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7课时教案: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器材
有关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重点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等。
2、设计思路:如图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稀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CD)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平衡摩擦后,小车开始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即橡皮筋还在继续对小车做功;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功结束。故点迹是开始密,越来越疏,之后间距相等。因此我们要选择点距相等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具体做法:测出点距相等的n个点间的位移x,v= .
2、作图技巧
由上一节探究已经知道,弹簧或橡皮筋弹性势能为 kx2,每次必须拉至相同位置,目的是保证每次实验每条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同,这样橡皮筋的条数与弹性势能成正比,使得做的功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随着橡皮筋条数的增多,做功分别为W、2W、3W……。因此作图时只须W的整数倍就行,不须单位。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器材
有关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重点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等。
2、设计思路:如图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稀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CD)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平衡摩擦后,小车开始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即橡皮筋还在继续对小车做功;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功结束。故点迹是开始密,越来越疏,之后间距相等。因此我们要选择点距相等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具体做法:测出点距相等的n个点间的位移x,v= .
2、作图技巧
由上一节探究已经知道,弹簧或橡皮筋弹性势能为 kx2,每次必须拉至相同位置,目的是保证每次实验每条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同,这样橡皮筋的条数与弹性势能成正比,使得做的功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随着橡皮筋条数的增多,做功分别为W、2W、3W……。因此作图时只须W的整数倍就行,不须单位。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7-5-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基础训练 课前预习作业
第七章
课时5
第3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一、选择题(1~3 为单选,4~5 为多选。) 1.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 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 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使用的方 法是( )
第七章
课时5
第16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2)根据你所作的图象,你认为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 x 与滑 块初速度平方 v2 的关系是________.
第七章
课时5
第17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7.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第七章
课时5
第18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数据组 v/(m· s- 1 ) x/m 1 0 0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2 0.16 0.045 3 0.19 0.075 4 0.24 0.111 5 0.30 0.163 6 0.49 0.442
二合一
第七章
课时5
第15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一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 x-v 图象如图甲所示.观 察该图象, 该同学作出如下推理: 根据 x-v 图象大致是一条抛 物线,可以猜想,x 可能与 v2 成正比.请在图乙所示坐标纸上 选择适当的坐标轴作出图线验证该同学的猜想.
第七章
课时5
第5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5-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重锤(带 纸带夹),纸带,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
4.实验步骤 (1)按图 5-5-5 所示将装置竖直架稳.
图 5-5-5
(2)手提纸带让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待接通电源后,再松开 纸带. (3)换几条纸带,重做上述实验. (4)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测量: ①在纸带上任意选取相距较远的两点 A、B,测出两点之间的 距离 hAB. ②利用公式计算出 A、B 两点的速度 vA、vB.
(2)如图 5-5-4 所示,借助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 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 h 和该时刻的速度 v.打第 n 个计数点时的瞬 时速度等于以该时刻为中间时刻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xn+xn+1 hn+1-hn-1 vn= 或 vn= .(T 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2T 2T
图 5-5-4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 5讲
实
验
回扣教材 抓基础
题型分类 学方法开卷速查 规ຫໍສະໝຸດ 特训回扣教材抓基础
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
知识梳理 一、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 1 速度变化 ,为简化实验可将 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 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 5-5-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 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 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 v.
(5)速度不能用 vn=gtn 或 vn= 2ghn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 度为 g,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 能守恒定律,况且用 vn=gtn 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会得出机 械能增加的错误结论,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小, 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
201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2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4)实验结论:从图像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W∝v2.
13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考点诊断
1.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38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二、实验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 橡皮筋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平衡摩擦力不彻底或平衡过度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 测量不准 带来误差.
