还可以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得到 3/4。
2. 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商业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打折、涨价等问题,这些都是通过百分数来表示的。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将折扣或涨价的百分数应用于原价,来计算最终的价钱。
另外,百分数也常用于表示比率、概率和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百分数来了解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分析某个群体的特征等。
三、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1. 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问题时,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和复习精修订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和复习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1,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
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20+22 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51-51)=70(千克)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290+10)÷(1-20%-50%)=1000(千克)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练习题※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少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207,男职工占1-207=20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3相对应。
全厂的人数为:144÷(1-207-207)=480(人) 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52,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31后余下的(1-52)。
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52)=400(千克)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3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400÷(1-31)=600(千克)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数和百分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概念,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首先,对于分数的应用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1. 将问题转化为分数形式:有些问题可能给出了一个小数或百分数,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分数形式进行运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0.5,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1/2,这样更有利于计算。
2. 找到最小公倍数:在一些问题中,我们需要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但分母不同。
这时,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后再进行运算。
3. 分数的化简:有些问题中,我们需要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这可以通过寻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将其约分得到最简形式。
其次,百分数的应用题也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1. 百分数的转化:有些问题可能给出了一个分数或小数,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百分数形式。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0.75,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75%。
2. 百分数的运算:在一些问题中,我们需要进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对于加减运算,我们可以先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然后进行运算;对于乘除运算,我们可以直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后进行运算。
3. 百分数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百分数常常用于描述比例、增长率、减少率等。
因此,我们需要理解百分数与实际问题的关联,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除了上述技巧,我们还需要注意解题过程中的细节。
例如,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在解答问题时,要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将其与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相结合。
总之,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熟练地应用这些技巧,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专题复习题及知识归纳(分数乘除、比、百分数应用、简便运算、解方程)

1、找单位“1”: 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2、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占”、“相当于”“是”、“比”是 “ =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一、已知单位“1”的量1、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一个数×几倍;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4、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5、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 - 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1、小明看一本120页的书,已看了52。
还剩下多少页没看?2、一台电脑原来售价7200元,现在降价81。
现在每台售价多少元?3、修一条长28千米的公路,上午修了41,下午修了72。
还剩下多少千米没修?4、白兔只数的512等于黑兔的只数,白兔有144只,黑兔有多少只?5、小华看一本72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 ,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14 ,小华第二天看了多少页?6、农具厂原计划全年生产农具7200件,实际每月都比计划增产110,照这样计算,全年一共增产多少件?7、一批水泥,用去12吨,剩下的是用去的59 ,这批水泥有多少吨?8、益华电脑城有电脑220台,第一天卖出14 ,第二天卖出剩下的415,第二天卖出后还剩多少台?9、饭店买来面粉78 吨,第一天用去它的314 ,第二天又用去316吨,两天共用去面粉多少吨?10、五年级同学收集树种56千克,六年级收集的比五年级多 47 ,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收集树种多少千克?11、一根绳子长1513米,用去53。
(完整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整理和复习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整理和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整、小数倍数关系应用题的继续和深化,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既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
小学即将毕业阶段,如何通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方法的复习,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解题方法,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目的,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以下一些典型方法,以飨读者。
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
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1【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
原5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 ■克剩下師克I _________ J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 7------ 卜--------------- *----------------- "第一挨用去第二;ir用去1 1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X(1 -------------------- )=20+225 5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 1—1)=70 (千克)5 5【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X(1 —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290+10)-(1—20%—50%)=1000 (千克)、对应思想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1,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
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51-51)=70(千克)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290+10)÷(1-20%-50%)=1000(千克)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练习题※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少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207,男职工占1-207=20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3相对应。
