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中考第一轮复习二次函数.提高班.学生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 二次函数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 二次函数 人教新课标版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从实际问题的情境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认识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一些基本性质,学习怎样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另一部分是二次函数模型.通过分析实例,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次函数综合了初中所学的函数知识,它把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等知识综合起来,是初中各种知识的总结.二次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数学模型,将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本章难点】 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1.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要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及数形结合思想熟练地画出抛物线的草图,然后结合图象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简单的二次函数y =ax 2(a ≠0)开始,总结、归纳其性质,然后逐步扩展,从y =ax 2+k ,y =a (x -h )2一直到y =ax 2+bx +c ,最后总结出一般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降低了学习难度.2.在研究抛物线的画法时,要特别注意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列表时,自变量x 的选取应以对称轴为界进行对称选取,要结合图象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主要特征.3.有关一元二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知识是学习二次函数内容的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探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同时,在学习本章时,要深刻理解两种思想和两种方法,两种思想指的是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方法指的是待定系数法和配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要认真总结并积累经验小结3 中考透视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还出现了设计新颖、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点的阅读理解题、开放性探索题和函数的应用题,尤其是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压轴题,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这一类题,试题考查的范围既有函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探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特别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边角关系、圆的切线以及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的综合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网络结构图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专题总结及应用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专题解读】 对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一直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同时也是综合性解答题的基础,需牢固掌握.例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26-84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 >0;②c >0;③b 2-4a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分析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 <0;∵抛物线与y 轴交于正半铀,∴c >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b 2-4ac >0.故②③正确.故选C .【解题策略】 解此类题时,要注意观察图象的开口方向、与y 轴交点的位置以及与x 轴交点的个数.例2 若y =ax 2+bx +c ,则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x -1 0 1 ax 2 1 ax 2+bx +c83A .y =x 2-4x +3B .y =x 2-3x +4C .y =x 2-3x +3D .y =x 2-4x +8分析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x =1时,ax 2=1,所以a =1.当x =-1时,ax 2+bx +c =8,当x =0时,ax 2+bx +c =3,所以c =3,所以1×(-1)2+b ×(-1)+3=8,所以b =-4.故选A .【解题策略】 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是x =1时,ax 2=1,x =0时,ax 2+bx +c =3和x =-1时,ax 2+bx +c =8.例3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1的大致图象如图26-85所示,则函数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分析 由图象可知a <0,2ba-<0,则b <0,所以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故选A .【解题策略】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决定了a 的符号,b 的符号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共同决定.例4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其中a >0,b >0,c <0),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的开口一定向上;②图象的顶点一定在第四象限;③图象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y 轴的右侧.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分析 由a >0,得抛物线开口向上,由2ba-<0,得对称轴在y 轴左侧,由c <0可知抛物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上,可得其大致图象如图26—86所示,因此顶点在第三象限,故①③正确.故选C.【解题策略】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性质,解题时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例5 若A 113,4y ⎛⎫- ⎪⎝⎭,B 25,4y ⎛⎫- ⎪⎝⎭,C 31,4y ⎛⎫ ⎪⎝⎭为二次函数y =x 2+4x +5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分析因为y=x2+4x+5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所以x=134-与x=-34的函数值相同,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当54-<34-<14时,y2<y1<y3.故选B.【解题策略】此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增减性和对称轴,讨论抛物线的增减性需在对称轴的同侧考虑,因此将x=134-的函数值转化为x=-34的函数值.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1与y=-32(x-1)2的图象大致是(如图26—87所示) ( )分析直线y=-x+1与y轴交于正半轴,抛物线y=-32(x-1)2的顶点为(1,0),且开口向下.故选D.