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 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

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

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心电学会危急值专家工作组近几年,心电图危急值(Critical Value)及报告制度正逐步引入中国心电学领域,尽管目前还处于有限的起步阶段,但已使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从中获益。

截止目前,已有几个省市的心电图专业委员会邀请了省内相关临床与心电学专家,讨论和制定了本省市的心电图危急值的共识。

为使中国心电学领域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制度更有效、更广泛地推广与应用,以及不断深入完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简称中国心电学会)邀请了国内多位临床和心电学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国内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程序,经过专家工作组的多次讨论、修定,最终完成了这一专家共识的定稿。

我们坚信《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推出及发表,一定能在推广和普及心电图危急值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

回顾与溯源1972 年由美国的Lundber 教授提出,当临床医学的各种检验结果落入危急值报告范围时,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紧急报告,同年该建议发表在《美国医学实验观察者》杂志。

最初这一概念及报告制度仅用于临床检验科,但临床实践证实,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很多临床危急情况的发生,挽救了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推进,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临床其他辅助科室,其中包括心电图的危急值。

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顾名思义,这是指因患者检验和检查值结果明显异常,若不紧急处理,这些异常有可能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医院最早发现这些危急值者必须紧急上报给相关部门,再进一步紧急采取相关措施。

这种危急值报告制度经过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至今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与应用。

近年来,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正逐渐受到重视与应用。

很多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急值的设立、应用与管理提出了建议,使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国进入了新阶段。

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

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ST抬高、T波高耸与ST段融合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墓碑样ST-T改变
巨R波ST段抬高形心肌梗死
QRS波与ST-T融合在一起,ST段呈尖峰状或下斜 状抬高,J点消失,R波下降支与ST-T融合呈一斜线下 降,致使QRS波群,ST段与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呈峰 尖,边直,底宽的宽波,难以辨认各波段的交界,酷 似“巨R波”。
巨R波形ST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巨R波形ST抬呈高峰尖底宽的三角形
急性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缺血—ST呈水平型、低垂型、斜下水平型下移>0.2mV,T波可以倒置或双向
二、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1.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持续时间≥30s 或持 续时间不足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3.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 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4. 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 5.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 间期≤250ms。
3.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 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 作。
4.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能加强心电图工 作者与患者、家属、临床医师的沟通,提高心 电工作者的责任心、主动性,促进医患关系的 和谐发展。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1. 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 平均心室率≤35bpm。 2. 长RR 间期伴症状≥3.0 s;无症状 ≥5.0 s。
极度窦性心动过缓
极缓慢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衰减、极度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低于35次/分以下
极度窦性心动过缓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专家的见解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专家的见解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专家的见解背景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各地的专家一直在努力制定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中国专家们的见解,提出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

方法本次共识的制定采用了专家讨论和文献回顾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们就心肌梗死危急值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根据中国专家的共识,以下是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的要点:1. 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应该在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尽早进行检查。

2. 心肌梗死危急值的定义应基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综合评估。

3. 心肌梗死危急值的诊断标准应符合国际指南,并根据中国本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 早期干预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尽早启动紧急抢救措施和介入治疗。

5. 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还应包括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局限性本次共识的制定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专家讨论的结果受到个人经验和偏好的影响。

其次,由于研究文献的限制,有些问题的证据支持较为有限。

研究展望为了进一步完善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建立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当前共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心肌梗死危急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研究,为其提供更准确、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结语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是中国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的成果。

该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期不断完善共识的内容和应用。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中国专家的共识意见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中国专家的共识意见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中国专家的共
识意见
概述
本文档旨在总结2023年中国专家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共识意见。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其危急值的准确定义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意见
根据中国专家的共识,2023年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如下:
1. 心电图表现:
- ST段抬高(>1mm)或下降(>2mm)在连续两个导联上,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

- 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2. 血液检查:
- 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百分位数。

- 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99百分位数。

3. 临床症状:
- 典型的胸痛表现,如剧烈、持续性的胸痛,可能向左肩和左臂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心衰、晕厥等心脏功能异常表现。

4. 影像学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结论
根据中国专家的共识意见,2023年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可通过心电图表现、血液检查、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及时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对于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2023年中国专家达成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

2023年中国专家达成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

2023年中国专家达成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一、背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诊疗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我国专家团队在2023年达成了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规范、科学的诊疗指南。

二、共识要点1. 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共识,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包括:- 典型的胸痛症状,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 心电图改变,出现ST段抬高或降低,或Q波出现;- 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包括CK-MB、cTnI等。

