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成本计算表(.doc
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

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摘要:1.引言: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的概述2.成本计算表的内容3.成本计算表的优点4.成本计算表的实际应用5.结论: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以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为例,探讨成本计算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成本计算表的内容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原材料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则包括设备折旧费、维修费等。
2.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销售费用包括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广告费、运输费等;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等。
3.利润:通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可以得出产品的利润。
利润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本计算表的优点1.精确计算:成本计算表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2.有助于成本控制:通过成本计算表,企业可以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从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便于分析和决策:成本计算表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四、成本计算表的实际应用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成本计算表,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成本计算表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过高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成本计算表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原材料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论装配车间立竣一号机床成本计算表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成本计算表

10,004.13 336,089.96 0.08 0.65 0.24 0.03 112,360 ########### ########### 14% 73,390.88 458%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9,450.62
9,984.95 12,064.25
10,266.78 13,094.13 59,945.73
29,702.35 25,158.38 109,279.74 -
19,279.77 5,708.45 28,386.30
18,490.72 11,681.73 41,171.98
19,676.10 1.退货物流损失费 2.索赔费
3.质量体系审核(内外审) 三方审核费用
QCC活动、质量说法经费、质量奖励、 技能比武大赛、质量宣传 质量检验、检测类设备、仪器仪表预防性 6.仪器设备预防性维护费用 仪器设备预防性维护费用 维护费用(AOI、SPI、ICT、FCT、 ATE,试验类设备) 小计 品质保证 1.质量管理人员薪金 2.校正、 计量费用 3.试验检验费 4.产品试验用的材料 消耗 (样机领用) 人员工资 1、检测设备的维修、校准费用 产品试验检验费用 破坏性试验费用
-
115,619.50 工程\行政 83,425.76 制造/SMT 314,320.90
-
-
物流 质量
-
-
-
-
5,610.92
36,084.34
5,369.97
4,477.16
9,847.13
-
64,396.70 质量
质量成本费用项目明细表(文件)

有关购置设备、工艺研究、检测手段改进的费用,包括产品创优、整顿质量措施费、QCC小组活动费、质量月活动费等
由费用支出部门填报、交品保部确认、分类后方可报销
公司财务部按月累计
4
供方质量
评审费
对供应商产品和体系进行现场监查、审核和指导所发生的费用
参与人员的差旅费和补贴等费用
相关费用
按原有方法由财务累计
财务部按月提供品保部
11
检测设备检定费
检测设备的校准、标准审核所支付费用
送外检定费、差旅费、标准审核费等
品保部计量室填报交本部办公室界定并登记后到财务报销
公司财务部按月累计
12
检测设备
维修费
投入的检验设备、设施、仪器及相应的维修及折旧费用
相关费用
按原有方法由财务累计
财务部按月提供品保部
市场部/客户服务部整理相关资料给到品保部登记
品保部按月累计
22
退货损失费
因产品质量未达标准造成顾客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
产品包装损失费、运输费和退回产品的净损失等
市场部/客户服务部整理相关资料给到品保部登记
品保部按月累计
23
降级/折价损失费
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
销售价格与折价后的差价损失
市场部/客户服务部整理相关资料给到品保部登记
品保部按月累计
24
产品返工费
根据保修规定,为顾客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保修人员的工资总额和提取的福利基金
更换产品成本、工资总额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按品质月报中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品保部按月累计
25
其它
因质量问题引起的除以上项目之外的外部损失
产品质量成本计算表

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以及达不到这一要求时发生的全部损失。
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即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有时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
扩展资料:
P代表生产率,Q代表质量,C代表成本,T代表通过时间或生产周期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成本分类:
1、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是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4、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质量成本控制:成本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控制