全厂的人数为:144÷(1-207-207)=480(人)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52,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31后余下的(1-52)。
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52)=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3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400÷(1-31)=600(千克)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
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
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1、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把分数变成份数进行“率”的转化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是将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男生是这样的4份,学生总人数为这样的(4+5)份,求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份是(4+5)份的几分之几4÷(4+5)=94 兄弟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弟的钱数是兄的54,若弟给兄4元,则弟的钱数是兄的32,求兄弟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分析与解]兄弟两人的总钱数是不变量,把它看作单位“1”,原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544+,后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322+,则两人的总钱数为: 4÷(544+-322+)=90(元)弟原来的钱数为:90×544+=40(元)兄原来的钱数为:90-40=50(元)2、直接运用分率计算进行“率”的转化 甲是乙的32,乙是丙的54,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甲是乙的32,乙是丙的54,求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就是求54的32是多少54×32=158某工厂计划一月份生产一批零件,由于改进生产工艺,结果上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3,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了51,这样全月实际生产了1980个零件,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个[分析与解]51是以上半月的产量为“1”,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51,即下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3×(1+51)=2518。
则计划的(53+2518)为1980个,计划生产个数为: 1980÷[53+53×(1+51)]=1500(个)3、通过恒等变形,进行“率”的转化【例9】甲的54等于乙的73,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由条件可得等式:甲×54=乙×73方法1:等式两边同除以54得:甲×54=乙×73÷54甲=乙×2518方法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甲∶乙=73∶54化简得:甲∶乙=15:28 即甲是乙的2518。
【例10】五(2)班有学生54人,男生人数的75%和女生人数的80%都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而未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刚好相等,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 由条件可得等式:男生人数×(1-75%)= 女生人数×(1-8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就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
女生人数:54÷(1+54)=30(人) 男生人数:54-30=24(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
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部分量不变有两种糖放在一起,其中软糖占209,再放入16块硬糖以后,软糖占两种糖总数的41,求软糖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硬糖块数、两种糖的总块数都发生变化,但软糖块数不变,可以确定软糖块数为单位“1”,则原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209)÷209=911倍。
加入16块硬糖以后,后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41)÷41=3倍,这样16块硬糖相当于软糖的3-911=916倍,从而求出软糖的块数。
16÷[(1-41)÷41-(1-209)÷209]=9(块) 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读了几天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81,后来他又读了2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61,这本课外读物共有多少页[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都发生了变化,但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变,可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原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811+,又读了20页后,这时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611+,这20页占这本书总页数的(611+-811+),则这本课外读物的页数为: 20÷(611+-811+)=630(页)【例13】兄弟三人合买一台彩电,老大出的钱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21,老二出的钱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31,老三比老二多出400元。
问这台彩电多少钱[分析与解]从字面上看21和31的单位“1”都是其他两人出钱的总数,但含义是不同的,21是以老二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 31是以老大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
但三人出钱的总数(彩电价格)是不变的,把它确定为单位“1”,老大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211+,老二出的钱相当于彩电价格的311+,老三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211+-311+=125,400元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25-311+=61。
这台彩电的价格为: 400÷(1-211+-311+-311+)=2400(元)五、假设思想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1、推测性假设法推测性假设法是通过假定,再按照题的条件进行推理,然后调整设定内容,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例14】一条公路修了1000米后,剩下部分比全长的53少2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由题意知,假设少修200米,也就是修1000-200=800(米),那么剩下部分正好是全长的53,因此已修的800米占全长的(1-53),所以这条公路全长为:(1000-200)÷(1-53)=2000(米)2、冲突式假设法冲突式假设法是解应用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通过对某种量的大胆假设,再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比较,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15】甲、乙两班共有96人,选出甲班人数的41和乙班人数的51,组成22人的数学兴趣小组,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假设两班都选出41,则选出96×41=24(人),假设比实际多选出24-22=2(人)。
调整:这是因为把选出乙班人数的51假设为选出41,多算了41-51=201,由此可先算出乙班原来的人数。
(96×41-22)÷(41-51)=40(人)甲班原来的人数: 96-40=56(人)【例16】某书店出售一种挂历,每售出1本可得18元利润。
售出一部分后每本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
已知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32。
书店售完这种挂历共获利润2870元。
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分析与解]根据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32,我们假设减价前出售的挂历为3本,减价出售的挂历为2本,则售出这2+3=5(本)挂历所获的利润为: 18×3+(18-10)×2=70(元)这与实际共获利润2870元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调整:这是因为把出售的挂历假设为5本,根据实际共获利润是假设所获利润的2870÷70=41倍,实际共售出挂历的本数也应该是假设5本的41倍。
即5×41=205(本)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17】某工厂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二车间的54多16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4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相等,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有如下数量关系:第一车间人数+40人=第二车间人数-40人 解:设第二车间有X 人。
54X+16+40=X -40 解得: X=480 第一车间人数为:54X+16=54×480+16=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