2. 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划分共识将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划分为三个等级,以便于临床医生快速识别和处理:- 危急值一级:心电图出现广泛前壁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 危急值二级:心电图出现前壁或侧壁ST段抬高,或出现Q 波;- 危急值三级:心电图出现下壁ST段抬高,或出现一过性传导阻滞。

3. 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共识强调了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治疗原则,包括:-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尽快进行血管再通,如PCI、药物治疗等;- 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积极处理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

4. 心肌梗死的预防策略共识提出了心肌梗死的预防策略,包括:- 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等;-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疾病;- 推广心肌梗死的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总结2023年中国专家达成的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诊疗指南,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我们期待这一共识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心肌梗死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专家的见解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专家的见解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来自中国
专家的见解
引言
本文旨在总结中国专家对于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的见解。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制定明确的危急值共识对于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收集来自中国心血管领域的专家的意见。

共有10位专家参与了访谈,他们具备丰富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结果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我们得出以下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
1. 定义:将危急值定义为心肌梗死发作后30分钟内的情况,包括心电图ST段抬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等。

2. 早期诊断:应该加强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包括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

3. 快速干预:一旦诊断出心肌梗死危急值,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如给予急救药物、导管介入治疗或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等。

4. 多学科合作:心肌梗死危急值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
括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等。

5. 患者教育:对于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进行心脏康
复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方面。

结论
2023年心肌梗死危急值共识是中国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的指南,旨在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减
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这一共识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
患者的积极配合。

中国专家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2023年共识观点

中国专家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2023年共识观点

中国专家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2023年共识观点背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确定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专家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共识观点在2023年得到了更新。

共识观点1. 心电图:心电图是评估心肌梗死危急值的重要方法之一。

专家共识认为,ST段抬高大于0.1mV(1mm)是心肌梗死的危急值的主要标志。

此外,特殊类型的心电图改变,如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也可能提示危急值的存在。

2.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心肌梗死的危急值。

专家共识认为,在血清肌酸激酶(CK-MB)和肌红蛋白(cTn)等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存在心肌梗死的危急值。

3. 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是评估心肌梗死危急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专家共识认为,在心绞痛症状持续超过20分钟,且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时,可能存在心肌梗死的危急值。

4. 影像学检查:专家共识认为,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心肌梗死和评估危急值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危急值。

5. 时间窗口:专家共识认为,在接收到急诊科或心血管科的患者后,应尽快进行危急值评估和干预。

及早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的危急值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中国专家在2023年对心肌梗死危急值的共识观点进行了更新。

心电图、心肌酶谱、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是评估心肌梗死危急值的重要指标。

及早进行危急值评估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共识观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

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

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心电学会危急值专家工作组近几年,心电图危急值(Critical Value)及报告制度正逐步引入中国心电学领域,尽管目前还处于有限的起步阶段,但已使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从中获益。

截止目前,已有几个省市的心电图专业委员会邀请了省内相关临床与心电学专家,讨论和制定了本省市的心电图危急值的共识。

为使中国心电学领域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制度更有效、更广泛地推广与应用,以及不断深入完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简称中国心电学会)邀请了国内多位临床和心电学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国内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程序,经过专家工作组的多次讨论、修定,最终完成了这一专家共识的定稿。

我们坚信《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推出及发表,一定能在推广和普及心电图危急值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

回顾与溯源1972 年由美国的Lundber 教授提出,当临床医学的各种检验结果落入危急值报告范围时,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紧急报告,同年该建议发表在《美国医学实验观察者》杂志。

最初这一概念及报告制度仅用于临床检验科,但临床实践证实,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很多临床危急情况的发生,挽救了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推进,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临床其他辅助科室,其中包括心电图的危急值。

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顾名思义,这是指因患者检验和检查值结果明显异常,若不紧急处理,这些异常有可能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医院最早发现这些危急值者必须紧急上报给相关部门,再进一步紧急采取相关措施。

这种危急值报告制度经过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至今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与应用。

近年来,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正逐渐受到重视与应用。

很多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急值的设立、应用与管理提出了建议,使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国进入了新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电学会危急值专家工作组
近几年,心电图危急值(Critical Value)及报告制度正逐步引入中国心电学领域,尽管目前还处于有限的起步阶段,但已使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从中获益。

截止目前,已有几个省市的心电图专业委员会邀请了省内相关临床与心电学专家,讨论和制定了本省市的心电图危急值的共识。

为使中国心电学领域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制度更有效、更广泛地推广与应用,以及不断深入完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简称中国心电学会)邀请了国内多位临床和心电学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国内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程序,经过专家工作组的多次讨论、修定,最终完成了这一专家共识的定稿。