专题2 抛物线的平移规律【专题解读】当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相同时,图象的形状相同,即开口方向、大小相同,只是位置不同,所以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平行移动,移动时,其一,把解析式y=ax2+bx+c化成y=a(x-h)2+k的形式;其二,对称轴左、右变化,即沿x轴左、右平移,此时与k的值无关;顶点上、下变化,即沿y轴上、下平移,此时与h的值无关.其口诀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例7 把抛物线y=-2x2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 )A.y=-2(x+1)2 B.y=-2(x-1)2C.y=-2x2+1 D.y=-2x2-1分析原抛物线的顶点为(0,0),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顶点为(0,1).故选C.【解题策略】解决此题时,可以用“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口诀来求解,也可以根据顶点坐标的变化来求解.例8 把抛物线y=x2+bx+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 +5,则 ( )A.b=3,c=7 B.b=6,c=3C.b=-9,c=-5 D.b=-9,c=21分析y=x2-3x+5变形为y=232x⎛⎫-⎪⎝⎭+5-94,即y=232x⎛⎫-⎪⎝⎭+114,将其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得抛物线y=2332x⎛⎫-+⎪⎝⎭+114+2,即y=x2+3x+7,所以b=3,c=7.故选A.【解题策略】此题运用逆向思维解决了平移问题,即抛物线y=x2+bx+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y=x2-3x+5,那么抛物线y=x2-3x+5则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y =x 2+bx +c .专题3 抛物线的特殊位置与函数关系的应用【专题解读】若抛物线经过原点,则c =0,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已知,则2ba-和244ac b a -的值也被确定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由抛物线的特殊位置可以确定系数a ,b ,c 以及与之有关的代数式的值.例9 如图26-88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3ax +a 2-1的图象,则a 的值是 .分析 因为图象经过原点,所以当x =0时,y =0,所以a 2-1=0,a =±1,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a =-1.故填-1:专题4 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专题解读】 在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函数y =ax 2+bx +c 在顶点24,24b ac b a a ⎛⎫-- ⎪⎝⎭处取得最值.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开口向上,顶点最低,当x =2ba-时,y 有最小值为244ac b a -;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开口向下,顶点最高,当x =2ba-时,y 有最大值为244ac b a -.例10 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2x +4y =5,则x +2y 的最大值为 .分析 x 2+2x +4y =5,4y =5-x 2-2x ,2y =12(5-x 2-2x ),x +2y =12(5-x 2-2x )+x ,整理得x +2y =-12x 2+52.当x =0时,x +2y 取得最大值,为52.故填52. 专题 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专题解读】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理解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对应值,就是解方程,已知函数值的范围,求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解不等式.例11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的图象经过点(2,0),(-1,6).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不用列表,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分析 (1)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组,求a ,b 的值即可.(2)观察图象求出y >0的解集.解:(1)由题意可知,当x =2时,y =0,当x =-1时,y =6,则420,6,a b a b +=⎧⎨-=⎩解得2,4.a b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2-4x .(2)图象如图26—89所示,由图象可知,当y >0时,x <0或x >2.【解题策略】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其实质就是先根据题意寻求方程组,并解方程组,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6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专题解读】 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需要三个独立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设法.(1)设一般式:y =ax 2+bx +c (a ≠0).若已知条件是图象经过三个点,则可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将已知条件代入,即可求出a,b,c的值.(2)设交点式:y=a(x-x1)(x-x2)(a≠0).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x1,0),(x2,0),则可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x1)(x-x2),将第三点(m,n)的坐标(其中m,n为已知数)代入,求出待定系数a,最后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式.(3)设顶点式:y=a(x-h)2+k(a≠0).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方程与最大值(或最小值),则可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h)2+k,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出待定系数a,最后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式.(4)设对称点式:y=a(x-x1)(x-x2)+m(a≠0).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对称点(x1,m),(x2,m),则可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x1)(x-x2)+m(a≠0),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得待定系数a,m,最后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式.例12 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解析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6),(1,-2)和(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与y轴的交点为(0,-5),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1,0)两点,且经过点M(0,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4)已知抛物线经过(-3,4),(1,4)和(0,7)三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 (1)已知图象上任意三点的坐标,可选用一般式,从而得到关于a,b,c的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应选用顶点式.(3)由于A(-l,0),B(1,0)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因此应选用交点式.(4)显然已知条件是抛物线经过三点,故可用一般式,但由于(-3,4),(1,4)是抛物线上两个对称点,因此选用对称点式更简便.