本资料由弗布克原创,版权归属弗布克,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仅可用于个人学习、交流等非商业性用途!质量成本控制4.6.1 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是指在执行质量管理系统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更明确地说,就是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时,必须通过计划、执行、考核、改善,即PDCA循环来改善过程的缺失。
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产品或工作做不好,以致必须重新加工或修理,甚至报废,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统称为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具体说明如表4-24所示。
表4-24 质量成本构成表4.6.2 预防成本控制1.预防成本分析企业的预防成本约占全部质量成本的10%。
预防成本分析内容如表4-25所示。
预防成本分析表表4-252.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如表4-26所示。
表4-26 控制预防成本的方法4.6.3 鉴定成本控制1.鉴定成本分析企业的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的25%~30%。
鉴定成本分析的内容如表4-27所示。
表4-27 鉴定成本分析表2.降低鉴定成本的方法降低鉴定成本的方法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全检或免检抽样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最少的检验成本下所执行的抽样作业,并以抽样结果来判定抽样批次的允收或拒收。
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非常高的风险。
当误差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数倍于原先的检验成本。
(2)检验与测试计划检验与测试是制程管制的重要作业,常见的方法有作业人员自主检测、线上全检、首件检测、巡回检测、源流检测等。
质量人员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定期检讨其实用性,如果发现有影响质量成本现象的,应立即检讨改善。
(3)设备与方法改善优良的设备、自动化的作业方法能降低对检验的要求,因此在购置设备以及设计制造方法时,应具备以下观念。
①提供较快、较自动化的设备,减少检验频率。
②提供较自动化的检验设备,减少质量检验员的需求。
③直接在生产设备上建立“即时检验系统”。
品质成本计算

品质成本计算在现代商业领域中,为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能够得到保证。
然而,这些投入所产生的成本并不是单纯的资金支出,而是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因素,被称为品质成本。
本文将探讨品质成本的定义、分类以及计算方法。
一、品质成本的定义品质成本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为满足品质要求而产生的所有成本。
它包括了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三个主要部分。
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进行的投入。
它包括了培训员工、制定工艺规范、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成本。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为了检测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品质要求而进行的投入。
它包括了质检过程中的检测设备、人员工资以及抽样检测所需的成本。
3. 故障成本: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后果所带来的成本。
它包括了售后服务、产品召回、赔偿等方面的成本。
二、品质成本的分类按照发生的阶段和原因,品质成本可分为内部品质成本和外部品质成本两类。
1. 内部品质成本:内部品质成本是在产品或服务内部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了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
它们主要由企业自行承担,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符合要求。
2. 外部品质成本:外部品质成本是在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之后,由于品质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它主要包括了故障成本,由客户或者企业的供应商承担。
三、品质成本的计算方法品质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指标和模型来进行衡量。
1. 品质损失指数(QLI):品质损失指数是用来评估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程度的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QLI = 内部品质成本 / 全部成本(包括内外部品质成本)2. 正品率:正品率是用来衡量企业产品合格率的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正品率 = 正品数量 / 总数量 * 100%3. 交付后品质成本率:交付后品质成本率是用来衡量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后果所占销售额的比例。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1. 引言质量成本核算是一项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控制产品或服务质量所需的成本。
通过核算质量成本,组织可以识别问题的成本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介绍质量成本核算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质量成本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质量成本的概念和重要性质量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质量有关的所有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失误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质量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成本,例如培训员工、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系统等。
评估成本是为了发现和评估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例如检测产品的质量、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等。
失误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引发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所产生的成本,例如返工、退货和赔偿等。
质量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于:•识别问题成本和风险: 通过核算质量成本,组织可以清楚地了解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从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核算,组织可以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评估质量管理绩效: 质量成本核算可以为组织评估质量管理绩效提供依据,以确定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质量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质量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
它包括以下方面的费用:•培训成本: 为员工提供质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成本。
•设备投资: 用于购置和维护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系统: 设计、实施和维护质量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成本。
预防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直接计算或间接计算的方式。
直接计算是指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例如培训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
间接计算是指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估算,例如员工薪资的一定比例用于质量培训的成本。
3.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为了发现和评估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
它包括以下方面的费用:•检测和测试: 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质量检测和测试所产生的成本,例如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费用。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Quality Cost)目录∙ 1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 质量成本的含义∙ 3 质量成本的特点∙ 4 现代质量成本具有的特征∙ 5 质量成本的优化∙ 6 质量成本的计量∙7 质量成本的管理∙8 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o8.1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和内容o8.2 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9 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10 质量成本项目构成图∙11 参考文献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
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
例如,先后在哈尔滨、株洲、桂林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工厂进行了试点,然后逐步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现在全国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数以万计,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些企业或整个行业,开始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质量成本的含义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
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运行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