我们坚信《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推出及发表,一定能在推广和普及心电图危急值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

回顾与溯源
1972 年由美国的Lundber 教授提出,当临床医学的各种检验结果落入危急值报告范围时,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紧急报告,同年该建议发表在《美国医学实验观察者》杂志。

最初这一概念及报告制度仅用于临床检验科,但临床实践证实,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很多临床危急情况的发生,挽救了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推进,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临床其他辅助科室,其中包括心电图的危急值。

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顾名思义,这是指因患者检验和检查值结果明显异常,若不紧急处理,这些异常有可能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医院最早发现这些危急值者必须紧急上报给相关部门,再进一步紧急采取相关措施。

这种危急值报告制度经过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至今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与应用。

近年来,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正逐渐受到重视与应用。

很多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急值的设立、应用与管理提出了建议,使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国进入了新阶段。

同样,我国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很多专家的呼吁倡导下,正在起步并逐渐形成制度。

中国心电图危急值制定原则
本次专家委员会讨论和制定心电图危急值基于三个理念:
1. 力争全面凡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患者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健康与生命的危急值尽量包涵在内。

2. 便于记忆心电图各种危急值既有交叉又可能重复出现,为便于临床医生及心电图医生的记忆,提出的危急值尽可能简化,避免重复,利于实际操作。

3. 减少负荷为减少医院相关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本次专家共识对心电图危急值进行了反复论证,因考虑到临床实际工作量,对相对安全、发生危急情况概率较低的心电图值未列入本专家共识的危急值范围。

中国心电图危急值的建议
一. 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 首次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2. 首次发现疑似各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3.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注意与以往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比较)。

二. 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1.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持续时间≥30s 或持续时间不足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3.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4. 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

5.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 间期≤250ms。

三.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1. 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35bpm。

2. 长RR 间期伴症状≥ s;无症状≥ s。

四. 其它
1. 提示严重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QT(U)显著延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2. 提示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窦室传导,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3. 疑似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4. QT 间期延长:QTc≥550 ms。

5. 显性T 波电交替。

6. R on T 型室性早搏。

中国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建议
本次专家共识一致呼吁并倡议,应当全面、深入、正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而推行这一制度时的几个环节需要重视和落实。

1. 充分重视,不能怠慢
要求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心电图医师及监护病房、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都要十分熟悉心电图危急值,并充分了解其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病情急剧变化和险情。

2. 及时报告,充分落实
因心电图危急值随时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心电图医生一旦发现核准后,要立即启动心电图危急值上报程序,遵循“谁诊断、谁记录、谁报告”的原则,通知相关科室的主管医生和科室负责人,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心电图危急值内容、报告时间、报告者及主管医生姓名。

酌情将相关检查结论和病情告知家属或患者,并进行患者情绪的安抚。

3. 核准医疗一线已采取措施
危急值上报的心电图医师,上报后还应主动了解和落实医疗一线医师对相关患者是否已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防范患者的病情恶化。

当有危急值患者正在做心电图时,在场医务人员还要积极协助处理病人。

酌情用平车(床)或轮椅陪同家属或主诊医生护送患者至急诊室(抢救室)或所在病区,使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有效的治疗。

建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意义
1. 临床医师、心电图工作者、基层医务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哪些是具有危险的心电图,及时识别进行心电图的危险等级分类,及时报告, 避免病情意外和严重后果发生。

从而实施最佳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大大提高抢救的时效性与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2. 供临床医生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临床医生采取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3.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能加强心电图工作者与患者、家属、临床医师的沟通,提高心电工作者的责任心、主动性,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说明与致谢
本次制订《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的专家工作组由全国13 位心电学和临床专家组成,专家工作组对2017 年厦门、301 医院、浙江省、山西省、辽宁省等起草及施行的《心电图危急值标准》进行了反复充分的讨论。

随后专家工作组本着“简单明了、实用易记”的原则,整合为“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其他”等四部分内容提出危急值及建议,最终形成《心电图危急值2017 年中国专家共识》,促进和指导各级心电图工作者的应用与总结。

尽管专家工作组对共识意见进行了反复商讨,又经初稿与终稿的多次讨论,但仍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广大同道在实践与应用中,对本专家共识提出积极的修正建议,以便更新版专家共识更全面、更实用。

此外,在本次专家共识的起草、讨论与定稿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心电学会蓬阳基金会的全面鼎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心电图危急值2017 中国专家共识》起草专家工作组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尹彦琳王永权王红宇卢喜烈刘学义
许原何方田张海澄李学斌杨晓云
钟杭美徐金义郭继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