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将(-1,-6),(1,-2)和(2,3)分别代入,得6,2,423,a b ca b ca b c-+=-⎧⎪++=-⎨⎪++=⎩解得1,2,5.abc=⎧⎪=⎨⎪=-⎩∴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5.(2)∵抛物线的顶点为(-1,-3),∴设其解析式为y=a(x+1)2-3,将点(0,-5)代入,得-5=a-3,∴a=-2,∴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3.即y=-2x2-4x-5.(3)∵点A(-1,0),B(1,0)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1),将点M(0,1)代入,得1=-a,∴a=-1,∴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1),即y=-x2+1(4)∵抛物线经过(-3,4),(1,4)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4,将点(0,7)代入,得7=a·3·(-1)+4,∴a=-1,∴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4,即y=-x2-2x+7.【解题策略】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4种不同的设法是指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寻求最简的求解方法,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2)在选用不同的设法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当已知条件不是上述所列举的4种情形时,应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如果采用交点式、顶点式或对称点式,最后要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形式.三、思想方法专题 专题7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解读】 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来讨论,也可以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例13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26-90所示,则点A (a ,b )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分析 由图象开口方向向下可知a <0,由对称轴的位置可知x =2ba->0,所以b >0,故点A 在第二象限.故选B .【解题策略】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观察图象的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的位置. 专题8 分类讨论思想【专题解读】 分类讨论是对问题的条件逐一进行讨论,从而求得满足题意的结果.例14 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y 轴交于点A (0,3),与x 轴交于B (1,0),C (5,0)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 为线段OA 的一个三等分点,求直线DC 的解析式;(3)若一个动点P 自OA 的中点M 出发,先到达x 轴上某点(设为点E ),再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某点(设为点F ),最后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 ,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总路径的长.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求a ,b ,c 的值.(2)用分类讨论法求直线CD 的解析式.(3)根据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问题.解:(1)根据题意,得c =3,所以30,25530,a b a b ++=⎧⎨++=⎩解得3,518.5a b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5x 2-185x +3.(2)依题意可知,OA 的三等分点分别为(0,1),(0,2),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 x +b ,当点D 的坐标为(0,1)时,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5x +1,当点D 的坐标为(0,2)时,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25x +2. (3)由题意可知M 30,2⎛⎫⎪⎝⎭,如甲26-91所示,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M ′30,2⎛⎫- ⎪⎝⎭,点A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x =3的对称点为A ′(6,3),连接A ′M ′,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间线段最短可知,A ′M ′的长就是点P 运动的最短总路径的长.所以A ′M ′与x 轴的交点为所求的E 点,与直线x =3的交点为所求的F 点. 可求得直线A ′M ,的解析式为y =34x -32. 所以E 点坐标为(2,0),F 点坐标为33,4⎛⎫⎪⎝⎭,由勾股定理可求出A ′M ′=152. 所以点P 运动的最短总路径(ME +EF +FA )的长为152. 【解题策略】 (2)中点D 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中的关键是利用轴对称性找到E ,F 两点的位置,从而求出其坐标,进而解决问题.专题9 方程思想【专题解读】 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时,可转化为二次函数y =0或x =0,通过解方程解决交点的坐标问题.求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例15 抛物线y =x 2-2x +1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分析 可设x 2-2x +1=0,Δ=(-2)2-4×1×1=0,可得抛物线y =x 2-2x +1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故选B .【解题策略】 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点的个数可由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o(a ≠0)的根的个数来确定.专题10 建模思想【专题解读】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再用二次函教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16 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每箱进价为40元的苹果,物价部门规定每箱售价不得高于55元,市场调查发现,若以每箱50元的价格销售,平均每天销售90箱,价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 (1)求平均每天的销售量y (箱)与销售价x (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该批发商平均每天的销售利润W (元)与销售价x (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每箱苹果的销售价为多少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分析 (1)原来每箱售价50元,价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若提高(x -50)元,则平均每天少销售3(x -50)箱,所以提价后每天销售[90-3(x -50)]箱,即y =90-3(x -50).(2)每天的销售利润可用(x -40)[90-3(x -50)]来表示.(3)建立W 和x 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利润的最值. 解:(1)y =90-3(x -50),即y =-3x +240.(2)W =(x -40)(-3x +240)=-3x 2+360x -9600,(3)∵a =-3<0,∴当x =2ba-=60时,W 有最大值, 又∵当x <6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55时,W 取得最大值为1125元,即每箱苹果的销售价为55元时,可获得1125元的最大利润.【解题策略】 求实际问题的最值时,可通过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来求解. 