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实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这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天朗气清、山水秀美的画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短短八个字,便展现出了一个澄澈明净的世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写出了作者乘船游览时的自由惬意,也为后文描写山水之美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接下来对水的描写极为精彩,“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对水的颜色和清澈程度的描绘,展现出江水的纯净和透明,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水底的游鱼和细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与朱元思书十分钟背诵

与朱元思书十分钟背诵

与朱元思书十分钟背诵(原创版)目录1.介绍朱元思及其著作《与朱元思书》2.阐述《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分析《与朱元思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4.讨论如何在十分钟内背诵《与朱元思书》正文朱元思,字仲晦,号玉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著作《与朱元思书》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书信体散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朱元思及其著作《与朱元思书》。

朱元思生活在明朝中期,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他在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自己的一位友人朱元璋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人生哲学等方面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阐述一下《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在这封信中,朱元思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指出官场腐化、世风日下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办法。

同时,他还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诠释,强调人性的本善,倡导人们追求真诚、善良、美好的品质。

再来分析一下《与朱元思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封信作为书信体散文,文字优美、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它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封信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在十分钟内背诵《与朱元思书》。

首先,我们要理解信中的内容和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其次,我们可以将信的内容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和句子,这样有助于记忆。

最后,我们要反复诵读,加深记忆,同时还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信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记住。

总之,《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书信体散文。

要想在十分钟内背诵它,我们需要理解信的内容和结构,提取关键词和句子,反复诵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风烟①俱净②,天山共色③,从④流飘荡⑤,任意⑥东西⑦。

自富阳⑧至桐庐⑨,一百许⑩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1)。

水皆缥碧(12),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13)甚(14)箭,猛浪若奔(15)。

夹岸高山,皆生寒(16)树,负(17)势竞上,互相轩邈(18),争高直(19)指(20),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21)作(22)响;好(23)鸟相鸣(24),嘤嘤(25)成韵(26)。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8)。

横柯(29)上蔽,在昼犹(30)昏;疏条(31)交映,有时(32)见日。

[注释]①风烟:风尘和烟雾。

②净:形容词用如动词,散净。

③共色:同色。

④从:顺着、沿着。

⑤飘荡:漂流。

⑥任意:随便,随意。

⑦东西:名词用如动词,往东往西。

⑧富阳:今浙江富阳县。

⑨桐庐:今浙江桐庐县。

⑩许:表约数,大约。

(11)独绝:绝无仅有。

(12)缥(piǎo)碧:青白色。

(13)湍(tuān):急流的水。

(14)甚:与下文的“若”为互文,都是“好像”的意思。

(15)奔:动词用如名词,指奔马。

(16)寒:使人产生寒意的。

(17)负:仗恃。

(18)轩邈(miǎo):形容词用如动词,往高处远处生长。

轩,高。

邈,远。

(19)直:笔直。

(20)指:指向。

(21)泠泠(líng):形容水声清越。

(22)作:发。

(23)好:美丽的。

(24)相鸣:相向和鸣。

(25)嘤嘤:悦耳动听的鸟鸣声。

(26)韵:和谐的声音。

(2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是互文。

千转、百叫,都是形容鸣声不绝的。

转,通“啭”。

(28)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是互为补充的互文,要合起来理解。

即“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望峰窥谷,息心忘反”。

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意是鸢鸟飞至高空。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1500字《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书信,文中韩愈向好友朱元思表达了对其失意和困惑的关切,并试图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予朱元思一些安慰和启示。

下面是《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朱元思君,亲家之道,吾尝疏著书以陈闺闱之议,亲事也;尝为君疏著书以告处世之务,君与我言义也。

至于为时政勉君之属,形为书传,今一于此,亦可也。

于我观新作《宴登岳阳楼》诗,以为君辈之作,宜先观者,自用亦勉之也。

朱元思者,王聘之族子也,家贫无以色事,诚卒业于乡、吏、士之路,岂不憎爱勉强饰辞者乎?已教以顺理为体,文辞可终始也。

世无有奸佞之臣不属焉者,必坐猜忌之难,而任进取之报;世无有师傅塞塞之人不属焉者,必优任暴虐之主,而待闲居之安。

《宴登岳阳楼》诗视岳阳楼下湖南,楼上看江西,风景宜人,文人墨客尤喜来此较艺。

《岳阳楼记》是东晋的世人周恩瓘写的,人称岳阳楼记是文章。

山川滋味,大有可表者,己奉(改以)长恨歌词,昨日与兄肆几,临风解襟,谓其辞美。

诗其所叙与肆几中龙阳相近。

曾参灵仙灵山之上者,俯仰这岳阳楼,随便境界,饮泉水,吃野果,登高远游——这是人生比较可贵的多么幸福啊!韩愈所写的《长恨歌》,应该也和我们这几首诗互相接近。

乘船楼观,即以胜景之词来激发自豪。

悲去国而何以忘世事,卑庸以结交,过辱以往名!生不逢时,从侈与俱败;遇时称季,况愿留名!人生就像盘中菜啊,香的、脆的、鲜嫩的只是很少,而且美的是谁都要吃,长恨歌词总也难表达完全的。