39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热点题型探究
19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题型归纳
题型 实验综合能力考查 【例 1】 为了探究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 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 器交流电频率为 50 Hz)
2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解析]
(1)将木板固定有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
高度,使小车缓慢匀速下滑. x (4)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 v= ,即可求出小车的速 t 度,其中 x 从图上读出分别为 2.00 cm,2.83 cm,3.46 cm, 1 4.00 cm.t=T= =0.02 s. f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高中物理课件

第六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问题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定量研究了哪 几种能量?它们与对应力的功有什么关系? 它们都是怎样得出表达式的?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
WG=EP1-EP2 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
WF=EP1-EP2
运动 问题2: 动能是与物体___________有关的能 速度 量。即与物体的___________ 有关,速度的变
一:提出预案 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能够探究合力的功与 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先说需要什么器材, 再说明怎样安装器材。
方案1:
方案2:
二:确定方案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 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归纳、整理选出实验 方案。 方案2:
三: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对小车 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 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结 论
橡皮筋的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与速度的 平方成正比 注:这里的弹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因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初速度为零, 末速度就是小车速度的变化。 拓展:如果小车的初速度不为零,功与 速度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知识总结: 1、利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 速度变化的关系,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 2、学习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倍增法,并 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W/×WJ X/×10 m v/(m/s) V /(m /s ) V /(m /s ) V1/2 次方 V1/3 次方 0 1 2 3 4 5 6 0 8.00 11.00 12.80 15.30 17.60 18.90
-2 2 2 2 3 3 3
2 3 W/ × X/ × v/ V1/2 V1/3 V/ V/ WJ 10-2m ( m/s ( m2/ ( m3/ 次方 次方 ) s2) s3) 0 0 0 0 0 1 8 0.8 0.64 0.894 2 11 1.1 1.21 1.049 3 12.8 1.28 1.638 1.131 4 15.3 1.53 2.341 1.237 5 17.6 1.76 3.098 1.327 6 18.9 1.89 3.572 1.375
问题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定量研究了哪 几种能量?它们与对应力的功有什么关系? 它们都是怎样得出表达式的?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
WG=EP1-EP2 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
WF=EP1-EP2
运动 问题2: 动能是与物体___________有关的能 速度 量。即与物体的___________ 有关,速度的变
一:提出预案 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能够探究合力的功与 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先说需要什么器材, 再说明怎样安装器材。
方案1:
方案2:
二:确定方案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 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归纳、整理选出实验 方案。 方案2:
三: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对小车 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 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结 论
橡皮筋的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与速度的 平方成正比 注:这里的弹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因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初速度为零, 末速度就是小车速度的变化。 拓展:如果小车的初速度不为零,功与 速度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知识总结: 1、利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 速度变化的关系,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 2、学习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倍增法,并 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W/×WJ X/×10 m v/(m/s) V /(m /s ) V /(m /s ) V1/2 次方 V1/3 次方 0 1 2 3 4 5 6 0 8.00 11.00 12.80 15.30 17.60 18.90
-2 2 2 2 3 3 3
2 3 W/ × X/ × v/ V1/2 V1/3 V/ V/ WJ 10-2m ( m/s ( m2/ ( m3/ 次方 次方 ) s2) s3) 0 0 0 0 0 1 8 0.8 0.64 0.894 2 11 1.1 1.21 1.049 3 12.8 1.28 1.638 1.131 4 15.3 1.53 2.341 1.237 5 17.6 1.76 3.098 1.327 6 18.9 1.89 3.572 1.375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课件

一个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 当人停止蹬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如下图所 示),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认为是大小 不变的.试根据人骑自行车这一运动过程,研 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 系.要求写出探究思路、所需器材、测量数据, 探究结果.
解析:(1)使自行车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 (2)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是 Fμ,则这一过程阻力 让自行车沿着平直路面前进.用秒表测出自行 所做的功 Wμ=Fμs,自行车的初速度 v0=2 v =2s/t. 车从停止蹬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t,用皮尺 测出自行车停止蹬车后运动的距离s. (3)重复实验步骤(1)可以得到多组 t 和 s 的值.
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实验中需要的 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当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 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 伸长度都______________一致,以保证第2 次、第3次……橡皮筋的功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 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 W∝v2,就作出W-v2曲线,如果这条曲线是 ________,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2)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②尽量选用同一规格的橡皮筋. ③选用间距均匀的几个间隔,测量其总长度, 求得平均速度. ④描点时既要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又要考虑 应有的函数关系,若拉力大,小车速度大,点 数少,可能使W与v成线性关系,控制小车速 度,加大纵坐标单位长度,可减小误差.