例17 某公司经销某品牌运动鞋,年销售量为10万双,每双鞋按250元销售,可获利25%,设每双鞋的成本价为a 元. (1)试求a 的值;(2)为了扩大销售量,公司决定拿出一定量的资金做广告,根据市场调查,若每年投入广告费为x(万元),则产品的年销售量将是原销售量的y倍,且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26—92所示,可近似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年利润S(万元)与广告费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广告费x(万元)在什么范围内时,公司获得的年利润S(万元)随广告费的增多而增多.(注:年利润S=年销售总额-成本费-广告费) 解:(1)由题意得a(1+25%)=250,解得a=200(元).(2)①依题意可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1,则421 1.36,1641 1.64,a ba b++=⎧⎨++=⎩,解得0.01,0.2,ab=-⎧⎨=⎩∴y=-0.01x2+0.2x+1.②S=(-0.01x2+0.2x+1)×10×250-10×200-x,即S=-25x2+499x+500,整理得S=-25(x-9.98)2+2990.01.∴当0≤x≤9.98时,公司获得的年利润随广告费的增多而增多.例18 某宾馆有客房100间供游客居住,当每间客房的定价为每天180元时,客房会全部住满.当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5间客房空闲.(注:宾馆客房是以整间出租的)(1)若某天每间客房的定价增加了20元,则这天宾馆客房收入是元;(2)设某天每间客房的定价增加了x元,这天宾馆客房收入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3)在(2)中,如果某天宾馆客房收入y=17600元,试求这天每间客房的价格是多少元.分析本题是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利润最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设置了三个问题.解:(1)18000(2)y=12-x2+10x+18000(3)当y=17600时,-12x2+10x+400=0,即x2-20x-800=0.解得x=-20(舍去)或x=40.180+40=220,所以这天每间客房的价格是220元.例19 (09·泰安)如图26-93(1)所示,△O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过点A的直线y=3-x+m与x轴交于点E.(1)求点E的坐标;(2)求过A,O,E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解:(1)如图26-93(2)所示,过A作AF⊥x轴于F,则OF=OA cos 60°=1,AF=OF tan 60°=3,∴点A(1,3).代入直线解析式,得3-×1+m=3,∴m=43,∴y=3-x+43.当y=0时,3-x+43=0,解得x=4,∴点E(4,0).(2)设过A,O,E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抛物线过原点,∴c=0,∴3,1640,a ba b⎧+=⎪⎨+=⎪⎩解得3,43.a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2+43x.例20 如图26-94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OA,且OB=2OA,点A的坐标是(-1,2).(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解:(1)如图26-95所示,过点A作AF⊥x轴,垂足为点F,过点B作BE⊥x轴,垂足为点E,则AF=2,OF=1.∵OA⊥OB,∴∠AOF+∠BOE=90°.又∵∠BOE+∠OBE=90°,∴∠AOF=∠OBE.∴Rt△AFO∽Rt△OEB.∴BE OE OBOF AF OA===2∴BE=2,OE=4.∴B(4,2).(2)设过点A(-1,2),B(4,2),O(0,0)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则2,1642,0.a b ca b cc-+=⎧⎪++=⎨⎪=⎩解得1,23,20.abc⎧=⎪⎪⎪=-⎨⎪=⎪⎪⎩∴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x2-32x.例21如图26-96所示,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A(1,0),B(0,2)两点,顶点为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O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点B落到点C的位置,将抛物线沿y轴平移后经过点C,求平移后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解:(1)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A(1,0),B(0,2)两点,∴01,200,b cc=++⎧⎨=++⎩解得3,2,bc=-⎧⎨=⎩∴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2.(2)∵A(1,0),B(0,2),∴OA=1,OB=2,可得旋转后C点的坐标为(3,1).当x=3时,由y=x2-3x+2得y=2,可知抛物线y=x2-3x+2过点(3,2).∴将原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过点C∴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1.例22 如图26-97所示,抛物线y=ax2+bx-4a经过A(-1,0),C(0,4)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m,m+1)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的坐标.解:(1)∵抛物线y=ax2+bx-4a经过A(-1,0),C(0,4)两点,∴40,4 4.a b aa--=⎧⎨-=⎩解得1,3. a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4.(2)如图26-98所示,点D(m,m+1)在抛物线上,∴m+1=-m2+3m+4,即m2-2m-3=0,∴m=-1或m=3.∵点D在第一象限,∴点D的坐标为(3,4).由(1)得B点的坐标为(4,0),∴OC=OB,∴∠CBA=45°.设点D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点E.∵C(0,4),∴CD∥AB,且CD=3,∴∠ECB=∠DCB=45°,∴E点在y轴上,且CE=CD=3.∴OE=1,∴E(0,1).即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的坐标为(0,1).2011中考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8,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bx-3=0的一根为-3,在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上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关键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判断函数值的大小.2.(2011黑龙江牡丹江,18,3分)抛物线y=ax2+bx﹣3过点(2,4),则代数式8a+4b+1的值为()A、﹣2B、2C、15D、﹣15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代数式求值。
第6讲 “将军饮马”最值问题—提高班

【巩固】已知⊙ O 的直径 CD 为 4 , AOD 的度数为 60 °,点 B 是的中点,在直径 CD 上找 一点 P ,使 BP AP 的值最小,并求 BP AP 的最小值.
O C
A B D
【变式】如图,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8,BD=6,点 E,F 分别是边 AB,BC 的中点, 点 P 在 AC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 PE+PF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和 AB 上的动点,则 BM+MN 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6
【题 3】如图所示,已知 Rt△ ABC 中,∠B=90°,AB=3,BC=4,D、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E 是 BC
上动点,则△ DEF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2+
B.2+
C.
D.6
【题 4】如图,在 Rt△ ABC 中,∠ ACB=90°,∠ ABC=60°,BC=4,E 是 AB 边的中点,F 是 AC 边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
成长手册
第 1 页 共 12 页
让进步看得见
最值问题
模块一 温故知新
【题 1】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 E,过点 E 作 MN∥BC 交
AB 于 M,交 AC 于 N,若 BM+CN=9,则线段 MN 的长为
.
【题 2】已知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E 分别为 AB、AC 上的点,且 BD=AE,EB 与 CD 相交于点 O,EF⊥CD 于点 F.求证:OE=2OF.