愈先生敢问,蔡琰、颙舒二人,皆豪杰罗教、陶俎陶器也,皆生长恨之中,何无牵遣也?今以诗遣充之,中于名(听说名声)。

请问,夷陵之游,也许是什么问题或者地方呢?韩故号长恨船,自号曰长恨舟子、长恨隻竿、长恨敢居 - 这些“长恨”号是什么类型呢?私心不可表也。

凡自道也者,非有至理,所以怨人而对人也。

我怀篇颂是夜舟,贼风暴雨,幸全吾首歌一曲,终于表发忍悲深藏。

长恨隻竿是庇护船人的长跳杆。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实用5份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实用5份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实用5份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 1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当时的信,不过作者在文中生动的将富春江*百里的秀丽风景,用一百四十多字完美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文章共可分五段。

第一段,总领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句话总写了富春江路上之景。

第二段,写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字字如生,将富春江优美,壮观的场面完整体现。

第三段,写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的蜿蜒连绵,雄伟浩荡被作者写的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第四段,写声音。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鸟鸣,蝉叫猿啼,都是那么动听,美妙。

第五段,写感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水傍依,猿啼鸟鸣,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笔下流淌出来,令人悠然神往,真如:有山有水有声音,有感有想有悟境。

与朱元思书读书心得 2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这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

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墨,描绘了富春江沿途的秀丽风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文章开篇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纯净、宁静的世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表现出作者自由自在的心境和轻松愉悦的游览氛围。

接着,作者着重描写了富春江的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对水的颜色和清澈程度的描写,展现了江水的秀美与清澈,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水底的游鱼和细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峦凭依(高峻的) 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势竞上,互相
轩,高;邈,远。这里形作动,意思是这 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成千百座山峰 轩邈 ; 争高 直指, 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生长着苍翠的树,透 出一派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的地势,争 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 相争夺高出,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
课文翻译
平息热衷于 功名利禄的心 至 鸢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
筹划 经纶 世务者,
反,通“返”,返回 窥谷忘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横柯上蔽,
好像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 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 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 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 互相掩映着,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文言积累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文中指蝉鸣
• 通假字:
天下独绝( 绝妙 ) 百叫无绝( 停止 ) • 一词多义: 方位名词用作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用作状 ) 语,在上面 动词,向上 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大约/允许、称赞、或许 ) • 古今异义: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贫穷 ) 经纶世务者( 筹划/政治规划 )
文体知识
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 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 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 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小品文即小品,是一种寓有抒 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文体知识
骈体文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 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 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 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本文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传诵 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堪 与山水诗媲美,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课文翻译
全,都 同样的颜色 风烟 俱 净,天山共色。 跟,随 从 流飘荡,
左右,表示约数 从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独一无二 天下独 绝。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 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 随意向东或向西飘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 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教学目标 1、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和句式。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 从而理解全篇。 3、把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赏析文章的 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自己的 感悟能力 4、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读准字音
piǎo
lí ng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文言文翻译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 原则: 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 优美。
方法: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山水小品 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古人描绘富春江景色的 诗文多矣。由浙江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 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 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 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 2000余首。
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代韦庄称富春江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huán)赞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课文翻译
青白色 水皆 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急流的水 飞奔的马 直视无碍。 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甚于箭,比箭还快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 底,水底的游的小鱼和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 到,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
课文翻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 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
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 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 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 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所“仆去 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 门山中去隐居。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 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 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 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 段文字。
课文翻译
泠泠地发出声响 互相和鸣 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 相鸣,
鸣声嘤嘤, 和谐动听 嘤嘤成韵。
蝉则 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 长久不断叫。千,表多。 停止,消失 转,通“啭”,鸟叫声。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
缥碧 泠泠 戾天 千转
zhuà n
急湍
yīng kuī
tuān
xuān miǎo
轩 邈
嘤嘤 窥谷
lú n
yuān
鸢飞 横柯


经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 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 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 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吴均当史官 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 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 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 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pián)文 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