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出W-v草图, 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有什么关系.如果认为有 可能是W∝v2,就对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 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不 是以v为横坐标).如果这样作出的图象是一条 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是W∝v2……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坐标纸上(图实-5-3)画出
W-v和W-v2图线(“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
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 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分析论证和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 精神.
二、实验原理
如图实-5-1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
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 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 车做的功就是第一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 橡皮筋的功记为W,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2.420
2.860
1.21
1.43
(3)根据上表,请在图实-5-7所示的方格纸上作出ΔE- W图线.
图实-5-7
[解析] (1)①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及固定在小车上
车的质量和速度(Ek=
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mv2),所以还需要测出钩码的重
[答案] (1)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2)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 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实-5-6所示,他们将 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 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 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 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 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
第七章 6《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同步课件

解析:由实验数据得出 W 与 v2 成正比,所以根据数学知识
可知 W-v 图象是抛物线,且开口向上,故选 B.
C.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 1 条、 2 条、3 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就分别是 W、2W、3W„„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对小车的拉力 F 和小车在拉力作 用下移动的距离 s,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 控制为 W、2W、3W„„ 解析:橡皮筋对小车的作用力是个变力,其力的变化不好 控制,且其做的功无法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故 A、B 选项可 行性均不高;C 选项操作方便,且不用计算橡皮筋具体做的功; D 选项的操作不可取. 答案:C
v 和 v2 的数据已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W/J v/(m·s-1) v2/(m·s-1)2 0.00 0.00 0.00 1.00 0.80 0.92 2.00 1.10 1.21 3.00 1.28 1.92 4.00 1.59 2.34 5.00 1.76 3.10 6.00 1.92 3.87
图 7-6-2
(2)实验数据记录(自己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坐标纸上画出 W-v 和 W-v2
图线(第 1 次橡皮筋做的功 W 为纵轴的单位长度). 【实验结论】 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 W∝v2.
【例1】在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 车的质量为 m,使用橡皮筋 6 根,每次增加一根,实验中 W、
小车相应获得的速度 v2 、v3 „„
【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 7-6-2 所示的纸带, 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 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在纸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木板的 一端垫高, 使重力沿 斜面向下 的力与摩 擦力平衡
10
(五)改进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可以用水平导轨代替长木板 2、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
.
11
速度(V)的测量
光电门:测定滑块的瞬时速度 V=d/△t
d为遮光板的宽度
△t为遮光板通过光
电门的时间
.
12
实验步骤
(1)按图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13
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为纵坐标,V2为
横坐标,作出的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
线。即W∝V2
.
14
(七)交流与评估
(1)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认为主要误差是 什么?如何减少误差?
(2)如何改进,可以使实验更完美一些?
.
15
(八)知识整理
(1)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探究实验的过程? (3)本次实验用到了哪种获得数据的方法? (4)如何处理数据? (5)实验结论
.
16
(九)思考与讨论
(1)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功和 速度的变化关系又怎样?如何设计 实验来研究?
(2)能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吗?
.
17
.
3
(二)研究探究思路
要探究力做功与末速度的关系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要用哪些器材?
.
4
猜想:
力做功与物体的速度可能有什么关系? 如何验证?
.
5
(三)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要求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情景? 3、选用什么实验器材? 4、拟定实验方法?
.
6
方案一
方案二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光电门测出小车获
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 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 出小车获得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
测出功和速 度,记入表格. .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EP=mgh 弹性势能 EP=1/2KX2 动能
.
2
研究思路
功(W)与动能变化(△Ek)
功(W)与速度变化(△V)
功(W)与瞬时速度(V)
这一节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力对原来静止 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方案三
.
7
(四)选定实验方案,研究实验过程
思考:
1、松手后,都有哪些力对小车做功?
2、小车在木板上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3、纸带上的点可能是什么样的?
4、应选用纸带上哪部分求速度?
5、如何计算速度?
.
8
6、如何确定每次弹力做的功?
.
9
7、如何确保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合力做 的功?
如何平衡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