则(1)EF=
;
(2)若 D 是 BC 边上一动点,则△ EFD 的周长最小值是.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第一章: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1.1 二次函数的定义解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 ax^2 + bx + c强调a、b、c系数的含义和作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介绍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等利用图形软件绘制几个典型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1.3 二次函数的性质讨论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周期性等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图像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第二章:二次函数的顶点式2.1 顶点式的定义解释顶点式:y = a(x h)^2 + k强调顶点(h, 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2.2 利用顶点式求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顶点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顶点式求解最值问题2.3 顶点式的应用讨论顶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几何问题等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顶点式解决第三章: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1 解析式的定义解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 = ax^2 + bx + c强调解析式与顶点式的关系3.2 利用解析式求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解析式求解最值问题3.3 解析式的应用讨论解析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方程求解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析式解决第四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1 图像与性质的关系讨论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判断二次函数的性质4.2 开口方向与a的关系解释开口方向与a的关系: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开口方向判断二次函数的性质4.3 对称轴与顶点的关系解释对称轴与顶点的关系:对称轴为x = h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对称轴判断二次函数的性质第五章: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5.1 实际应用的基本形式讨论二次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形式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5.2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值问题、优化问题等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5.3 实际应用的拓展讨论二次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二次函数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第六章: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6.1 二次函数与线性函数的组合解释二次函数与线性函数组合的形式,如y = ax^2 + bx + c 与y = dx + e 的组合强调组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2 利用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函数交点问题、不等式问题等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综合应用解决6.3 综合应用的拓展讨论综合应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综合应用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第七章:二次函数与不等式7.1 二次不等式的定义解释二次不等式的形式,如ax^2 + bx + c > 0强调解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7.2 利用图像解决二次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解决二次不等式问题,如找出不等式的解集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7.3 二次不等式的拓展讨论二次不等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工程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二次不等式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第八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8.1 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解释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如最大值、最小值强调最值与对称轴、顶点的关系8.2 利用顶点式求解最值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顶点式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顶点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8.3 最值问题的拓展讨论最值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最值问题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第九章:二次函数与几何问题9.1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解释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如圆、椭圆、抛物线等强调二次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9.2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问题,如求解三角形面积、距离问题等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几何问题9.3 几何问题的拓展讨论几何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几何问题应用于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第十章:二次函数的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强调综合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训练巩固所学知识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设计几个综合训练题目,包括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问题,如图像分析、性质判断、实际应用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题目给予学生综合训练的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系数含义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对于图像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也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专题二次函数-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真 (2)写出该抛物线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
题
一般式
顶点式
精
关于x轴对称:__y_=_-_x_2_-_2_x_+_3__;__y_=_-_(_x_+_1_)_2_+_4__。
练
关于y轴对称:__y_=__x_2_-_2_x_-_3__;__y_=__(_x_-_1_)_2_-_4__。
提
升
关于原点对称:_y_=_-_x_2_+_2_x_+_3__;__y_=_-_(_x_-_1_)_2_+_4__。
考点4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变换
检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0.5x2经过平移得到抛
考 交于点A(-1,5),点A与y1的顶点B的距离是4.
点 (1)求y1的解析式;
真 (2)若y2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且y1与y2都经过x轴上的同一点,
题
求y2的解析式.
精
练
提 升
考点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检 1.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是A(-1,0),B(3,0),与y 测
轴的交点是C,顶点是D.若四边形ABDC的面积是18,求抛物线的 考 点 解析式. y=-2x2+4x+6 或 y=2x2-4x-6
精 练
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
)
提 A.x<-4或x>2 B.-4<x<2 C.x<0或x>2 D.0<x<2
升
考点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检 1.二次函数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x1,0)与(x2,0)(x1 测 <x2),方程ax2+bx+c-a=0的两根为m、n(m<n),则下列判断正
初中数学春季班-人教版-初二(学生版)第6讲 中位线定理--提高班

第6讲中位线定理知识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1)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三角形的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1:3.3.三角形中位线逆定理:(1)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典例】例1 (2020春•船营区校级月考)如图,ABC∆周长20,D,E在边BC上,BN和CM分别是ABC⊥,若8BC=,则MN的长为()∠的平分线,BN AE∠和ACB⊥,CM ADA.1B.2C.3D.例2 (2020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4,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12CF BC=,连接CD和EF.(1)求证:DE CF=;(2)求EF的长.【随堂练习】1.(2020春•历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Rt ABC∆中,90B∠=︒,5BC=,12AB=,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CF平分Rt ABC∆的一个外角ACM∠,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则DF的长为()A.5B.8.5C.9D.122.(2020秋•肇源县期末)在ABC⊥,∆中,点M是边BC的中点,AD平分BAC∠,BD ADAB=,20BD的延长线交AC于点E,12AC=.(1)求证:BD DE=;(2)求DM的长.3.(2020•浙江自主招生)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E,F为AB、=.CD中点,连EF交BD、AC于P、Q求证:OP OQ知识点2:中点四边形不同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如下:(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5)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当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不相等且不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周长等于四边形对角线长度之和,面积等于原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典例】例1 (2020秋•南沙区期中)如图,点D 为Rt ABC ∆中的一点,90BAC ∠=︒,AD BD ⊥,3AD =,4BD =,12AC =,E 、F 、G 、H 分别是线段AB 、AC 、CD 、BD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 )A .7B .9C .16D .17例2 (2020秋•岐山县期中)如图,任意四边形ABCD 中,点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连接AC ,BD ,对于四边形EFGH 的形状,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若AC BD =,则四边形EFGH 为菱形B .若AC BD ⊥,则四边形EFGH 为矩形C .若AC BD =,且AC BD ⊥,则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D .若AC 与BD 互相平分,且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例3 (2020春•秦淮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连接EF、FG、GH、HE.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随堂练习】1.(2020春•孝义市期末)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依次连接AO,BO,CO,DO的中点E,F,C,H,得到四边形EFGH,点M是EF的中点,连接OM,若10AB=,则OM的长为.2.(2020春•海陵区校级期中)如图,O为BAC∠内一点,E、F、G、H分别为AB,AC,OC,OB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2)当AB AC∠时,求证:四边形EFGH为矩形.=,AO平分BAC3.(2020春•青云谱区校级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AC DB =.(1)求证:AD BC =;(2)若E ,F ,G ,H 分别是AB ,CD ,AC ,BD 的中点,求证:线段EF 与线段GH 互相平分.综合运用1.(2020春•海安市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 中,1AB =,4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5MN <<B .35MN <C .3522MN <<D .3522MN < 2.(2020春•碑林区校级期中)如图,ABC ∆中,90ACB ∠=︒,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4AE =,6BD =,分别连接AD ,BF ,点M ,N 分别是AD ,BE 的中点,连接MN ,则线段MN 的长( )AB .3C .D3.(2020春•渝中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6∠=︒,AAB=,10BC=,130 =.若点E,F分别是边AD,CD的中点,则EF的长是()∠=︒,AD CD100DA.3B.4C.2D4.(2020•浙江自主招生)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CD=,E、F分别为AD、BC中点,延长BA、FE交于M,延长FE,CD交于N.求证:AME N∠=∠.5.(2020春•西华县期末)如图所示,AC、BD是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且AC BD⊥,已知10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EG=.AC=,86.(2020春•龙岩期末)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2)若3BC=,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AB=,47.(2020春•兰州期末)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E、F、G、H 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若36∆的周长.AB=,求OEFAC BD+=,108.(2020春•工业园区期末)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与CD不平行,E,F,G,H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AB与CD满足条件AB CD=时,四边形EGFH是菱形;②当AB与C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GFH是矩形.9.(2020春•相城区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G、H分别是线段BC、AD、OB、OD的中点,连接EH、HF、FG、GE.(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2)当EF和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GEHF是矩形;(3)当EF和B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GEHF是菱形.10.(2020春•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请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有EF GH说明你的理由.。
二次函数-2023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A.x1=1,x2=-1
B.x1=1,x2=2
C.x1=1,x2=0
D.x1=1,x2=3
(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则不等式的ax2+bx+c<0解集是( C )
A.x<-1 B.x>3 C.-1<x<3 D.x<-1或x>3 y
-1 O 3 x
课堂小结
二次函数
知识梳理
强化 训练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查漏补缺
5.抛物线y=(x+3)(x-1)的对称轴是直线_x_=_-_1___. 6.若抛物线y=x2-8x+c的顶点在x轴上,则c=_-_1____.
7.若抛物线y=x2-4x+k的顶点在x轴下方,则k的取值范围是_k_<__4__.
8.若抛物线yy==xk2x-22-x6+xm+-34与x轴有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k_m≤_≤_3_5且__k_≠__0__. 9.若抛物线y=x2+2x+c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则c的值为__0_或__1_.
1.下列关于抛物线的y=ax2-2ax-3a(a≠0)性质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C )
A.该图象的顶点为(1,-4a); B.该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1,0),(3,0);
C.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若该图象经过(-2,5),一定经过(4,5).
2.抛物线y=(x-t)(x-t-2)(t为常数)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
当堂训练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查漏补缺
1.抛物线y=(x-m)2+(m+1)的顶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 B )
A.m>1
B.m>0
第06讲分式方程(讲义)(原卷版)-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分式方程目 录一、考情分析 二、知识建构考点一 解分式方程题型01 判断分式方程 题型02 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题型03 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类型一 分组通分法 类型二 分离分式法 类型三 列项相消法 类型四 消元法题型04 错看或错解分式方程问题 题型05 解分式方程的运用(新定义运算)题型06 根据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求值题型07 根据分式方程有解或无解求参数题型08 已知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参数 题型09 已知分式方程有整数解求参数考点二 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型01 列分式方程题型02 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一 行程问题 类型二 工程问题 类型三 和差倍分问题 类型四 销售利润问题考点一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增根的概念: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方程的增根.1.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根本区别: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也是判断分式方程的依据.2. 去分母时要把方程两边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记得不要漏乘整式项.3. 分式方程的结果还要代回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中,只有最简公分母不是零的解才是原方程的解.4. 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也是使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的根,它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5. 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使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根,检验是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6. 分式方程有增根与无解并非是同一个概念.分式方程无解,需分类讨论:可能是解为增根,也可能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无解.题型01 判断分式方程题型02 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解分式方程方法:先通过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最后需要检验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分式方程的解.题型03 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类型一分组通分法方法简介:如果整个方程一起通分,计算量大又易出错,观察方程中分母的特点可联想分组通分求解.类型二分离分式法方法简介:每个分式的分母与分子相差1,利用这个特点可采用分类分式法求解类型三列项相消法方法简介:根据分式方程的结果特点,依据公式“1n(n+1)=1n−1n+1”化积为差,裂项相消,简化难度.类型四消元法方法简介:当方程中的分式互为倒数,或不同分式中的分母互为相反式,或方程中分子、分母的二次项与一次项分别相同时,可考虑用换元法.题型04 错看或错解分式方程问题+1,其中x=先化简,再求值:3−xx−4⋅(x−4)+(x−4)解:原式=3−xx−4=3−x+x−4=−1题型05 解分式方程的运用(新定义运算)题型06 根据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求值由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解法是:①根据未知数的范围求出字母的范围;②把使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到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中,求出对应的字母系数的值;③综合①②,求出字母系数的范围.题型07 根据分式方程有解或无解求参数已知分式方程的解确定字母参数,首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用含字母参数的代数式表x,再根据解的情况确定字母参数的取值. 同时要注意原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不能为零.题型08 已知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参数依据分式方程的增根确定字母参数的值的一般步骤:1)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由题意求出增根;3)将增根代入所化得的整式方程,解之就可得到字母参数的值.题型09 已知分式方程有整数解求参数考点二分式方程的应用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理解并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基础数据;列:找到所列代数式中的等量关系,以此为依据列出方程;解:求解方程;验:考虑求出的解是否具有实际意义;+1)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2)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答:实际问题的答案.与分式方程有关应用题的常见类型:题型01 列分式方程【例1】(2022·云南·中考真题)某地开展建设绿色家园活动,活动期间,计划每天种植相同数量的树木,该A.1.4−x=8 1.4+x=8 1.4−2x=8 1.4+2x=8题型02 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一行程问题【例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师生去距学校45千米的吴玉章故居开展研学活动,骑行爱好者张老师骑自行车先行2小时后,其余师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张老师骑车的速度.【变式2-1】(2023青岛市一模)小李从A地出发去相距4.5千米的B地上班,他每天出发的时间都相同.第一天步行去上班结果迟到了5分钟.第二天骑自行车去上班结果早到10分钟.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5倍:(1)求小李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有一天小李骑自行车出发,出发1.5千米后自行车发生故障.小李立即跑步去上班(耽误时间忽略不计)为了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则跑步的速度至少为多少千米每小时?类型二工程问题【例3】(2023重庆市模拟预测)为方便群众出行,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修建某段通往高铁站的快线,已知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乙队的1.5倍,如果两队各自修建快线600m,甲队比乙队少用4天.(1)求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2)现计划再修建长度为3000m的快线,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完成.若甲队每天所需费用为1万元,乙队每天所需费用为0.6万元,求在总费用不超过38万元的情况下,至少安排乙工程队施工多少天?【变式3-1】(2023·重庆渝中·重庆巴蜀中学校考一模)重庆市潼南区是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为全市人民提供了新鲜多样的蔬菜.今年,区政府着力打造一个新的蔬菜基地,计划修建灌溉水渠1920米,由甲、乙两,而乙施工队单独修建这个施工队合作完成.已知乙施工队每天修建的长度是甲施工队每天修建的长度的43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比甲施工队单独修建这项工程需要的天数少4天.(1)求甲、乙两施工队每天各修建多少米?(2)若甲施工队每天的修建费用为13万元,乙施工队每天的修建费用为15万元,实际修建时先由甲施工队单独修建若干天,再由甲、乙两个施工队合作修建,恰好12天完成修建任务,求共需修建费用多少万元?类型三和差倍分问题【例4】(2022·广东深圳·深圳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的喜欢.某商家两次购进冰墩墩进行销售,第一次用22000元,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又用48000元购进同款冰墩墩,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求该商家第一次购进冰墩墩多少个?(2)若所有冰墩墩都按相同的标价销售,要求全部销售完后的利润率不低于2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个冰墩墩的标价至少为多少元?【变式4-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某中学为了让学生体验农耕劳动,开辟了一处耕种园,需倍,用300元在市场上要采购一批菜苗开展种植活动.据了解,市场上每捆A种菜苗的价格是菜苗基地的54购买的A种菜苗比在菜苗基地购买的少3捆.(1)求菜苗基地每捆A种菜苗的价格.(2)菜苗基地每捆B种菜苗的价格是30元.学校决定在菜苗基地购买A,B两种菜苗共100捆,且A种菜苗的捆数不超过B种菜苗的捆数.菜苗基地为支持该校活动,对A,B两种菜苗均提供九折优惠.求本次购买最少花费多少钱.【变式4-2】(2021·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某超市节前购进了甲、乙两种畅销口味的粽子.已知购进甲种粽子的金额是1200元,购进乙种粽子的金额是800元,购进甲种粽子的数量比乙种粽子的数量少50个,甲种粽子的单价是乙种粽子单价的2倍.(1)求甲、乙两种粽子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该超市准备再次购进甲、乙两种粽子共200个,若总金额不超过1150元,问最多购进多少个甲种粽子?【变式4-3】(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扫地机器人具备敏捷的转弯、制动能力和强大的自主感知、规划能力,深受人们喜爱.某商场根据市场需求,采购了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已知B型每个进价比A型的2倍少400元.采购相同数量的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分别用了96000元和168000元.请问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每个进价分别为多少元?类型四销售利润问题【例5】(2023梁山县三模)某商场计划销售A,B两种型号的商品,经调查,用1500元采购A型商品的件数是用600元采购B型商品的件数的2倍,一件A型商品的进价比一件B型商品的进价多30元.(1)求一件A,B型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商场购进A,B型商品共100件进行试销,其中A型商品的件数不大于B型的件数,已知A型商品的售价为200元/件,B型商品的售价为180元/件,且全部能售出,求该商品能获得的利润最小是多少?【变式5-1】(2023银川市二模)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商品,甲种商品共用了2000元,乙种商品共用了2400元.已知乙种商品每件进价比甲种商品每件进价多8元,且购进的甲、乙两种商品件数相同.(1)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每件进价;(2)该商场将购进的甲、乙两种商品进行销售,甲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60元,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88元,销售过程中发现甲种商品销量不好,商场决定:甲种商品销售一定数量后,将剩余的甲种商品按原销售单价的七折销售;乙种商品销售单价保持不变.要使两种商品全部售完后共获利不少于2460元,问甲种商品按原销售单价至少销售多少件?。
2024年中考第一轮复习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

∴|-m+1|=|m-(m- - + 1)|,解得 m=0 或 1,
∴存在 m=0 或 1,使得函数图象的顶点与 x 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结
论②正确;
∵x1+x2>2m,
1 + 2
∴
>m.
2
∵二次函数 y=-(x-m)2-m+1(m 为常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x=m,
数y=ax2+bx+c(a≠0)在-3≤x≤3内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结论④正确.
2.[2020·温州]已知(-3,y1),(-2,y2),(1,y3)是 [答案]B
抛物线y=-3x2-12x+m上的点,则
(
[解析] 由对称轴
-12
x=- ==-2,知
2 2×(-3)
)
(-3,y1)和(-1,y1)关于对称轴对称.因为
②b-2a<0;③b2-4ac<0;④a-b+c<0.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图13-2
[答案]A
[解析] ∵抛物线开口向下,且与 y 轴的正半轴相交,
∴a<0,c>0,∴ac<0,故①正确;
∵对称轴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在-1 至-2 之间,∴-2<-2 <-1,
∴4a<b<2a,∴b-2a<0,故②正确;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x1,0),(x2,0),设所求二次函数表达
式为y=a(x-x1)(x-x2),将第三个点(m,n)的坐标(其中m,n为常数)或其他已知条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层次 A B
C 二次函数 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对实际问题
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
数的表达式;能从图象上
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
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
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
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
方程的近似解 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它知识结合的有关问题
1. a b c 、、的作用:
①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 0a >,开口向上;0a <,开口向下;a 越小开口越大;a 越大开口越小;a 相等, 开口大小相同.
②a b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在y 轴左侧,则a 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右侧,则 a b 、异号,简称“左同右异”
③ c 决定与y 轴交点.
2.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形式:
① 一般式:()20y ax bx c a =++≠; 知识导航
本讲结构
中考大纲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